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理念攸关教育发展的方向。”翼城三中校长陈洲说,“我们把艺术教育作为本校的一个特色,重点打造,持续推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艺术教育特色化,是翼城三中的一个品牌,其散发的馨香不仅溢满本县,也享誉了三晋大地,甚至在国家级的活动中,也偶尔露出峥嵘。
从困境中寻找出路
2003年,陈洲继任三中校长。当时面临的形势是,一方面作为翼城王牌学校的一中不断扩大招生,梯度招生的三中优质生源不断减少,给教育质量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另一方面,国家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概念,而素质教育的路径怎样走?家长和社会能不能接受?三中该如何发展?这些问题像一道道考题,摆在了陈洲面前。他通过对高考前景的预测和学校生源质量的全面平衡,大胆提出了“把文化课竞争转变为能力竞争,走‘普通+特长’的多元化办学模式之路,向社会和高等院校输送多元人才”的思路,并通过和同事们交流,达成了共识。
2005年高考,翼城三中一二本达线人数只有38人,按参考人数比例,是翼城一中的27%。这种尴尬的局面倒逼三中必须以过人的勇气,大胆改革。于是,暑假后的新学年伊始,学校确定了走艺术教育特色化之路的方向。经过不懈地努力,翼城三中艺术教育经历了一个从自发走向自觉、从零散走向规模、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发展过程,并将艺术教育作为学校金字招牌精心打造。
——自由选班,让学生“活”起来。对高二年级的学生,采取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根据个人艺术兴趣爱好,自由进行选班,进入专业班参加艺术专业学习。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选择,又充分释放了学生的潜能,对于最大限度培育学生能力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
——配置资源,让硬件“硬”起来。2006年后,學校投入50多万元,购买了大量静物、画板、画架、静物台、照明灯具、乐器等美术和音乐教学用具与图书,扩建了十余间美术专用画室、四间音乐教室和两间琴房、舞蹈练功房,并设置了一处音响、灯光设备较好的多功能表演舞台,为每间培训场地安装了空调和纯净水净化设备,保障了学校建制化、规模化艺术教育的正常开展。
——合作办校,让名师“走”进来。“名师出高徒”。学校非常重视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为了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学校先后与 校外艺术培训单位或艺术院校签订了联合办学合同,约定高中三年,学生一律在校培训。合作单位派名师来校长期驻点授课,学生只有在高考时才能离校赴考。这样,一方面减轻了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也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文化课和艺术专业课两不误。
——形成合力,让管理“精”起来。对于艺术教育的管理,学校通过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一套层级定责、精细要求的管理模式。首先是学校成立了艺术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挂帅,一名副校长具体负责,各年级主任具体管理,并对班主任、专业教师、专业生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其次是专业班主任要重点处理好学校与家长、专业教师与文化课教师、专业训练与思想教育三大关系。定期召开专业生家长座谈会,使家长破除偏见,积极支持孩子专业学习;实行捆绑式评价,促进专业教师和文化课教师之间相互理解和支持;组织专业生座谈会,教育他们既要重视专业学习,更要注重品德修养。第三,专业教师对专业生的培训实行定点、定时、定人的办法,制定出短、中、长期培训计划和阶段性目标,并对教学进度实施把控。第四,对专业生要求严格遵守专业培训纪律和管理制度,给每个专业生建立专门管理档案,专业教师即时分析、研究学生的专业课学习情况,并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这样层级分明、责任到位,有效形成了特长生培养的合力。
当翼城三中完成了这一系列动作时,便如凤凰涅槃重生,焕发出巨大的活力。
从泥土中培育特色
“浑身板”也叫“花板子”,是翼城县民间特有的一种舞蹈表演形式。这个带有泥土芳香的表演形式被三中的校长陈洲捕捉到了。他和学校的舞蹈教师们一道探讨,认为“浑身板”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彰显了翼城的文化底蕴,应当作为本校的一大特色全面推广。为此,2010学年一开始,学校就组织了“浑身板”表演队。经过舞蹈教师的精心编排和学生的刻苦训练,5月,表演队参加了第十五届全国“群星奖”大赛,并荣获作品奖。
初试锋芒便获得了不俗的成绩,更加激发了三中推广“浑身板”的热情。此后,学校将“浑身板”列为每日一操的重点内容来进行训练,不仅初中部、高中部的学生都要每日一板,全体教师课间操也要跟着打,从而在全校形成了做浑身板操的浓厚氛围。
在全校普及的基础上,学校抽取最优秀的舞蹈生8男8女组成专业表演队,由“浑身板”传承人、学校教师芦亚苹亲自训练,力求打造完美的舞台“浑身板”剧目。
2017年10月,三中“浑身板”表演队应邀参加了上海“临汾非遗文化活动周”表演,受到现场观众的好评;同年12月,参加了“美丽临汾”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示会表演,受到评委们的赞赏;2018年元宵节,代表山西省参加了“唱响新时代”中央电视台元宵特辑晚会。欢快的节奏、灵动的舞姿、富有张力的风格,充满了时代气息,震撼了现场,也震撼了电视机前的观众。央视导演在现场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而在家乡翼城,更是成为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
“浑身板”成就了三中的品牌,三中成为了“浑身板”的传承基地。
从实践中铸就品牌
经过十多年来的不断探索与创新,翼城三中的艺术教育走上了稳步发展的轨道。现在全校已发展有声乐、器乐、美术、体育、舞蹈、播音主持、书法等七大专业,成建制艺术班15个,在校艺术专业学生达到800余人。
提高专业生的艺术素养与专业能力,是翼城三中始终追求的目标。专业生平时学习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实践性,表现在高考应试上,就是“考场适应能力”。为此,学校尽一切可能为专业生提供实践演练的机会。学校以年级为单位,每月组织一次“专业艺术周活动”,由学校领导和专业教师联合进行评比验收;学校每年组织一次艺术节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准表演”的舞台;学校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市、县各级各类艺术竞赛活动,让学生的能力在竞赛中得到磨炼与提升。
2005年,学校专业生参加朔州电视台歌手电视擂台赛年终擂主总决赛,荣获优秀歌手奖; 2007年,专业生参加侯马市“魅力之星”电视大赛,获得优秀奖。同年,两次组织专业生参加山西省美术作品展,并获奖。2009年,举办专业生书画展,分别获得山西省文化厅、教育厅一等奖。2013年,参加“金山御景杯”侯马首届青年才艺大赛,荣获声乐组优秀奖。2014年,组织参加中国“和谐相聚”走进西部大型舞蹈比赛山西赛区青年舞蹈类民族舞蹈竞赛活动,获得金奖。参加全国青少年优秀艺术人才电视选拔大赛山西选区青年组民族舞竞赛活动,获得银奖……
与此同时,翼城三中高考艺术类达线人数和比率一直稳居全县首位,并已进入全市乃至全省前列。2006年,高考艺术一二批本科达线人数从2005年的38人上升到52人;2009年,在全国高考统一的艺术类艺术招生考试中,学校有108人过了本省联考和外省单考线,到2013年进一步提高到172人,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2017年达线人数为196人,再创新高。
这些成绩和荣誉的取得,得益于学校超前的教育理念,得益于学校良好的教学机制,得益于学校精细的思想管理。同时,这些成绩和荣誉也铸就了翼城三中的金字品牌。
当谈到翼城三中艺术教育的未来如何构想时,校长陈洲用自信而平和的语调说:“我们将进一步‘走出去、引进来’,向国内成功的兄弟学校学习,并努力争取与高校‘联烟’,建立‘生源基地’和‘教学实验基地’,进一步打磨艺术教育这块金字招牌,让艺术教育走出我县,进入全省,走向全国。”
艺术教育特色化,是翼城三中的一个品牌,其散发的馨香不仅溢满本县,也享誉了三晋大地,甚至在国家级的活动中,也偶尔露出峥嵘。
从困境中寻找出路
2003年,陈洲继任三中校长。当时面临的形势是,一方面作为翼城王牌学校的一中不断扩大招生,梯度招生的三中优质生源不断减少,给教育质量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另一方面,国家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概念,而素质教育的路径怎样走?家长和社会能不能接受?三中该如何发展?这些问题像一道道考题,摆在了陈洲面前。他通过对高考前景的预测和学校生源质量的全面平衡,大胆提出了“把文化课竞争转变为能力竞争,走‘普通+特长’的多元化办学模式之路,向社会和高等院校输送多元人才”的思路,并通过和同事们交流,达成了共识。
2005年高考,翼城三中一二本达线人数只有38人,按参考人数比例,是翼城一中的27%。这种尴尬的局面倒逼三中必须以过人的勇气,大胆改革。于是,暑假后的新学年伊始,学校确定了走艺术教育特色化之路的方向。经过不懈地努力,翼城三中艺术教育经历了一个从自发走向自觉、从零散走向规模、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发展过程,并将艺术教育作为学校金字招牌精心打造。
——自由选班,让学生“活”起来。对高二年级的学生,采取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根据个人艺术兴趣爱好,自由进行选班,进入专业班参加艺术专业学习。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选择,又充分释放了学生的潜能,对于最大限度培育学生能力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
——配置资源,让硬件“硬”起来。2006年后,學校投入50多万元,购买了大量静物、画板、画架、静物台、照明灯具、乐器等美术和音乐教学用具与图书,扩建了十余间美术专用画室、四间音乐教室和两间琴房、舞蹈练功房,并设置了一处音响、灯光设备较好的多功能表演舞台,为每间培训场地安装了空调和纯净水净化设备,保障了学校建制化、规模化艺术教育的正常开展。
——合作办校,让名师“走”进来。“名师出高徒”。学校非常重视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为了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学校先后与 校外艺术培训单位或艺术院校签订了联合办学合同,约定高中三年,学生一律在校培训。合作单位派名师来校长期驻点授课,学生只有在高考时才能离校赴考。这样,一方面减轻了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也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文化课和艺术专业课两不误。
——形成合力,让管理“精”起来。对于艺术教育的管理,学校通过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一套层级定责、精细要求的管理模式。首先是学校成立了艺术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挂帅,一名副校长具体负责,各年级主任具体管理,并对班主任、专业教师、专业生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其次是专业班主任要重点处理好学校与家长、专业教师与文化课教师、专业训练与思想教育三大关系。定期召开专业生家长座谈会,使家长破除偏见,积极支持孩子专业学习;实行捆绑式评价,促进专业教师和文化课教师之间相互理解和支持;组织专业生座谈会,教育他们既要重视专业学习,更要注重品德修养。第三,专业教师对专业生的培训实行定点、定时、定人的办法,制定出短、中、长期培训计划和阶段性目标,并对教学进度实施把控。第四,对专业生要求严格遵守专业培训纪律和管理制度,给每个专业生建立专门管理档案,专业教师即时分析、研究学生的专业课学习情况,并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这样层级分明、责任到位,有效形成了特长生培养的合力。
当翼城三中完成了这一系列动作时,便如凤凰涅槃重生,焕发出巨大的活力。
从泥土中培育特色
“浑身板”也叫“花板子”,是翼城县民间特有的一种舞蹈表演形式。这个带有泥土芳香的表演形式被三中的校长陈洲捕捉到了。他和学校的舞蹈教师们一道探讨,认为“浑身板”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彰显了翼城的文化底蕴,应当作为本校的一大特色全面推广。为此,2010学年一开始,学校就组织了“浑身板”表演队。经过舞蹈教师的精心编排和学生的刻苦训练,5月,表演队参加了第十五届全国“群星奖”大赛,并荣获作品奖。
初试锋芒便获得了不俗的成绩,更加激发了三中推广“浑身板”的热情。此后,学校将“浑身板”列为每日一操的重点内容来进行训练,不仅初中部、高中部的学生都要每日一板,全体教师课间操也要跟着打,从而在全校形成了做浑身板操的浓厚氛围。
在全校普及的基础上,学校抽取最优秀的舞蹈生8男8女组成专业表演队,由“浑身板”传承人、学校教师芦亚苹亲自训练,力求打造完美的舞台“浑身板”剧目。
2017年10月,三中“浑身板”表演队应邀参加了上海“临汾非遗文化活动周”表演,受到现场观众的好评;同年12月,参加了“美丽临汾”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示会表演,受到评委们的赞赏;2018年元宵节,代表山西省参加了“唱响新时代”中央电视台元宵特辑晚会。欢快的节奏、灵动的舞姿、富有张力的风格,充满了时代气息,震撼了现场,也震撼了电视机前的观众。央视导演在现场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而在家乡翼城,更是成为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
“浑身板”成就了三中的品牌,三中成为了“浑身板”的传承基地。
从实践中铸就品牌
经过十多年来的不断探索与创新,翼城三中的艺术教育走上了稳步发展的轨道。现在全校已发展有声乐、器乐、美术、体育、舞蹈、播音主持、书法等七大专业,成建制艺术班15个,在校艺术专业学生达到800余人。
提高专业生的艺术素养与专业能力,是翼城三中始终追求的目标。专业生平时学习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实践性,表现在高考应试上,就是“考场适应能力”。为此,学校尽一切可能为专业生提供实践演练的机会。学校以年级为单位,每月组织一次“专业艺术周活动”,由学校领导和专业教师联合进行评比验收;学校每年组织一次艺术节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准表演”的舞台;学校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市、县各级各类艺术竞赛活动,让学生的能力在竞赛中得到磨炼与提升。
2005年,学校专业生参加朔州电视台歌手电视擂台赛年终擂主总决赛,荣获优秀歌手奖; 2007年,专业生参加侯马市“魅力之星”电视大赛,获得优秀奖。同年,两次组织专业生参加山西省美术作品展,并获奖。2009年,举办专业生书画展,分别获得山西省文化厅、教育厅一等奖。2013年,参加“金山御景杯”侯马首届青年才艺大赛,荣获声乐组优秀奖。2014年,组织参加中国“和谐相聚”走进西部大型舞蹈比赛山西赛区青年舞蹈类民族舞蹈竞赛活动,获得金奖。参加全国青少年优秀艺术人才电视选拔大赛山西选区青年组民族舞竞赛活动,获得银奖……
与此同时,翼城三中高考艺术类达线人数和比率一直稳居全县首位,并已进入全市乃至全省前列。2006年,高考艺术一二批本科达线人数从2005年的38人上升到52人;2009年,在全国高考统一的艺术类艺术招生考试中,学校有108人过了本省联考和外省单考线,到2013年进一步提高到172人,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2017年达线人数为196人,再创新高。
这些成绩和荣誉的取得,得益于学校超前的教育理念,得益于学校良好的教学机制,得益于学校精细的思想管理。同时,这些成绩和荣誉也铸就了翼城三中的金字品牌。
当谈到翼城三中艺术教育的未来如何构想时,校长陈洲用自信而平和的语调说:“我们将进一步‘走出去、引进来’,向国内成功的兄弟学校学习,并努力争取与高校‘联烟’,建立‘生源基地’和‘教学实验基地’,进一步打磨艺术教育这块金字招牌,让艺术教育走出我县,进入全省,走向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