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中国的观众而言,“贫穷艺术”显然是一个陌生的概念。1967年,意大利艺术评论家切兰(GERMANO CELANT)提出了“贫穷艺术”(ARTE POVERA)的概念,以概括和描述当时一批年轻的意大利艺术家的艺术风格和观念。“贫穷艺术”主要指艺术家选用废旧工业材料和日常自然材料或被忽视的其它材料作为表现媒介,注重它们的重量和结构的对比,推崇形体本身的意义,他们的观念旨在反对在创作中运用传统方法,主张“随心所欲”的创作,摆脱和冲破传统的“高雅”艺术的约束,并重新界定艺术的语言和观念。他们创造的开放而自由且具有批判性的语言,并不局限于意大利本土,而是可以在任何地方自由创作。这种以原始而质朴的物质灵活建构的艺术方法和艺术形态的“贫穷艺术”被认为是观念艺术的一个流派。著名意大利“贫穷大师”库奈里斯(JANNIS KOUNELLIS)被认为是“贫穷艺术”运动的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
库奈里斯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在罗马进行创作,1960年他在乌龟画廊举办了第一个个展。上世纪60年代,秉持“艺术应该被生活本身取代”理念的库奈里斯把绘画推向一个全新的领域,在运用材料的方法和观念上都很具挑战性和颠覆性。他的创作使用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石头、仙人掌、速溶咖啡、梳理羊毛、麻袋、装满玉米的袋子、氧氢火焰、石蜡灯、铁片甚至铁路的轨道,给人们以视觉的震撼。库奈里斯“演绎中国”展是他在中国的首次个展,他的新作呈现的是近两年来对中国的实际考察、深入思索和分析,尤其是对中国深入浅出的演绎。库奈里斯秉承其管用的材料和方法——煤炭、钢板、铜板、麻袋、木头等,无疑反映了他始终坚持的朴素、自然、原始、诗意、戏剧和人性的美学原则。在对中国实际的考察中,他非常重视在北京的古玩市场中看到的瓷片,就立即买了这些东西。在他看来,瓷片(物质)本身就是语言和观念。瓷片像文字一样,他用铁丝把数个瓷碗固定吊挂在钢板上(高2米,宽1米8),制作成像一个双人床或人的身体大小一样的作品。他把瓷片主观处理成了如同字母一样的视觉节奏和音乐谱子一样的优美形式。在中国创作的系列作品中,大量采用了钢板、瓷碗、红铜、白布及军大衣,将它们处理成不同的形式,建构了一种与他者文化联系的开放语言特质。特别是在钢板上用铁丝将大小不一的瓷片固定成不同的形态,或布满,或半布,钢板上形态各异的瓷片布局犹如历史碎片纷落在各处,又像中国水墨画的布局或民间的花布。事实上,他把钢片与瓷片处理成隐喻身体与文字内涵的形式,而对这些瓷片的布局,并不是用眼睛去衡量的,而是以音乐节奏、呼吸去安排,作品所形成的无限’性强调的是特定的空间秩序:今天特定的时间,以及特定安排的唯一性。他在作品中完全无意折中,而是关注在解构某一含义的过程中,从而产生另一种意义,也就是强调事物间的关系及其观念的延展性。这正是库奈里斯作品的语言特征——观众不仅直接看到某一特定形象,而且还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作者的主观色彩。他在创作中重视材料与材料的对比或者对立关系——软与硬、自然与人造、流动与固态、传统与现代,又表现和建构了语言和形式的独特美感,是一种交织着质朴的戏剧性和诗性的美感。他把现代与传统、日常与异常的关系理解成一种辩证的视觉哲理。
库奈里斯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在罗马进行创作,1960年他在乌龟画廊举办了第一个个展。上世纪60年代,秉持“艺术应该被生活本身取代”理念的库奈里斯把绘画推向一个全新的领域,在运用材料的方法和观念上都很具挑战性和颠覆性。他的创作使用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石头、仙人掌、速溶咖啡、梳理羊毛、麻袋、装满玉米的袋子、氧氢火焰、石蜡灯、铁片甚至铁路的轨道,给人们以视觉的震撼。库奈里斯“演绎中国”展是他在中国的首次个展,他的新作呈现的是近两年来对中国的实际考察、深入思索和分析,尤其是对中国深入浅出的演绎。库奈里斯秉承其管用的材料和方法——煤炭、钢板、铜板、麻袋、木头等,无疑反映了他始终坚持的朴素、自然、原始、诗意、戏剧和人性的美学原则。在对中国实际的考察中,他非常重视在北京的古玩市场中看到的瓷片,就立即买了这些东西。在他看来,瓷片(物质)本身就是语言和观念。瓷片像文字一样,他用铁丝把数个瓷碗固定吊挂在钢板上(高2米,宽1米8),制作成像一个双人床或人的身体大小一样的作品。他把瓷片主观处理成了如同字母一样的视觉节奏和音乐谱子一样的优美形式。在中国创作的系列作品中,大量采用了钢板、瓷碗、红铜、白布及军大衣,将它们处理成不同的形式,建构了一种与他者文化联系的开放语言特质。特别是在钢板上用铁丝将大小不一的瓷片固定成不同的形态,或布满,或半布,钢板上形态各异的瓷片布局犹如历史碎片纷落在各处,又像中国水墨画的布局或民间的花布。事实上,他把钢片与瓷片处理成隐喻身体与文字内涵的形式,而对这些瓷片的布局,并不是用眼睛去衡量的,而是以音乐节奏、呼吸去安排,作品所形成的无限’性强调的是特定的空间秩序:今天特定的时间,以及特定安排的唯一性。他在作品中完全无意折中,而是关注在解构某一含义的过程中,从而产生另一种意义,也就是强调事物间的关系及其观念的延展性。这正是库奈里斯作品的语言特征——观众不仅直接看到某一特定形象,而且还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作者的主观色彩。他在创作中重视材料与材料的对比或者对立关系——软与硬、自然与人造、流动与固态、传统与现代,又表现和建构了语言和形式的独特美感,是一种交织着质朴的戏剧性和诗性的美感。他把现代与传统、日常与异常的关系理解成一种辩证的视觉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