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评价要立足于师幼的共同发展

来源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yue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次,全街道教师流程检查结束后,我们召开了教师代表讨论会,想听听来自一线教师对于我们教育评价的一些真实想法和诉求。各成员畅所欲言,对于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客观现状进行了描述。
  俞老师:检查组成员总是拿着教材进班级,对班级各领域教学情况进行抽查,这样导致我们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片面地依样画葫芦,把教材相关的内容都完成下来,不去想内容是否切合本班实际,是否促进了孩子成长。有的儿歌篇幅比较长,孩子一时背不下来,于是有老师就将儿歌打印出来,带回家让家长配合指导,无意中加重了家长的工作负担。
  潘老师:感觉我们学校流程检查环节,类似中小学学生的学业测评,孩子们必须整齐划一地朗诵儿歌,如果抽查中有哪个孩子背不下来,就是该老师教学不够扎实。我们是不是违背了每个个体都允许差异存在的原则呢?这样的检查是不是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每个个体(教师和孩子)不够尊重?
  陈老师:有时遇上天气不好,刚好又排了户外游戏活动,于是只好等到天气好的时候,两个游戏一并进行。我们也不想这样,但关键是没时间补,所以也是任务性质的,如果这游戏不玩,万一抽到检查,教师不敢有侥幸心理,确实没有从孩子的角度来分析和思考。
  种种迹象表明,我们的教育评价存在问题,如果园部指挥棒没有转换,教师就是高压下的陀螺,忙于应付,忽视了人本的真正需要,发展更无从谈起。针对教师们的心声,我们进行论证,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进行改进。
  一、需要转变观念——评价即研讨
  我们带着共同探讨、共同提高的心态走进每一个班级,检查与被检查者都是平等的,检查即研讨,把检查这个概念淡化,当作一次观摩研讨活动进行。明确最终目的不是给教师排名打分,得出一个什么等级,而是注重在观察的过程中,肯定教师做得好的方面,进一步查找问题,针对有些不足之处与老师共同商讨、沟通,共同出谋划策来调整教师的观念和行为。评价的着眼点不是评价本身,而在于后续的调整与跟进,从而促进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任何脱离孩子实际,违背孩子身心发展的行为和方式都是不值得倡导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把关注孩子的需求作为第一要素,只有心中有孩子,才不会被所谓的考核牵绊。如果是因为评价这把尺子导致教师产生一些错误的教育行为,那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一起来完善科学的评价制度。
  案例:大四班
  现状描述:每次数学集体教学活动过程就像赶鸭子似的,因为有很多的操作材料,教师的关注点不是采用什么样的有效策略指导幼儿学习,而热衷于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操作材料,也不管孩子是否消化,因为一日活动整个流程安排很紧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应付幼儿园对教师流程工作的考核。
  园部建议:我们对教师提出的一些困惑进行讨论,针对数学活动中幼儿操作环节过于复杂,而导致教学环节走过场的现象,明确集体教学的落脚点是落实教学目标,寻找有效策略,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情景中习得数学知识并加以应用,建议将操作环节作为课后延伸,放到区域活动中去完成。
  效果反馈:教师能够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了,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完成相应的操作练习,在教师无法顾及的情况下,幼儿跟幼儿自主交流探讨的机会大大增加,增强了幼儿合作的意识,体会到同伴相互帮助的快乐。
  二、需要评后指导——评价促提高
  通过研讨我们发现,其实教师们并不是害怕评价,而是怕“为评价而评价”。因为有很多幼儿园,为了完成考核指标,每个学期、甚至是每个月都会进行大大小小的评价,评价方式千篇一律。今天检查主题墙创设,明天检查区域活动,一学期下来,所有指标都必须考评完毕,然后把资料整理归档。反馈时要么草草敷衍了事,要么絮絮叨叨说上一大堆大道理,而真正对教师有价值的指导帮助却很少。
  案例:中三班
  现状描述:走廊区域柜下面,放着家长配合自制的十几种的体育器械筐,晨间锻炼时,老师请幼儿自主选择一件器械自由玩耍。很多孩子懒洋洋地站着不动,有的孩子还抱怨:“今天又玩××啊,没意思。”于是几个孩子没带器械,站着看人家玩。
  教师自我反思:开学初,孩子对新投放的器械积极性很高,经常争先恐后地要这个要那个,一段时间下来,对器械兴趣不大了,可是借助器械进行晨间早锻炼是我们幼儿园规定的一项制度。怎么样才能使孩子保持持久的兴趣呢?
  我班孩子们在美术方面发展比较好,我通过美术和体育相结合的方式来提高孩子们锻炼的兴趣。我把自制体育器械的玩法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告知小朋友,投放于运动区,让幼儿进行游戏、操作,并启发幼儿探索出其它的新玩法,学会通过绘画进行创新玩法的记录,便于下一次区角活动时幼儿尝试与创新,提高幼儿的参与积极性。我还设计了“我喜欢的体育项目”,让幼儿通过各种手法如炭条画、水彩笔画、撕纸等形式进行自由创作。
  园部建议:自制体育器械是我们幼儿园一项传统,旨在通过低成本的投入,增强幼儿的体质,习得一些运动的技能。教师在组织孩子玩器械的时候,存在“放羊式”的管理状态,认为只要在教师视线范围内活动就可以。中班孩子需要提供情景性的场所,投入其中,快乐运动。建议教师每天利用器械,创设一个游戏场景,比如同样是踩高跷,今天踩高跷钻山洞,明天可以是踩高跷过小河或过独木桥,渐渐增加难度,给幼儿一些挑战,让幼儿从中获得成功的快乐。
  效果反馈:通过一段时间尝试,场景的提供充分调动了孩子们锻炼的积极性,对器械的兴趣又重新调动了起来,大家不但争着探索新玩法,还争着把活动的体验用涂涂画画的形式记录下来,使创作绘画来源于生活,更灵动。
  我们不定期进班看活动,活动结束,先让教师进行自我剖析,针对活动现场情况,说说自己有哪些值得肯定的地方,具体哪些细节或薄弱环节需要加强。教师必须在一周内写好反思,然后集中周五中午进行交流反馈。园部认真听取教师的反思后,提供给教师活动现场薄弱环节可操作性的有效建议,得到教师认可,并提供相关的实施策略,在获取教师认同的基础上,给教师一个调整期限,并继续跟进了解调整效果,将调整、跟进、再调整、再跟进作为教师期末考评的指标,力求每个教师保持优势、弥补不足,纵向提高。
  三、需要成长平台——评价搭舞台
  作为管理者,充分尊重每个教师的特长并加以鼓励和引导,使全体老师各尽所能,学习别人的优势和长处,用来弥补自身的不足,这样整个团队的工作才会蒸蒸日上。我们每个学期结束考评时,其中有一项指标就是“亮点工作介绍”,教师可以结合一学期工作情况,总结自己主要的亮点工作,凡是班级管理或教育教学方面认为好的都可以推介。期末总结表彰大会时,我们根据教师介绍的内容,让部分工作创新、成绩丰厚的年度亮点人物进行典型发言,许多好的方法直接用观摩的方式开展。
  案例:小二班
  现状描述:在班级中,我们经常看到有家长热衷于到幼儿园给孩子过生日,这样一来,跟风的现象比较突出,家长生怕孩子在幼儿园被人瞧不起,宁可委屈自已,也不委屈孩子,导致家长跟家长、幼儿与幼儿形成相互攀比的心理。
  展示花絮:教师根据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为幼儿过一个幸福、快乐的生日派对。
  制作生日贺卡:全班幼儿一起动手,给当月过生日的孩子制作生日贺卡,送给过生日的小朋友,并送上简短的生日祝福语。还在班级门口开辟一块“当月小寿星”园地,贴上当月生日孩子的照片,将温暖的祝福张贴在照片四周,感觉特别温暖。
  开生日派对:教师要求幼儿园为她们班级当天点心安排一个大蛋糕和蜡烛,利用餐点时间,给孩子过一个简短的生日会,了解生日的来历,一起唱生日快乐歌,请生日孩子吹蜡烛,参加生日活动的每个人说一句好听的话送给好朋友等,整个活动温馨感人,这种教育是最本真的教育。
  效果反馈:活动得到全体家长的一致好评,自主的集体生日会,让孩子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到了快乐,并懂得分享,使原本压力重重的生日变成了家长和孩子都深切期盼的日子。
  这种亮点展示的评价方法,极大调动了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被动的考核为主动的亮点展示,其参与评定的实际性和绩效性被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教师在纷繁复杂的评定标准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同时,通过聆听教师的亮点介绍和展示,园部也获取了很多来自于教师群体的信息,看到了教师个体或是小团队的优势和成绩,为进一步引领提升提供了参考。
其他文献
“情绪智商”简称为EQ,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系教授丹尼尔·戈尔曼在1995年出版的书中提出。戈尔曼认为,EQ包括抑制冲动、延迟满足的克制力,包含了如何调适自己的情绪,如何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感受别人的感受的能力,以及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自动自发的心灵动力。  长期以来,人们把成功和智力因素的关系神圣化,这使得对孩子进行的整体教育大都是智力的教育。然而,我们在无数成功者的案例中发现,他们具有
期刊
在我看来,幼儿园科学活动要做到“真”、“实”、“美”。  第一,要尊重事实,做到“真”。很多时候教师为孩子营造了一个虚幻的童话环境,让孩子生活在童话故事中,让孩子觉得一切都是虚构的、拟人的、美好的,但这真的是孩子需要的吗?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可以适当了解一些生活的真实面,并持有自己的看法。我园也实施过不少环保题材的科学活动,如“保护藏羚羊”,我们给孩子看了很多藏羚羊的图片,让孩子们从内心喜欢藏羚羊,
期刊
讨论情景:  观摩一位老师的教学活动“我爱地球妈妈”,其中一个环节是地球妈妈生病了,大家带她去看医生,让孩子们猜猜地球妈妈生病的原因。正当大家积极地回答由于废气污染、滥砍树木、乱扔垃圾等等原因造成地球妈妈生病时,一个小男孩自信地站了起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人类都是生活在地球上的,怎么能够带地球去看病呢?教师一时间没了对策,孩子们也乱作一团。有的说:“对呀对呀,我们就生活在地球身上,是不能带地球看病的。
期刊
活动目标:  1.积极参加操作活动,能够用语言表达操作的结果。  2.感知长度的守恒,知道物体的长度不会因为摆放位置、颜色和形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活动准备:  大记录表一张;幼儿人手两根吸管、黄色和绿色纸条各一张;  毛根两根、记录表一张。  活动过程:  一、以魔法师导入活动,出示两张黄色纸条。  1.教师:今天李老师要当魔法师,看,我变出来什么了?那这两张纸条一样长吗?  2.引导幼儿学会
期刊
一、家长求助电话  一天晚上,接到楠楠妈妈的求助电话:楠楠在家吵闹,说希希穿在香港买的公主裙可漂亮了,硬缠着也要买,不然就不去上幼儿园。楠楠是早产儿,从小身子弱,很少给她穿短裙。楠楠妈妈问小孩子怎么就学会攀比了,应该怎么办?  二、我的体会和思考  从事幼儿教育多年,发现喜欢比富的孩子的比例呈上升的态势,而且越来越低龄化。孩子到了大班自我意识增强,事事争强好胜,样样要第一,最好大家都以他为中心,这
期刊
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也会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有时候还真的难以应对,简单谈谈我的看法。  1.教师的语言引导很重要。  如果教师能给予肯定并及时地引导,孩子们才会紧紧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讨论。当孩子反问:“人类都是生活在地球上的,怎么能够带地球去看病呢?”这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当地球妈妈的医生,现在地球妈妈生病了,我们怎样做才能保护地球妈妈呢?”如果这样问的话,孩子们都会围绕“怎样保护地
期刊
我们常常以成人的是非观来审视孩子的行为,并凭借自己的主观意识对孩子制定自认为合理的规定,却不知这样做早已给孩子和自己之间形成了无形的屏障,也致使孩子变得叛逆、变得孤僻。其实孩子是有想法、有困惑的,或许有时不合常理,或许有时异想天开,但正因为这样他们的世界才显得那么多彩多姿!他们有权利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和成人是平等的。我们为何一定要做压制者呢?作为幼儿教师的我经常思考应该以怎样的角色和孩子相处。现在
期刊
“花园里,篱笆下,我种下一朵小红花……”我依稀记得那醉红般丝绒的幕布一直垂下来,留出一道缝隙的光亮,就在那乡里的礼堂,那个扎着两个羊角辫的女孩,被老师呼着到那光亮处报幕的恍惚……印象最深刻的是,舅舅在岁月的长河里,一次又一次地,对腼腆之我这次表演的惊诧和意外的描述。做了老师后才渐渐明白,那是所有村幼儿园的“六一”节目在乡礼堂汇演!  做了老师后,每每“六一”,早年纠结的是到底让全班一起上呢还是让部
期刊
分享阅读在幼儿园里是一种教育活动,在家庭中则是一种亲子活动。家长抽出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不仅使孩子增加了阅读的兴趣,更使孩子感到父母和自己阅读时那种温暖和亲情。而家园联系卡也是亲子共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  一、分享阅读家园联系卡  家园联系卡是幼儿参与分享阅读过程的必要用书,专为幼儿园与家庭的联系与沟通设计。  分享阅读家园联系卡包括:  1.教学读本(12本)的教学重点提示、家庭导读建议,为
期刊
本教学引用绘本《上面和下面》的故事。  兔八哥:“小熊,你在家吗?我要向你借块地用一用。”  熊:“行,但是我有要求!庄稼咱们平分。”  兔八哥:“可以,那你要上面的?还是要下面的?”  熊:“哦,让我想想。”小熊伸了个懒腰说:“好吧,兔八哥,我就要上面那半。”  兔八哥笑了一笑,说:“小熊,那就这么说定了。”  教师:“小兔们,兔八哥会种什么呢?”  小熊天天睡觉,小兔下地干活儿,播种、灌溉、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