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M是一位大学教授,一位不到50岁的男性,患上心肌梗塞住院后,对自己的疾病超出寻常地担心,每天都一遍遍向医护人员确认自己的病情是否严重,以至于本来并不严重的心脏病,在医院里住了一个月才有一点好转。
出院后,M仍然对自己的心脏非常担心。一年前,他再次住进了医院,冠脉造影手术检查发现心脏主动脉狭窄了不止一半,不得已做了心脏介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支架术,手术非常成功。但是术后不久M又开始担心复堵,时常会使用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等形式询问医生术后注意事项及复堵的征兆等。大概一年半后的某个深夜,他因为严重胸痛被送进了急救室,几个小时后不幸与世长辞。
Z先生是一位科技公司的股东和技术骨干,自己带领一个研发团队,工作压力非常大,而且在人事问题上一直理不顺。他的内心充满了焦虑不安和愤怒,妻子的温柔体贴也不能让他内心安定。曾经的成功宛如幻梦,Z对自己的前途的极度担忧。在同事的冷嘲热讽、不满和在无法承受的压力之下,Z多次因为一言不合对同事大打出手。
Z在无数个难眠的夜晚,都想踏上永远的不归之路。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了差不多六年,健康的身体一步步被侵蚀。在40岁的一天清晨,他突然感到胸部压迫窒息感、闷胀感、剧烈的烧灼样疼痛,虚脱、呼吸短促、心悸、头晕,被家人紧急送往医院,诊断为冠心病心肌梗塞。
心脏病的三大心理致病因素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心理健康是导致心脏病的最重要的因素。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的是—超过一半的心脏病患者的体重和胆固醇完全处于正常的范围,那些曾经备受心理和社会问题困扰的人即使有良好的遗传因素、保持健康的饮食和运动习惯仍然更容易患上心脏病。
消极心态、超过承受能力的压力、对他人的敌意、成长经历中的心理创伤、长期的焦虑或抑郁仍然可能让心脏病不期而至,同样,罹患心脏病也会使抑郁、焦虑的症状加重,形成心身的恶性循环。心理因素同样影响着心脏病的患者的预后,焦虑水平高的病人要比低的人患第二次心肌梗塞的风险增加三倍。
这些心理因素通常分为以下三大方面。
1情绪
抑郁、焦虑、愤怒、悲伤、沮丧、紧张、惊恐、烦躁、憎恨、被抛弃感是心脏病最常见致病心理因素。
抑郁、沮丧和愤怒的人,一方面很难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的人甚至离群索居,借酒浇愁,长期失眠或睡眠不规律,更多抽烟,更少运动,吃得太多或太少,膳食结构不合理。另一方面,负性的情绪会使血小板更容易凝结,形成血栓;交感神经兴奋,血压不稳,心律失常;内分泌失调,血糖升高,血内斑块不稳定,导致心脏病的发生、加重或复发。紧张会导致儿茶酚胺增加,促使冠状动脉痉挛,心肌耗氧增加,血凝加速,使易感者的心脏血管壁逐渐被斑块堵塞。敌意和愤怒则会直接导致血管壁紧张收缩,诱发心肌缺血。
心肌梗塞后也更容易罹患抑郁症,发生率在45%~55%,一半是心脏病后患上抑郁症,而另一半则是由于抑郁情绪导致心脏问题。其中,重度抑郁患者需要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否则严重影响疾病的预后和转归,甚至可能会导致死亡。患有抑郁症的患者死亡率比情绪良好的患者死亡率增高三成,治愈后复发的可能性增高五成。心脏搭桥和介入治疗患者如果情绪抑郁,死亡率甚至可增加两倍。
2社会因素
人际关系不稳定、缺乏社会支持、创伤后应激障碍和急性应激障碍、慢性工作压力、工作中付出和回报不均衡、危险的生活方式、家庭压力、经济压力、虐待是最常见的心理社会因素。
有数据表明,女性患者和缺乏家庭成员照顾的患者在心脏搭桥或介入后,抑郁症的发病率甚至超过七成。如果发生重大创伤—父母或子女突然死亡、导致残疾的事故、强奸、抢劫,肾上腺素可能上升为正常情况的几十倍,则有可能导致“心碎综合征”,心跳急剧减慢甚至骤停,死亡率是心肌梗塞的四倍以上。
成长经历中的各种情结、长时间工作、失业可能、婚姻不稳定、虐待……都有可能成为心理压力。自卑、充满敌意和沮丧的人,更容易感到自己无能为力而产生压力,造成身体的炎性反应,也肯定会导致肾上腺素突然升高对心脏造成损伤。缺乏社会交流,使患者持续处于抑郁状态,至少使健康人患心肌梗塞的几率增加一倍。对他人的敌意也是一个重要的致病因素,对他人充满敌意的人死于心脏病的可能性会升高29%。那些成年以前遭受过身体和精神虐待的,患心肌梗塞的风险要上升30%~70%。
3性格因素
A型性格,急躁、易激惹、缺乏耐心、强烈的时间紧迫感,过度争强好胜、偏执、人际关系敏感、低自尊是心脏病发生的最重要的性格因素,急躁、易激惹等A型行为可以直接诱发心肌缺血,偏执、人际关系敏感会更容易产生愤怒和敌意,强烈的时间紧迫感和过度争强好胜则会更容易紧张、焦虑和抑郁,都更有可能导致心脏病的发生。
出院后,M仍然对自己的心脏非常担心。一年前,他再次住进了医院,冠脉造影手术检查发现心脏主动脉狭窄了不止一半,不得已做了心脏介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支架术,手术非常成功。但是术后不久M又开始担心复堵,时常会使用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等形式询问医生术后注意事项及复堵的征兆等。大概一年半后的某个深夜,他因为严重胸痛被送进了急救室,几个小时后不幸与世长辞。
Z先生是一位科技公司的股东和技术骨干,自己带领一个研发团队,工作压力非常大,而且在人事问题上一直理不顺。他的内心充满了焦虑不安和愤怒,妻子的温柔体贴也不能让他内心安定。曾经的成功宛如幻梦,Z对自己的前途的极度担忧。在同事的冷嘲热讽、不满和在无法承受的压力之下,Z多次因为一言不合对同事大打出手。
Z在无数个难眠的夜晚,都想踏上永远的不归之路。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了差不多六年,健康的身体一步步被侵蚀。在40岁的一天清晨,他突然感到胸部压迫窒息感、闷胀感、剧烈的烧灼样疼痛,虚脱、呼吸短促、心悸、头晕,被家人紧急送往医院,诊断为冠心病心肌梗塞。
心脏病的三大心理致病因素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心理健康是导致心脏病的最重要的因素。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的是—超过一半的心脏病患者的体重和胆固醇完全处于正常的范围,那些曾经备受心理和社会问题困扰的人即使有良好的遗传因素、保持健康的饮食和运动习惯仍然更容易患上心脏病。
消极心态、超过承受能力的压力、对他人的敌意、成长经历中的心理创伤、长期的焦虑或抑郁仍然可能让心脏病不期而至,同样,罹患心脏病也会使抑郁、焦虑的症状加重,形成心身的恶性循环。心理因素同样影响着心脏病的患者的预后,焦虑水平高的病人要比低的人患第二次心肌梗塞的风险增加三倍。
这些心理因素通常分为以下三大方面。
1情绪
抑郁、焦虑、愤怒、悲伤、沮丧、紧张、惊恐、烦躁、憎恨、被抛弃感是心脏病最常见致病心理因素。
抑郁、沮丧和愤怒的人,一方面很难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的人甚至离群索居,借酒浇愁,长期失眠或睡眠不规律,更多抽烟,更少运动,吃得太多或太少,膳食结构不合理。另一方面,负性的情绪会使血小板更容易凝结,形成血栓;交感神经兴奋,血压不稳,心律失常;内分泌失调,血糖升高,血内斑块不稳定,导致心脏病的发生、加重或复发。紧张会导致儿茶酚胺增加,促使冠状动脉痉挛,心肌耗氧增加,血凝加速,使易感者的心脏血管壁逐渐被斑块堵塞。敌意和愤怒则会直接导致血管壁紧张收缩,诱发心肌缺血。
心肌梗塞后也更容易罹患抑郁症,发生率在45%~55%,一半是心脏病后患上抑郁症,而另一半则是由于抑郁情绪导致心脏问题。其中,重度抑郁患者需要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否则严重影响疾病的预后和转归,甚至可能会导致死亡。患有抑郁症的患者死亡率比情绪良好的患者死亡率增高三成,治愈后复发的可能性增高五成。心脏搭桥和介入治疗患者如果情绪抑郁,死亡率甚至可增加两倍。
2社会因素
人际关系不稳定、缺乏社会支持、创伤后应激障碍和急性应激障碍、慢性工作压力、工作中付出和回报不均衡、危险的生活方式、家庭压力、经济压力、虐待是最常见的心理社会因素。
有数据表明,女性患者和缺乏家庭成员照顾的患者在心脏搭桥或介入后,抑郁症的发病率甚至超过七成。如果发生重大创伤—父母或子女突然死亡、导致残疾的事故、强奸、抢劫,肾上腺素可能上升为正常情况的几十倍,则有可能导致“心碎综合征”,心跳急剧减慢甚至骤停,死亡率是心肌梗塞的四倍以上。
成长经历中的各种情结、长时间工作、失业可能、婚姻不稳定、虐待……都有可能成为心理压力。自卑、充满敌意和沮丧的人,更容易感到自己无能为力而产生压力,造成身体的炎性反应,也肯定会导致肾上腺素突然升高对心脏造成损伤。缺乏社会交流,使患者持续处于抑郁状态,至少使健康人患心肌梗塞的几率增加一倍。对他人的敌意也是一个重要的致病因素,对他人充满敌意的人死于心脏病的可能性会升高29%。那些成年以前遭受过身体和精神虐待的,患心肌梗塞的风险要上升30%~70%。
3性格因素
A型性格,急躁、易激惹、缺乏耐心、强烈的时间紧迫感,过度争强好胜、偏执、人际关系敏感、低自尊是心脏病发生的最重要的性格因素,急躁、易激惹等A型行为可以直接诱发心肌缺血,偏执、人际关系敏感会更容易产生愤怒和敌意,强烈的时间紧迫感和过度争强好胜则会更容易紧张、焦虑和抑郁,都更有可能导致心脏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