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农业生产关系着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而玉米作为我国种植最广泛的农作物之一,它的种植技术也显得尤为重要。好的种植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增加农民的收入、对农业生产产生的积极作用也有利于更好的贯彻“三农”政策,保障农民生活,巩固我国农业大国的的地位。
关键词:玉米;施肥灌溉;合理密植
玉米在我国北方种植广泛,这种农作物根系较为发达、适应性强、对土地类型要求较小,广受农民喜爱。但由于各地区的气候土地等条件不尽相同,为求最大化的保证玉米产量,增加农民收入,玉米在种植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很多问题。本文通过对玉米种植技术的研究,总结出一些较为可行的科学经验,以供广大农民借鉴,希望可以给大家在玉米种植过程中提供一些参考。
一、玉米种植的准备要点
1.种植地的选取
玉米作为一种生命力较强的农作物,具有耐旱,抗逆性强,对土壤需求低等特点。但并不代表玉米在气候、土壤等方面就完全没有要求。玉米不可与其他农作物进行轮种,在选地时要清楚土地是否在之前种植过其他农作物。同时,玉米的大规模种植对环境也有着不可忽视的要求。首先,玉米在种植地选择上要尽量避开工厂等易排放污水的区域及已被污染的土地。其次,在地形方面玉米最适宜较为平整的旱地,这点在选择时需要注意。另外,也要考虑当地降水是否充足、灌溉是否方便、交通运输是否便捷等因素。最后,在确定种植地后还需要通过整地的方式来保证土地松软,并在田间开沟,为玉米种植工作打好基础。
2.合理选择品种
玉米的高产更离不开优良的品种,而在选种过程中同样需要注意种植时间与时长、土壤土地类型等。种子的好坏因具体因素不同而有所区分,但总体上需满足以下几点:第一,必须为达到国家标准二级良种的商品种子;第二,在具体规定上,要求种子纯度大于96%,净度大于99%,发芽率需保证大于85%;第三,要仔细观察玉米种子的色泽、中粒饱满程度以及是否出现虫蛀的情况。这些都是能否满足种子播种要求的先决条件。第三,以抗病性强、产量大的品种为主要选择。此外,当地的气候条件也决定着玉米耐旱性、抗倒伏、成熟周期等其他特性的选择。
3.种子的科学处理
选择好品种后的种子不可以直接播种,晒种也是在播种前对种子处理的重要一环。晒种需要干爽、阳光充足的环境以保证重子的发芽率。晾晒过程中需注意通风,但切记不可将种子放在迎風处。晒种处应尽量平整,最好为水泥地。平铺晾晒时种子的厚度应控制在3-5cm左右,保持均匀并经常翻动。但也要避免晾晒时间过长灼伤种子或其他意外因素造成的经济损失。
除了晒种,将种子用药剂进行浸泡也是提高玉米发芽率以及抗病虫害能力的有效手段。购买药剂前要准确询问用量和用法,然后进行科学浸泡,切不可盲目用药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二、玉米的种植方法
1.合理的种植密度选择
玉米的种植上同样有讲究,玉米的种植密度一样要受到气候、土壤、土地状况、玉米品种的制约。如果土地肥力充足、降雨充沛或灌溉方便则可适当提高密度,反之如果水分、肥力等条件相对较差则可降低种植密度。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早熟品种比晚熟品种发育周期短、株苗体型相对较小、种植密度也会比晚熟品种要高,可根据品种适当对密度进行调整。如果合理确定了种植密度,合理的运用好土地肥力,那么株苗的成活率以及玉米产量也就得到了基本保证。
2.查田补种
玉米播种后,还需要进行插田补种。即在播种后以5-10天为周期进行查芽查种,在发现有坏芽坏种时,及时进行坐水补种。在玉米生长到3叶和5叶期间进行间苗、定苗工作。由于定苗和间苗后,玉米还有一定的成熟时间,所以我们需要在原定的种植密度基础上稍微有所保留,留足玉米幼苗以保证成活率和稳定性。间苗时尽量将距离过密且较弱小的株苗去掉以保证间距,避免造成玉米苗养分吸收不足、生长较差的株苗也可去掉并进行补种。
三、玉米的田间管理
1.玉米的除草和灌溉工作
在玉米生长期间,最重要的是田间的除草与灌溉工作。我国北方以干旱半干旱地区为多,玉米虽然是一种耐旱性强的农作物,但随着幼苗的生长,植株越来越高,对水分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这时如果降雨不够充分,那么田间灌溉就成了补充玉米水分的必要工作,否则玉米缺水将造成玉米籽粒干瘪甚至玉米减产。
除草工作同样关系着玉米的产量,田间的大量杂草会与玉米幼苗争夺养分,极大地影响玉米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导致玉米伸张缓慢甚至由于营养不足而死亡,需尽快清除,以免影响玉米产量。除草时以喷洒农药为主要方式,同时由于杂草的种类不尽相同,生命力和抗药性也并不一样,在喷洒后也可以人工除草进行辅助,将农药无法完全清除的剩余杂草拔掉。此外,虽然除草农药主要针对田间杂草,但仍会对玉米幼苗造成影响,所以在喷洒时需注意控制药剂用量,谨慎处理。
2.科学施肥
科学合理的施肥可以有效提高玉米产量,施肥方式目前主要以条肥、撒肥、穴肥为主,并以条肥为佳。为便于吸收,施肥时要求尽量靠近农作物根部。肥料的选取上农家肥与化肥均可,亦可进行搭配使用。农家肥的用量可控制在每亩1000kg以上,1500kg以下,化肥的用量可参考具体说明,如选择农家肥与化肥搭配施放,在化肥的使用中就应减少对氮肥的施放。
3.病虫害的防治
玉米在幼苗时期的病虫害发生几率较高,所以对病虫害的防治也是不可忽视的,要定期到田间进行观察,一旦发现病虫害特征要立即采取科学措施进行处理。除虫祛病措施主要以噴洒农药为主,同时也可以通过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手段进行预防和辅助。农药的调配和喷洒要严格按照说明规定进行操作,以免对玉米幼苗造成伤害。
四、结语
总而言之,玉米的种植上需要注意的技术复杂繁多,各个阶段对产量都有着重要影响。但只需保证合理选择、科学操作、严格把关,玉米的产量与质量必然可以得到较高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喜庆.试论玉米种植现状及新技术应用效率研究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6,05:100 102.
[2]刘征.东北地区玉米种植技术分析及推广[J].山西农经,2016,08:50.
关键词:玉米;施肥灌溉;合理密植
玉米在我国北方种植广泛,这种农作物根系较为发达、适应性强、对土地类型要求较小,广受农民喜爱。但由于各地区的气候土地等条件不尽相同,为求最大化的保证玉米产量,增加农民收入,玉米在种植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很多问题。本文通过对玉米种植技术的研究,总结出一些较为可行的科学经验,以供广大农民借鉴,希望可以给大家在玉米种植过程中提供一些参考。
一、玉米种植的准备要点
1.种植地的选取
玉米作为一种生命力较强的农作物,具有耐旱,抗逆性强,对土壤需求低等特点。但并不代表玉米在气候、土壤等方面就完全没有要求。玉米不可与其他农作物进行轮种,在选地时要清楚土地是否在之前种植过其他农作物。同时,玉米的大规模种植对环境也有着不可忽视的要求。首先,玉米在种植地选择上要尽量避开工厂等易排放污水的区域及已被污染的土地。其次,在地形方面玉米最适宜较为平整的旱地,这点在选择时需要注意。另外,也要考虑当地降水是否充足、灌溉是否方便、交通运输是否便捷等因素。最后,在确定种植地后还需要通过整地的方式来保证土地松软,并在田间开沟,为玉米种植工作打好基础。
2.合理选择品种
玉米的高产更离不开优良的品种,而在选种过程中同样需要注意种植时间与时长、土壤土地类型等。种子的好坏因具体因素不同而有所区分,但总体上需满足以下几点:第一,必须为达到国家标准二级良种的商品种子;第二,在具体规定上,要求种子纯度大于96%,净度大于99%,发芽率需保证大于85%;第三,要仔细观察玉米种子的色泽、中粒饱满程度以及是否出现虫蛀的情况。这些都是能否满足种子播种要求的先决条件。第三,以抗病性强、产量大的品种为主要选择。此外,当地的气候条件也决定着玉米耐旱性、抗倒伏、成熟周期等其他特性的选择。
3.种子的科学处理
选择好品种后的种子不可以直接播种,晒种也是在播种前对种子处理的重要一环。晒种需要干爽、阳光充足的环境以保证重子的发芽率。晾晒过程中需注意通风,但切记不可将种子放在迎風处。晒种处应尽量平整,最好为水泥地。平铺晾晒时种子的厚度应控制在3-5cm左右,保持均匀并经常翻动。但也要避免晾晒时间过长灼伤种子或其他意外因素造成的经济损失。
除了晒种,将种子用药剂进行浸泡也是提高玉米发芽率以及抗病虫害能力的有效手段。购买药剂前要准确询问用量和用法,然后进行科学浸泡,切不可盲目用药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二、玉米的种植方法
1.合理的种植密度选择
玉米的种植上同样有讲究,玉米的种植密度一样要受到气候、土壤、土地状况、玉米品种的制约。如果土地肥力充足、降雨充沛或灌溉方便则可适当提高密度,反之如果水分、肥力等条件相对较差则可降低种植密度。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早熟品种比晚熟品种发育周期短、株苗体型相对较小、种植密度也会比晚熟品种要高,可根据品种适当对密度进行调整。如果合理确定了种植密度,合理的运用好土地肥力,那么株苗的成活率以及玉米产量也就得到了基本保证。
2.查田补种
玉米播种后,还需要进行插田补种。即在播种后以5-10天为周期进行查芽查种,在发现有坏芽坏种时,及时进行坐水补种。在玉米生长到3叶和5叶期间进行间苗、定苗工作。由于定苗和间苗后,玉米还有一定的成熟时间,所以我们需要在原定的种植密度基础上稍微有所保留,留足玉米幼苗以保证成活率和稳定性。间苗时尽量将距离过密且较弱小的株苗去掉以保证间距,避免造成玉米苗养分吸收不足、生长较差的株苗也可去掉并进行补种。
三、玉米的田间管理
1.玉米的除草和灌溉工作
在玉米生长期间,最重要的是田间的除草与灌溉工作。我国北方以干旱半干旱地区为多,玉米虽然是一种耐旱性强的农作物,但随着幼苗的生长,植株越来越高,对水分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这时如果降雨不够充分,那么田间灌溉就成了补充玉米水分的必要工作,否则玉米缺水将造成玉米籽粒干瘪甚至玉米减产。
除草工作同样关系着玉米的产量,田间的大量杂草会与玉米幼苗争夺养分,极大地影响玉米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导致玉米伸张缓慢甚至由于营养不足而死亡,需尽快清除,以免影响玉米产量。除草时以喷洒农药为主要方式,同时由于杂草的种类不尽相同,生命力和抗药性也并不一样,在喷洒后也可以人工除草进行辅助,将农药无法完全清除的剩余杂草拔掉。此外,虽然除草农药主要针对田间杂草,但仍会对玉米幼苗造成影响,所以在喷洒时需注意控制药剂用量,谨慎处理。
2.科学施肥
科学合理的施肥可以有效提高玉米产量,施肥方式目前主要以条肥、撒肥、穴肥为主,并以条肥为佳。为便于吸收,施肥时要求尽量靠近农作物根部。肥料的选取上农家肥与化肥均可,亦可进行搭配使用。农家肥的用量可控制在每亩1000kg以上,1500kg以下,化肥的用量可参考具体说明,如选择农家肥与化肥搭配施放,在化肥的使用中就应减少对氮肥的施放。
3.病虫害的防治
玉米在幼苗时期的病虫害发生几率较高,所以对病虫害的防治也是不可忽视的,要定期到田间进行观察,一旦发现病虫害特征要立即采取科学措施进行处理。除虫祛病措施主要以噴洒农药为主,同时也可以通过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手段进行预防和辅助。农药的调配和喷洒要严格按照说明规定进行操作,以免对玉米幼苗造成伤害。
四、结语
总而言之,玉米的种植上需要注意的技术复杂繁多,各个阶段对产量都有着重要影响。但只需保证合理选择、科学操作、严格把关,玉米的产量与质量必然可以得到较高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喜庆.试论玉米种植现状及新技术应用效率研究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6,05:100 102.
[2]刘征.东北地区玉米种植技术分析及推广[J].山西农经,2016,0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