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情感的复杂和神秘难以解释。当艺术作品中一些人物表现出反常情绪,甚至是出格的极端行为时,人们会不解、困惑、恐惧、震惊或悲哀。出色的艺术手段帮助我们理解作品中人物的行为,并加深对人性的了解,而这种感受是美好和令人回昧的。笔者愿在此与读者分享观看两部经典歌剧后的一些感想。
唐璜:害人毁己的浪漫诱惑者
这版莫扎特的《唐璜》制作,是丹麦舞台导演卡斯珀·霍尔滕(Kasper Holten)在2011年至2017年任英国皇家歌剧院歌剧导演期间的作品之一。制作首演于2014年2月,2015年夏天再度上演。尽管首演时褒贬不一,但许多人认为这是霍尔滕留下的最好作品。2019年秋季,该版《唐璜》再次上演时,复排导演杰克·弗内斯(Jack Furness)认真做出进一步修改,使这一制作更具说服力。先进的舞台照明、投影技术,与出色的布景设计与舞台表演糅合在一起,为观众带来了一部既充满喜剧幻想,又没有失去原作完整艺术性的戏剧作品。
乌拉圭低男中音埃尔文·施罗特(ErwinSchrott)饰演的唐璜是此次演出中的明星,令人印象十分深刻。施罗特的嗓音雄伟浑厚、音域宽广,挥洒自如地表现了唐璜的多样个性和不同情绪。他将剧名主角与整个故事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出色地饰演了这个在一系列“浪漫冲刺”中每个计谋都得逞、对给别人造成的麻烦和痛苦毫无悔意的连环诱惑者。这个唐璜时而表现出勃勃的雄心和信心,时而仿佛一个坏脾气的孩子,时而又是一个内心辗转不安的懦夫,但他从不使人感到淫荡或毛骨悚然。即使在谴责仆人莱波雷洛时,唐璜仍保持着声音的优雅和温文有礼,宛如一个亲切有魅力的贵族。这一基调为施罗特的整个表演增加了更广阔的空间。故事情节通过音乐(而非在主人公的冲动中)展开。在动荡不安中,施罗特的嗓音越来越热情且强有力,在诱惑女人时又如丝一般柔滑,并能够把一些叙述性唱段处理得如说话般自然。施罗特的表演将音乐与戏剧的微妙细致的差别完美融合,嗓音自始至终没有显示出一丝疲态,每个乐段都处理得如此完美,给人带来无比美妙的享受。
唐璜的仆人莱波雷洛的饰演者,意大利男低音罗伯托·塔格利亚维尼(Roberto Tagliavini)唱演俱佳,生动地刻画出一个唯唯诺诺、亦步亦趋追随主人的可笑而又可悲的形象。可悲在于他为主人贪得无厌的追求和欺骗女人的“战绩”洋洋自得,毫无道德廉耻。但他对主人忠心耿耿,十分留意观察和学习,并向他人卖弄有关肉体与灵魂价值的问题。不过莱波雷洛尚有良知,对唐璜的劣行很不以为然,建议他放弃邪恶,只忠实于一个女人。唐璜却惊讶不解地说:“只一个?那对所有其他的女人就太不公平了!”
瑞典女高音马琳·拜斯特伦(Malin Bystr6m)饰演的唐娜·安娜美丽诱人。这个角色在剧中多少是唐璜淫荡又狡猾的帮凶,她在发现了唐璜的真面目时仍对他给予渴望,虽然这渴望使她痛苦又不寒而栗。身为有夫之妇,为保持给人的好印象和自己的地位,她设法对唐璜表达出压抑了的热情。拜斯特伦将唐娜·安娜在欲望和责任间强烈冲突的感受表现得非常出色。她的嗓音如水晶般清澈,可说是经典的“莫扎特式”——音调优雅、发音出色。拜斯特伦的安娜可称完美。
唐璜的另一個情人、歇斯底里的唐娜·埃尔薇拉,由希腊女高音密尔图·帕帕塔娜西乌(MyrtoPapatanasiu)饰演。埃尔薇拉明知唐璜是个不忠实的情人,但仍毫不留情地与其他情敌奋力争夺他,同时又在自己的矛盾情绪中苦苦挣扎。她当面斥责唐璜但又原谅了他,拿不准是否该因被抛弃去惩罚唐璜,还是仍然爱着他。这种性格、欲望和表现,体现了生活本身即矛盾重重的本质,令人信服。有些遗憾的是,帕帕塔娜西乌演唱技巧虽然很好,但缺乏足以表现一个复仇情人的强大音量。
露易丝·埃尔德(Loise Alder)饰演的采琳娜是一个调皮、甜美、天真,又有些虚荣和愚蠢的农家女孩。采琳娜与马塞托深深相爱,但在婚礼上,在唐璜的攻势下,她轻易地被他惯用的甜蜜诱惑伎俩所俘获,这是一个可笑与可悲共存的角色。埃尔德的嗓音清亮柔美,她与唐璜的二重唱“在那里我们的双手将缠绕一起”(La ci darem la mano),以及在认清唐璜的真面目后、祈求马塞托原谅时的咏叹调“鞭打我吧,我英俊的马塞托”(Batti,batti o belMasetto),两首著名的咏叹调唱得非常优美。采琳娜最终以自己的纯真美德,赢回了未婚夫马塞托的爱与信任。
另外三名演员虽然角色较小,但也很有重量,值得称赞。饰演唐娜·安娜未婚夫唐奥塔维奥的德阿古阿诺(D'Aguanno)和采琳娜未婚夫马塞托的列昂·科萨维奇(Leon Kosavid),歌唱和表演都很出色。布林德利·谢拉特(Brindley Sherratt)饰演唐娜·安娜的父亲司令官,他出场不久便被唐璜谋杀,但灵魂如阴影一般萦绕于整出戏中,令人处处感到他复仇力量之强大。端庄威严而令人心悸。尤其当他后来接受唐璜共进晚餐的邀请后出席晚宴时,观众同主人公唐璜一样,感到一股肃杀之气。
霍尔滕这一制作不同凡响且最引人注目之处,是场景设计埃斯·德夫林(Es Devlin)的舞美场景,与视频指导卢克·霍尔(Luke Hall)设计的具有视频投影功能的创新装置。在歌剧序曲中,舞台以一个白色立面开启。随即,潦草的手写姓名被逐渐投映到白色背景上。数百甚至上千个名字在整个序曲中出现,象征地表现了唐璜的“战绩”。然后,整个故事围绕着一个可以旋转的两层白楼展开。根据剧情发展,不同的投影在楼房旋转时出现。当被情人遗忘的埃尔薇拉,挫败了唐璜勾引采琳娜的企图,唐娜·安娜的未婚夫奥塔维奥又发誓要为唐娜·安娜报杀父之仇,情形变得一团糟时,唐璜还是决定举办一个聚会。此时的唐璜身处两层楼中间的旋转的数字万花筒投影下,表现了他在漩涡中心时内心的混乱,以及一种他无法控制的威胁感。剧中人物的行动通常在楼下,楼上则漂游着曾被唐璜“征服”的幻影般的幽灵,包括被谋害的司令官。欺骗、诱惑和爱情在楼梯、门前和不同的房间里上演,这是一个超现实的世界。 舞台上场景的视频投影,从一开始唐璜征服的众多女人的名字,到之后楼壁上出现的斑点、裂缝和水印,那是导演霍尔滕对污渍的强调处理。司令官在被谋杀时,视频投射出象征血的滴滴深红色斑块,令人震撼。这一强调同样体现于安雅·范·克拉格(Anja Vang Kragh)的服装设计中一一剧中,女人的衣裙上均有黑色斑块。而当剧情发展到后来,唐娜·安娜粉红的连衣裙则仿佛被泼上大片黑色墨水。男士们则均着稳重的黑色西装,例外的是莱波雷洛脏兮兮的白色套服和唐璜光鲜的蓝色西装。
可以说,这一版《唐璜》十分不同。因为对于莫扎特的《唐璜》,人们感到的通常是厌恶和无望。而霍尔滕的《唐璜》,虽然主人公因无法抑制勾引女人的天性而不可救药,又一贯地以暴力征服挑战自己的人,但有时也难免被人误解,也曾不断试图与自己内心的魔鬼搏斗,却无法做到始终如一。该制作的另一引人之处,是结尾时唐璜并没有被地狱的火焰吞噬,而是独坐于昏暗的舞台中心,显得十分孤独。处于现代世界,我们都与周围环境和人们保持联系,霍尔滕在这里展示了一个不同的地狱:唐璜面对着内心的魔鬼,在一个空虚的世界里完全被孤独束缚了。
虽然该制作有时令人感觉眼花缭乱,但不可否认,创新的舞台设置和视频投影的运用,使得观众在整场演出中丝毫不感觉枯燥,始终能处于兴奋和惊讶中。一部歌剧作品随着时间的流逝从不会停止发展,虽然在永恒的主题下会有一些变化,但仍能够一如既往地受到赞美和欣赏,这便是经典歌剧的标志。
指挥哈特穆特·汉臣(Hartmut Haenchen)出色的音乐才能,使得乐团完美地表现出莫扎特这部歌剧既有充满诗意的抒情性音乐旋律,又富于动荡和震撼心灵的戏剧冲突的特征。
奥赛罗:因爱而毁灭的悲剧英雄
威尔第很早就倾心于莎士比亚的戏剧,他在《阿依达》辉煌成功之后,开始思考如何打破《阿依达》的高度时,想到了莎士比亚的《奥赛罗》。毫无疑问,这部悲剧对于人心赤裸裸的描写,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1880年,他请来长期合作者,著名的诗人博依托(Arrigo Boito)写《奥赛罗》的歌剧脚本。歌剧不像莎翁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那样,仅探讨人的内心世界与外表行为之间的差距,而是更直接关注人的本质,认为人本性邪恶。剧中的伊阿古堪称典型,像是恶魔在人间的化身。威尔第将莎剧的诗意和复杂丰富的人物性格及内心活动,以极富天才的音乐展现出来。
歌剧删去了原著的第一幕,以第二幕第一景暴風雨的场面开始。音乐的狂乱和不规则象征着奥赛罗暴烈的个性,他人格的转变统领了整个歌剧音乐的发展。一开始,奥赛罗以高贵勇敢的英雄姿态出现,后来伊阿古的设计陷害使他的内心从怀疑、震怒,直至杀机浮现的过程中,音乐逐渐从平静到强烈狂乱,代表了奥赛罗精神上最终的崩溃,使这个看似能够征服一切的英雄选择自杀来结束了悲惨的命运。
英国歌剧导演基思·华纳(Keith wamer)的这一版本2017年在英国皇家歌剧院首演时笔者也去看了,当时领衔主演的是明星男高音乔纳斯·考夫曼(Jonas Kaufmann)。2019年末再度上演时,担任主角的是65岁的美国男高音格雷戈里·昆德(Gregory Kunde)。尽管昆德缺少考夫曼圆润光辉的音色,但他很有气场,十分令人信服地表现出摩尔人奥赛罗的强悍狂野和一个历经沙场磨炼的出色指挥官形象,加上他富于戏剧性高音的明亮有力和游刃自如,成功地满足了这一被认为是整个意大利歌剧中难度最高的男高音角色的要求。不过在与苔丝德蒙娜回忆他们相识相恋的二重唱“夜幕低垂”(GiSnella notte densa)时,昆德的演唱略乏温柔。再有,或许偏重表现奥赛罗因伊阿古邪恶的谎言被毒害了的感情(愤怒以及内心的不安全感),昆德的演唱有时略乏稳定。
阿尔巴尼亚女高音埃莫内拉·亚霍(ErmonelaJaho)饰演的苔丝德蒙娜可以说近乎完美:纤巧飘逸的身姿,优雅和婉的风度,善良高贵的心灵,奥赛罗偏信伊阿古的邪恶中伤对她疯狂伤害时她的无怨、隐忍和以温柔与爱回报,令人怜爱。亚霍柔美的嗓音不仅出色地表现出苔丝德蒙娜对奥赛罗情感的热烈,亦在不同场景和情节的演唱中给予精细和微妙的处理,虽然在个别高音乐句演唱时力度似嫌弱一些。第四幕苔丝德蒙娜预示悲剧结尾的咏叹调“柳树歌”(Willow Song),亚霍的歌声充满了无助和悲伤,轻如耳语般的“柳树,柳树,柳树”(salice…salice…salice)感人至深,剧场内极度静寂。在内心充满怨毒失去理智的奥赛罗面前,苔丝德蒙娜不渝的爱使她在绝望中鼓起最后一丝勇气,战栗地维护自己的清白。观众内心无不为纯洁女主人公优雅而悲哀的死感到悲伤和震颤。
歌剧中三个关键人物之一的伊阿古,戏份很重,西班牙男中音卡洛斯·阿尔瓦雷兹(Carlos Alvarez)的恶魔形象十分强势。从第一幕他出现的那一刻,伊阿古就逐步开始为自己残酷的阴谋展示破坏性的节奏,大胆亮出邪恶的决心。阿尔瓦雷兹的嗓音醇厚浓重,他的咏叹调“信经”(Credo in un Diocrudel),将伊阿古的邪恶天性表现得入木三分。伊阿古狡猾地将“毒药”不断灌入奥赛罗耳中,诱他步步陷入自己的罗网,就仿佛一只猫在耍弄股掌中的老鼠,令人毛骨悚然。阿尔瓦雷兹的塑造非常成功。
剧中其他几个次要人物的饰演也都令人称道。饰演奥赛罗副手和领队卡西奥的男高音弗雷迪·德·托马索(Freddie De Tommaso)十分强悍,同时又充满活力和热情。凯瑟琳·卡比(CatherineCarby)饰演的埃米莉亚,是伊阿古的妻子和苔丝德蒙娜的侍女,她音色甜美,非常好地饰演出了一个对女主人充满爱和关心的忠实女仆,在见到苔丝德蒙娜被谋杀受到惊吓时虽然声音颤抖,但亦出色地保持了嗓音的光泽,令人难忘。
威廉·斯波丁(William Spaulding)执棒的歌剧合唱简直太棒了。他根据剧情变化和需要,将合唱演员的声音塑造为或充满威胁,或鼓舞人心的人声乐队。歌声如此具有压倒性而震撼,整个剧场的空气似乎都为之震颤。
英国皇家歌剧院音乐总监安东尼奥·帕帕诺(Antonio Pappano)的指挥极富激情,席卷了整出歌剧充满强烈戏剧冲突和动荡的场面,同时又将一些安静段落中的音乐处理得+分细腻,仿佛在温柔地抚慰着人们的心灵。
英国皇家歌剧院的制作,将莎士比亚和威尔第的浪漫、活力与宏伟,紧密地糅合在一起。歌剧的故事比戏剧简洁,但威尔第音乐的戏剧性在皇家歌剧院的演员和乐团的出色演绎下,绝妙地弥补了歌剧相较原著所失去的戏剧内容。
遗憾的是,鲍里斯·库德里奇卡(Boris Kudlicka)的场景设计,视觉效果欠佳。威尔第这部生动且充满活力和戏剧冲突的故事场景,多发生在类似于某个度假酒店的门厅,与戏剧本身并无直接关联,令人感到乏昧沉闷。其半抽象和类似现代主义的场景,同剧中人物的时代服饰并不匹配,与威尔第辉煌的音乐和演员出色的演唱亦不相符,减弱了戏剧应有的异彩。
唐璜:害人毁己的浪漫诱惑者
这版莫扎特的《唐璜》制作,是丹麦舞台导演卡斯珀·霍尔滕(Kasper Holten)在2011年至2017年任英国皇家歌剧院歌剧导演期间的作品之一。制作首演于2014年2月,2015年夏天再度上演。尽管首演时褒贬不一,但许多人认为这是霍尔滕留下的最好作品。2019年秋季,该版《唐璜》再次上演时,复排导演杰克·弗内斯(Jack Furness)认真做出进一步修改,使这一制作更具说服力。先进的舞台照明、投影技术,与出色的布景设计与舞台表演糅合在一起,为观众带来了一部既充满喜剧幻想,又没有失去原作完整艺术性的戏剧作品。
乌拉圭低男中音埃尔文·施罗特(ErwinSchrott)饰演的唐璜是此次演出中的明星,令人印象十分深刻。施罗特的嗓音雄伟浑厚、音域宽广,挥洒自如地表现了唐璜的多样个性和不同情绪。他将剧名主角与整个故事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出色地饰演了这个在一系列“浪漫冲刺”中每个计谋都得逞、对给别人造成的麻烦和痛苦毫无悔意的连环诱惑者。这个唐璜时而表现出勃勃的雄心和信心,时而仿佛一个坏脾气的孩子,时而又是一个内心辗转不安的懦夫,但他从不使人感到淫荡或毛骨悚然。即使在谴责仆人莱波雷洛时,唐璜仍保持着声音的优雅和温文有礼,宛如一个亲切有魅力的贵族。这一基调为施罗特的整个表演增加了更广阔的空间。故事情节通过音乐(而非在主人公的冲动中)展开。在动荡不安中,施罗特的嗓音越来越热情且强有力,在诱惑女人时又如丝一般柔滑,并能够把一些叙述性唱段处理得如说话般自然。施罗特的表演将音乐与戏剧的微妙细致的差别完美融合,嗓音自始至终没有显示出一丝疲态,每个乐段都处理得如此完美,给人带来无比美妙的享受。
唐璜的仆人莱波雷洛的饰演者,意大利男低音罗伯托·塔格利亚维尼(Roberto Tagliavini)唱演俱佳,生动地刻画出一个唯唯诺诺、亦步亦趋追随主人的可笑而又可悲的形象。可悲在于他为主人贪得无厌的追求和欺骗女人的“战绩”洋洋自得,毫无道德廉耻。但他对主人忠心耿耿,十分留意观察和学习,并向他人卖弄有关肉体与灵魂价值的问题。不过莱波雷洛尚有良知,对唐璜的劣行很不以为然,建议他放弃邪恶,只忠实于一个女人。唐璜却惊讶不解地说:“只一个?那对所有其他的女人就太不公平了!”
瑞典女高音马琳·拜斯特伦(Malin Bystr6m)饰演的唐娜·安娜美丽诱人。这个角色在剧中多少是唐璜淫荡又狡猾的帮凶,她在发现了唐璜的真面目时仍对他给予渴望,虽然这渴望使她痛苦又不寒而栗。身为有夫之妇,为保持给人的好印象和自己的地位,她设法对唐璜表达出压抑了的热情。拜斯特伦将唐娜·安娜在欲望和责任间强烈冲突的感受表现得非常出色。她的嗓音如水晶般清澈,可说是经典的“莫扎特式”——音调优雅、发音出色。拜斯特伦的安娜可称完美。
唐璜的另一個情人、歇斯底里的唐娜·埃尔薇拉,由希腊女高音密尔图·帕帕塔娜西乌(MyrtoPapatanasiu)饰演。埃尔薇拉明知唐璜是个不忠实的情人,但仍毫不留情地与其他情敌奋力争夺他,同时又在自己的矛盾情绪中苦苦挣扎。她当面斥责唐璜但又原谅了他,拿不准是否该因被抛弃去惩罚唐璜,还是仍然爱着他。这种性格、欲望和表现,体现了生活本身即矛盾重重的本质,令人信服。有些遗憾的是,帕帕塔娜西乌演唱技巧虽然很好,但缺乏足以表现一个复仇情人的强大音量。
露易丝·埃尔德(Loise Alder)饰演的采琳娜是一个调皮、甜美、天真,又有些虚荣和愚蠢的农家女孩。采琳娜与马塞托深深相爱,但在婚礼上,在唐璜的攻势下,她轻易地被他惯用的甜蜜诱惑伎俩所俘获,这是一个可笑与可悲共存的角色。埃尔德的嗓音清亮柔美,她与唐璜的二重唱“在那里我们的双手将缠绕一起”(La ci darem la mano),以及在认清唐璜的真面目后、祈求马塞托原谅时的咏叹调“鞭打我吧,我英俊的马塞托”(Batti,batti o belMasetto),两首著名的咏叹调唱得非常优美。采琳娜最终以自己的纯真美德,赢回了未婚夫马塞托的爱与信任。
另外三名演员虽然角色较小,但也很有重量,值得称赞。饰演唐娜·安娜未婚夫唐奥塔维奥的德阿古阿诺(D'Aguanno)和采琳娜未婚夫马塞托的列昂·科萨维奇(Leon Kosavid),歌唱和表演都很出色。布林德利·谢拉特(Brindley Sherratt)饰演唐娜·安娜的父亲司令官,他出场不久便被唐璜谋杀,但灵魂如阴影一般萦绕于整出戏中,令人处处感到他复仇力量之强大。端庄威严而令人心悸。尤其当他后来接受唐璜共进晚餐的邀请后出席晚宴时,观众同主人公唐璜一样,感到一股肃杀之气。
霍尔滕这一制作不同凡响且最引人注目之处,是场景设计埃斯·德夫林(Es Devlin)的舞美场景,与视频指导卢克·霍尔(Luke Hall)设计的具有视频投影功能的创新装置。在歌剧序曲中,舞台以一个白色立面开启。随即,潦草的手写姓名被逐渐投映到白色背景上。数百甚至上千个名字在整个序曲中出现,象征地表现了唐璜的“战绩”。然后,整个故事围绕着一个可以旋转的两层白楼展开。根据剧情发展,不同的投影在楼房旋转时出现。当被情人遗忘的埃尔薇拉,挫败了唐璜勾引采琳娜的企图,唐娜·安娜的未婚夫奥塔维奥又发誓要为唐娜·安娜报杀父之仇,情形变得一团糟时,唐璜还是决定举办一个聚会。此时的唐璜身处两层楼中间的旋转的数字万花筒投影下,表现了他在漩涡中心时内心的混乱,以及一种他无法控制的威胁感。剧中人物的行动通常在楼下,楼上则漂游着曾被唐璜“征服”的幻影般的幽灵,包括被谋害的司令官。欺骗、诱惑和爱情在楼梯、门前和不同的房间里上演,这是一个超现实的世界。 舞台上场景的视频投影,从一开始唐璜征服的众多女人的名字,到之后楼壁上出现的斑点、裂缝和水印,那是导演霍尔滕对污渍的强调处理。司令官在被谋杀时,视频投射出象征血的滴滴深红色斑块,令人震撼。这一强调同样体现于安雅·范·克拉格(Anja Vang Kragh)的服装设计中一一剧中,女人的衣裙上均有黑色斑块。而当剧情发展到后来,唐娜·安娜粉红的连衣裙则仿佛被泼上大片黑色墨水。男士们则均着稳重的黑色西装,例外的是莱波雷洛脏兮兮的白色套服和唐璜光鲜的蓝色西装。
可以说,这一版《唐璜》十分不同。因为对于莫扎特的《唐璜》,人们感到的通常是厌恶和无望。而霍尔滕的《唐璜》,虽然主人公因无法抑制勾引女人的天性而不可救药,又一贯地以暴力征服挑战自己的人,但有时也难免被人误解,也曾不断试图与自己内心的魔鬼搏斗,却无法做到始终如一。该制作的另一引人之处,是结尾时唐璜并没有被地狱的火焰吞噬,而是独坐于昏暗的舞台中心,显得十分孤独。处于现代世界,我们都与周围环境和人们保持联系,霍尔滕在这里展示了一个不同的地狱:唐璜面对着内心的魔鬼,在一个空虚的世界里完全被孤独束缚了。
虽然该制作有时令人感觉眼花缭乱,但不可否认,创新的舞台设置和视频投影的运用,使得观众在整场演出中丝毫不感觉枯燥,始终能处于兴奋和惊讶中。一部歌剧作品随着时间的流逝从不会停止发展,虽然在永恒的主题下会有一些变化,但仍能够一如既往地受到赞美和欣赏,这便是经典歌剧的标志。
指挥哈特穆特·汉臣(Hartmut Haenchen)出色的音乐才能,使得乐团完美地表现出莫扎特这部歌剧既有充满诗意的抒情性音乐旋律,又富于动荡和震撼心灵的戏剧冲突的特征。
奥赛罗:因爱而毁灭的悲剧英雄
威尔第很早就倾心于莎士比亚的戏剧,他在《阿依达》辉煌成功之后,开始思考如何打破《阿依达》的高度时,想到了莎士比亚的《奥赛罗》。毫无疑问,这部悲剧对于人心赤裸裸的描写,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1880年,他请来长期合作者,著名的诗人博依托(Arrigo Boito)写《奥赛罗》的歌剧脚本。歌剧不像莎翁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那样,仅探讨人的内心世界与外表行为之间的差距,而是更直接关注人的本质,认为人本性邪恶。剧中的伊阿古堪称典型,像是恶魔在人间的化身。威尔第将莎剧的诗意和复杂丰富的人物性格及内心活动,以极富天才的音乐展现出来。
歌剧删去了原著的第一幕,以第二幕第一景暴風雨的场面开始。音乐的狂乱和不规则象征着奥赛罗暴烈的个性,他人格的转变统领了整个歌剧音乐的发展。一开始,奥赛罗以高贵勇敢的英雄姿态出现,后来伊阿古的设计陷害使他的内心从怀疑、震怒,直至杀机浮现的过程中,音乐逐渐从平静到强烈狂乱,代表了奥赛罗精神上最终的崩溃,使这个看似能够征服一切的英雄选择自杀来结束了悲惨的命运。
英国歌剧导演基思·华纳(Keith wamer)的这一版本2017年在英国皇家歌剧院首演时笔者也去看了,当时领衔主演的是明星男高音乔纳斯·考夫曼(Jonas Kaufmann)。2019年末再度上演时,担任主角的是65岁的美国男高音格雷戈里·昆德(Gregory Kunde)。尽管昆德缺少考夫曼圆润光辉的音色,但他很有气场,十分令人信服地表现出摩尔人奥赛罗的强悍狂野和一个历经沙场磨炼的出色指挥官形象,加上他富于戏剧性高音的明亮有力和游刃自如,成功地满足了这一被认为是整个意大利歌剧中难度最高的男高音角色的要求。不过在与苔丝德蒙娜回忆他们相识相恋的二重唱“夜幕低垂”(GiSnella notte densa)时,昆德的演唱略乏温柔。再有,或许偏重表现奥赛罗因伊阿古邪恶的谎言被毒害了的感情(愤怒以及内心的不安全感),昆德的演唱有时略乏稳定。
阿尔巴尼亚女高音埃莫内拉·亚霍(ErmonelaJaho)饰演的苔丝德蒙娜可以说近乎完美:纤巧飘逸的身姿,优雅和婉的风度,善良高贵的心灵,奥赛罗偏信伊阿古的邪恶中伤对她疯狂伤害时她的无怨、隐忍和以温柔与爱回报,令人怜爱。亚霍柔美的嗓音不仅出色地表现出苔丝德蒙娜对奥赛罗情感的热烈,亦在不同场景和情节的演唱中给予精细和微妙的处理,虽然在个别高音乐句演唱时力度似嫌弱一些。第四幕苔丝德蒙娜预示悲剧结尾的咏叹调“柳树歌”(Willow Song),亚霍的歌声充满了无助和悲伤,轻如耳语般的“柳树,柳树,柳树”(salice…salice…salice)感人至深,剧场内极度静寂。在内心充满怨毒失去理智的奥赛罗面前,苔丝德蒙娜不渝的爱使她在绝望中鼓起最后一丝勇气,战栗地维护自己的清白。观众内心无不为纯洁女主人公优雅而悲哀的死感到悲伤和震颤。
歌剧中三个关键人物之一的伊阿古,戏份很重,西班牙男中音卡洛斯·阿尔瓦雷兹(Carlos Alvarez)的恶魔形象十分强势。从第一幕他出现的那一刻,伊阿古就逐步开始为自己残酷的阴谋展示破坏性的节奏,大胆亮出邪恶的决心。阿尔瓦雷兹的嗓音醇厚浓重,他的咏叹调“信经”(Credo in un Diocrudel),将伊阿古的邪恶天性表现得入木三分。伊阿古狡猾地将“毒药”不断灌入奥赛罗耳中,诱他步步陷入自己的罗网,就仿佛一只猫在耍弄股掌中的老鼠,令人毛骨悚然。阿尔瓦雷兹的塑造非常成功。
剧中其他几个次要人物的饰演也都令人称道。饰演奥赛罗副手和领队卡西奥的男高音弗雷迪·德·托马索(Freddie De Tommaso)十分强悍,同时又充满活力和热情。凯瑟琳·卡比(CatherineCarby)饰演的埃米莉亚,是伊阿古的妻子和苔丝德蒙娜的侍女,她音色甜美,非常好地饰演出了一个对女主人充满爱和关心的忠实女仆,在见到苔丝德蒙娜被谋杀受到惊吓时虽然声音颤抖,但亦出色地保持了嗓音的光泽,令人难忘。
威廉·斯波丁(William Spaulding)执棒的歌剧合唱简直太棒了。他根据剧情变化和需要,将合唱演员的声音塑造为或充满威胁,或鼓舞人心的人声乐队。歌声如此具有压倒性而震撼,整个剧场的空气似乎都为之震颤。
英国皇家歌剧院音乐总监安东尼奥·帕帕诺(Antonio Pappano)的指挥极富激情,席卷了整出歌剧充满强烈戏剧冲突和动荡的场面,同时又将一些安静段落中的音乐处理得+分细腻,仿佛在温柔地抚慰着人们的心灵。
英国皇家歌剧院的制作,将莎士比亚和威尔第的浪漫、活力与宏伟,紧密地糅合在一起。歌剧的故事比戏剧简洁,但威尔第音乐的戏剧性在皇家歌剧院的演员和乐团的出色演绎下,绝妙地弥补了歌剧相较原著所失去的戏剧内容。
遗憾的是,鲍里斯·库德里奇卡(Boris Kudlicka)的场景设计,视觉效果欠佳。威尔第这部生动且充满活力和戏剧冲突的故事场景,多发生在类似于某个度假酒店的门厅,与戏剧本身并无直接关联,令人感到乏昧沉闷。其半抽象和类似现代主义的场景,同剧中人物的时代服饰并不匹配,与威尔第辉煌的音乐和演员出色的演唱亦不相符,减弱了戏剧应有的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