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数学教学;新课标;主体地位;主导作用;形成;过程;
联系;个体差异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01—0056—01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教师只有营造一种民主、开放、平等、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下面笔者就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谈一谈体会和看法。
一、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1. 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课堂教学中概念、公式的提出与概括、题目的解答与方法的寻找、问题的辨析,学生能自己解决的就让学生自己解决。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观点、同学的观点均可让学生质疑、讨论。通过讨论,让其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另外,教学中让学生多练习、多提问、多板演,进而增加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
2. 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知识自身的魅力,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诱导学生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勤思多想,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整个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经历数学、发现数学、理解数学、体验数学。也就是说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讲授数学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中,如果直接把定义传授给学生,让他们在一知半解的基础上去记,那么他们必然会难于理解和掌握。如果教师通过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一系列方法,重视概念的形成过程教学,那么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就容易多了。如,函数的定义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学生不易理解,如果在教学中,教师列举几个带有两个变量的实例,再引导学生指出例子中变量之间的本质属性,最后归纳、抽象出函数的定义,这样学生对函数的概念就能理解得更加透彻。
三、注重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都是以已有的知识技能、生活经验为基础。但是,学生自己一时无法把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学习材料联系起来。这样就产生了困惑,增加了学习难度。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设法在新旧知识之间搭桥铺路,使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经验与要学习的内容产生自然的联系,相互沟通。这样,学生就能“以旧识新”。
例如,在讲“实数的运算”时,笔者先让学生回忆有理数是如何进行加减乘除各种运算的,并让学生做几道习题,然后类比出实数范围内的加减乘除计算。这样,学生的已有知识和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了自然的联系,学生学习起来自然也就轻松多了。
四、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种学习需要。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阅读,提升他们的数学才能。
总之,教师要坚持利用新课程的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善于运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方式和教学手段,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教学,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不断被调动起来,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全面的提高与发展。编辑:谢颖丽
联系;个体差异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01—0056—01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教师只有营造一种民主、开放、平等、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下面笔者就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谈一谈体会和看法。
一、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1. 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课堂教学中概念、公式的提出与概括、题目的解答与方法的寻找、问题的辨析,学生能自己解决的就让学生自己解决。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观点、同学的观点均可让学生质疑、讨论。通过讨论,让其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另外,教学中让学生多练习、多提问、多板演,进而增加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
2. 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知识自身的魅力,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诱导学生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勤思多想,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整个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经历数学、发现数学、理解数学、体验数学。也就是说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讲授数学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中,如果直接把定义传授给学生,让他们在一知半解的基础上去记,那么他们必然会难于理解和掌握。如果教师通过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一系列方法,重视概念的形成过程教学,那么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就容易多了。如,函数的定义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学生不易理解,如果在教学中,教师列举几个带有两个变量的实例,再引导学生指出例子中变量之间的本质属性,最后归纳、抽象出函数的定义,这样学生对函数的概念就能理解得更加透彻。
三、注重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都是以已有的知识技能、生活经验为基础。但是,学生自己一时无法把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学习材料联系起来。这样就产生了困惑,增加了学习难度。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设法在新旧知识之间搭桥铺路,使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经验与要学习的内容产生自然的联系,相互沟通。这样,学生就能“以旧识新”。
例如,在讲“实数的运算”时,笔者先让学生回忆有理数是如何进行加减乘除各种运算的,并让学生做几道习题,然后类比出实数范围内的加减乘除计算。这样,学生的已有知识和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了自然的联系,学生学习起来自然也就轻松多了。
四、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种学习需要。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阅读,提升他们的数学才能。
总之,教师要坚持利用新课程的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善于运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方式和教学手段,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教学,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不断被调动起来,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全面的提高与发展。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