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印尼期间的国会演讲中,提出深化发展与东南亚和中东等国家的经贸合作中,应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3年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及稍后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作为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与陆上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共同构成中国面向西部亚洲大陆、向东南海上通道的两大战略支撑。
近年来,中国与东南亚、中东国家的经贸关系快速发展,中国-东盟自贸区建立已有十年,正处于进一步提高标准升级阶段,中国-海合会自由贸易区谈判快速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中国新一代领导人之所以甫一履职就提出陆上和海上遥相呼应的一带一路,主要是着眼于在稳定周边的同时实现互利共赢,希望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这一全新区域东连新兴的亚太经济圈,西接传统发达的欧洲经济圈,无论是陆上的“丝绸之路经济带”,还是海上的丝绸之路,无疑是世界上最具活力、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区。
就海上这一方向来看,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扩大同各国各地区利益汇合点的重大战略,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中国与相关国家和地区实现共享机遇、共同繁荣。
就历史而言,“海上丝绸之路”相对于陆上的丝绸之路,线路更加复杂和多变,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中国与东盟经贸规模的快速扩大,“海上丝绸之路”已不仅仅是传统上的一条交通运输大通道,更是将中国和东盟紧紧联系成一个堪与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自由贸易区相媲美的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当然,我们也需清醒地认识到,欲发挥“海上丝绸之路”在新时期的战略价值,还迫切需要具体的支撑和着力点。
为此,要想更好地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并配合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亟须积极探索全方位打造若干战略支点,将我与沿线国家像珍珠一样串起来,为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赋予新的内涵和使命。
笔者认为,以下彼此联系、密切交融的六个方面可作为打造“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战略支点。
全力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为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提供强大的经济基础。作为亚洲新兴市场国家,中国和东盟是地区乃至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的希望所在。中国已是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双边贸易超过4000亿美元,双向投资超过1000亿美元,中国与东盟联手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有着广泛的政治和经济基础。因此,加强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往来是未来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重点,同时双方经贸往来的加强也会推动“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中国应积极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谈判,并可参照TPP的标准逐步提高中国与东盟的自由贸易程度,特别要加快与东盟国家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为双方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和不竭商机,在双方合作历经“黄金十年”之后努力创造“钻石十年”,携手实现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
推动沿线地区发展港口经济和自由贸易园(港)区,为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提供先行先试的载体。“海上丝绸之路”的持续发展需要若干沿线港口经济区作为支撑。中国要用好自由贸易园(港)区这一区域合作平台,加快沿线地区自由贸易园(港)区建设,着力消除现有开放领域当中体制机制障碍和壁垒,扩大市场准入,推动重点领域对外开放。近期,要建设好上海自贸区,加快探索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建立公平公开透明的市场规则,推进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
加快在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及云南等沿海、沿边省份推进自由贸易园(港)区建设,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开放区域,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此外,要大力支持泰中罗勇中国工业园、马中关丹工业园等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建设发展;并与沿线国家加强政策协调,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化、自由化水平。
谋划建设若干“海上驿站”,为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提供安全的通道保障。航道安全是“海上丝绸之路”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而建设保障航道安全的“海上驿站”则是重中之重。“海上驿站”不仅要具备货物装卸的码头功能,还要提供轮船和人员补给的服务,更要保障周边航道的安全,为各国的经贸往来提供安全、便捷的海上通道。“海上驿站”既可以由中国单独建设,也可与其他国家联合建设,甚至可以租用国外现有的驿站。此外,还可以“海上驿站”为依托,扩大“海上丝绸之路”的辐射范围。
加快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为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便利的投融资支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基础工作。2013年10月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雅加达同印度尼西亚总统苏西洛举行会谈时表示,为促进本地区互联互通建设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方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愿向包括东盟国家在内的本地区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之后,他又在亚太经合组织第21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讲话中再次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加快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能够为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搭建强有力的投融资平台,为国内与相关国家开展高铁、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提供便利的投融资支持,进而加强相互间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海上丝绸之路”提供有力的物质支撑。同时,为获得更多国家的响应和支持,可考虑将该银行总部设在印尼、泰国、新加坡等“海上丝绸之路”沿线与我友好国家的首都。
积极推动RCEP谈判,为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提供长远的制度支持。组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符合国家实施的“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有利于提高本区域的经济一体化程度,为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提供长远的制度支持。要加强RCEP成员国间的政治互信,优化相互间的经济合作和政治关系,加快推动中韩自贸区、中日韩自贸区、中澳自贸区谈判,进而推进RCEP谈判。要研究制定合适的RCEP规则,特别是在最大潜在利益的服务贸易领域推进自由化,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 适时加入TPP谈判,为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扫除合作伙伴的后顾之忧。美国加入并主导跨太平洋贸易伙伴关系(TPP)谈判进程,推行自己的贸易议题,意在建立将中国排除在外的全新世界贸易体系。TPP协议加上美国重返亚洲的政治、军事战略部署,将对中国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构成实际威胁和直接挑战。为应对美国主导的TPP,国内可采取积极主动的对策,加快签署中美投资协定,并着手开展中美自由贸易区谈判,并适时加入TPP谈判,扫除合作伙伴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后顾之忧。
目前,亚太局势因多方势力角逐于此而日益复杂,各方都有自己的利益考量,彼此战略互信严重不足。于我而言,如何更好地实现我战略意图,将上述战略支点牢牢地锲进“海上丝绸之路”,使新时代的海上丝路变成安全之路、友谊之路、繁荣之路、和谐之路,还需做大量的工作。
系统研究谋划以形成各方可接纳的建设方案。特别是要研究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摸清相关国家的不同利益诉求和各自主张,并立足于加强海上通道的互联互通建设,形成各方可接纳的方案,拉紧相互之间的利益纽带。
加强统筹协调以形成各方共同推动的合力。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涉及多个部委及多个省份,要加强对这些相关部门及省份的统筹协调,形成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合力。可考虑设立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部际、省级双联席会议机制,定期沟通相关情况,共同商议具体事项,合力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此外,作为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应注意各方不要抢跑,做好政商学各界的统筹协调和军地统筹协调。
寻求对外沟通以形成各方的利益汇合点。要与相关国家共同研究和探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相关问题,共同提出“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具体合作措施,形成各国的利益汇合点,回应外界的质疑和不必要的戒心,建设具有持续生命力的“海上丝绸之路”。特别要做好与区域内大国及周边国家的有效沟通,尽可能降低或减少彼此间的疑虑猜忌和战略误判。同时,巩固与现有各相关国家的经济合作关系,支持在有条件的国家设立境外经贸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多种形式经济园区,鼓励国内企业到沿线国家开展投资合作。
强化海陆结合以形成互为支撑和彼此呼应的新兴经济合作区。从更为宏观的视野来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不仅包括海上通道的打通,还应包括相关国家陆上通道的打通。除了注重港口间的互联互通外,还要加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中越“两廊一圈”合作、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合作、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等重要区域及通道的双边和多边合作,逐步形成区域及次区域大合作。
“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两个战略构想应相互呼应、互为补充,要有意识地将“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结合起来考虑,形成有效的战略联动,着眼于打造一个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新活力经济带,逐步形成一个东起西太平洋沿岸、西到波罗的海、横跨欧亚大陆的新兴经济合作区。
近年来,中国与东南亚、中东国家的经贸关系快速发展,中国-东盟自贸区建立已有十年,正处于进一步提高标准升级阶段,中国-海合会自由贸易区谈判快速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经略周边之策
中国新一代领导人之所以甫一履职就提出陆上和海上遥相呼应的一带一路,主要是着眼于在稳定周边的同时实现互利共赢,希望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这一全新区域东连新兴的亚太经济圈,西接传统发达的欧洲经济圈,无论是陆上的“丝绸之路经济带”,还是海上的丝绸之路,无疑是世界上最具活力、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区。
就海上这一方向来看,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扩大同各国各地区利益汇合点的重大战略,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中国与相关国家和地区实现共享机遇、共同繁荣。
就历史而言,“海上丝绸之路”相对于陆上的丝绸之路,线路更加复杂和多变,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中国与东盟经贸规模的快速扩大,“海上丝绸之路”已不仅仅是传统上的一条交通运输大通道,更是将中国和东盟紧紧联系成一个堪与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自由贸易区相媲美的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当然,我们也需清醒地认识到,欲发挥“海上丝绸之路”在新时期的战略价值,还迫切需要具体的支撑和着力点。
为此,要想更好地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并配合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亟须积极探索全方位打造若干战略支点,将我与沿线国家像珍珠一样串起来,为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赋予新的内涵和使命。
笔者认为,以下彼此联系、密切交融的六个方面可作为打造“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战略支点。
全力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为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提供强大的经济基础。作为亚洲新兴市场国家,中国和东盟是地区乃至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的希望所在。中国已是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双边贸易超过4000亿美元,双向投资超过1000亿美元,中国与东盟联手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有着广泛的政治和经济基础。因此,加强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往来是未来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重点,同时双方经贸往来的加强也会推动“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中国应积极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谈判,并可参照TPP的标准逐步提高中国与东盟的自由贸易程度,特别要加快与东盟国家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为双方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和不竭商机,在双方合作历经“黄金十年”之后努力创造“钻石十年”,携手实现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
推动沿线地区发展港口经济和自由贸易园(港)区,为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提供先行先试的载体。“海上丝绸之路”的持续发展需要若干沿线港口经济区作为支撑。中国要用好自由贸易园(港)区这一区域合作平台,加快沿线地区自由贸易园(港)区建设,着力消除现有开放领域当中体制机制障碍和壁垒,扩大市场准入,推动重点领域对外开放。近期,要建设好上海自贸区,加快探索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建立公平公开透明的市场规则,推进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
加快在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及云南等沿海、沿边省份推进自由贸易园(港)区建设,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开放区域,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此外,要大力支持泰中罗勇中国工业园、马中关丹工业园等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建设发展;并与沿线国家加强政策协调,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化、自由化水平。
谋划建设若干“海上驿站”,为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提供安全的通道保障。航道安全是“海上丝绸之路”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而建设保障航道安全的“海上驿站”则是重中之重。“海上驿站”不仅要具备货物装卸的码头功能,还要提供轮船和人员补给的服务,更要保障周边航道的安全,为各国的经贸往来提供安全、便捷的海上通道。“海上驿站”既可以由中国单独建设,也可与其他国家联合建设,甚至可以租用国外现有的驿站。此外,还可以“海上驿站”为依托,扩大“海上丝绸之路”的辐射范围。
加快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为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便利的投融资支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基础工作。2013年10月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雅加达同印度尼西亚总统苏西洛举行会谈时表示,为促进本地区互联互通建设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方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愿向包括东盟国家在内的本地区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之后,他又在亚太经合组织第21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讲话中再次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加快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能够为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搭建强有力的投融资平台,为国内与相关国家开展高铁、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提供便利的投融资支持,进而加强相互间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海上丝绸之路”提供有力的物质支撑。同时,为获得更多国家的响应和支持,可考虑将该银行总部设在印尼、泰国、新加坡等“海上丝绸之路”沿线与我友好国家的首都。
积极推动RCEP谈判,为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提供长远的制度支持。组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符合国家实施的“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有利于提高本区域的经济一体化程度,为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提供长远的制度支持。要加强RCEP成员国间的政治互信,优化相互间的经济合作和政治关系,加快推动中韩自贸区、中日韩自贸区、中澳自贸区谈判,进而推进RCEP谈判。要研究制定合适的RCEP规则,特别是在最大潜在利益的服务贸易领域推进自由化,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 适时加入TPP谈判,为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扫除合作伙伴的后顾之忧。美国加入并主导跨太平洋贸易伙伴关系(TPP)谈判进程,推行自己的贸易议题,意在建立将中国排除在外的全新世界贸易体系。TPP协议加上美国重返亚洲的政治、军事战略部署,将对中国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构成实际威胁和直接挑战。为应对美国主导的TPP,国内可采取积极主动的对策,加快签署中美投资协定,并着手开展中美自由贸易区谈判,并适时加入TPP谈判,扫除合作伙伴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后顾之忧。
寻求战略支点
目前,亚太局势因多方势力角逐于此而日益复杂,各方都有自己的利益考量,彼此战略互信严重不足。于我而言,如何更好地实现我战略意图,将上述战略支点牢牢地锲进“海上丝绸之路”,使新时代的海上丝路变成安全之路、友谊之路、繁荣之路、和谐之路,还需做大量的工作。
系统研究谋划以形成各方可接纳的建设方案。特别是要研究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摸清相关国家的不同利益诉求和各自主张,并立足于加强海上通道的互联互通建设,形成各方可接纳的方案,拉紧相互之间的利益纽带。
加强统筹协调以形成各方共同推动的合力。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涉及多个部委及多个省份,要加强对这些相关部门及省份的统筹协调,形成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合力。可考虑设立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部际、省级双联席会议机制,定期沟通相关情况,共同商议具体事项,合力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此外,作为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应注意各方不要抢跑,做好政商学各界的统筹协调和军地统筹协调。
寻求对外沟通以形成各方的利益汇合点。要与相关国家共同研究和探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相关问题,共同提出“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具体合作措施,形成各国的利益汇合点,回应外界的质疑和不必要的戒心,建设具有持续生命力的“海上丝绸之路”。特别要做好与区域内大国及周边国家的有效沟通,尽可能降低或减少彼此间的疑虑猜忌和战略误判。同时,巩固与现有各相关国家的经济合作关系,支持在有条件的国家设立境外经贸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多种形式经济园区,鼓励国内企业到沿线国家开展投资合作。
强化海陆结合以形成互为支撑和彼此呼应的新兴经济合作区。从更为宏观的视野来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不仅包括海上通道的打通,还应包括相关国家陆上通道的打通。除了注重港口间的互联互通外,还要加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中越“两廊一圈”合作、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合作、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等重要区域及通道的双边和多边合作,逐步形成区域及次区域大合作。
“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两个战略构想应相互呼应、互为补充,要有意识地将“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结合起来考虑,形成有效的战略联动,着眼于打造一个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新活力经济带,逐步形成一个东起西太平洋沿岸、西到波罗的海、横跨欧亚大陆的新兴经济合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