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知网数据库中主题词为“绿道规划”的599篇期刊、论文为研究样本,利用软件CiteSpace5.7使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对其研究方向及论文发表进行直白、可视化的解析。通过对相关关键词、年发文量、关键词突现、关键词分布时间线等的数字解译,归纳出绿道规划的研究热点,并且展望未来绿道规划的研究趋势,借此为后期绿道研究的深化提供便利。
关键词:绿道规划;文献计量法;研究进展
0 引言
绿道这一概念引入国内后,近几十年里,相关学者从绿道的实地建设与理论成果两个方面分别展开深入的研究。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政策指引下,具有各地地域特色的绿道网络体系规划导则等相关理论基础不断完善,实地项目相继成功实施,这也反映出政府高度重视各地区绿道的建设与发展。因此,本文对知网(CNKI)样本文献进行图谱解译,总结得出绿道的研究现状,并预测其未来研究态势,借此为后期的研究提供便利。
1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1.1 研究方法
研究选用计量分析软件CiteSpace5.7,对样本数据进行图谱解译,得到期刊文献年发文量、研究关键词热点以及文献发表机构等相关图表信息,从而反映出研究对象的相关发展历程及中心性热点方向等。
1.2 数据来源
本次研究的样本数据选取于知网数据库,样本选取时间设置为2021—07—02,主题词设定为“绿道规划”,共得到739篇,经过人工筛选选定有效研究数据共599篇。将研究数据导入CiteSpace5.7进行图谱分析,解译出绿道规划的发展历程、热点演化过程以及发展趋势等。
2 文献特征分析
2.1 年发文量变化分析
年发文量是衡量一项研究的重要指标,反映了特定领域在一定时期的研究现状[1]。对绿道规划的相关文献年发文量折线图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绿道规划研究歷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起步探索阶段,为1990—2008年,这期间论文发表量很少,说明前期对绿道规划关注度不够;第二,迅速增长阶段,为2009—2013年,发表文献的数量急剧增加,并且研究方向也更加多元化;第三,稳定发展阶段,自2013年至今,年发文平均量为60,整体变化不大,发展相对较稳定。
2.2 发文作者分析
由CiteSpace5.7图谱分析得到表1,可以看出在绿道规划研究领域中,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广东省深圳市北林苑景观设计院的何昉,共发表10篇,其研究方向侧重于城市绿道建设的技术手段及物种多样性、城市绿道选线规划等。何教授所发表的文献大多以珠三角绿道项目为支撑,并展开理论上的拓展研究。其次是北京林业大学的李雄教授,共发表7篇,其相关研究方向是城市绿道与生态修复相结合、绿道网络格局优化,以及公园城市背景下的区域绿地系统的规划等。
基于普莱斯计算公式,核心作者发文量不能少于3篇。由数据分析,可以得出核心作者一共有22人。对作者合作网络关系进行分析后发现,作者整体分布较分散,并没有形成稳定的合作网络体系,这说明目前还没有核心学者群体,并没有形成一个密切稳定的合作网络。
3 高频关键词与研究热点分析
3.1 高频关键词分析
关键词是论文正文内容的高度凝结,对关键词进行分析,可以总结出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2]。在对相关文献数据做关键词图谱分析时,可以看出绿道规划研究主要分为绿道网规划、城市绿道、生态绿道、乡村绿道、绿道建设等方向。从研究高频关键词的对象来看,还包括社区绿道、区域绿道、慢行系统、驿站等,因此可以看出绿道规划的类型越来越复合、宏观(见表2)。
3.2 绿道规划研究方向分析
根据CiteSpace5.7得出关键词时区分布图,通过分析不同关键词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中心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可以归纳出不同时期绿道规划研究的热点[3]。保持开始做关键词共现图谱的相关参数不变,选择“K”聚类方式、LLR算法,得到绿道规划研究高频关键词聚类图谱,共10个聚类,见上图。对这10个聚类的中心性进行分析梳理,可以发现主要研究方向为绿道网规划与建设、绿道选线适宜性评价研究、绿道生态环境效益研究等[4]。
绿道规划建设的研究,最早起步于乡村地带,目的是获取生态效益。后继学者基于国内当前的城市空间现状,提出新的类型——游憩型绿道。谢圆方通过论述国外的实际案例,同时结合国内江南新城的空间格局现状,得出适宜江南新城的具体的绿道网络体系规划。在其绿道系统中,城市绿道设计主要采用点、线两种形式。
珠江三角洲绿道是国内较早一批从区域空间大尺度规划绿道网络的成功案例。珠江三角洲绿道规划纲要[5],将绿道系统同城市绿地规划相协调,统筹整个区域的线性绿色开放空间,打造生态适宜性蓝绿空间。李方正在绿道选线方式的研究上[6],结合科学化的技术手段——GIS等前期调研手段,准确收集山水资源信息,并作出遥感解译。蔡瀛等人则通过分析珠江三角洲绿道的实地项目[7],总结出了绿道选线的原则,即生态适宜性、通达性、整体协调性等。
李雄以北京怀柔的科学城项目为实践基底,并且结合三生政策的引领,提出更优化的绿道选线的评价标准,以及运用科学化、精确化的技术手段解译评价结果,最终得出最优化的绿道空间布局。
4 结语
对筛选出的样本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通过对绿道相关理论成果发表情况的图谱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近些年各界越来越重视绿道网络的规划,不论理论研究还是实践项目都已取得丰富的成果,但是国内相关学者的理论研究相较国外略显滞后;第二,研究绿道规划设计的技术手段与时俱进,绿道选线与GIS、RS等量化的技术手段相结合,更具科学性;第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重视在绿道建设项目建成落地之后,对民众使用感受进行解析,并在此基础上优化选线方式。
参考文献:
[1] 王俊俊,王玲丽.基于CiteSpace的国内绿色基础设施研究可视化分析[J].运城学院学报,2021,39(03):41-47.
[2] 王婷,任云英.基于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的绿色基础设施研究重点与前沿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9(04):24-36.
[3] 钟珂.城市生态绿道在园林景观规划中的应用研究[J].城市住宅,2020,27(06):169-170.
[4] 李运远,饶成之,冯君明.华北地区浅山区绿道规划设计研究——以石家庄市鹿泉区山前大道绿道规划设计为例[J].风景园林,2017(12):93-100.
[5] 曾辉鹏,蔡仕谦.珠三角城市绿道规划的问题与生态策略研究[J].惠州学院学报,2014,34(03):122-128.
[6] 李方正,梁佩斯,李雄,等.多尺度绿道网络布局特征及选线量化体系建构[J].城市发展研究,2017,24(07):17-24.
[7] 蔡瀛.从绿道到绿色基础设施[J].风景园林,2013(02):146.
作者简介:徐艳芳(1979—),女,山东菏泽人,硕士,副教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景观建筑与规划设计。
沈珍珍(1996—),女,山东菏泽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柳懿真(1997—),女,山东日照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范燕敏(1996—),女,山东德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风景园林植物应用与设计。
关键词:绿道规划;文献计量法;研究进展
0 引言
绿道这一概念引入国内后,近几十年里,相关学者从绿道的实地建设与理论成果两个方面分别展开深入的研究。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政策指引下,具有各地地域特色的绿道网络体系规划导则等相关理论基础不断完善,实地项目相继成功实施,这也反映出政府高度重视各地区绿道的建设与发展。因此,本文对知网(CNKI)样本文献进行图谱解译,总结得出绿道的研究现状,并预测其未来研究态势,借此为后期的研究提供便利。
1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1.1 研究方法
研究选用计量分析软件CiteSpace5.7,对样本数据进行图谱解译,得到期刊文献年发文量、研究关键词热点以及文献发表机构等相关图表信息,从而反映出研究对象的相关发展历程及中心性热点方向等。
1.2 数据来源
本次研究的样本数据选取于知网数据库,样本选取时间设置为2021—07—02,主题词设定为“绿道规划”,共得到739篇,经过人工筛选选定有效研究数据共599篇。将研究数据导入CiteSpace5.7进行图谱分析,解译出绿道规划的发展历程、热点演化过程以及发展趋势等。
2 文献特征分析
2.1 年发文量变化分析
年发文量是衡量一项研究的重要指标,反映了特定领域在一定时期的研究现状[1]。对绿道规划的相关文献年发文量折线图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绿道规划研究歷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起步探索阶段,为1990—2008年,这期间论文发表量很少,说明前期对绿道规划关注度不够;第二,迅速增长阶段,为2009—2013年,发表文献的数量急剧增加,并且研究方向也更加多元化;第三,稳定发展阶段,自2013年至今,年发文平均量为60,整体变化不大,发展相对较稳定。
2.2 发文作者分析
由CiteSpace5.7图谱分析得到表1,可以看出在绿道规划研究领域中,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广东省深圳市北林苑景观设计院的何昉,共发表10篇,其研究方向侧重于城市绿道建设的技术手段及物种多样性、城市绿道选线规划等。何教授所发表的文献大多以珠三角绿道项目为支撑,并展开理论上的拓展研究。其次是北京林业大学的李雄教授,共发表7篇,其相关研究方向是城市绿道与生态修复相结合、绿道网络格局优化,以及公园城市背景下的区域绿地系统的规划等。
基于普莱斯计算公式,核心作者发文量不能少于3篇。由数据分析,可以得出核心作者一共有22人。对作者合作网络关系进行分析后发现,作者整体分布较分散,并没有形成稳定的合作网络体系,这说明目前还没有核心学者群体,并没有形成一个密切稳定的合作网络。
3 高频关键词与研究热点分析
3.1 高频关键词分析
关键词是论文正文内容的高度凝结,对关键词进行分析,可以总结出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2]。在对相关文献数据做关键词图谱分析时,可以看出绿道规划研究主要分为绿道网规划、城市绿道、生态绿道、乡村绿道、绿道建设等方向。从研究高频关键词的对象来看,还包括社区绿道、区域绿道、慢行系统、驿站等,因此可以看出绿道规划的类型越来越复合、宏观(见表2)。
3.2 绿道规划研究方向分析
根据CiteSpace5.7得出关键词时区分布图,通过分析不同关键词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中心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可以归纳出不同时期绿道规划研究的热点[3]。保持开始做关键词共现图谱的相关参数不变,选择“K”聚类方式、LLR算法,得到绿道规划研究高频关键词聚类图谱,共10个聚类,见上图。对这10个聚类的中心性进行分析梳理,可以发现主要研究方向为绿道网规划与建设、绿道选线适宜性评价研究、绿道生态环境效益研究等[4]。
绿道规划建设的研究,最早起步于乡村地带,目的是获取生态效益。后继学者基于国内当前的城市空间现状,提出新的类型——游憩型绿道。谢圆方通过论述国外的实际案例,同时结合国内江南新城的空间格局现状,得出适宜江南新城的具体的绿道网络体系规划。在其绿道系统中,城市绿道设计主要采用点、线两种形式。
珠江三角洲绿道是国内较早一批从区域空间大尺度规划绿道网络的成功案例。珠江三角洲绿道规划纲要[5],将绿道系统同城市绿地规划相协调,统筹整个区域的线性绿色开放空间,打造生态适宜性蓝绿空间。李方正在绿道选线方式的研究上[6],结合科学化的技术手段——GIS等前期调研手段,准确收集山水资源信息,并作出遥感解译。蔡瀛等人则通过分析珠江三角洲绿道的实地项目[7],总结出了绿道选线的原则,即生态适宜性、通达性、整体协调性等。
李雄以北京怀柔的科学城项目为实践基底,并且结合三生政策的引领,提出更优化的绿道选线的评价标准,以及运用科学化、精确化的技术手段解译评价结果,最终得出最优化的绿道空间布局。
4 结语
对筛选出的样本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通过对绿道相关理论成果发表情况的图谱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近些年各界越来越重视绿道网络的规划,不论理论研究还是实践项目都已取得丰富的成果,但是国内相关学者的理论研究相较国外略显滞后;第二,研究绿道规划设计的技术手段与时俱进,绿道选线与GIS、RS等量化的技术手段相结合,更具科学性;第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重视在绿道建设项目建成落地之后,对民众使用感受进行解析,并在此基础上优化选线方式。
参考文献:
[1] 王俊俊,王玲丽.基于CiteSpace的国内绿色基础设施研究可视化分析[J].运城学院学报,2021,39(03):41-47.
[2] 王婷,任云英.基于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的绿色基础设施研究重点与前沿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9(04):24-36.
[3] 钟珂.城市生态绿道在园林景观规划中的应用研究[J].城市住宅,2020,27(06):169-170.
[4] 李运远,饶成之,冯君明.华北地区浅山区绿道规划设计研究——以石家庄市鹿泉区山前大道绿道规划设计为例[J].风景园林,2017(12):93-100.
[5] 曾辉鹏,蔡仕谦.珠三角城市绿道规划的问题与生态策略研究[J].惠州学院学报,2014,34(03):122-128.
[6] 李方正,梁佩斯,李雄,等.多尺度绿道网络布局特征及选线量化体系建构[J].城市发展研究,2017,24(07):17-24.
[7] 蔡瀛.从绿道到绿色基础设施[J].风景园林,2013(02):146.
作者简介:徐艳芳(1979—),女,山东菏泽人,硕士,副教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景观建筑与规划设计。
沈珍珍(1996—),女,山东菏泽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柳懿真(1997—),女,山东日照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范燕敏(1996—),女,山东德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风景园林植物应用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