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识冬冬
青海岗什卡现在是众所周知的登山滑雪胜地了,每年夏天中登协都要在那边举办全国的登山滑雪大会。而我是从CMDI在那年7月份的一次培训活动照片看到这个地方的。当时已经是8月了,我赶紧在滑雪群里找人,正赶上中秋换工作间隙,一拍即合,那时候他攀登经验也不多,两人商量着再找个经验丰富的,当时刚从珠峰下来的严冬冬正好没去过这个山,就答应了。
人齐了接着就是准备装备,缺什么该买的买该借的借,为了做到心中有数,我将自己每件装备的重量都在电脑里存档,每次去之前都拉单子,借来的装备也要称重,出门前确保知道自己的行李有多少公斤、上山的背包有多重。
跟冬冬第一次见面是在机场集合,我被他俩的行李吓了一大跳。中秋背了个80L大背包,而冬冬那个70L的dyneema大白包虽然材料超轻,但是塞得太结实了,我几乎拎不起来!当时我就知道有麻烦了……结果麻烦的不是我们的行李超重,居然是我背包里那个雪肺,在过安检仪的时候,工作人员看了半天也没弄明白这个雪肺是神马玩意儿,于是开包,拿出来解释半天,他们依然不明白。最后找来主管又一通解释才勉强将我们放行。
当晚飞西宁一切顺利,投宿在西凉驿青年旅舍。第二天在当地买了气罐,找了家寿衣店买了一捆竹竿做路旗用,在海拔3000米青石嘴多住了一晚以便尽快适应高反。第三天租车到海拔3800米的七彩瀑,然后换马前往4300米的大本营,当然马是驮行李的,人还是得腿儿着走上去,背个小背包也算轻装适应吧。由于登山滑雪装备较多,建议大家在雪线之前一定要找背夫,避免过早消耗体力。
白雪峰
下午抵达大本营,看时间还早,我们三人一起搞了次到雪线的运输,把雪板等雪线以上要用的装备都运了上去,这也符合爬得高睡得低的高海拔适应方式。回到BC天快黑了,扎营做饭。这一晚睡得很不好,我们虽然带了两个双人帐,可是他俩坚持每个营地用一个帐篷,结果每天都是三个人挤双人帐,我睡在中间,-40℃的羽绒睡袋简直就是多余,要不是外面下雪我都想去睡露天了!
第四天早起烧水做饭,收拾营地,除了帐篷居然还有那么多带不上去的装备。走到雪线换上前一天运上去的登山滑雪板(AT板),背上帐篷和技术装备继续前进。冬冬就一双高山靴,雪线上下都是它。我和中秋则要把登山鞋换成登山滑雪靴(AT靴),然后用个塑料袋把登山鞋装好,选了块很大很明显的石头放在旁边。我们去的时候有好多天没下雪了,冰川看上去脏兮兮的,裂缝也很明显,不用结组行进,冬冬体力好,我和中秋跟在后面,我用雪板才能勉强跟上他徒步的速度。但是这一天正好赶上好天气周期结束,没过多久,天气变坏,我们三人离得并不远,可是能见度差到几乎看不到彼此!冬冬和中秋辨别方向的能力都不错,他们决定走哪个方向,我跟着。冰川渐渐有点白了,再往上暗裂缝增多,我们开始结组行进,冬冬凭借经验在前面用冰镐探路,我在中间,中秋断后。冰川上的结组行进对我而言并不是第一次,但是这一次确实暗裂缝多,冬冬的指导让我和中秋有很多次的机会实践制动,拉住掉下一条腿或者两条腿的冬冬。冬冬在所有踩出的暗裂缝旁插上路旗。到4800米的第二平台,我们把帐篷等大部分装备放在准备建C1的地方,带少量技术装备继续往上,一直到海拔4900米的第三平台。时间已经是下午,天气依然不见任何好转,能见度越来越差,三人商量着今天好好休息吧,遂下撤至4800米的C1开始扎营、烧水做饭。下撤时没结组,因为冬冬走路,我和中秋滑雪下撤,为了安全,我们严格按上升路线下撤,滑一段就停下来等冬冬。冬冬当时忿忿地说:以后再不跟滑雪的一起登山了,太不平衡啦!我说:你也学滑雪吧,中秋就是现成的老师啊!遗憾的是,冬冬在后来终于打算学滑雪,却永远没有来得及开始……
第五天,雪还在下,依然大雾,能见度非常差。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打算继续往上探探,依然结组行进,冬冬徒步,我和中秋踩着雪板跟着走。顺着前一天插的路旗,我们很顺利地到达第三平台,然后继续往前,走到主峰下往上看吓了一跳,坡度好陡啊!这么差的能见度看不清主峰的状况,冬冬认为没有攀登的条件,于是在中午前便下撤回到C1,从C1往上看,海拔5180米的卫峰就在眼前不远,面向山下的这一面坡看上去有些流雪的痕迹,我和中秋想像着从这个坡滑下来该有多刺激,不过我们清楚是不可能这么干的,雪崩的风险谁都承受不起。时间还早,中秋拿了雪铲开始在C1修跳台,跳了几次不是很成功,说还得继续积累修台子的经验。吃完饭,我们喝茶、聊天、测血氧含量,冬冬是我见过的脑子反应速度最敏锐的登山者,无数次用了他那句口头禅:那又怎样?
卫峰滑行
第六天是最后一天了,约了马夫下午来BC接我们。这天天刚亮我们就起来了,天气似乎有好转的迹象,冬冬和中秋说去主峰看看吧,我头疼欲裂,说不去了,换了个方向睡回笼觉。没想到天气越来越好,转眼间阳光明媚。我在营地拿着望远镜一直观察他们,中秋把雪板放在第三平台靠近主峰的下面,他们开始登主峰啦。中秋那时还不会用ATC,冬冬居然在现场教他怎么做保护。而待在营地里的我实在无聊,于是踩着雪板背了些食品、水等应急装备出去走走,沿着路旗走到第三平台,再看看他们下来还早着呢,便观察了下5180卫峰的地形,选了条山脊路线慢慢往上走。经过这两天的实践,我基本能看出哪儿可能是冰裂缝和裂缝的走向了,我判断这条山脊路线是卫峰最容易和最安全的路线,加上是用雪板走,还是比较安全的。尽管如此,我还是有一次踩进了一条比较窄的裂缝,由于穿着滑雪板一只板子的板头和另一只板子的板尾都架在外面,腿已经掉进去了,我急忙侧滚翻出来离开那一片区域。那边冬冬和中秋已经在11点登顶海拔5254.5米的主峰然后开始下撤,由于是一段一段绳距倒攀下来,他们俩依然很慢,我就继续往卫峰顶行进。腿依旧是像灌了铅,但我咬牙慢慢继续拖着板子走,心想,反正是滑雪下山,快得很。下午两点我终于登上了5180卫峰顶,真是有点舍不得下去的感觉呢!环拍、自拍、看海拔……那边冬冬和中秋还在下撤途中,我就在上面多待了几分钟,忽然手台里中秋叫我:“小熊,赶紧下撤,你在顶上待太久了!”我赶紧穿好雪板,开始向第三平台滑去。当然全程也是基本按照爬升路线滑行,以避免掉进暗裂缝。5180卫峰我走的这条山脊路线坡度适中(能用AT板skin on的坡度不超过30度),由于前几天的恶劣天气,浮雪也已经被吹走,下滑过程几乎没碰到什么裸露的石头,滑行基本没什么难度。而且这次在山里就我们三个人,在滑雪方面我和中秋非常保守,约定了坚决不滑刺激的路线,因为滑雪爽的坡度也是最容易雪崩的坡度。一路上我尽情享受着御风而下的快感,心想真是老天不负有心人,六天的爬升和等待已经值得回票,而主峰,就让它成为一个小小遗憾留驻心间好了。就这样,一路悠哉回到第三平台。在平台等他俩回来帮他们背了绳子一起撤回C1,时间是下午3点。
眼看跟马夫约好的时间就要到了,我们以最快的速度拔营下撤,我和中秋负重滑雪至雪线,很爽很轻松,滑雪下撤真是太快了,冬冬负重走下来,走得也不慢。到雪线要换登山鞋了,我和中秋往下一看,满处都是大石头,完全看不出哪一块是我们放登山鞋的那块“明显的大石头”,我们这个后悔啊,为什么不插个路旗呢?好在最后还是找到了那块石头。换好鞋把雪板捆好往身上一背,我差点坐地上,我的AT板 AT靴重量是八公斤,下了雪线原来18公斤的背包一下变成26公斤(他俩的背包都超过30公斤了)!我背着这26公斤走了几百米就坐石头上不想再起来了,过了些时候马夫上来帮我把背包背下去,我才顺利回到BC。冬冬和中秋已经把所有装备能上马的上马,然后中秋跟马夫先下撤,冬冬陪着晕晕乎乎的我慢慢走,晚上9点40分,终于看到七彩瀑等着我们的面包车,我长出一口气,可以休息了。
可以说,这是一次相对完美的行程。由于我出现了一些高反,主动放弃了主峰的登顶计划,才有机会独自完成5180卫峰的登山滑雪;而冬冬和中秋因为没有我的拖累,也才能成功登顶主峰。因为这次主峰的状况和他们携带的器材,冬冬绝不可能把我们俩都带上主峰,回来后冬冬曾说:“攀登过程中只要中秋说一句‘我们下去吧’我肯定会立刻下撤!可是他没有说。”“也幸亏没有冲坠,否则我们俩谁也拽不住谁,一定会一起滑坠。”所以如果我也在,冬冬一定会放弃攀登主峰。
如今再回忆起冬冬,他的笑脸永远和那座巍峨的白雪峰联系在一起。或许来生吧,我们再一起攀登那座山,滑行,直到天际……
青海岗什卡现在是众所周知的登山滑雪胜地了,每年夏天中登协都要在那边举办全国的登山滑雪大会。而我是从CMDI在那年7月份的一次培训活动照片看到这个地方的。当时已经是8月了,我赶紧在滑雪群里找人,正赶上中秋换工作间隙,一拍即合,那时候他攀登经验也不多,两人商量着再找个经验丰富的,当时刚从珠峰下来的严冬冬正好没去过这个山,就答应了。
人齐了接着就是准备装备,缺什么该买的买该借的借,为了做到心中有数,我将自己每件装备的重量都在电脑里存档,每次去之前都拉单子,借来的装备也要称重,出门前确保知道自己的行李有多少公斤、上山的背包有多重。
跟冬冬第一次见面是在机场集合,我被他俩的行李吓了一大跳。中秋背了个80L大背包,而冬冬那个70L的dyneema大白包虽然材料超轻,但是塞得太结实了,我几乎拎不起来!当时我就知道有麻烦了……结果麻烦的不是我们的行李超重,居然是我背包里那个雪肺,在过安检仪的时候,工作人员看了半天也没弄明白这个雪肺是神马玩意儿,于是开包,拿出来解释半天,他们依然不明白。最后找来主管又一通解释才勉强将我们放行。
当晚飞西宁一切顺利,投宿在西凉驿青年旅舍。第二天在当地买了气罐,找了家寿衣店买了一捆竹竿做路旗用,在海拔3000米青石嘴多住了一晚以便尽快适应高反。第三天租车到海拔3800米的七彩瀑,然后换马前往4300米的大本营,当然马是驮行李的,人还是得腿儿着走上去,背个小背包也算轻装适应吧。由于登山滑雪装备较多,建议大家在雪线之前一定要找背夫,避免过早消耗体力。
白雪峰
下午抵达大本营,看时间还早,我们三人一起搞了次到雪线的运输,把雪板等雪线以上要用的装备都运了上去,这也符合爬得高睡得低的高海拔适应方式。回到BC天快黑了,扎营做饭。这一晚睡得很不好,我们虽然带了两个双人帐,可是他俩坚持每个营地用一个帐篷,结果每天都是三个人挤双人帐,我睡在中间,-40℃的羽绒睡袋简直就是多余,要不是外面下雪我都想去睡露天了!
第四天早起烧水做饭,收拾营地,除了帐篷居然还有那么多带不上去的装备。走到雪线换上前一天运上去的登山滑雪板(AT板),背上帐篷和技术装备继续前进。冬冬就一双高山靴,雪线上下都是它。我和中秋则要把登山鞋换成登山滑雪靴(AT靴),然后用个塑料袋把登山鞋装好,选了块很大很明显的石头放在旁边。我们去的时候有好多天没下雪了,冰川看上去脏兮兮的,裂缝也很明显,不用结组行进,冬冬体力好,我和中秋跟在后面,我用雪板才能勉强跟上他徒步的速度。但是这一天正好赶上好天气周期结束,没过多久,天气变坏,我们三人离得并不远,可是能见度差到几乎看不到彼此!冬冬和中秋辨别方向的能力都不错,他们决定走哪个方向,我跟着。冰川渐渐有点白了,再往上暗裂缝增多,我们开始结组行进,冬冬凭借经验在前面用冰镐探路,我在中间,中秋断后。冰川上的结组行进对我而言并不是第一次,但是这一次确实暗裂缝多,冬冬的指导让我和中秋有很多次的机会实践制动,拉住掉下一条腿或者两条腿的冬冬。冬冬在所有踩出的暗裂缝旁插上路旗。到4800米的第二平台,我们把帐篷等大部分装备放在准备建C1的地方,带少量技术装备继续往上,一直到海拔4900米的第三平台。时间已经是下午,天气依然不见任何好转,能见度越来越差,三人商量着今天好好休息吧,遂下撤至4800米的C1开始扎营、烧水做饭。下撤时没结组,因为冬冬走路,我和中秋滑雪下撤,为了安全,我们严格按上升路线下撤,滑一段就停下来等冬冬。冬冬当时忿忿地说:以后再不跟滑雪的一起登山了,太不平衡啦!我说:你也学滑雪吧,中秋就是现成的老师啊!遗憾的是,冬冬在后来终于打算学滑雪,却永远没有来得及开始……
第五天,雪还在下,依然大雾,能见度非常差。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打算继续往上探探,依然结组行进,冬冬徒步,我和中秋踩着雪板跟着走。顺着前一天插的路旗,我们很顺利地到达第三平台,然后继续往前,走到主峰下往上看吓了一跳,坡度好陡啊!这么差的能见度看不清主峰的状况,冬冬认为没有攀登的条件,于是在中午前便下撤回到C1,从C1往上看,海拔5180米的卫峰就在眼前不远,面向山下的这一面坡看上去有些流雪的痕迹,我和中秋想像着从这个坡滑下来该有多刺激,不过我们清楚是不可能这么干的,雪崩的风险谁都承受不起。时间还早,中秋拿了雪铲开始在C1修跳台,跳了几次不是很成功,说还得继续积累修台子的经验。吃完饭,我们喝茶、聊天、测血氧含量,冬冬是我见过的脑子反应速度最敏锐的登山者,无数次用了他那句口头禅:那又怎样?
卫峰滑行
第六天是最后一天了,约了马夫下午来BC接我们。这天天刚亮我们就起来了,天气似乎有好转的迹象,冬冬和中秋说去主峰看看吧,我头疼欲裂,说不去了,换了个方向睡回笼觉。没想到天气越来越好,转眼间阳光明媚。我在营地拿着望远镜一直观察他们,中秋把雪板放在第三平台靠近主峰的下面,他们开始登主峰啦。中秋那时还不会用ATC,冬冬居然在现场教他怎么做保护。而待在营地里的我实在无聊,于是踩着雪板背了些食品、水等应急装备出去走走,沿着路旗走到第三平台,再看看他们下来还早着呢,便观察了下5180卫峰的地形,选了条山脊路线慢慢往上走。经过这两天的实践,我基本能看出哪儿可能是冰裂缝和裂缝的走向了,我判断这条山脊路线是卫峰最容易和最安全的路线,加上是用雪板走,还是比较安全的。尽管如此,我还是有一次踩进了一条比较窄的裂缝,由于穿着滑雪板一只板子的板头和另一只板子的板尾都架在外面,腿已经掉进去了,我急忙侧滚翻出来离开那一片区域。那边冬冬和中秋已经在11点登顶海拔5254.5米的主峰然后开始下撤,由于是一段一段绳距倒攀下来,他们俩依然很慢,我就继续往卫峰顶行进。腿依旧是像灌了铅,但我咬牙慢慢继续拖着板子走,心想,反正是滑雪下山,快得很。下午两点我终于登上了5180卫峰顶,真是有点舍不得下去的感觉呢!环拍、自拍、看海拔……那边冬冬和中秋还在下撤途中,我就在上面多待了几分钟,忽然手台里中秋叫我:“小熊,赶紧下撤,你在顶上待太久了!”我赶紧穿好雪板,开始向第三平台滑去。当然全程也是基本按照爬升路线滑行,以避免掉进暗裂缝。5180卫峰我走的这条山脊路线坡度适中(能用AT板skin on的坡度不超过30度),由于前几天的恶劣天气,浮雪也已经被吹走,下滑过程几乎没碰到什么裸露的石头,滑行基本没什么难度。而且这次在山里就我们三个人,在滑雪方面我和中秋非常保守,约定了坚决不滑刺激的路线,因为滑雪爽的坡度也是最容易雪崩的坡度。一路上我尽情享受着御风而下的快感,心想真是老天不负有心人,六天的爬升和等待已经值得回票,而主峰,就让它成为一个小小遗憾留驻心间好了。就这样,一路悠哉回到第三平台。在平台等他俩回来帮他们背了绳子一起撤回C1,时间是下午3点。
眼看跟马夫约好的时间就要到了,我们以最快的速度拔营下撤,我和中秋负重滑雪至雪线,很爽很轻松,滑雪下撤真是太快了,冬冬负重走下来,走得也不慢。到雪线要换登山鞋了,我和中秋往下一看,满处都是大石头,完全看不出哪一块是我们放登山鞋的那块“明显的大石头”,我们这个后悔啊,为什么不插个路旗呢?好在最后还是找到了那块石头。换好鞋把雪板捆好往身上一背,我差点坐地上,我的AT板 AT靴重量是八公斤,下了雪线原来18公斤的背包一下变成26公斤(他俩的背包都超过30公斤了)!我背着这26公斤走了几百米就坐石头上不想再起来了,过了些时候马夫上来帮我把背包背下去,我才顺利回到BC。冬冬和中秋已经把所有装备能上马的上马,然后中秋跟马夫先下撤,冬冬陪着晕晕乎乎的我慢慢走,晚上9点40分,终于看到七彩瀑等着我们的面包车,我长出一口气,可以休息了。
可以说,这是一次相对完美的行程。由于我出现了一些高反,主动放弃了主峰的登顶计划,才有机会独自完成5180卫峰的登山滑雪;而冬冬和中秋因为没有我的拖累,也才能成功登顶主峰。因为这次主峰的状况和他们携带的器材,冬冬绝不可能把我们俩都带上主峰,回来后冬冬曾说:“攀登过程中只要中秋说一句‘我们下去吧’我肯定会立刻下撤!可是他没有说。”“也幸亏没有冲坠,否则我们俩谁也拽不住谁,一定会一起滑坠。”所以如果我也在,冬冬一定会放弃攀登主峰。
如今再回忆起冬冬,他的笑脸永远和那座巍峨的白雪峰联系在一起。或许来生吧,我们再一起攀登那座山,滑行,直到天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