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指出,教育是生活的需要。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受其影响所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教学原理,强调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所存在的密切联系。目前的新一轮课改纲要提倡生活化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新教学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生活化;高中生物;教学法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指出,教育是生活的需要。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受其影响所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教学原理,强调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所存在的密切联系。目前的新一轮课改纲要提倡生活化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新教学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于如何在课堂上实施生活化的教学策略,获取一些经验和体会,现分享如下。
一、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如果学生只会学习理论,却不会灵活运用理论,那就是“死读书”。如果教师教出来的学生只会“死读书”,那教师就是“教死书”。无论是“教死书”,还是“死读书”,都是传统教育方式下的“产物”,已经不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正因为如此,我国目前执行的新课改,不仅更新了教学内容,设置了“与生活的联系”栏目,强调教育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生活,还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模式,注重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这一节内容时,可以先从学生的身边事开始讲起:“同学们都有过磕瓜子的经历吧?是不是感觉嘴巴越磕越干?你们好好回忆一下,觉得口干时,口腔和唇部的黏膜是什么样的感觉?是不是和吃了比较咸的食物后的感觉一样?……老师再问你们一个问题,同学们在家帮父母做过家务吗?是否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当把食盐洒入盛有黄瓜细条的盘子里,盘子里是不是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水?……现在,教师给你们做一个简单的实验,你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一根几近萎蔫的黄瓜,老师把它浸泡在这个透明的玻璃杯子里,请同学们观察它的变化……”教师所举的例子和做的简单实验,都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使同学们一方面容易产生亲近感,另一方面更加迫切地想探究其中的原理,从而唤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因势利导,继续提出问题:“既然黄瓜可以吸水,也可以失水,那么,你们知道它吸水或者失水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吗?”经过教师的进一步引导和讲解,同学们一方面学习和理解了细胞的吸水与失水现象所蕴含的原理,另一方面更加深刻地体会了生物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师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将生物知识“植根”于现实生活,以实现生物课程与现实生活的连续性,还可以向学生进一步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启发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思考:“同学们一定吃过饺子吧?帮父母包过饺子吗?根据刚才所讲的知识,蔬菜遇到盐肯定会渗出许多水份,饺馅中的水太多,一般来说就不容易包了,但是,你们所看到的却不是这种情况,你们知道家长是如何解决这个‘难题’的吗?”教师提出的开放性问题,也得到了开放性的答案,有的同学说,家长是先把蔬菜的水份用纱布包裹后挤干,再放盐拌饺馅;有的同学说,家长是先把蔬菜用植物油拌匀后再放盐,然后,包饺子时就不会再出水了。教师根据学生的开放性回答作引导性探究和学习,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以致用的能力,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实施生活化的生物课堂教学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设置了许多生活化的生物知识栏目,其目的就是促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确保生物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比如,教师在讲授“从生物圈到细胞”这一内容时,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作这样的课堂导入:“每当季节变换的时候,许多人都会患上感冒。医学研究证明,引起感冒的病原体尤以病毒居多,占90%以上。传播途径可以通过说话、咳嗽、打喷嚏等方式将病毒散播于空气中而传染其他人,或健康人使用患者物品而被感染病毒而感冒……”教师通过每一个学生所亲身经历的“感冒”作为导课语,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兴致盎然地参与到学习过程。然后,教师又提出诸如“感冒病毒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呢?会具有怎样的结构?它又是如何生活和繁殖的呢?如果离开了活细胞,感冒病毒能够生活和繁殖吗?”等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回顾初中阶段所学习的生物知识,认识到“病毒的生活和繁殖离不开细胞”,从而为进一步学习“生物的生命活动都不开细胞”这一知识点作好了铺垫。教师不仅要设计生活化的课堂导入,还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将生活化贯穿于生物课堂的始终。比如,教师在讲完“蛋白质”这一节内容时,可以结合生物知识,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咨询学生一些与“蛋白质”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同学们,富含蛋白质的食品有哪些?……哪位同学知道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作用?……当你们购买食品时,仔细看包装上的食品成分说明书了吗?有些食品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而有些食品会添加某些氨基酸,你们知道有些食品中为什么要添加氨基酸吗?……”教师通过上述提问,不仅教会学生一些生活常识,还使学生体会到“蛋白质”并不陌生,就在他们身边,促使学生主动了解“蛋白质”。教师的生活化教学策略,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情趣,实现了有效教学,使新课改的精神得到了充分体现。
综上所述,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不能脱离生活单纯地为了教学而教学,而要注重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生活化的教学策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学以致用,充分体现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湟里高级中学)
【关键词】生活化;高中生物;教学法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指出,教育是生活的需要。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受其影响所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教学原理,强调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所存在的密切联系。目前的新一轮课改纲要提倡生活化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新教学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于如何在课堂上实施生活化的教学策略,获取一些经验和体会,现分享如下。
一、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如果学生只会学习理论,却不会灵活运用理论,那就是“死读书”。如果教师教出来的学生只会“死读书”,那教师就是“教死书”。无论是“教死书”,还是“死读书”,都是传统教育方式下的“产物”,已经不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正因为如此,我国目前执行的新课改,不仅更新了教学内容,设置了“与生活的联系”栏目,强调教育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生活,还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模式,注重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这一节内容时,可以先从学生的身边事开始讲起:“同学们都有过磕瓜子的经历吧?是不是感觉嘴巴越磕越干?你们好好回忆一下,觉得口干时,口腔和唇部的黏膜是什么样的感觉?是不是和吃了比较咸的食物后的感觉一样?……老师再问你们一个问题,同学们在家帮父母做过家务吗?是否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当把食盐洒入盛有黄瓜细条的盘子里,盘子里是不是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水?……现在,教师给你们做一个简单的实验,你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一根几近萎蔫的黄瓜,老师把它浸泡在这个透明的玻璃杯子里,请同学们观察它的变化……”教师所举的例子和做的简单实验,都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使同学们一方面容易产生亲近感,另一方面更加迫切地想探究其中的原理,从而唤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因势利导,继续提出问题:“既然黄瓜可以吸水,也可以失水,那么,你们知道它吸水或者失水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吗?”经过教师的进一步引导和讲解,同学们一方面学习和理解了细胞的吸水与失水现象所蕴含的原理,另一方面更加深刻地体会了生物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师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将生物知识“植根”于现实生活,以实现生物课程与现实生活的连续性,还可以向学生进一步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启发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思考:“同学们一定吃过饺子吧?帮父母包过饺子吗?根据刚才所讲的知识,蔬菜遇到盐肯定会渗出许多水份,饺馅中的水太多,一般来说就不容易包了,但是,你们所看到的却不是这种情况,你们知道家长是如何解决这个‘难题’的吗?”教师提出的开放性问题,也得到了开放性的答案,有的同学说,家长是先把蔬菜的水份用纱布包裹后挤干,再放盐拌饺馅;有的同学说,家长是先把蔬菜用植物油拌匀后再放盐,然后,包饺子时就不会再出水了。教师根据学生的开放性回答作引导性探究和学习,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以致用的能力,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实施生活化的生物课堂教学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设置了许多生活化的生物知识栏目,其目的就是促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确保生物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比如,教师在讲授“从生物圈到细胞”这一内容时,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作这样的课堂导入:“每当季节变换的时候,许多人都会患上感冒。医学研究证明,引起感冒的病原体尤以病毒居多,占90%以上。传播途径可以通过说话、咳嗽、打喷嚏等方式将病毒散播于空气中而传染其他人,或健康人使用患者物品而被感染病毒而感冒……”教师通过每一个学生所亲身经历的“感冒”作为导课语,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兴致盎然地参与到学习过程。然后,教师又提出诸如“感冒病毒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呢?会具有怎样的结构?它又是如何生活和繁殖的呢?如果离开了活细胞,感冒病毒能够生活和繁殖吗?”等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回顾初中阶段所学习的生物知识,认识到“病毒的生活和繁殖离不开细胞”,从而为进一步学习“生物的生命活动都不开细胞”这一知识点作好了铺垫。教师不仅要设计生活化的课堂导入,还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将生活化贯穿于生物课堂的始终。比如,教师在讲完“蛋白质”这一节内容时,可以结合生物知识,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咨询学生一些与“蛋白质”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同学们,富含蛋白质的食品有哪些?……哪位同学知道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作用?……当你们购买食品时,仔细看包装上的食品成分说明书了吗?有些食品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而有些食品会添加某些氨基酸,你们知道有些食品中为什么要添加氨基酸吗?……”教师通过上述提问,不仅教会学生一些生活常识,还使学生体会到“蛋白质”并不陌生,就在他们身边,促使学生主动了解“蛋白质”。教师的生活化教学策略,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情趣,实现了有效教学,使新课改的精神得到了充分体现。
综上所述,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不能脱离生活单纯地为了教学而教学,而要注重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生活化的教学策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学以致用,充分体现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湟里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