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大猜想(大班)

来源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ldingmanz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思路:
  在“动物大世界”主题活动中,幼儿参观了动物园,调查、了解了动物的外形特征,并在区角活动中尝试了手影游戏,初步积累了用手变化成不同动物造型的经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5~6岁幼儿“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基于此,本次活动选取幼儿喜爱的动物手影为载体,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运用手部彩绘的方式,激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学习用自己的方式去创造表现手影。
  目标:
  1.交流手影游戏经验,能进行模仿并联想到相应动物。
  2.通过手的借形想象,尝试用不同方法大胆创意各种动物形象。
  3.在游戏和创作中感受手的灵活和美术创意的乐趣。
  准备:
  1.物质准备:幼儿手影照片、手影创意视频、身体彩绘材料、辅助彩绘材料(如幼儿完成手部彩绘后可选择作为动物眼睛的材料)、桌面垃圾桶、湿纸巾、袖套等。
  2.经验准备:幼儿了解一些常见动物的特点,会做一些简单的手影动物造型。
  过程:
  一、通过图片,激发幼儿对手影动物的回忆
  师:(出示幼儿手影照片)小朋友们,最近你们一直在玩手影游戏,看看这些是谁变的?
  师:你用手变出了什么?怎么变的?
  幼:第一张是我变的小羊,先变一个“6”,然后大拇指和小指弯曲变成小羊头上的角。
  幼:第二张是我变的马,四根手指平放,大拇指翘起来变成马的耳朵。
  幼:第三张是我变的兔子,伸出两根手指,就变成小兔子长长的耳朵了。
  幼:第四张是我变的漂亮的金丝雀,伸出手指,然后大拇指和中指捏住,变成金丝雀尖尖的嘴巴。
  幼:第五张是我变的眼镜蛇,四根手指弯曲,大拇指伸直变成蛇的脖子。
  幼:第六张是我变的蜘蛛,五根手指弯曲就变成了蜘蛛的腿。
  师:还有谁也用这样的手势(幼儿用手变成蜘蛛的手势)变出了其它的小动物?
  幼:我还变了水母,五根手指可以变成水母长长的触手。
  幼:还可以变成章鱼,手指能变成章鱼的触角,触角上面还有吸盘。
  师:(小结)原来用手做出不同的手势可以变成不同的动物,同样的手势还能变成不同的动物。
  (析:在该环节,教师通过引导幼儿回顾、观察、描述手影作品,帮助幼儿用动作、语言表达对手影的理解。)
  二、欣赏手绘作品,观察动物外形特点和手势的关系
  1.出示手部彩绘动物——热带鱼
  师:猜猜这是什么动物?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幼:我猜是一只黄鹂鸟,大拇指和小拇指张开像鸟在天上飞。
  幼:我觉得是一条小鱼,后面的三根手指像它的尾巴。
  师:你们的猜测听上去都挺有道理的,我们一起揭晓答案吧!(教师出示热带鱼的图片。)
  师:(小结)原来只要在手势上涂上颜色、装饰上眼睛、画上嘴巴,一条可爱的热带鱼就变出来了。
  2.出示手部彩绘动物——斑马
  师:这又是什么动物呢?
  幼:斑马。
  师:从哪里看出来它是斑马的?
  幼:花纹。
  师:除了黑白相间的花纹,你还看到了什么?
  幼:大拇指是斑马竖起来的耳朵。
  幼:我看到了眼睛。
  师:斑马的眼睛在哪里呢?
  幼:在手心里。
  幼:我发现无名指和小拇指是斑马的嘴巴。
  师:你怎么知道这是嘴巴呢?
  幼:嘴巴是黑色的,和旁边花纹的颜色不一样。
  师:(小结)在手势上画上动物的花纹也能变出一种动物。
  3.出示手部彩绘动物——鹦鹉
  师:这又是什么动物呢?
  幼:鹦鹉。
  师:用手怎么变成鹦鹉呢?鹦鹉的嘴巴是怎么变的呢?(教师与幼儿一起用手模仿鹦鹉。)
  幼:四根手指弯起来,大拇指贴着食指就可以了。
  师:这些手指都是鹦鹉的嘴巴吗?
  幼:不对,黑黑的是嘴巴,白色的是鹦鹉的脸。
  师:在同样的手指上涂上不同的颜色就可以变成动物的不同部位,一半是黑黑的嘴巴,一半是白色的脸。
  师:你们还发现鹦鹉身上有什么?
  幼:手背上有鹦鹉的眼睛。
  幼:它还有漂亮的羽毛。
  師:羽毛画在哪里了呢?
  幼:手背上,还有手臂上。
  师:(小结)手的不同部位涂上不同的颜色就能变出不同动物的造型,同一根手指也可以涂上不同的颜色。
  (析:在该环节,教师通过引导幼儿观察三种不同手部彩绘动物,让幼儿在观察、讨论中逐步感知动物的外形特点和手势之间的关系。教师在小结时结合幼儿的观察结果,帮助幼儿梳理、提炼变出不同动物的方法,为幼儿后面的手部创作奠定基础。)
  三、幼儿用手借形想象变动物
  1.教师要求幼儿在表示动物的手势上涂上颜色、画上花纹,然后告诉大家自己的手变成了什么动物。
  2.幼儿集体创作,教师指导。要点如下:幼儿选一个小动物,想想它的外形特点,试试怎么用手势来表现它;选择适合的颜色(身体彩绘颜料)来表现这个动物;鼓励幼儿添画动物细节。
   (析:在艺术创作中,教师鼓励幼儿将之前理解、感受、想象的内容融入自己的作品中,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让幼儿对动物的情感在“变”和“画”中逐渐丰富。)
  四、幼儿分享、交流自己的作品
  师:谁愿意介绍一下自己的手变成了什么动物呢?怎么变的?
  幼:我的手平放变成了一条蚯蚓,这上面红色的、一段段的是蚯蚓的身体。
  幼:我的手变成了白孔雀,先用手变出孔雀,然后涂上白色,眼睛贴在大拇指和食指的中间。
  师:还有小朋友也变了孔雀,它们有什么不一样?(邀请创作相同手绘动物的幼儿上前。)
  幼:它们头上的羽毛、嘴巴不一样。
  师:(小结)小朋友们用不同的手势变出了不同的动物,涂上颜色、画上花纹、添上眼睛,就像真的一样!
  (析:在该环节,教师先鼓励幼儿创作不同的动物,从个别展示到同伴间的相互观察,循序渐进地建构幼儿的创作经验。)
  延伸活动:
  为幼儿播放创意视频,让幼儿了解手除了可以变动物,还能变其他东西,拓展幼儿的思维,让幼儿感受手的灵活和美术创意的乐趣。
其他文献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要“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并明确指出“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忽视幼儿学习品质培养,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学习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可见,学习品质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幼儿学习品
期刊
设计思路:  计数能力是幼儿理解数量概念的必要条件。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自然地充满了数与量的活动。数糖果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游戏,在数糖果的游戏中,幼儿能清楚地感受到数量与物品的一一对应关系。基于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巧妙地将数糖果的游戏贯穿于整个活动,从创设星星糖果屋的情境到复习点数4颗糖果再到学习点数5颗糖果,引导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糖果,整个活动层层递进,充满了乐趣。  目标:  1.能在游戏
期刊
小班幼儿刚入园,每到午睡时间,磨蹭着不上床、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甚至哭闹都是常有的事。以往,我们面对这样的情况往往理所当然地从“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班级常规”出发考虑,“一刀切”地执行午睡管理,即每天中午12点左右,幼儿散步一回来,“两教一保”齐上阵,组织全体幼儿盥洗并督促幼儿入睡。那时的我们很少去思考,幼儿的午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近年来,我们认真研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
期刊
案头工作是教师的常规工作之一。减轻、优化幼儿园教师案头工作,让案头工作更具实效性,这是一个老话题。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逐步深入及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为此,如何管理好教师的案头工作、让案头工作更有效这个话题又引起了我们的关注。  一、教师案头工作的新问题  随着课改实践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育观、课程观、儿童观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也引发了一些新问题。  ●教
期刊
一、活动背景  在创设户外游戏环境时,幼儿园把三个轮胎穿在一根结实的绳子上作为投掷目标,引导幼儿进行瞄准投掷。刚开始,幼儿还是比较感兴趣的,但是渐渐地,这个地方成了“被冷落的一角”,原因是幼儿觉得要让飞盘穿过轮胎中间的洞太难了。于是,我设想可否通过换成内径大一些的轮胎或者把投掷物换成沙包,来降低投掷难度。联想到上个学期,幼儿开动脑筋,重新发现了资源库中那些被冷落的材料的价值,把原有游戏的难度升级或
期刊
昕昕是我们班里的一个小姑娘,在班里她极少主动表现、表达,总是默默无闻。因此,她常常被同伴忽略。在幼儿园里,昕昕似乎过得并不开心。怎样才能帮助昕昕树立自信,改变现状呢?有一次,我看到一篇文章,里面说到作为教师,要用一双慧眼去发现每个孩子的长处,并给予他们“出彩”的机会。于是,在幼儿园的生活、学习等环节,我有意识地观察、关注昕昕。一天做早操时,我发现昕昕把篮球操中一个班里大部分孩子还不会做的动作做得很
期刊
一天下午,幼儿园安排的点心是“咸齑年糕汤”。有孩子问:“今天我们吃什么呀?我闻着好香呀!”妮妮说:“吃年糕汤呢。”轩轩问妮妮:“这汤里一片一片有点黄黄的是什么菜?”妮妮说:“这个好像是枯萎了的青菜吧。”妮妮的话引发了孩子们的讨论:“这个是坏掉了吧,我们不能吃。”“吃了会肚子疼的。”这时,乔乔说:“你们说的都不对,这个是咸齑,我奶奶会做的,它是用蔬菜腌出来的。”听乔乔这么一说,孩子们的注意马上到了咸
期刊
入行之初,我常常听到前辈们说“拿起”二字,教师需要拿起对孩子的爱心、对工作的责任心、对教育的初心,等等。下面这件事使我意识到有时候教师不仅仅要“拿起”,还要学会“放下”。  “小木匠”游戏是我们班的传统游戏,但是这段时间孩子们好像游戏兴趣不浓。我冥思苦想很久,如何引发孩子们开展有所创新的“小木匠”游戏呢?我觉得我要做一些事情。于是,在晨间活动时,我将工具箱里的木工工具拿出来,希望能够引起孩子们的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