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 围绕打造国际化养生目的地这一目标,江苏省如皋市坚持以经典规划指导城市发展,以精致建设推进工程建设,以精明理念开发经营城市,以文化根基守护城市文脉,如皋城市发展实现了由小城市向中等城市跨越,由生态城市向宜居宜业城市跨越,由卫生城市向文明城市跨越,由规划城市向设计城市跨越,由传统城市向智慧城市跨越。
【关键词】 城市发展 国际化 养生目的地
【作者单位】 江苏如皋市政府办公室综合科。
【中图分类号】 F2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4)10-0013-02
如皋建县于东晋义熙七年,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是长江三角洲最早见诸史册的古邑、民国时期第一大县。近年来,如皋坚持以经典规划指导城市发展,以精致建设推进工程建设,以精明理念开发经营城市,以文化根基守护城市文脉,在转型发展中实现华丽转身。
一、坚持以规划为引领
规划是城市建设的灵魂和指南。正在由小城市向中等城市跨越的如皋,牢牢把规划作为城市建设的龙头,紧紧围绕“建设宜居宜业生态城市、打造国际化养生目的地”的目标定位,按照“80平方公里,68万人”的中等城市规模,坚持以“联系”视角和“前瞻”思维科学编制了《如皋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进一步完善城市结构、布局和功能。近年来,如皋先后获得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
二、坚持以组团为路径
如皋在推进城市建设中坚决摈弃“越建越堵”、“边建边拆”的老路,而是以“多组团”取代传统的“摊大饼”,坚持老城区功能疏解、高新区网格化加快建设、开发区同步发展推进的路径,形成了“组团相接、生态相连”的城市发展态势,有效缓解了交通拥堵、功能过分集中、城市基础设施超负荷运行、城市管理难度日益加大等诸多城市“通病”。城市空间和功能结构实现了由单中心、高集聚向多中心、多组团发展格局的历史性转变,拉开了城市发展空间,完善了城市机构体系,提升了城市服务功能,促进了城市科学管理,推动了城市大规划、大建设、大发展,实现了城市大辐射、大带动、大繁荣。
三、坚持以城镇为依托
坚持从城乡一体发展的视角出发,以体现小城镇的鲜明特色为目标,进一步完善“1146”城镇结构体系,形成以中心城市为主体,如港新城为副中心,南通市级中心镇和特色镇为依托的区域整体发展格局。全面统筹重点镇和特色镇在空间共构、产业共谋、设施共建、功能共生等方面推进城乡一体,充分考虑自身发展需要、现实基础和自然禀赋,合理确定产业配套、功能定位、个性风格,提高各镇间的关联度和互补性,着力打造一批富有地方特色和比较优势的工业商贸强镇、文化旅游名镇和生态宜居城镇,实现特色经济发展与特色城镇建设互动并进。
四、坚持以乡村为根基
发挥自然景观、生态农业、餐饮文化等优势,提升发展优质稻米、优质果蔬、优质畜禽、优质蚕桑等特色高效农业,加快塑造滨江渔村、历史古村、特色经济村等乡村风貌,打造乡村特色产业。发挥重点镇、特色镇的节点作用,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努力做到相邻城镇间、乡镇与快速路网、行政村与镇区快速通达的目标,使农民享受到和城市居民一样的社区服务,形成和谐相融的现代城乡形态。以美好城乡建设行动为抓手,全面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完善“四位一体”长效管护机制,打造整洁优美、舒适宜人的村庄环境,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建设规模适中、组团发展、生态优美的新农村。
五、坚持以经营为策略
如皋坚持把城市作为最大的国有资产进行整体经营,努力提升土地置换和储备水平,做到“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出水”,走活经营城市这盘棋。在投资规模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政府负债率保持在科学合理的范围内,积极组建城投、交投等投资公司,有效解决了高新区、龙游湖商务区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贷款。吸引和支持面广量大的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等领域,撬动更多资金投入城市建设,为城市建设注入持久动力。
六、坚持以精品为追求
在城市建设中,如皋牢固树立“精品城市”理念,坚持把“精心、精细、精致、精品”的要求,融入到城市建设的每一条道路、每一幢建筑、每一个主题公园、每一个市民广场、每一个街景雕塑,努力做到使今天的城市建筑成为明天城市的符号和象征,把城市建设精品留给后人当财富。主动顺应“高铁时代”的来临,积极与雨润、金科、润地利等民企开展战略合作,拓展城市配套、专业服务、居住生活等功能,打造“无障碍”的国际化环境。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满足智慧产业、高端人才不断升级的服务需求,营造现代气息更浓、人居品质更优的居住环境。
七、坚持以产业为支撑
产业是立城之本,是城市综合实力的象征。以产兴城、依城促产是推动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如皋坚持以产城融合为导向,充分考虑产业发展规划,统筹规划城市产业区和生活功能区,推动产业与城市实现良性互动。针对城市新兴业态不断更新的现实,逐步提高金融商贸、旅游等现代服务业的比重,努力将城市建设成为居住、产业、休闲、娱乐、文化、旅游、生态的综合体,不断提高城市的内在动力和发展水平。全市形成了船舶海工及配套、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新材料、纺织服装等四大主导产业,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节能环保等四大新兴产业,港口物流、软件和信息服务、特色旅游、健康养老等四大现代服务业的产业体系。
八、坚持以管理为准则
“三分建设,七分管理”是城市发展的黄金定律。堅持网格化管理与信息化管理有机结合,推进执行管理重心下移,全面推进片长制,严格落实管理职责,真正做到“全覆盖、无盲区、全天候”。加快数字城管平台建设,将现代管理手段与网格化责任制相结合,促进城管执法由滞后向实时转变,由粗放向精细转变。坚持市场化与精细化紧密衔接,在环卫保洁等城市管理领域引入市场化竞争机制,切实做到变花钱养人到花钱做事。坚持日常化管理和专项整治互动并进,着力治违,对出现的违法建设零容忍;治乱,不断提升城市管理的规范化水平;治脏,全面提高城市地面道路和建筑物外立面保洁水平;治堵,缓解市区交通拥堵难题;治暗,让城市的夜晚更具魅力。
九、坚持以均衡为要义
如皋突出以人为本,坚持系统化设计、制度化安排、规范化建设、长效化推进,新增财力的70%以上用于民生改善,每年新办十件为民实事,加快建立广覆盖、多层次、高水平、城乡接轨的教育、就业、社保、医疗、住房、养老六大类城乡公共服务体系,高质量实现民生“五有”目标。城乡居民收入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教育、卫生设施和服务水平明显改善提升,城乡最低养老保险持续提标扩面,新农合全覆盖。加快城市公共交通、供气供水、垃圾和污水处理、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
十、坚持以文化为根基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16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昔日“金如皋”的辉煌,积淀在如皋的历史中,也镌刻在如皋人的记忆里,成为了如皋人的骄傲与自豪。如皋坚持擦亮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这张名片,进一步深度开发明末清初东大街、集贤里等历史街区。积极做足历史文化与长寿资源、现代都市与千年古城、城市形态与人文元素结合的文章,无论是新区建设还是旧城改造,无论是商业街区还是产业园区,无论是大型公共场馆还是现代商住小区,都将文化元素充分体现到城市的规划建设、建筑风格、功能区划等各个方面,实现特色文化与现代城市风貌的有机衔接,为人们留下独具特色的“如皋印象”。
责任编辑:周 俊
【关键词】 城市发展 国际化 养生目的地
【作者单位】 江苏如皋市政府办公室综合科。
【中图分类号】 F2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4)10-0013-02
如皋建县于东晋义熙七年,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是长江三角洲最早见诸史册的古邑、民国时期第一大县。近年来,如皋坚持以经典规划指导城市发展,以精致建设推进工程建设,以精明理念开发经营城市,以文化根基守护城市文脉,在转型发展中实现华丽转身。
一、坚持以规划为引领
规划是城市建设的灵魂和指南。正在由小城市向中等城市跨越的如皋,牢牢把规划作为城市建设的龙头,紧紧围绕“建设宜居宜业生态城市、打造国际化养生目的地”的目标定位,按照“80平方公里,68万人”的中等城市规模,坚持以“联系”视角和“前瞻”思维科学编制了《如皋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进一步完善城市结构、布局和功能。近年来,如皋先后获得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
二、坚持以组团为路径
如皋在推进城市建设中坚决摈弃“越建越堵”、“边建边拆”的老路,而是以“多组团”取代传统的“摊大饼”,坚持老城区功能疏解、高新区网格化加快建设、开发区同步发展推进的路径,形成了“组团相接、生态相连”的城市发展态势,有效缓解了交通拥堵、功能过分集中、城市基础设施超负荷运行、城市管理难度日益加大等诸多城市“通病”。城市空间和功能结构实现了由单中心、高集聚向多中心、多组团发展格局的历史性转变,拉开了城市发展空间,完善了城市机构体系,提升了城市服务功能,促进了城市科学管理,推动了城市大规划、大建设、大发展,实现了城市大辐射、大带动、大繁荣。
三、坚持以城镇为依托
坚持从城乡一体发展的视角出发,以体现小城镇的鲜明特色为目标,进一步完善“1146”城镇结构体系,形成以中心城市为主体,如港新城为副中心,南通市级中心镇和特色镇为依托的区域整体发展格局。全面统筹重点镇和特色镇在空间共构、产业共谋、设施共建、功能共生等方面推进城乡一体,充分考虑自身发展需要、现实基础和自然禀赋,合理确定产业配套、功能定位、个性风格,提高各镇间的关联度和互补性,着力打造一批富有地方特色和比较优势的工业商贸强镇、文化旅游名镇和生态宜居城镇,实现特色经济发展与特色城镇建设互动并进。
四、坚持以乡村为根基
发挥自然景观、生态农业、餐饮文化等优势,提升发展优质稻米、优质果蔬、优质畜禽、优质蚕桑等特色高效农业,加快塑造滨江渔村、历史古村、特色经济村等乡村风貌,打造乡村特色产业。发挥重点镇、特色镇的节点作用,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努力做到相邻城镇间、乡镇与快速路网、行政村与镇区快速通达的目标,使农民享受到和城市居民一样的社区服务,形成和谐相融的现代城乡形态。以美好城乡建设行动为抓手,全面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完善“四位一体”长效管护机制,打造整洁优美、舒适宜人的村庄环境,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建设规模适中、组团发展、生态优美的新农村。
五、坚持以经营为策略
如皋坚持把城市作为最大的国有资产进行整体经营,努力提升土地置换和储备水平,做到“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出水”,走活经营城市这盘棋。在投资规模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政府负债率保持在科学合理的范围内,积极组建城投、交投等投资公司,有效解决了高新区、龙游湖商务区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贷款。吸引和支持面广量大的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等领域,撬动更多资金投入城市建设,为城市建设注入持久动力。
六、坚持以精品为追求
在城市建设中,如皋牢固树立“精品城市”理念,坚持把“精心、精细、精致、精品”的要求,融入到城市建设的每一条道路、每一幢建筑、每一个主题公园、每一个市民广场、每一个街景雕塑,努力做到使今天的城市建筑成为明天城市的符号和象征,把城市建设精品留给后人当财富。主动顺应“高铁时代”的来临,积极与雨润、金科、润地利等民企开展战略合作,拓展城市配套、专业服务、居住生活等功能,打造“无障碍”的国际化环境。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满足智慧产业、高端人才不断升级的服务需求,营造现代气息更浓、人居品质更优的居住环境。
七、坚持以产业为支撑
产业是立城之本,是城市综合实力的象征。以产兴城、依城促产是推动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如皋坚持以产城融合为导向,充分考虑产业发展规划,统筹规划城市产业区和生活功能区,推动产业与城市实现良性互动。针对城市新兴业态不断更新的现实,逐步提高金融商贸、旅游等现代服务业的比重,努力将城市建设成为居住、产业、休闲、娱乐、文化、旅游、生态的综合体,不断提高城市的内在动力和发展水平。全市形成了船舶海工及配套、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新材料、纺织服装等四大主导产业,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节能环保等四大新兴产业,港口物流、软件和信息服务、特色旅游、健康养老等四大现代服务业的产业体系。
八、坚持以管理为准则
“三分建设,七分管理”是城市发展的黄金定律。堅持网格化管理与信息化管理有机结合,推进执行管理重心下移,全面推进片长制,严格落实管理职责,真正做到“全覆盖、无盲区、全天候”。加快数字城管平台建设,将现代管理手段与网格化责任制相结合,促进城管执法由滞后向实时转变,由粗放向精细转变。坚持市场化与精细化紧密衔接,在环卫保洁等城市管理领域引入市场化竞争机制,切实做到变花钱养人到花钱做事。坚持日常化管理和专项整治互动并进,着力治违,对出现的违法建设零容忍;治乱,不断提升城市管理的规范化水平;治脏,全面提高城市地面道路和建筑物外立面保洁水平;治堵,缓解市区交通拥堵难题;治暗,让城市的夜晚更具魅力。
九、坚持以均衡为要义
如皋突出以人为本,坚持系统化设计、制度化安排、规范化建设、长效化推进,新增财力的70%以上用于民生改善,每年新办十件为民实事,加快建立广覆盖、多层次、高水平、城乡接轨的教育、就业、社保、医疗、住房、养老六大类城乡公共服务体系,高质量实现民生“五有”目标。城乡居民收入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教育、卫生设施和服务水平明显改善提升,城乡最低养老保险持续提标扩面,新农合全覆盖。加快城市公共交通、供气供水、垃圾和污水处理、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
十、坚持以文化为根基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16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昔日“金如皋”的辉煌,积淀在如皋的历史中,也镌刻在如皋人的记忆里,成为了如皋人的骄傲与自豪。如皋坚持擦亮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这张名片,进一步深度开发明末清初东大街、集贤里等历史街区。积极做足历史文化与长寿资源、现代都市与千年古城、城市形态与人文元素结合的文章,无论是新区建设还是旧城改造,无论是商业街区还是产业园区,无论是大型公共场馆还是现代商住小区,都将文化元素充分体现到城市的规划建设、建筑风格、功能区划等各个方面,实现特色文化与现代城市风貌的有机衔接,为人们留下独具特色的“如皋印象”。
责任编辑:周 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