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杜威的《艺术即经验》文本中阐发出独特的美学思想,从审美经验的性质出发,在大众艺术和个体艺术中去讨论优良的艺术,阐明品味的标准问题,并且探讨艺术与文化、经济生产、科学、道德之间的基本关系。特别是杜威从“经验”概念去剖析,审美具有完整性和圆融性两个维度。
关键词 审美 艺术 杜威 经验 完整性 圆融性
《艺术即经验》这本著作是美国的约翰·杜威教授将他在哈佛大学的一系列艺术哲学讲座集结起来,最终以书本的形式发表的,国内的中文版是由商务印书馆于2010年翻译出版的。杜威教授(John Dewey)是美国早期机能主义心理学的重要代表,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杜威教授反对传统的灌输和机械训练,强调从实践中学习的教育理念对整个二十世纪的教育理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需要提到的是,杜威的思想理念曾对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教育界、思想界发生过重大影响,民国时期一些重要人物如胡适、陶行知、郭秉文、张伯苓、蒋梦麟等均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曾是杜威的学生。下文将重点探讨《艺术即经验》这本著作中的核心内容,以此来引发我们对于审美和艺术的深层次思考。
在《艺术即经验》这一著作中,杜威教授从哲学的广度抓住问题的实质;他从审美经验的性质出发,并且我们从中窥探出,这些经验的性质中的一部分以形式和表达的方式发挥作用。杜威继续在大众艺术和个体艺术中去讨论优良的艺术,阐明品味的标准问题,并且探讨艺术与文化、经济生产、科学、道德之间的基本关系。
回顾整个思想史,我们知道当时的哲学方法要么是逻辑学的、社会学的,要么是客观的,杜威教授所从事的这项工作的独创性在于——它的视角是完全生物学的;由于审美经验被认为:对其环境来说是人类有机体的特殊反应,这种反应具备和谐的适应而不是冲突或者分裂的特征,而且在某种细微的程度上,任何时候在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之间建立起平衡。但是,来自于自我与自我周围环境之间的一般的相互作用区分开美的经验,这种经验是前一种情况下的目的既不是缺失的也不是主要实际性的和智力性的,这与一种有组织的和完全统一的整体的创造力和感知力有关。这样的一种意向也在一定的艺术范围之内,将“表现力”从常规性的情感表现中区别开来,这种常规性的情感表现是一种“释放”,而不是呈现在艺术媒体上的一种自愿的行为。只能在理论上脱离内容的“形式”,表现为节奏、对称和比例等;“变化中的一致”的神圣准则,表明在单调的统一和纯粹的混乱中存在一条折中的道路,它涵盖了所有的三个方面的内容。
对美的艺术来说,共同的属性是他们得以运转的物质媒介,并且那些共同的属性是由在“时-空连续统一体”中的沉浸所导致的;根据他们通过人的身-心或者外部的和异于人的材料而运作,他们彼此是有差异的。杜威教授谴责印象主义,但是他拒绝接受严格的标准或规范,并且他指出下述高深的陈述:如果对于批判而言不存在标准,尽管如此,在评价中还是存在批判的标准,因此,这样的批判就不会落入到纯粹印象的领域。“人们几乎普遍地把藝术的和美感的东西混淆不清,而这种混乱的状况一部分是这种情况的原因,而一部分也是它的结果。”“我们从其含蓄的意义方面来讲,把经验当做是艺术,而把艺术当做是不断地导向所完成和所享受的意义的自然的过程和自然的材料,在这个论点中就把以前所考虑过的一切论点都总结在内了。”
尽管这是一种有趣的且明显原始的生物学的方法,但是杜威教授强调正是这种协调遍及了艺术的经验。“因为每一个经验都是由‘主体’与‘客体’之间以及自我与世界之间的相互交流而被建构起来的,经验本身不仅仅是物理性的或者是智力性的,不管到底有一个或者更多的因素起着支配作用。”与此同时,我们都有一个共识:“艺术将人与自然融合起来……在血缘和命运中使人们意识到自身与他人的关联。”读完杜威教授的书,笔者仍然认为这本书在整体上有一些问题,随之而来的是一种失望和落寞的情绪,下文我将谈到这点。首先,我们看到这本书有其非常好的或者我们所说的可取的方面,但是它不是美国最大程度上所能给予的;因为人们自然地会联想到桑塔亚尼(Santayana)和G.L.雷蒙德(G.L.Raymond)。让笔者感到遗憾的是:杜威教授没有逃脱这个圈套,当然很多审美学家们也陷入了这个圈套,那就是过渡地集中于一种单一的艺术,或许这恰恰是笔者对于杜威教授的期望过高所导致的一种心理落差。一般说来,这个圈套要么是诗歌,要么是音乐,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绘画却使得诗歌和音乐失色;随意地选择一个常规的章节命名为“表现性的对象”,把十三个画家的名字就算作一首诗。然而,另一个缺陷要严重得多。尽管这两个国家为现代美学的进步做出了如此巨大的贡献,但是,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杜威教授是熟悉本世纪的任何一位法国人或者具有权威性的德国人。当然,没有英国的或者美国的原子物理学家们能够幻想发表一本专著,除非他们已经阅读过海森堡(Heisenberg)和普朗克(Planck)的著作。当哲学家们长久地沉湎于被科学家们所抛弃的狭隘的无知之中,哲学会如何取得进展呢?杜威从“经验”概念去剖析,从而审美具有完整性和圆融性两个维度。杜威所做的努力是尤其独特性的,成为20世纪美学经典著作,至今对整个美学理论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对于我们从事于一线教育工作者而言,具有原则性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美]杜威著,傅统先译.经验与自然[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227-228.
[2]John Dewey. Art As Experience [M]. New York: G.P.Putnam’s Sons, 1980: 246.
[3]John Dewey. Art As Experience [M]. New York: G.P.Putnam’s Sons, 1980: 271.
作者简介:
徐丽(1982.9- ),女,江苏溧阳,本科,溧阳市竹箦中心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道德教育。
关键词 审美 艺术 杜威 经验 完整性 圆融性
《艺术即经验》这本著作是美国的约翰·杜威教授将他在哈佛大学的一系列艺术哲学讲座集结起来,最终以书本的形式发表的,国内的中文版是由商务印书馆于2010年翻译出版的。杜威教授(John Dewey)是美国早期机能主义心理学的重要代表,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杜威教授反对传统的灌输和机械训练,强调从实践中学习的教育理念对整个二十世纪的教育理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需要提到的是,杜威的思想理念曾对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教育界、思想界发生过重大影响,民国时期一些重要人物如胡适、陶行知、郭秉文、张伯苓、蒋梦麟等均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曾是杜威的学生。下文将重点探讨《艺术即经验》这本著作中的核心内容,以此来引发我们对于审美和艺术的深层次思考。
在《艺术即经验》这一著作中,杜威教授从哲学的广度抓住问题的实质;他从审美经验的性质出发,并且我们从中窥探出,这些经验的性质中的一部分以形式和表达的方式发挥作用。杜威继续在大众艺术和个体艺术中去讨论优良的艺术,阐明品味的标准问题,并且探讨艺术与文化、经济生产、科学、道德之间的基本关系。
回顾整个思想史,我们知道当时的哲学方法要么是逻辑学的、社会学的,要么是客观的,杜威教授所从事的这项工作的独创性在于——它的视角是完全生物学的;由于审美经验被认为:对其环境来说是人类有机体的特殊反应,这种反应具备和谐的适应而不是冲突或者分裂的特征,而且在某种细微的程度上,任何时候在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之间建立起平衡。但是,来自于自我与自我周围环境之间的一般的相互作用区分开美的经验,这种经验是前一种情况下的目的既不是缺失的也不是主要实际性的和智力性的,这与一种有组织的和完全统一的整体的创造力和感知力有关。这样的一种意向也在一定的艺术范围之内,将“表现力”从常规性的情感表现中区别开来,这种常规性的情感表现是一种“释放”,而不是呈现在艺术媒体上的一种自愿的行为。只能在理论上脱离内容的“形式”,表现为节奏、对称和比例等;“变化中的一致”的神圣准则,表明在单调的统一和纯粹的混乱中存在一条折中的道路,它涵盖了所有的三个方面的内容。
对美的艺术来说,共同的属性是他们得以运转的物质媒介,并且那些共同的属性是由在“时-空连续统一体”中的沉浸所导致的;根据他们通过人的身-心或者外部的和异于人的材料而运作,他们彼此是有差异的。杜威教授谴责印象主义,但是他拒绝接受严格的标准或规范,并且他指出下述高深的陈述:如果对于批判而言不存在标准,尽管如此,在评价中还是存在批判的标准,因此,这样的批判就不会落入到纯粹印象的领域。“人们几乎普遍地把藝术的和美感的东西混淆不清,而这种混乱的状况一部分是这种情况的原因,而一部分也是它的结果。”“我们从其含蓄的意义方面来讲,把经验当做是艺术,而把艺术当做是不断地导向所完成和所享受的意义的自然的过程和自然的材料,在这个论点中就把以前所考虑过的一切论点都总结在内了。”
尽管这是一种有趣的且明显原始的生物学的方法,但是杜威教授强调正是这种协调遍及了艺术的经验。“因为每一个经验都是由‘主体’与‘客体’之间以及自我与世界之间的相互交流而被建构起来的,经验本身不仅仅是物理性的或者是智力性的,不管到底有一个或者更多的因素起着支配作用。”与此同时,我们都有一个共识:“艺术将人与自然融合起来……在血缘和命运中使人们意识到自身与他人的关联。”读完杜威教授的书,笔者仍然认为这本书在整体上有一些问题,随之而来的是一种失望和落寞的情绪,下文我将谈到这点。首先,我们看到这本书有其非常好的或者我们所说的可取的方面,但是它不是美国最大程度上所能给予的;因为人们自然地会联想到桑塔亚尼(Santayana)和G.L.雷蒙德(G.L.Raymond)。让笔者感到遗憾的是:杜威教授没有逃脱这个圈套,当然很多审美学家们也陷入了这个圈套,那就是过渡地集中于一种单一的艺术,或许这恰恰是笔者对于杜威教授的期望过高所导致的一种心理落差。一般说来,这个圈套要么是诗歌,要么是音乐,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绘画却使得诗歌和音乐失色;随意地选择一个常规的章节命名为“表现性的对象”,把十三个画家的名字就算作一首诗。然而,另一个缺陷要严重得多。尽管这两个国家为现代美学的进步做出了如此巨大的贡献,但是,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杜威教授是熟悉本世纪的任何一位法国人或者具有权威性的德国人。当然,没有英国的或者美国的原子物理学家们能够幻想发表一本专著,除非他们已经阅读过海森堡(Heisenberg)和普朗克(Planck)的著作。当哲学家们长久地沉湎于被科学家们所抛弃的狭隘的无知之中,哲学会如何取得进展呢?杜威从“经验”概念去剖析,从而审美具有完整性和圆融性两个维度。杜威所做的努力是尤其独特性的,成为20世纪美学经典著作,至今对整个美学理论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对于我们从事于一线教育工作者而言,具有原则性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美]杜威著,傅统先译.经验与自然[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227-228.
[2]John Dewey. Art As Experience [M]. New York: G.P.Putnam’s Sons, 1980: 246.
[3]John Dewey. Art As Experience [M]. New York: G.P.Putnam’s Sons, 1980: 271.
作者简介:
徐丽(1982.9- ),女,江苏溧阳,本科,溧阳市竹箦中心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