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近年来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总体情况、主要做法与经验、主要成效等3个方面,分析阐述了中宁县近年来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取得的成绩、特点和做法等,对下一步搞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
中宁灌区基本情况及指导思想
中宁地区处宁夏引黄灌区和南部山区过渡地带,具有得天独厚的引黄灌溉条件,孕育了驰名中外的“中国枸杞之乡”。随着黄河水量的统一调度管理和全县工业、城镇以及生态建设用水量逐年增大,中宁县农业灌溉供水矛盾日益突出,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农业,为县城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水利支撑成为一条必由之路。为此,中宁县紧紧围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为龙头,示范带动节水型社会这条主线,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农业。
近年来,在中宁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中宁县水务局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促发展”的战略决策,坚持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核心,以服务经济发展为重点,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轴心,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为目标,实现项目带动战略,持续抓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工作,完成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任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一、近年来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总体情况
自2012年-2013年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实施以来,区财政厅、水利厅共安排我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高效节水建设、农村饮水安全,水库移民后扶,扶贫扬黄灌溉、防汛抗旱减灾、山洪沟道治理、工业供水工程7个项目,项目总投资5.18万元。项目下达后县财政局、水务局积极组织技术人员深入项目区勘察落实,做好技术指导工作。中宁县水务局作为项目建设单位,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水源进行实地勘测,选点布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及广大人民群众大力支持,积极配合确定项目建设地点,涉及相关村组组织召开村三委班子成员、党员代表、群众代表座谈会进行“一事一议”,讨论该工程的筹劳筹资等问题。所有小农水项目当年建成并投入运行,当年发挥效益。
二、主要做法与经验
(一)整合资源强推进。一是充分整合领导资源,坚持把小农水建设作为全县的重点工程来抓,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安排,定期督查,分管领导具体现场督战挂帅,县级领导分片、定点负责制。坚持把建设监管责任落实到主管部门领导,把建设的主体责任明确给该项目乡镇主要负责人,倒排工期,挂图会战,完成不成任务不收兵,完成不成任务就地接勉谈话。二是充分整合部门资源,实行县、乡、村三级联动,合力推进。县水务局牵头负责,抽派骨干力量,集中优势兵力,全力抓好小农水建设;农牧、交通、国土等部门分别落实专人负责协调工作,全力支持小农水建设;乡镇干部人人有责,全天上阵,全力实施小农水建设;村、组干部和受益群众积极筹资投劳,全力投身在小农水建设。三是充分整合项目资源。按照各“渠道资金,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形成合力”的原则,将扶贫、开发以工代赈、国土、农业综合开发等涉农项目整合后,集中安排在“小农水”项目的覆盖区,充分发挥了项目资金的集聚效应和国家补助资金的牵引作用,加快推进了小农水建设。
(二)“五民一补”活机制,调动了群众积极性。小农水项目建设需要受益群众按一定比例筹资投劳。为了用最少的钱办更大的事,为了避免出现“半拉子”工程,留下遗留问题,为了加强工程管理,真正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通过充分发挥受益群众的主体作用,探索实施项目民报、规划设施方案民定,工程建设资金民审和先建后补的“五民一补”监管机制,进一步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加快了小农水建设步伐。
项目民报顺民意。采取竞争立项的方式,把小农水建设项目重点安排在用水紧张的舟塔、白马乡、鸣沙镇、宁安镇等乡镇。为了尊重受益群众的建设意愿,项月乡镇组织引导群众以单户、联户、协会为申报主体,自愿向主管部门申报建设工程类型,经群众代表、村委会、乡镇政府审定后,再向县水务局,财政部门申报。
方案民定集民智。为了优化项目的整体布局,在综合分析项目村水源状况、基础条件、产业潜力、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县水务局对工程建设的形式、标准、地点制定方案,交由群众讨论,选择建设方案,经相关部门评审后,再批复组织实施。
工程民建聚民力。整个项目建设始终坚持以受益群众为主体,根据不同的工程类型确定群众参与建设形式,对机电设备安装、混凝土浇筑、U型渠等技术含量较高的建设内容采取“群专结合”,由专业施工队伍和受益群众共同建设;对土石方开挖、清淤、材料搬运等简单劳动采取“群群结合”,由受益群众投工投劳完成。
资金民审行民权。为了公开透明地管理好项目资金,保障群众行使好监督权,重点加强了“三个环节”的资金监督。一是对建设工程的资金预算让群众知晓,村组干部对群众的筹资只收钱不管钱,由村民议事小组和用水协会共同管理。二是对筹资的收取情况和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由村民代表和受益群众代表审查,并通过群众大会审定。三是对项目补助多少、补助什么、补助给谁、补助时间及补助方式,均在村务公开栏张贴公示,无异议后,再按规定程序报帐,确保资金公开、透明、安全。
建设民管履民责。坚持“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根据工程性质,落实管护责任,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三)优质服务促进度。一是用好用活政策。小农水项目的性质是民建公助,建设方式是以奖代补、先建后补。为加快工程进度,我们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水利工程体制改革的意见》的有关规定,对建设的小农水项目实行比选,既节约了建设成本,又提前启动了项目建设。二是强化技术指导。全县从水务、财政、农牧、国土等部门和相关乡镇抽选技术人员,驻扎在建设工地,负责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管,保障了工程建设质量。三是优化建设环境。落实县委要求,开辟项目建设的“绿色通道”,抽派机关干部实行全程跟踪服务、代理服务,加强材料运输、青苗补偿、土地占用、机械设备、筹资投劳、电力供应等方面的协调服务,及时解决工程建设中的矛盾纠纷,确保了工程建设快速推进。
三、主要成效
(一)强化了农业基础。通过整合涉农项目,核定项目资金,实行山、水、林、田、路、池、园综合治理、配套建设,项目区的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全面加强。
(二)带动了产业发展。一水兴百业、水兴百业旺。一是带动了优质粮食产业发展。过去水源无保障,部分好田好地成了撂荒地,随着水利条件的明显改善,“等水栽秧、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彻底改变,如今农民可以大力发展优质粮食产业,促进粮食增产。二是带动了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项目区群众在山荒地压砂种硒砂瓜、红枣、核桃、枸杞等经济作物,带动了农业特色产业发展。
(三)促进了民生改善。坚持把“小农水”建设作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关键性工程来抓,促进了民生改善,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一是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小农水项目建设极大地改善了住居环境,同时激发了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项目区95%以上的农户进行了农房风貌改造和“五改三建”,不少城郊结合部的农民利用优美的生态环境发展农家乐,让城市居民旅游观光。二是文明程度明显提升。小农水项目的推进,营造了卫生洁净的生活环境,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
中宁灌区基本情况及指导思想
中宁地区处宁夏引黄灌区和南部山区过渡地带,具有得天独厚的引黄灌溉条件,孕育了驰名中外的“中国枸杞之乡”。随着黄河水量的统一调度管理和全县工业、城镇以及生态建设用水量逐年增大,中宁县农业灌溉供水矛盾日益突出,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农业,为县城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水利支撑成为一条必由之路。为此,中宁县紧紧围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为龙头,示范带动节水型社会这条主线,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农业。
近年来,在中宁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中宁县水务局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促发展”的战略决策,坚持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核心,以服务经济发展为重点,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轴心,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为目标,实现项目带动战略,持续抓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工作,完成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任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一、近年来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总体情况
自2012年-2013年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实施以来,区财政厅、水利厅共安排我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高效节水建设、农村饮水安全,水库移民后扶,扶贫扬黄灌溉、防汛抗旱减灾、山洪沟道治理、工业供水工程7个项目,项目总投资5.18万元。项目下达后县财政局、水务局积极组织技术人员深入项目区勘察落实,做好技术指导工作。中宁县水务局作为项目建设单位,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水源进行实地勘测,选点布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及广大人民群众大力支持,积极配合确定项目建设地点,涉及相关村组组织召开村三委班子成员、党员代表、群众代表座谈会进行“一事一议”,讨论该工程的筹劳筹资等问题。所有小农水项目当年建成并投入运行,当年发挥效益。
二、主要做法与经验
(一)整合资源强推进。一是充分整合领导资源,坚持把小农水建设作为全县的重点工程来抓,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安排,定期督查,分管领导具体现场督战挂帅,县级领导分片、定点负责制。坚持把建设监管责任落实到主管部门领导,把建设的主体责任明确给该项目乡镇主要负责人,倒排工期,挂图会战,完成不成任务不收兵,完成不成任务就地接勉谈话。二是充分整合部门资源,实行县、乡、村三级联动,合力推进。县水务局牵头负责,抽派骨干力量,集中优势兵力,全力抓好小农水建设;农牧、交通、国土等部门分别落实专人负责协调工作,全力支持小农水建设;乡镇干部人人有责,全天上阵,全力实施小农水建设;村、组干部和受益群众积极筹资投劳,全力投身在小农水建设。三是充分整合项目资源。按照各“渠道资金,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形成合力”的原则,将扶贫、开发以工代赈、国土、农业综合开发等涉农项目整合后,集中安排在“小农水”项目的覆盖区,充分发挥了项目资金的集聚效应和国家补助资金的牵引作用,加快推进了小农水建设。
(二)“五民一补”活机制,调动了群众积极性。小农水项目建设需要受益群众按一定比例筹资投劳。为了用最少的钱办更大的事,为了避免出现“半拉子”工程,留下遗留问题,为了加强工程管理,真正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通过充分发挥受益群众的主体作用,探索实施项目民报、规划设施方案民定,工程建设资金民审和先建后补的“五民一补”监管机制,进一步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加快了小农水建设步伐。
项目民报顺民意。采取竞争立项的方式,把小农水建设项目重点安排在用水紧张的舟塔、白马乡、鸣沙镇、宁安镇等乡镇。为了尊重受益群众的建设意愿,项月乡镇组织引导群众以单户、联户、协会为申报主体,自愿向主管部门申报建设工程类型,经群众代表、村委会、乡镇政府审定后,再向县水务局,财政部门申报。
方案民定集民智。为了优化项目的整体布局,在综合分析项目村水源状况、基础条件、产业潜力、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县水务局对工程建设的形式、标准、地点制定方案,交由群众讨论,选择建设方案,经相关部门评审后,再批复组织实施。
工程民建聚民力。整个项目建设始终坚持以受益群众为主体,根据不同的工程类型确定群众参与建设形式,对机电设备安装、混凝土浇筑、U型渠等技术含量较高的建设内容采取“群专结合”,由专业施工队伍和受益群众共同建设;对土石方开挖、清淤、材料搬运等简单劳动采取“群群结合”,由受益群众投工投劳完成。
资金民审行民权。为了公开透明地管理好项目资金,保障群众行使好监督权,重点加强了“三个环节”的资金监督。一是对建设工程的资金预算让群众知晓,村组干部对群众的筹资只收钱不管钱,由村民议事小组和用水协会共同管理。二是对筹资的收取情况和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由村民代表和受益群众代表审查,并通过群众大会审定。三是对项目补助多少、补助什么、补助给谁、补助时间及补助方式,均在村务公开栏张贴公示,无异议后,再按规定程序报帐,确保资金公开、透明、安全。
建设民管履民责。坚持“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根据工程性质,落实管护责任,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三)优质服务促进度。一是用好用活政策。小农水项目的性质是民建公助,建设方式是以奖代补、先建后补。为加快工程进度,我们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水利工程体制改革的意见》的有关规定,对建设的小农水项目实行比选,既节约了建设成本,又提前启动了项目建设。二是强化技术指导。全县从水务、财政、农牧、国土等部门和相关乡镇抽选技术人员,驻扎在建设工地,负责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管,保障了工程建设质量。三是优化建设环境。落实县委要求,开辟项目建设的“绿色通道”,抽派机关干部实行全程跟踪服务、代理服务,加强材料运输、青苗补偿、土地占用、机械设备、筹资投劳、电力供应等方面的协调服务,及时解决工程建设中的矛盾纠纷,确保了工程建设快速推进。
三、主要成效
(一)强化了农业基础。通过整合涉农项目,核定项目资金,实行山、水、林、田、路、池、园综合治理、配套建设,项目区的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全面加强。
(二)带动了产业发展。一水兴百业、水兴百业旺。一是带动了优质粮食产业发展。过去水源无保障,部分好田好地成了撂荒地,随着水利条件的明显改善,“等水栽秧、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彻底改变,如今农民可以大力发展优质粮食产业,促进粮食增产。二是带动了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项目区群众在山荒地压砂种硒砂瓜、红枣、核桃、枸杞等经济作物,带动了农业特色产业发展。
(三)促进了民生改善。坚持把“小农水”建设作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关键性工程来抓,促进了民生改善,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一是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小农水项目建设极大地改善了住居环境,同时激发了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项目区95%以上的农户进行了农房风貌改造和“五改三建”,不少城郊结合部的农民利用优美的生态环境发展农家乐,让城市居民旅游观光。二是文明程度明显提升。小农水项目的推进,营造了卫生洁净的生活环境,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