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国剧社谈校园戏剧创新发展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wang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北京师范大学的北国剧社自1986年成立以来,近三十年间已经成为国内极具代表性的高校剧团。中国现代戏剧发轫于校园戏剧,尤以校园话剧为主。本文主要研究北国剧社的历史发展和现状,梳理其近年来的创新探索与发展瓶颈,以此认识高校小剧场戏剧这一中国话剧主流的重要支流,以期为校园喜剧表演者和研究者提供创新发展和市场开拓的思路。
  关键词:北国剧社;校园戏剧;戏剧创新
  当代大学生的演剧活动已成为戏剧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话剧与专业话剧交相辉映,共同构筑了中国当代话剧事业。校园戏剧的诞生环境,是为它获得学术性、先锋性、公益性标签的前提,而这种学生自发的业余演剧活动,在表演形式上更多以小剧场小剧目的形式来表现。以话剧为代表的校园戏剧与生俱来就有着站在民间阵营里,立足于校园向社会人生发问的潜质。校园戏剧的学术性与先锋性带给专业戏剧界的前瞻与试验,对主流戏剧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大学生剧团的创作与运营模式,也对国内民营小剧场的生存发展有着借鉴意义。
  在诸多高校学生剧团中,北国剧社的成长与小剧场戏剧的兴起与发展可谓同步而行,高校小剧场戏剧的发展从北国剧社可见一斑。
  回顾北国剧社的历史,近三十年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其创作模式经历了从排演名作——改编创新——原创剧目的过渡,北国剧社的发展与创新并行,挫折与瓶颈同在。
  一、 北国剧社初试啼声
  (一)初创期(1984-1992)
  北国剧社诞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也是国产影视剧开始为话剧带来“危机”之时。时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的黄会林女士在其主讲的“中国现代戏剧研究”课程中进行了一次课程改革,组织学生对原创剧本自编自导自演,并于1985年7月6日在敬文讲堂演出了学生自主创作的四台剧目,这次演出不仅在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而且获得了社会媒体与戏剧界专业人士的关注。著名剧作家曹禺先生在1986年1月10日北国剧社正式成立时亲笔书写了“青春本无我,大道长与君” 的赠言,自此,北国剧社在业界前辈的祝福与期盼下,拉开了高校小剧场戏剧蓬勃发展的序幕。在同年4月,成立仅三个月的北国剧社带着一部全部由女大学生反串出演的《第十二夜》以及从未在中国话剧舞台上公开演出的《雅典的泰门》参加了中国首届莎士比亚戏剧节,此后,北国剧社又两度登上首都剧场舞台,获得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北国剧社的发展和壮大,掀起了上世纪80年代校园学生业余演剧的浪潮。
  (二)创作模式:排演名家名作为主
  在北国剧社成立的初期,她的成长离不开一些伟大的戏剧界前辈的引导和支持。这一时期北国剧社的创作模式主要以排演名家名作为主,莎士比亚、曹禺等剧作家的经典剧目成为北国剧社的首选和主体,同时这也是新时期校园戏剧的一个重要特征。从创作环境来看,高校是文化与学术相对集中的地方,而文化的传承时高校教学活动的重点内容之一。因此,经典的戏剧作品既是高校学生的精神需要,又由于高校学生文化素质和水平相对较高,具备接收经典作品陶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除此之外,对于业余的戏剧团体来说,学院戏剧面临的最大现实困难就是专业与非专业的差异,在北国剧社成立初期经验不足的情况下,选择成熟完备的剧本有利于降低难度,保障剧目质量,因此这也成为广大高校戏剧团体的必由之路。
  二、北国剧社成熟发展
  (一) 发展成熟期(1992-2011)
  北国剧社的发展逐步走向成熟,大致可以以1992年北师大团委在北京市教工委、市教委、团市委的领导下在北国剧社的基础上承办了北京市大学生戏剧团为起点,话剧作品《教育世家》与《光华协奏曲》的诞生标志北国剧社开始由排演经典剧目向关注原创剧目过渡。这两部作品表现了当代大学生对时代和社会的关注与反思,在北国剧社的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自此之后,北国剧社的发展开始出现经典改编与原创剧目并行发展的趋势。
  在经典剧目改编方面,北国剧社在成立近三十年间多次改编排演《抓壮丁》、《老妇还乡》等作品,其中对英文剧目《香水》的改编,是北国剧社对小剧场话剧的第一次成功尝试。在原创剧方面,北国剧社于1998年率先排演了创办人黄会林、邵武的九幕话剧《爱的牺牲》,之后的几年间,涌现了例如《校园里出了个外星人》《排队上天堂》等经典原创剧目。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北国剧社继续发展,无论是从创作层面或是管理机制都已愈发成熟。从2001年开始,一年至少一部的原创大戏,两年一届的大学生戏剧节,每年年底的小品转场,将北国剧社的展示戏剧魅力、发展戏剧人才的舞台,由最初的剧场大舞台,向北国小剧场甚至排练厅铺散。从2004年开始,北国剧社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尤其是2005年,浪漫主义作品《校园里出了个外星人》、超现实主义作品《贝多芬》、先锋戏剧《排队上天堂》先后上演,无疑为北国剧社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尤其是在表现手法上的新突破,体现出剧团的探索精神。
  在2006年的第一届北京大学生戏剧节上,北国剧社的作品《枣树》一举捧回八项大奖,在五年后的第三届北京大学生戏剧节上,北国剧团的原创戏剧《最后的小丑》获得专业评委的一致好评,捧回四项大奖成为最大赢家,标志着北国剧社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二)创作模式:名作改编与原创并行
  虽然未经过专业的戏剧训练,但是大学生们有着自己独特的富于创造的优势,因此校园戏剧鲜明地表现出大学生们对演剧方式的大胆探索,并反映了学生对多少带点乌托邦色彩的团体生活的向往,从这里可以看出,校园戏剧的魅力不仅体现在它的文化教育和审美培养的功能上,也体现在其娱乐性上——演员对角色的创造,观众对直观形象的解读与思考。不同于一般剧院里地演出活动,群体自娱的特性消除了演员与观众之间的心理阻隔,产生一种纯真与自然,强化了演出的审美功能。
  这一阶段的北国剧社以自身的发展对大学生戏剧特点做出充分阐释,一方面从经典剧目和其他剧团的杰出作品中吸取优秀元素,另一方面加强自身的原创水平和经验积累。在这一阶段的探索和实践中,北国剧社通过一台台优秀剧目提升了自己在高校剧团中的地位,在促进校园戏剧发展完善的同时,也为中国戏剧艺术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戏剧界培养输送了一批年轻的戏剧人才。   三、北国剧社的瓶颈低谷
  (一)瓶颈低谷期(2011至今)
  经过黄金时间的跳跃式发展,北国剧社也面临了创作上的调整和低谷期。第一届、第三届北京大学生戏剧节成为最大赢家的北国剧社,在两年间排演了《抓壮丁》、《物理学家》等改编自经典剧目的作品后,却缺席了紧接而来的第四届北京大学生戏剧节。北国剧社面临着两个最严峻的问题是:核心创作人员流失、缺乏场地与资金支持。
  在2004至2007年间,青年话剧导演黄盈为北国剧社担任辅导老师,专业的辅导老师成为了这个非专业学生剧团中的核心凝聚力。在他离开后,北国剧社的凝聚力和创作力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而场地的缺乏,也是创作力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从北国剧社1986年建立以来,唯一的固定场地是一个七八平米的办公室,排戏紧张的时间里,主创人员都挤住在里面,但是这个办公室的使用权已经在2012年被学校收回。北国剧社当前的主要排练场地以艺术与传媒学院舞蹈系的地下排练厅为主,2011年底,由于缺乏场地支持,还曾将小品专场移至北京师范大学学五食堂举办。
  (二)低谷期症结:人才流失与关注度下降
  寻找低谷期的症结,外因在于关注度的下降,内因在于剧团内部创作人才的流失与管理机制的缺陷。与北国剧社成立发展初期相比,这一阶段的北国剧社已经失去了学校大力支持、戏剧届关注、专业人士培养的优势。北国剧社作为学生团体,人员的流动性是不可避免的。与专业剧团中的人才竞争机制相比,大学生戏剧社团的人才水平往往是不可控且需要开发提升的,每一个参与角色每一个环节都是格外重要的,剧团内的每一个人都与剧团的整体水平挂钩,而核心人员的流失与断档是打破剧团稳定发展的主要原因——非专业院校的学生剧团,核心人员或领导层的专业素养不够,必然导向恶性循环。
  除此之外,艺术团的陈旧管理模式也桎梏了剧团的自由发展。戏剧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在创作层面有别于传统的音乐、舞蹈艺术,用艺术团统一的管理模式来管理北国剧社稍有欠妥,不利于成员的自由创作。
  北国剧社从辉煌走向瓶颈,并非偶然与个例,事实上,类似于北国剧社的发展困境在许多高校学生剧团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在戏剧艺术高度繁荣的今天,高校学生剧团的发展却是愈发艰难。当前看来,校园戏剧要想保持活力、健康发展,不但创作者要提高自身素质和水平,社会和学校也应尽所能为其提供一个号的创作环境,不但给予关注,也从经费、场地等方面的支持上增加投入,为校园戏剧的健康发展解决后顾之忧。具体的解决方法例如:聘请业内人士定期为剧团进行专业辅导;鼓励高校学生剧团的优秀人才前往专业院校培训进修;适应市场经济的形式,对特定剧目实行低票价售票演出,形成良性循环机制;建立地区性高校学生剧团联盟,定期进行交流活动,化零为整,进行资源共享。
  时代在进步,年轻人对戏剧艺术的追求,不仅会在高校范围中蓬勃发展,也会为中国的戏剧产业注入新鲜血液,而校园戏剧的发展,将成为未来的戏剧人乃至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参考文献】
  [1]赵洁,赵云.简论校园戏剧未来的健康发展.大家,2013(18):154-155
  [2]石广苗.北国剧社:驰骋京师,戏震京城.中国教育报.2007.04.14(第004版)
  [3]王晓凡.中国学校演剧的回顾、现状和前瞻.戏剧,2003(04):117-130
  [4]方婧之.论校园戏剧在当代戏剧结构中的价值.戏剧文学,2006(5):22-26
其他文献
1993年以王晓明在《上海文学》发表题为《旷野上的废墟——文学与人文精神危机》为开端到1995年,文学与思想界掀起了以“人文精神”为主题的讨论热潮。这次文化论争既受当时九
薄伽丘是文艺复兴早期佛罗伦萨学派代表之一。他是近代短篇小说的奠基者,同时在文艺理论上也颇有建树。薄伽丘肯定古典文学,支持人文主义,对诗进行了有力的辩护,赋予了诗以真理性
国内外农业保险模式综述rn尽管国内外学者在农业保险领域投入了大量的研究,可至今农业保险仍然没有一个稳定可循的发展模式和经营规律.如何设计有效的适合农业生产发展的农业
期刊
摘要:在现代标志设计中,许多经典的佳作都融入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图形元素,如:中国书法、京戏脸谱、传统剪纸、中国结、祥云图案等。这些无不体现着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同时也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价值,这些古老的传统图案,直到今天仍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因此,如何认识传统图形元素与现代设计的关系,使其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更为广泛和深入,使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世界的设计语言结合,共同融汇成现代标志设计主流,是新一代设计
王希孟是北宋末年著名山水画家,他的绘画作品《千里江山图》是宋代青绿山水的代表作,在中国传统绘画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中国传统绘画的角度对《千里江山图》的画面构成
【摘要】在现代建筑的装饰工程中,玻璃幕墙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玻璃幕墙施工技术要求较高,施工单位必须全面掌握玻璃幕墙的施工技术工艺要求,并准确把握施工的关键要素,加强对玻璃幕墙施工的质量控制,从而提高玻璃幕墙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固性,为用户提供更加舒适美观的建筑环境,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此次研究先对玻璃幕墙进行了阐述,而后探讨了建筑装饰工程中玻璃幕墙的施工技术及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
张晓刚的一系列的绘画作品《大家庭》系列、《天安门》系列的出现,延续表现主义的意味很浓。张晓刚作品的具体性就在于时间上的具体性。虽然有着变幻莫测的面孔,但时代却是张晓
在莫言的小说中,大多数篇章的主题都是对女性的描写,在这些作品中描绘了中国女性在二十世纪到二十一世纪初,她们的理想、生活与其在人生的海洋与社会中的呻吟、挣扎,塑造了非常之
摘要:留白是中国一项古老的艺术表现手法,大多应用在中国画中。从现代平面设计的角度而言,设计师也经常应用这项古老而又实用的表现方式,因为它暗暗契合了平面设计之中的反向思维方式,给予了观察者较大的想象空间,从而增加了作品的深层次含义。  关键词:平面设计;留白表现,使用方面  现代社会的发展速度日益加快,设计语言也越来丰富,在平面设计之中经常可以看到大量的图形语言。虽然图形语言能够较好地表达设计师的创
一、引言  我理解的“现代”,它首先应该是不断发展着的新的时代概念。崔白在宋代是现代的,而今天却是古典的;齐白石在当时是现代的,但是在当今已变成新的传统。因此所谓的现代、现代感在本质上是当代的、当今的。现代工笔花鸟画的时代特征应该是花鸟画在现代中国的表现,是当今的中国现实、当今的中国人的心态的表现。其次,现代又是与古代相对应的时代概念,在艺术上又是与传统相对应的概念。我们心目中的现代感无疑是与“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