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总结拇(手)指移植再造术中或术后出现血管危象的应对策略和方法。方法自2009年6月至2017年12月,术中或术后出现血管危象的拇(手)指再造共14例,术中5例,术后9例。对术中出现的血管危象,采用血管外膜下静脉滴注罂粟碱或利多卡因针,温热盐水纱布持续湿敷;仔细检查血管吻合口的质量、血管蒂有无隐性断裂或误伤等情况。对术后出现的血管危象,在解除外在诱因的同时,给予积极保守治疗、护理、心理咨询及抚慰
【机 构】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八七医院手显微外科,陕西 宝鸡 721006,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八七医院手显微外科,陕西 宝鸡 721006,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八七医院手显微外科,陕西 宝鸡 721006,中国人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总结拇(手)指移植再造术中或术后出现血管危象的应对策略和方法。
方法自2009年6月至2017年12月,术中或术后出现血管危象的拇(手)指再造共14例,术中5例,术后9例。对术中出现的血管危象,采用血管外膜下静脉滴注罂粟碱或利多卡因针,温热盐水纱布持续湿敷;仔细检查血管吻合口的质量、血管蒂有无隐性断裂或误伤等情况。对术后出现的血管危象,在解除外在诱因的同时,给予积极保守治疗、护理、心理咨询及抚慰。对上述措施无效者,给予尽快手术探查。门诊、电话或微信随访。
结果术中出现血管危象5例,2例通过血管外膜下静脉滴注罂粟碱或利多卡因针、温热盐水纱布持续湿敷后5~30 min解除危象;2例经术中重新吻合血管后解除危象,1例经上述方法无效,在确保血管吻合质量的情况下,果断结束手术回病房给予常规诊疗,于术后6.0~8.0 h解除危象。术后出现9例,2例经积极的保守治疗及精心护理、心理抚慰等工作后,于10~60 min解除危象;3例经1次手术探查解除危象,2例经2次、1例经3次探查解除危象;1例经保守治疗及多次手术探查仍无效,最终以失败告终。随访0.5~8.0年,其中,1例因手术失败行残端修整功能差,2例因术后锻炼不够,功能欠佳,其余再造拇(手)指外形、功能均良好,TPD为5~9 mm。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7例,良4例,可2例,差1例。
结论在拇(手)指移植再造中,精细、娴熟的手术操作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对避免或解除血管危象很重要,但积极的围手术期诊疗、护理、心理抚慰等工作同样不可缺少。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炎症环境下微小RNA(miRNA,miR)-613在CHON-001细胞中的变化及其对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CHON-1细胞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库。研究分实验1、2,实验1分为白细胞介素(IL)-1β刺激前0 h组、刺激后3 h组、6 h组、12 h组及24 h组,各组应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CHON-001细胞内miR-613的表达。实验2分对照组(不做任何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左旋多巴是PD治疗的常用药物,但长期使用该药会导致部分患者出现以舞蹈样动作为主的运动障碍,即左旋多巴诱导的异动症(LID),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对LID的认识尚不完全,人们认为其发生发展与患者固有的黑质纹状体病变及后期药物的脉冲式刺激有关,涉及多种神经信号通路与脑网络电生理活动的改变,且不同类型的LID发生机制也存在差异。目前对LID的预防与治疗
目的探讨游离联体双侧血管蒂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在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007年8月-2017年2月,对41例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即刻或二期应用游离联体双侧血管蒂DIEP行乳房重建,患者年龄27~49(34.5±2.7)岁。22例为一期乳腺癌术中即刻乳房再造,19例为乳腺癌术后二期乳房再造。术后规律定期门诊随访。结果本组共切取移植41例游离双侧血管蒂DIEP,包括12例外
目的探讨削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ALTP)修复手部外伤术后瘢痕挛缩畸形切除后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疗效。方法自2015年3月至2019年8月,应用削薄ALTP修复手部外伤术后挛缩瘢痕12例。先行手部挛缩瘢痕组织彻底切除,恢复手部正常的骨性结构及力线,手部缺损创面为5.0 cm×6.0 cm~8.0 cm×10.0 cm;遗留创面于大腿外侧设计ALTP修复,皮瓣I期显微修薄,皮瓣均不携带阔筋膜。供区直接拉
目的探讨臂丛多节段损伤的诊断与治疗,为其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2年10月至2015年1月,采用手术治疗臂丛多节段损伤患者2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7 d~7个月。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受伤情况、手术方式等,采用肌力分级标准对术后进行评价及疗效分析。结果24例均获得持续随访时间3.1~7.2(平均4.3)年,机器牵拉伤占比最高58.3%;83.3%有合并伤,合并同侧肢体骨折达62.5%;多节段
目的探讨bFGF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增殖能力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共收集6例因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骨髓,运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hBMSCs,流式细胞术分析评估其纯度。选第3代细胞进行实验,实验组用含10 ng/ml bFGF的F12培养基培养,对照组用常规F12培养基培养;培养第1、3、5、7天,CCK8检测hBMSCs增殖能力并制
2018年9月,解剖1例前臂标本时发现桡动脉掌浅支高位变异,与文献报道此类变异有所不同。在切取桡动脉掌浅支皮瓣时,如遇类似粗大分支,不应放弃手术;桡骨远端骨折掌侧入路时如遇此类变异,需予以保护。本发现进一步增加了变异的种类,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拇指及手指全形再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67例指缺损患者(84指),其中拇指37指,手指47指,I~III度45指,IV~VI度39指。手术方式为3D打印技术辅助下的指全形再造。对患者的双手、双足进行CT平扫并3D建模,导出1∶1模型,打印指缺损部位的皮肤模型和骨关节模型。将皮肤模型套在足趾上,设计需要切取的甲瓣形状。按照骨关节模型截取第2
自2012年10月-2018年6月,应用"三阶段分期处理原则"修复肢体大面积复合软组织缺损10例。一期清创结合VSD敷料关闭创面,待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后取刃厚皮片植皮覆盖创面。术后3个月,自体肌腱移位重建手及腕功能。术后均取得良好的疗效,满意度很高。
1966年,杨东岳成功地设计实施了第2足趾移植再造拇指的手术,为拇、手指再造做出了开拓性的工作。Cobbett在1968年首次采用了趾移植再造拇指。在之后的20年里,陆续出现了许多采用不同形式足趾移植再造一个或多个拇指与手指的报道。2007年王增涛报道了一组"拇、手指全形再造"的病例,手术方式不是简单的足趾移植,而是基于正常拇、手指的结构与形态,设计、再造出一个新的拇、手指。再造所需的组织材料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