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政治课中的美

来源 :教学世界·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o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新形势下,对于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的问题,需要作新的思考和探索。依据美学原则、运用美育方法,使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审美性,无疑是一种新的视角和新的努力,值得关注。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审美性
  
  是指教师自觉地运用美的尺度去指导教学活动,一切教学行为渗透着美的形象、美的情感、美的趣味和美的创造,使教学本身成为审美的对象,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欣赏美、体验美,在学习知识获得能力的艰辛中始终伴随着教学艺术美的享受,从而具有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让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审美性,这是教学艺术本身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的。社会愈进步,文明愈发展,人们的爱美之心越强烈。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与日俱增,人们的物质财富和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相应地必然要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追求美的满足和享受。这已成为我国人民普遍的社会心理,因此美早已从狭窄的艺术领域迅速地向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渗透。在此背景下,青少年对美的追求更为敏感、强烈和执著,他们不仅用美的标准选择服饰和生活用品,欣赏美的艺术和体育比赛,而且以审美的眼光衡量事物的价值,自觉地参加各种审美、创美活动。
  
  二、如何使政治课教学具有审美性
  
  恩格斯曾经对无产阶级戏剧提出了真、善、美统一的要求:“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同莎士比亚剧作的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的完美的融合。”无疑,现时代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也应该有美育的渗透,把真、善的思想政治道德内容同美的形式结合起来,具有审美性。在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把握美的特性在教学中要渗透美的内容和方法,必须首先把握美的特性,并将这种特性变为教学艺术的特性。第一,形象性。美必须是人的意识可以直接感知的具体形象。美的形象是生动的、新颖的、独特的,并且符合对称、比例、变幻、多样统一等规律,适合人的生理、心理要求,体现人的本质力量。它能影响人的情感、意志、记忆,给人以想象和启示,引起人的喜悦和同情,使人心旷神怡,得到精神上的享受。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美就是社会生活中使人产生愉悦心情的感性形象。第二,情感性。美之动人,最重要的就是以情感人,动人心弦。社会美蕴含着历史创造者的感情。艺术美更体现了艺术家的心灵感受,倾注了他们的爱憎之情,具有特别强烈的情感力量,能激起人们感情上的波澜。美的事物总能引起欣赏者感情上的共鸣,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第三,创造性。美是人类对客观世界改造的结果,人类自告别动物界以后,就不断地进行着美的创造。任何美的劳动产品、社会现象、艺术作品都是人们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出来的。没有人的创造,就不会有美,这不仅从历史进程来看是如此,从具体事物来看也是如此。随着实践的发展和科学、艺术的进步,人类的创造能力不断提高,创造的领域不断扩大,美的成果越来越丰富,美的程度越来越高级,足以使人们感到新奇、赞叹和陶醉。
  2.精心筛选美的材料。美的形态分为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自然美是指山水、田野、海洋、花草树木、日月星空之美。社会美是指社会领域中的美,它包括实践活动的美、劳动产品的美、社会风尚的美、生活环境的美等等,其核心是社会主体——人自身的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仪表美。艺术美是一切艺术作品中所具有的美,它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进行创造的产物,是社会生活的集中概括和形象性的反映。当今世界,美的事、美的人、美的文学作品浩如烟海、灿若繁星,真可谓美不胜收。与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有内在联系的美的材料,从古到今,从中到外,十分丰富,取之不荆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的自然美,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材料。人类勤劳勇敢、顽强不屈地发展生产,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历程,更是波澜壮阔、气势恢宏,既艰难曲折,又多姿多彩,具有使人激动,催人奋进的巨大力量,这种推动社会进步,追求社会美好理想的崇高美,是进行社会发展规律教育不可缺少的材料。
  3.提高教师的审美意识教学能否具有审美性,关键在教师。一方面,教师要把以美育德提高到教学原则的高度来认识,自觉地依照美的规律去指导教学活动,创造教学艺术,使教学过程不仅仅是按照教学规律完成的有特定目的的活动,而且是立美、审美的过程。没有教师的审美意识和孜孜求美的精神,教学的审美性就无从谈起。另一方面,教师在学生眼中,既是教育者,又是被审美和评价的客体。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学生的视野和评审之中。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能只是一个按部就班完成教学操作任务的教书匠,而应以为人师表、具有人格魅力的审美形象深印在学生心中。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风尚;具有广博的知识和分析判断、组织协调、自我调节等能力;具有行为美,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非权力因素教育和影响学生。教师在内在气质和外表风度上,都应树立令学生心悦诚服的、可亲可敬的师表形象,从而产生美感。
  (河北省馆陶县寿山寿乡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语文是一门比较“活”的学科,方法多种多样,但最主要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具体的情况,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让学生的内心真真正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把课堂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关键词:语文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中学     著
期刊
放眼当今政治课教学,形成有吸引力的教学语言风格,应当是每一位教师追求的目标。雨果在谈到艺术家的创造性时说:没有风格的作家,尽管有可能获得一时的成功,但却达不到真正的胜利。同样道理,政治课教师若不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也就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也就不可能走出一条留下美的轨迹的教学之路。因  此,要使教学具有美的魅力,形成生机勃勃、洋溢着美的气息的过程,就必须精心追求教学语言的风格美。    一
期刊
语言,是思维的外现,是人们交流思想、沟通感情的工具。在政治课教学中,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觉悟的提高,都要通过教师的语言来实现,但是,教学语言既不同于一般的口头语言,又不完全是书面语言,它的最基本特点是直观性。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准确精练,富有科学性    科学性就是指讲授基本知识要真实、准确。恩格斯说:“言简意赅的句子,一经了解,就能牢牢记住,变成口语,而这是冗长的论述绝对做不到的。”
期刊
叶圣陶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是兴趣的培养。”可见,兴趣是一个人成功的动力和源泉。一个学生对某一学科兴趣的有无;大小将直接影响他对该学科的认可程度,进而影响其在该学科由巳知领域探求未知领域潜能的发挥;要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培养学习的兴趣链     在生物界有食物链之说,如果该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链遭到破坏,那么此生物也难以为继。在教学活动中,人们  对某一学科是
期刊
摘 要: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和网络教学手段以其显著的特色和优势被广泛地应用到教学中,极大地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方式和方法,同时在学生和教师面前展示了新的教育画面,取得了用传统教学手段所不可能取得的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 教学 注意 问题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教学实践中,成为广大一线老师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助手,也越来越多地受到广大学生欢迎,但与此同时其
期刊
2009年3月20日,我校派40多人去山东省茌平县杜郎口中学,学习先进教学经验,听了3节课,1场报告,通过这次学习我感触很多,整夜难眠,知道了以前听都没有听说过的很有效的教学方法——构造高效课堂。  何为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模式是对传统课堂模式的改造,是从“展示”环节入手的。通过“展示”来解决学生学习的内驱力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人人追求展示的精彩,而展示的精彩来自于充分的“预习”!没有预
期刊
我们已经进入社会生活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二十一世纪,这使英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它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而中学英语阅读能力既是英语考试的重要内容,也是运用英语的主要能力之一。 阅读是语言运用中最频繁的一种活动。可以说,一个人在具备了基本的文化素质后,主要是通过阅读来汲取信息,陶冶文化情操的。大量的阅读还能促进其它语言技能的提高,譬如说,你要提高口语水平,就不能满足于简单的会话,
期刊
语言文字是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用它来交流思想,协调行动,传播文化。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统一的语言文字,其政治活动、经济活动、文化娱乐等都无法进行,社会就无法存在;作为社会中的成员,如果不掌握通用的语言文字,就无法和他人交往,立足社会。小学语文帮助学生学习、掌握语言文字,具有鲜明的工具性。《语文课程标准》在论述课程性质与地位时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工具性与人
期刊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意向活动。对于学生来说,兴趣就是他们渴求获得知识、探究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有效动力,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心理学实验表明:一些智商不高但有浓厚学习兴趣的学生,学习成绩会远远高于智商高但缺乏兴趣的学生。因此,作为中学的英语教师,首先应该先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古往今来,凡是教学上有所建树的教
期刊
摘 要: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要从提高教师的素质,优化教学内容,采取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能力入手。如何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为社会输送大批高素质的创造型人才,成为当今基础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素质教育的提出已有十余年了,作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它涵盖了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到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而中学阶段是学生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道德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