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患者男,17岁。因全身结节及溃烂伴高热10个月,加重2周,于1988年3月9日入院。患者无诱因双大腿起蚕豆大鲜红色结节,尔后转为紫红色,触痛明显,同时伴乏力及低热,未治疗。结节渐增多,累及面及四肢、躯干,并增至核桃、鸡蛋大小,部分结节发生溃疡。结节消退后留有萎缩性疤痕。发病8个月以后持续性高热不退,伴消瘦、乏力、精神及食欲欠佳。
【机 构】
:
010050,内蒙古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010050,内蒙古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010050,内蒙古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男,17岁。因全身结节及溃烂伴高热10个月,加重2周,于1988年3月9日入院。患者无诱因双大腿起蚕豆大鲜红色结节,尔后转为紫红色,触痛明显,同时伴乏力及低热,未治疗。结节渐增多,累及面及四肢、躯干,并增至核桃、鸡蛋大小,部分结节发生溃疡。结节消退后留有萎缩性疤痕。发病8个月以后持续性高热不退,伴消瘦、乏力、精神及食欲欠佳。
其他文献
呼和浩特市地处祖国北部边疆,海拔1063米,冬季严寒,为肺心病的高发区。作者对1975~1984年在本院内科住院的慢性肺心病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和特点进行了探讨。本组共207例,237例次,其中男128例,女79例;年龄28~83岁,以51~70岁最多。由肺部原发病至肺心病的年限为3~35年,以11~25年最多(71.8%)。病因:93.5%为慢支、肺气肿。伴发高血压病38例次,冠心病21例次。
受试者133名,年龄6~13岁。男74例,女59例。试验中收缩压升高幅度高血压组>临界组>遗传组>肥胖组>对照组。舒张压上升幅度高血压组>肥胖组>临界组>遗传组>对照组。阳性率分别为71%、31%、30%、38%、10%。高血压组与其他组比P<0.001,临界组、遗传组和肥胖组阳性率与对照组比P<0.05。表明原发性高血压组的反应最强,阳性率最高。通过该试验可了解受试者血管反应性的情况,以识别原发
当前,医学期刊中有关统计学方面的问题已引起较为普遍的重视。这里面既有统计学理论和技术问题,也涉及科学态度和作风问题。简言之,就是写医学文章必须将科学的设计、处理和分析与求实精神结合起来。对后者来说,就是不要有意无意地选择性地只报道成功的一面,掩盖其偏性、误差或结果不理想的一面。应该是什么就是什么,既不夸大也不掩饰。下面,结合本人多年实践和为各种医学期刊审稿的体会,就医学统计学基本知识和应用中的常见
经我国血液学工作者近年努力,目前我国成人急性白血病(AL)的完全缓解(CR)率和国外相相近。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CR率已达60~70%,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CR率远比儿童差,但也已提高到50%左右。然而长期无病生存(DFS)的比例则远比国际水平低,5年DFS率在国外为30%左右,而据国内个别报告为不足10%。不少资料证明长期缓解与用药强度和白血病细胞被消灭的程度密切相关,而
患者男,65岁。因水肿1年零8个月,于1988年10月19日第3次入院。自1987年2月起,不明原因出现双下肢水肿,时有时无,无其他症状,未注意。1988年2月20日第1次住本院检查水肿原因,期间还发现双胸腔积液,拟诊肝硬化,经输血浆、白蛋白后下肢水肿和胸水消失,于1988年5月19日出院。不久,双下肢又出现水肿并逐渐加重,于1988年6月4日再次入院。
用Haemonetic-V50型血细胞分离机对27例病人进行了115次血浆交换疗法(PE),20例有效,其中15例显效。出现并发症30次,占26.1%。对用传统方法治疗无效的病例,以及尚无适当治疗方法的疾病,特别是某些危重病人,PE可能获得效果。防治感染是提高PE疗效的关键。
用粪便隐血试验检测消化道微量出血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我们用卟啉荧光法血红蛋白定量试验(HQT)[Clin Chem 1983;29∶2061]、免疫法反向间接血球凝集试验(RPHA)和化学法联苯胺试验(BT)对不同消化道疾病患者的粪便进行检测,以评价对隐血检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用阿托品治疗506例极重型有机磷农药中毒。结果表明阿托品化的平均用量与预后关系密切(标准回归系数~bi=0.4702,P<0.01)。阿托品化平均用量在40~80mg/h之间的病死率为26.6%,明显低于其他组(P<0.01)。其次,定时定量静脉推注给药方法远较持续静脉滴注为优,可使病死率从90.91%降至61.2%(P<0.01)。因为前者出现阿托品用量不足与中毒的机率均远较后者为低(P<0.0
患者女,29岁。自服抗枯灵20ml,于5小时后急诊入院(1989年9月12日)。当时神清,巩膜无黄染。心率96次,律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