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蓄收支变动对货币M0流通的影响分析

来源 :金融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xlw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回归分析表明储蓄收支与货币收支主要项目之间呈现较强的相关关系,利率变动对储蓄收支变动的短期影响显著。
其他文献
本文从经济周期角度入手进行分析,发现了我国经济中通货紧缩、经济周期、复杂结构性矛盾以及信用萎缩之间高度的逻辑一致性现象,并在以下几方面突出了自己的看法:⑴提出新的周期划分方法,进而判断我国总体的通货紧缩大致发生在朱格拉周期的尾声;⑵论证了我国经济中决定周期的结构性矛盾的结构性矛盾的多层次传递特征,为寻找可行的经济运行提供了相应对策思路;⑶分析了因金融体制改革滞后所引致的信用萎缩及其长短期效应以及培
本文是在理论层面上对通货紧缩的表现形式、判断指标、形成机理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的一种理论分析,本文认为,1.反映通货紧缩的指标是多元的,包括物价增长率、货币供给量增长率、投资增长率和经济增长率四大指标,其中前两种属于预测指标,后两种为确认指标。2.通货紧缩在理论层面上的起点与在实际经济层面上的起点应该有所差别,现实中各国的通货紧缩起点应以各国“合意”的经济增长水平(即达到或接近潜在经济增长水平)相关中
国内经济学界在判断中国是否出现了通货紧缩时看法不一,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抓住通货紧缩的本质,在通货紧缩的定义和判断标准上存在较大分歧。本文拟从通货紧缩的本质出发,为通货紧缩正名,并建立判断是否发生通货紧缩的正确标准,再将这一标准用于分析中国的现状,研究我国发生通货紧缩的可能性。
如何充分利用加入WTO带来的有利因素,同时又可以把加入WTO对我国经济的冲击降到最低程度,无疑是目前我国政论部门以及各行各业都在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众所周知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是全球经济一体化、自由化的浪潮冲击下,“内忧外患”综合作用的结果。而政府的过度保护下经济金融体系的脆弱性成为导致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鉴于亚洲金融危机的深刻教训,探讨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职能和作用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文章
我国商业银行存款大于贷款的差额扩大现象,引起国内决策层和学术界的关注,从表象观察,产生了各种看法和议论。作者从信用理论出发,分析了货币-资金-存贷差额的运行机理,说明了央行与商业银行的存贷差额、商业银行与顾客的存贷差额的产生原因、关系及意义。最后,就“什么是商业银行的钱”、“商业银行的钱来自哪些方面?”阐述了自已的见解。
1999年11月美国国会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这标志着在美国实行了近70年,并由美国传播到世界各地,而且对国际金融格局产生重大影响的金融分业经营制度将彻底走向终结。该论文首先考察了美国一轮金融改革即上述法案通过的国内外背景;然后阐述了此轮金融改革的主要内容;最后笔者分析了新法案通过及实施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认为体上是积极影响大于消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