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运用学科内、学科间的课程资源开发哲学案例,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与哲学》中的哲学原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妨带着哲学“串门”,从本學科内、从相关学科中、从政治教师教学用书中开发哲学案例的“三大课程资源”。
关键词: 课程资源 哲学案例
课程资源开发是推动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渠道。笔者在教学《生活与哲学》中发现,教师不妨转变自己的“教材观”,带着哲学“串门”,开发利用学科内、学科间的哲学案例资源,提高哲学教学实效。
一、从本学科内开发哲学案例资源
学科教材是进行教学的基本载体。除了《生活与哲学》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根本方法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中都有集中体现。开发运用这些学科教材资源,一方面学生因熟悉教材而容易理解,提高学习哲学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重温学过的知识,使学生体验到哲学知识的有用性。
以“矛盾观”为例,简要分析政治学科内的哲学资源开发。例如可以使用《经济生活》教材第31页“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说明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第40页“一家企业能否经营成功,取决于很多因素”,第43页“树立自主择业观。根据个人的兴趣、专长和条件自主选择职业”的表述说明矛盾的特殊性,要求企业和劳动者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第62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和公平具有一致性。……效率和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和第94页“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的表述说明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要求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第82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又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既可以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的表述说明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政治生活》教材第59页“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结合的伟大创造……”可以用来说明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第77页“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性情况决定……”的表述则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文化生活》教材第31页“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同时,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第62页“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的表述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等等。
二、从相关学科中开发哲学案例资源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对具体学科有指导作用。教师要善于从高中其他学科中汲取营养,开发哲学教学资源,做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以高中语文、物理和地理学科教材为例,抛砖引玉,简要分析哲学案例的开发。
例如,人教版必修三《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的课文《劝学》段落:“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教师可以在带领学生诵读经典时,引导学生思考“跬步”和“千里”、“小流”和“江海”是什么关系?“千里”是“跬步”开始的,“江海”不断由“小流”汇集而成,又体现什么哲学道理?进而理解事物发展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人教版必修二《高中物理》第六章第1节“行星的运动”段落:“在太阳系学说的发展中,哥白尼推翻了托勒密关于地球是宇宙不动的中心的错误学说,但是并不是全盘否定了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的地心说……同样,开普勒是对哥白尼学说也是批判和继承……牛顿的力学学说和开普勒学说之间也是肯定和否定的关系……”教师可以用课件呈现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哥白尼、开普勒和牛顿的理论提出是不是对前人认识的完全推翻和否定?学生思考后很快认识到,新的理论的提出并不是对原有理论的全盘否定,而是既有肯定又有否定的过程。这样理解教材关于“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它的实质是扬弃”的问题就迎刃而解。
人教版必修一《高中地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的段落:“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不同位置,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太阳直射点)是有变化的。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在北纬23°26′,之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到了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在南纬23°26′,之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北返。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到了夏至日,太阳再次直射北纬23°26′。”教师可以根据材料设计两个问题:(1)结合自然地理知识,画一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曲线;(2)太阳直射点在地球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学生在画图中,既感受到趣味性,又理解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运动固有的、稳定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
三、从思想政治教师教学用书中开发哲学案例资源
教师教学用书是教师备课的配套用书,开发利用教参资源,有助于教师准确把握课程标准,明确教材编写目的。《教师教学用书》中的教学内容分析、重点难点分析、教学资源链接(包括名词解释、理论动态)和补充资源都是最直接的教学案例资源。
例如《生活与哲学》教材89页对“经济基础”的表述,只有一句话:“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对于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的区别,学生很难理解,可见这是一个难点问题,而《教师教学用书》第257页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第261页教学资源链接都对经济基础做出详细的解释:“经济基础是指一定历史阶段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所谓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各方面的总和,包括生产资料公有制、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以及产品分配关系三个方面。这个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就构成了一个社会的现实基础。”教参中对于经济基础的解释突出“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对概念的准确理解和把握。在具体教学操作中,教师可以把教学参考关于经济基础的解释作为哲学案例呈现给学生。
总之,开发哲学案例,提高《生活与哲学》教学实效,教师应善于从高中课程资源中获取灵感和汲取营养。我们相信,通过精心设计的一个个学科内、学科间的哲学案例,教师和学生将在哲学的殿堂里探寻世界的奥秘,点亮思维的火花。
参考文献:
[1]周红,何顺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浅谈其他学科知识在哲学教学中的运用.教学月刊·中学版,2005年第4期(下).
[2]王社民.浅谈高中哲学课教学资源的开发.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12期.
关键词: 课程资源 哲学案例
课程资源开发是推动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渠道。笔者在教学《生活与哲学》中发现,教师不妨转变自己的“教材观”,带着哲学“串门”,开发利用学科内、学科间的哲学案例资源,提高哲学教学实效。
一、从本学科内开发哲学案例资源
学科教材是进行教学的基本载体。除了《生活与哲学》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根本方法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中都有集中体现。开发运用这些学科教材资源,一方面学生因熟悉教材而容易理解,提高学习哲学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重温学过的知识,使学生体验到哲学知识的有用性。
以“矛盾观”为例,简要分析政治学科内的哲学资源开发。例如可以使用《经济生活》教材第31页“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说明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第40页“一家企业能否经营成功,取决于很多因素”,第43页“树立自主择业观。根据个人的兴趣、专长和条件自主选择职业”的表述说明矛盾的特殊性,要求企业和劳动者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第62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和公平具有一致性。……效率和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和第94页“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的表述说明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要求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第82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又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既可以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的表述说明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政治生活》教材第59页“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结合的伟大创造……”可以用来说明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第77页“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性情况决定……”的表述则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文化生活》教材第31页“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同时,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第62页“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的表述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等等。
二、从相关学科中开发哲学案例资源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对具体学科有指导作用。教师要善于从高中其他学科中汲取营养,开发哲学教学资源,做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以高中语文、物理和地理学科教材为例,抛砖引玉,简要分析哲学案例的开发。
例如,人教版必修三《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的课文《劝学》段落:“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教师可以在带领学生诵读经典时,引导学生思考“跬步”和“千里”、“小流”和“江海”是什么关系?“千里”是“跬步”开始的,“江海”不断由“小流”汇集而成,又体现什么哲学道理?进而理解事物发展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人教版必修二《高中物理》第六章第1节“行星的运动”段落:“在太阳系学说的发展中,哥白尼推翻了托勒密关于地球是宇宙不动的中心的错误学说,但是并不是全盘否定了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的地心说……同样,开普勒是对哥白尼学说也是批判和继承……牛顿的力学学说和开普勒学说之间也是肯定和否定的关系……”教师可以用课件呈现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哥白尼、开普勒和牛顿的理论提出是不是对前人认识的完全推翻和否定?学生思考后很快认识到,新的理论的提出并不是对原有理论的全盘否定,而是既有肯定又有否定的过程。这样理解教材关于“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它的实质是扬弃”的问题就迎刃而解。
人教版必修一《高中地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的段落:“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不同位置,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太阳直射点)是有变化的。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在北纬23°26′,之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到了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在南纬23°26′,之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北返。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到了夏至日,太阳再次直射北纬23°26′。”教师可以根据材料设计两个问题:(1)结合自然地理知识,画一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曲线;(2)太阳直射点在地球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学生在画图中,既感受到趣味性,又理解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运动固有的、稳定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
三、从思想政治教师教学用书中开发哲学案例资源
教师教学用书是教师备课的配套用书,开发利用教参资源,有助于教师准确把握课程标准,明确教材编写目的。《教师教学用书》中的教学内容分析、重点难点分析、教学资源链接(包括名词解释、理论动态)和补充资源都是最直接的教学案例资源。
例如《生活与哲学》教材89页对“经济基础”的表述,只有一句话:“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对于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的区别,学生很难理解,可见这是一个难点问题,而《教师教学用书》第257页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第261页教学资源链接都对经济基础做出详细的解释:“经济基础是指一定历史阶段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所谓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各方面的总和,包括生产资料公有制、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以及产品分配关系三个方面。这个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就构成了一个社会的现实基础。”教参中对于经济基础的解释突出“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对概念的准确理解和把握。在具体教学操作中,教师可以把教学参考关于经济基础的解释作为哲学案例呈现给学生。
总之,开发哲学案例,提高《生活与哲学》教学实效,教师应善于从高中课程资源中获取灵感和汲取营养。我们相信,通过精心设计的一个个学科内、学科间的哲学案例,教师和学生将在哲学的殿堂里探寻世界的奥秘,点亮思维的火花。
参考文献:
[1]周红,何顺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浅谈其他学科知识在哲学教学中的运用.教学月刊·中学版,2005年第4期(下).
[2]王社民.浅谈高中哲学课教学资源的开发.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