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牛顿评价自己”导写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rong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牛顿曾这样评价自己:我不知道在别人看来,我是什么样的人;但在我自己看来,我不过就像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小孩,为不时发现比寻常更为光滑的一块卵石或比寻常更为美丽的一片贝壳而沾沾自喜,而对于展现在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的海洋,却全然没有发现。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题意解读]
  文题中所引的材料是牛顿在临终前对守候在他病床前的朋友讲的一段话。这段话的主体是牛顿对自己的评价,冒号后面的是评价的具体内容。评价的具体内容分为两个层次,一层是他自己不知道别人怎样评价他自己,这层略说;一层是他自己对自己的评价,这层详说。有趣的是,牛顿对自己的评价,没有用直白简明的话说出来,而是用了一串比喻,以形象的语言来表述。
  牛顿对自己的评价也可以再细分为两个小层次:首先牛顿认为他“就像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小孩”,不仅仅是小孩,而且是在玩耍的小孩,即便玩耍也没到“大海”里,仅在海滨而已。主要信息有“小孩、玩耍、海滨”等。其次是牛顿谈自己在科学上所作的贡献,这里又用了一个对比句,自己发现的仅是“比寻常更为光滑的一块卵石或比寻常更为美丽的一片贝壳”,却全然没有发现“展现在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的海洋”。主要信息有“发现、卵石(贝壳)、海洋”等。简言之,牛顿认为自己仅是一个海滨玩耍的小孩,只发现了更光滑的卵石或更美丽的贝壳,却没有发现真理的海洋。
  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层次看,材料中有这样一些关键词可引发思考:
  1.评价(评价别人、评价自己)
  ——评价标准要客观、公正、科学、辩证、实事求是。
  参考题目:从牛顿的感叹说起等。
  2.小孩(而非“巨人”)
  ——谦逊是一种美德;
  ——正确认识与评价自己;
  ——品质与贡献;
  ——大师的境界。
  参考题目:永做拾贝壳的小男孩;谦逊是一种美德;正确看待自己;大师的境界;眼界等。
  3.发现
  ——不到海滨去,永远见不到真的大海;不到大海中去,永远不知道它有多么博大浩瀚。发现不了自己的不足,永远不可能有大的长进。
  参考题目:勇于发现;发现的真谛;要勇于求真等。
  4.贝壳与海洋
  ——追求永无止境;
  ——伟大与缈小。
  综合起来看,文题材料的基本意思应该包括以下三个层次:一、道德观——谦逊是一种美德。二、价值观——正确认识与评价自己。三、境界——追求永无止境。
  [记叙文佳作]
  怎么了?
  许苏培
  卧室里电视机正放得震天响,爷爷颤抖地握着毛笔,浓浓的一滴墨汁滴落纸上,洇开一个难以言说的圆。
  这是……怎么了?
  退休律师是爷爷如今的身份,孙子保姆是爷爷的新职业。子女事业有成,孙儿活泼可爱,按说爷爷如今应尽享天伦之乐,可是烦心事却总不断。怎么了?赏识教育与“一代不如一代”起了冲突。
  小孙子搭积木,才搭起一座城门,做母亲的便毫不吝惜地送上甜蜜的亲吻、铺天盖地的赞扬。眼前的小孙子仿佛已化身为建筑大师,洋洋得意地啃着作为奖赏的巧克力,看电视去了。爷爷望着那个远未成型的城堡,想说什么,又咽了回去,他知道自己一开口便会引来媳妇的埋怨:知道这叫什么吗?这叫赏识教育!
  客厅里的钟摆响应着爷爷寂寞的心事,爷爷像一只卡在时光齿轮里的钉子,尴尬地进退不得,锈了。
  想我年青的时候,割麦子,透明的汗珠摔成八瓣,赤裸的脊背迎着骄阳的炙烤……打下来的粮食仍觉得少,总以为自己还可再努把力!爷爷望着卧室里吹着空调看一千遍一万遍喜羊羊的小孙子,没作声,心里却是一声声稠密的叹息。
  爷爷教孙子学毛笔字,小孙子来了兴趣,认真地在宣纸上一笔一画地练着。爷爷逮着时机轻轻说道:“学无止境啊!”孙子应了一声,也不知听进去没有。爷爷感慨地说起自己四十岁时自学考律师的情景,除夕夜和着万家的爆竹声背着法律条文,最终心想事成。爷爷朗声说着,意气风发,可小孙子突然一笑,爷爷顿时像泄气的气球,心虚地问:“你笑什么?”小孙子甜甜一笑:“我笑你都说了一万遍了啊。”孙子满意地拍拍乌黑的手掌,飞快地溜出了书房。爷爷提起笔喊道:“回来,爷爷示范给你看!”
  没有回答,只是突然震天响的电视机吓得爷爷手腕一抖,一滴墨汁像黑色的泪洇在了纸上。
  客厅里的钟摆声被电视机声淹没了,爷爷的青葱岁月在齿轮的旋转间枯黄了。他总记得父亲对他语重心长地说过“学无止境啊”。他也记得前几天拿给小孙子看的文章,那个牛顿的故事——我们手中握着的只是贝壳,而真理的海洋却在远方潮起潮落。
  “啪!”又一滴落在了纸上。是墨汁,还是爷爷的泪呢……
  究竟怎么了,这个时代?没有答案。学无止境这个道理,同爷爷一起,像生锈的钉子,卡在时光的齿轮里了。
  [得分] 48分(基础等级)+16分(发展等级)=64分(总分)
  [评分依据] ①立意深刻。爷爷想让孙子传承的是自己身上的那种“学无止境”的进取精神,但却遭遇到了媳妇变味了的“赏识教育”的拦截和消解。望着做事“浅尝辄止”的孙子,爷爷欲言但又怕被媳妇埋怨,不说自己心里又堵得慌,因而他感到闹心,感到纠结,而这闹心和纠结正体现了作者对家庭教育的深刻反思。②构思新巧。文章用电影“蒙太奇”的手法,将孙子搭积木、练毛笔字的场景和爷爷烈日割麦、除夕背书的场景巧妙地剪辑到了一起,昭示出两种不同的人生境界。
  [总评] 本文恰似一曲家庭教育咏叹调,带给人深刻的反思。赏识孩子是对的,它可以鼓励孩子不断追求成功。但赏识必须着眼于孩子个人的劳动和努力,着眼于孩子今后的发展。而无节制的廉价的表扬,只会使孩子滋生虚荣、自负、骄傲心理。文中的媳妇采用的正是这种变味了的“赏识教育”,她应该好好体味“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深意。   [散文佳作]
  成熟的麦穗
  徐媛媛
  当钱钟书先生逝世时,余英时教授说:“中国的古典艺术和19世纪结束了……倒下的亦是中国文学的一面旗帜。”钱先生一生博学多才,学贯中西,他的成就几乎无人能及,但是这样一位泰斗式人物却始终淡泊名利,谦虚平易,恰如田野中的麦穗:最饱满的,永远是腰压得最低的。
  钱钟书先生风华绝代一生,不仅在国内,即使是在国外也享有声誉。有一位外国记者曾说:“到中国来,一是为了看看万里长城,二是为了拜访一下钱钟书先生。”可见先生的影响之大。但面对那些前来拜访的中外人物,先生却常常闭门谢客。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曾邀他讲学,半年即付他1600万美金,并可携带夫人前往,但却被他婉拒,有人问他,他却说:“我都姓了大半辈子‘钱’了,难道还迷恋这东西吗?”的确,先生虽有一般文人恃才傲物的性格,但却淡泊名利,活得低调。
  当《围城》出版时,有一位外国女士打电话给钱钟书先生说她想见见先生,先生却回话给她:“如果你觉得鸡蛋好吃的话,为什么偏要知道那只下蛋的鸡呢?”何等睿智而又谦卑的回答!先生光芒四射却并不张扬,始终保持着一颗平静的心,不能不让人敬叹。先生在学术上达到了令人高山仰止的境界,人格上亦让后人为之倾倒。
  先生晚年时,曾有学者舒展等人倡议成立“钱钟书研究所”,无疑,这既是对钱钟书先生学术成就的肯定,也是名传后世的最佳方法。但钱钟书先生知道后,立即打电话叫停了这项提议。或许,正是因为先生独特高尚的人格魅力,后人才永远铭记住了这颗中国文坛的明珠、这座中国文学的丰碑。
  钱钟书先生的逝世,逝去的是一颗照耀文学天宇的巨星,从此世间再也没有钱钟书;远去的亦是一个时代,一个无人可以复制的时代……
  麦穗成熟的季节里,随处可见金色的麦浪,一波一波……而干瘪的必是头昂得最高的,饱满的必是腰压得最低的。成功的人,令人敬仰的人,恰如后者,放低了身段却昂扬着魅力,谦虚着却又让人铭记着,正如牛顿所说:我不过就像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小孩,为不时发现比寻常更为光滑的一块卵石或比寻常更为美丽的一片贝壳而沾沾自喜,而对于展现在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的海洋,却全然没有发现。
  [得分] 49分(基础等级)+16分(发展等级)=65分(总分)
  [评分依据] ①形象丰满。文章对钱钟书的刻画,既有平实叙事;也有经典桥段,如“我都姓了大半辈子‘钱’了”“为什么偏要知道那只下蛋的鸡呢”。既有正面描写,如婉拒普林斯顿大学重金邀请、叫停“钱钟书研究所”;又有侧面描写,如余英时教授的评价,外国记者、女士的崇拜。多种叙述、描写方法的综合运用,带给我们的是一个立体的、丰满的钱钟书。②意境深远。田野中的麦穗是作者着意营造的意象,它既是钱钟书精神和人格的写照,也寄寓了作者对文章主旨的深邃理解。情景交融,含意深远。
  [总评] 本文能“形散而神聚”,源于作者扎实的选材和组材功力。选材时,作者不仅能扣住学术这根红线,而且还能扣住人格这根红线,而这两者正是一枚钱币的正反两面。组材时,作者用人物的立身行事去刻画形象,用意象的营造去昭示精神人格,虚实结合,相得益彰。
  [议论文佳作]
  莫言获诺奖之我见
  管心安
  假若让你评选“本年度最值得庆贺的事”,你会怎么评选?
  这还用问?当然是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了!
  的确,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就这样“咣当”一声落在了莫言的头上。于是,举国欢腾,举世震惊,全都在向这个幸运的人儿传达最诚挚的敬意。可是,人们只看到了媒体上光鲜的莫言,又有几人能真正了解那圈成功的花环下,又掩藏着怎样的辛酸与泪水?
  还记得那句“时无英雄,竖子成名”。深谙为人谦逊之道的莫言,在得知自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只说了这么一句,让我不禁为之喝彩。当全世界都在享受这场文学盛宴时,他和家人也只是包了顿饺子以示庆贺,这需要怎样的气魄!若换作别人,恐怕早已心急火燎地召开发布会,在媒体镜头前接受来自世界各地歆羡、敬仰的目光了吧!
  有人说“莫言的成功只是偶然的”。但你如果真正了解了他创作的艰辛,便不会再否认他的成功。莫言创作的源泉来自对生活细致的观察,来自对生活怀着一颗好奇心。就像牛顿一样,他善于发现与寻常不同的“卵石”,而小时候那些不平凡的经历对他以后的创作更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不断地汲取生活的养分,怀着一颗好奇心去观察,去探索,最终在文学领域开辟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曾在他笔下反复出现的高密乡的原型便是他的故乡。
  我以为,莫言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他的不断追求。牛顿曾这样评价自己:我不过就像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小孩,为不时发现比寻常更为光滑的一块卵石或比寻常更为美丽的一片贝壳而沾沾自喜。正是由于牛顿在科学领域的“不时发现”才有了后来的辉煌。莫言亦是如此。在成功之前,他寂寞地奋斗与追求。即使在那个黑暗的年代里,他也没有放下手中的笔,而是艰难地、咽气吞声地创作。油灯下,牛棚里……到处都是他孜孜以求的身影。在成功之后,他寂寞地坚守与超越。举国为“诺奖”欢腾之际,他依然没有为外界的欢呼与掌声所影响,“兴奋五分钟就可以了,不要把它当成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作家重要的是作品而非奖项。我要尽快从当前的热闹与喧嚣中走出,该干什么干什么”。这正应了他的笔名:莫言,讷于言而敏于行。
  反观当下文坛,还有几人在潜心创作?他们在自我重复、彼此重复、缺乏创造的所谓创作中,糊弄着读者,糊弄着社会,糊弄着一个岌岌可危的文坛。于是乎,一群自以为功成名就的老将们,有的“投身”古董市场当起了鉴赏家,有的闭门钻研起了太极养生之道,还有的跑去神侃《红楼梦》……名气倒是越来越大了,可就是不怎么想写东西了!试问,在这种日益浮躁的世风下,那些浮躁的读者又怎会去买这个浮躁文坛里浮躁作家们创作的浮躁作品的账呢?
  要而言之,中国当代文学之兴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文学的态度。莫言获奖,是莫言个人的事,与时下并无多少关联;而如今“莫言热”“文学热”背后所蕴含的膨胀因子才真正值得我们审视。若国人皆以莫言为楷模,潜心创作,谦逊待人,借着他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这股东风,中国文学又何愁不兴呢?   [得分] 47分(基础等级)+18分(发展等级)=65分(总分)
  [评分依据] ①材料丰富,论据充实。作者对莫言的了解,不是一鳞半爪的,而是“海量的”“集装箱式的”。有言,有行;有因,有果;有童年,有成长,有发展。而正是源于此,他才能将莫言走向成功的路线图画得如此清晰,如此让人信服。②引证丰富,确切有力。文中有三句话特别“给力”:一句“时无英雄,竖子成名”的获奖感言,印证了莫言的“谦逊”美德;一句“作家重要的是作品而非奖项”,印证了莫言对作家职业的正确认识;一句“我要尽快从当前的热闹与喧嚣中走出,该干什么干什么”,印证了莫言追求的“永无止境”。而这三点,正是文题材料的三层基本意旨。
  [总评] 只有详尽地占有材料,才能在构思时生成出与文题意旨尽可能多的契合点;只有深度地过滤材料,才能理清材料内在的事理逻辑。只有做到了这两点,我们积累的素材才能“以(剪辑、整合之)变制(文题之)变”,这就是本文带给我们的写作启迪。
  [议论文佳作]
  执盈若虚
  梅聃颖
  古人云:“满招损,谦受益。”在这样一个张扬浮躁的社会,或许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谦虚地低头,学会执盈若虚。
  执盈若虚,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孜孜不倦地追求。少年天子顺治帝,幼龄继位,一统华夏。他没有满足于万民之主的地位,废弛国事,而是埋首丈高书卷,煮字填饥,以至于夜读吐血,最终通晓满汉文化,并提出“满汉一体”的政治主张,巩固了清初尚不稳固的统治,为康乾盛世奠定基础,成一代伟业。在我们生命的开始,我们所做的应该是一点一滴的积累,在一点一滴的收获、一点一滴的充盈中孜孜以求,散发微芒。
  执盈若虚,需要我们在泰山之巅仍能虚怀若谷。美国乐坛的百变天后lady Gaga,我们仍能记得2009年的她,随意一张街拍便能引起全球热议,可是现在,在她的大本营美国,演唱会门票贱卖到19美元都无人问津。归根结底,是她在极红极盛时不懂得收敛张扬、虚怀若谷的道理。我国建国伟人毛泽东曾说过:“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即使在常人眼中,我们已经达到众人无法企及的高峰,也应该明白此时要做的,不是躺在高峰上睡大觉,而是清醒地认清自己的位置,坦然地面对这一切,做到虚怀若谷。
  执盈若虚,更需要我们把每一个顶点,当作另一个起点。风靡全球的苹果公司,拥有先进的数字技术和遍及全球的狂热果粉,这与苹果前首席执行官乔布斯谦虚谨慎的创业理念是分不开的。从“iphone”开始,苹果就不曾停下它锐意进取的步伐,永不止步,永不停歇,“iphone”1~5的不断更新,都创造了手机销售量一个新的巅峰,却又将这个巅峰作为另一个起点,不断挑战自我,不断锐意进取,可以说,正是这种谦虚的力量,这种永不止步的信念,才缔造出了属于苹果的奇迹。因此,我们也应该如此,梦想不息,就不要停下脚步,不断攀登更高更远更美丽的山峰,我们终究会缔造属于我们的奇迹。
  牛顿在功成名就后曾说:“对于展现在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的海洋,却全然没有发现。”让我们学会执盈若虚,在三生韶光溅的光阴里,孜孜以求,散发微芒。
  [得分] 48分(基础等级)+18分(发展等级)=66分(总分)
  [评分依据] ①见解新颖。第三个分论点“执盈若虚,更需要我们把每一个顶点,当作另一个起点”,见人之所未见,言人之所未言,发人深省,催人奋进,闪烁着“高标人生”的熠熠华彩。②论据充实。文章以少年天子顺治帝、美国乐坛百变天后lady Gaga、苹果公司乔布斯来“说事”,可谓“论据充实,有理有据”,尤其是前两则论据,不仅力道足,而且口感好,属于一截“别人没有嚼过的甘蔗”。
  [总评] 文章在提出“学会执盈若虚”的总论点后,用三个分论点展开了深入剖析。难能可贵的是,这三个分论点,不仅是对总论点的切割,而且整合出了事理的逻辑:“执盈”之后,只有静下心来,孜孜以求(分论点一),才能登上泰山之巅;登上泰山之巅之后,只有虚怀若谷(分论点二),才能认清自我;认清自我之后,只有层楼更上(分论点三),才能不断创造出新的奇迹。本文给我们的启迪是:能切割,你才能把理说清;能整合,你才能把人说服。
  [杂文佳作]
  浮夸了的文化
  王光成
  牛顿,三大定律、微积分的创立者,傲立于世界思想之巅,却谦虚地说自己不过是真理之海前一个孩童,但如今的中华大地,放眼望去,多少的大师,多少的伟人,多少的史上第一、历史之最!毫无疑问,我们正在经历着一场文化的浮夸。
  买书看腰封,出书重标题。三言两语便是经典之作,胡言乱语也作不刊之论。这一时的“文化巨人”和前五千年的文化巨人相比,人数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生在当下,我们是“幸运”的,我们遇上了一千五百年内文章第一的李敖,中华文坛仅次于苏子的余秋雨,我们如今最不缺的便是传世之作。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事,在如今,可作“笑谈”。
  君不知,此实乃浮夸文化的病态之貌。请君为我倾耳听!
  六朝之骈文,五代之花间,重格式,重辞藻堆砌,而忽略了文章的内容。于是韩愈掀起一场古文运动,便有了“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的论断;李煜写了几首亡国诗,便有了“词至李后主而境界始大”的论断。
  其实,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之海前,韩愈、李煜不过是两个玩耍的孩童,但他们毕竟已经沾着大海的“边”了,所以获世人如此赞誉还算靠谱。而当今那些连大海的“边”还未见到的人,也在那里整天聒噪就让人匪夷所思了?实在要穷根溯源,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们背后有着巨大的商业力量在推动。
  在市场经济下,文化仿佛成了任人涂抹的妓女,可以为了一己之私利而肆意践踏。冯骥才先生有感:“历史一到了荧屏上,那明君重臣、才子佳人,哪个没有一身好功夫!”是的,我们在浮夸的文化潮流下,无情地践踏着民族的历史和精神。
  面对浮夸文化,我们该何去何从?要说也不难,我们只要放下浮夸的心,矫正勇往直“钱”的眼,便能站在明天的高度看清今天的文化,明白浮夸文化祸害了谁,我们又该对文化做些什么。
  不求如牛顿那样谦卑,但求少一些史上第一、历史之最。如果这些“第一”和“最”全让我们这一世占尽了,让后世还怎么活呀?
  带着一颗平常心去探求通往文化之海的路,辟先人未至之径,树今世独特风流,也才对得起曾经因浮夸而永不回来、永不存在的“文化逝者”。
  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说一声:“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得分] 48分(基础等级)+17分(发展等级)=65分(总分)
  [评分依据] ①透过现象,揭示本质。作者以其犀利的目光,透过当今中华大地上大师、伟人、史上第一、历史之最泛滥成灾的文化乱相,揭示出了“此实乃浮夸文化的病态之貌”的本质。②抓住关键,切中要害。文章以一句“请君为我倾耳听”引出了对浮夸文化的解剖,并抓住了其背后“商业力量在推动”的关键,切中了“为了一己之私利”的要害。
  [总评] 作者的眼光和功力集中体现在,他不仅能做一个浮夸文化的批判者,而且能做一个本色文化的建设者。这个“眼光”就是“站在明天的高度看清今天的文化”,这个“功力”就是“对文化做些什么”,只有看清了,并去做了,才能还当今文化一个朗朗乾坤。
  (作者:姜有荣,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阜宁中学)
其他文献
“化学能与电能”是高中化学教学中极为重要的内容,从备考角度来说其教学重点在于原电池的原理、构成条件以及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等。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只关注上述知识点的传授而将与原电池相关的几组概念混为一谈,甚至在省、市级的公开课中也常常出现类似的混淆。本文就有关这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原电池、化学电池、电池到底是何关系?  在人教版老教材与新教材中均多次出现了原电池、化学电池、电池这三组概念,但只
期刊
几年来,高考对图像与表格问题的考查力度越来越大,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和化学概念、原理和理论。本文以高考中主要的热点考点为例进行剖析,愿找到解题的方法与技巧。  一、铝、镁及沉淀图象  图1例1将一定质量的Mg和Al的混合物投入250 mL、2.0 mol/L稀硫酸中,固体全部溶解并产生气体,待反应完全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
期刊
唐宋山水游记,描绘了山川自然、风景名胜,以清新明快、生动优美的文笔,真切地记述和描绘旅途、游览中的所见所闻,同时在描写见闻中又包含着作者的独特感受,常常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将风景、真情、哲理三者相融统一,描绘了一幅幅空灵曼妙的山水画卷,展现了一个个超凡脱俗的美学境界,具有独特的文学魅力。山水游记数量之多,质量之高,让人叹为观止。在高考文言文阅读中,唐宋山水游记已经进入了考查范围,不能不
期刊
阅读小说,基本要求是能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察觉环境描写的意图,体悟出作者的情感倾向。更高要求是对作者在小说中体现的思想感情或者小说中的人物的思想感情进行分析,做出价值判断、审美判断;对小说的表达技巧、语言风格等进行审美分析等。应对高考,同学们做到这些还不够,还要了解高考命题要求和相关答题技巧。  一、明类型  高考小说阅读题主要有四种类型:简答题、分析题、鉴赏题、探究题。 
期刊
关注社会,贴近生活,联系实际,灵活运用题给信息和化学知识解决生活、生产中的新问题、实际问题一直是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也是新课标中考命题的必然趋势。在近年来的中考中,化学工艺流程问题因为贴近生活实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异军突起,已逐渐成为中考化学的热点,备受命题者的青睐。下面以2013年全国各地的中考化学试题为例,略谈一下工艺流程题的考查视角。  一、考查生产烧碱的工艺流程  解析本题主要考
期刊
随着课改的大力推进,原有的教学方法运用、乃至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都已日新月异,其中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新课导入。新课导入是教学的第一环节,要为整个教学服务。导入的创设应该联系新授内容,结合学生的心理状态和个人已有的经验,做到言简意赅、层次清楚、引人向往。恰到好处地导入新课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以积极的心理状态投入到课堂中,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但是,在高中化学课堂导入
期刊
Unit 3  一、单项填空  1. In my opinion, your suggestion is of great importance it makes me aware of where my drawbacks are.  A. in caseB. as though  C. in thatD. so long as  2. In the speech President Xi ur
期刊
有机化学内容是高考的重点之一,而羟醛缩合反应作为有机信息成为高考热点,几乎每年必考,特别是四川高考,下面分析近几年四川高考题,谈谈认识和体会,仅供参考。  一、基本知识与解读  以两种一元醛(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4)和必要的无机试剂为原料合成B,写出合成B的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期刊
数列求和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列求和问题一般以数列的基本问题为先导,在解决数列基本问题后考查数列求和,在求和后往往与不等式、函数、最值等问题综合.数列求和问题涉及知识面广,综合性强,技巧性高,因此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比较高.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可以直接利用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对于非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我们有哪些策略呢?下面对求和的方法进行归纳,开拓学生解题的思路,提高应变能力.  一、
期刊
回顾近几年江苏新课标高考,不等式一直以“解题工具”的形式出现在各种题目中,尤其是一元二次不等式和基本不等式.那么,不等式在高考中涉及哪些考点?让我们一起登上不等式考点直通车去探分明.  考点1不等式的性质  方法小结:利用不等式性质可以求某些代数式的取值范围,但应注意两点:一是必须严格运用不等式的性质;二是在多次运用不等式的性质时有可能扩大了变量的取值范围,要特别注意.错因在于运用同向不等式相加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