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行统一,博厚悠远”,这条哈尔滨理工大学(以下简称哈理工)的校训,它立放在主校区校门的两侧,镶嵌在南区一号楼正上方,还被谱成押韵的曲调,写进校歌悠扬的旋律里。它是一面旗帜,引领着哈理工前进的方向;它也是一种精神,代表着理工人的品格。哈理工就是这样一个脚踏实地并且富有时代精神的大学,为年轻的心提供了一个追逐梦想的舞台。
哈理工是黑龙江规模最大的省属理工科大学,2012年即将迎来它62岁的生日。在这六十几年里,哈理工为我国制造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人才。老校长王大珩是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是中国光学和光学精密机械研发奠基人以及“863计划”的发起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获得者,也是工程学院的创始人。哈理工继承了王大珩校长严谨治学、精益求精的品质,在几代理工人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电气、自动化、测控、通信、材料等专业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在材料科学、电气电子、机械制造、仪表、自动化及自动控制以及化学工艺等方面都有大量科研成果得以转化。如在大型机械方面,空冷汽轮发电机电磁场、温度场和流场的研究,为我国企业研制更大容量空冷汽轮发电机奠定了理论基础,保证了国内制造的质量和各项技术性能达到国外同等产品的水品,从而替代了进口,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还有“车铣两用圆刀片”是自主发明的专利产品,通过独特的刀面设计,不但有效地加强了切削控制,还具有减震作用,从而提高加工的表面质量。刀片的零度后角及15度前角,使刀片可车铣两用,在世界领域都是独特的创造。这类科研成果在哈理工如今不断涌现,在国内同类大学中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如果说一个大学的科研与教学的成果代表了它的生命力,那么我想它的校园文化和学生活动就代表了它的精气神。2009年,哈理工校园乐队的一首《我相信》掀起了全社会以及全国大学生青春励志的热潮。它的MV网络总播放量达到2000多万次,打破中国互联网音乐类历史播放记录,“我相信”团队的成员更成为哈理工的校园偶像。2011年6月的毕业季,“我相信”组合举办了一场“我的光芒”告别演唱会,演出的最后,一千多人合唱的《我相信》感染了很多人,它作为展现哈理工的自由精神和校园温情的经典画面,在每一个理工人的心中留下永恒的记忆。
哈理工精彩的校园文化绝对少不了各项社团活动。我加入的“大学生讲坛”每年都会邀请国内外一流专家学者、知名企业家、作家、社会名流来做主题演讲和访问,中国工程院院士雷清泉、纳尔科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主席叶莺、著名作家梁晓声、黑龙江电视台节目主持人金话筒奖获得者周巍等各界知名人士都曾在大学生讲坛与哈理工学子进行交流,使理工学子不但能够近距离的感受成功人士的风采和精神,还能从他们的故事里得到启发和感悟。在我大学生活的两年多来,除了学习以外,更多的精力都用在了为“讲坛”的活动做准备上。我和一群有梦想的朋友见证了“讲坛”作为学生组织的一步步成长和壮大,永远忘不了的是我们一起为之努力奋斗的日子,那些日子将会成为我们每一个人在今后的人生中感动的回忆,因为,我们第一次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团结一心;因为,我们第一次为了完成某项任务彻夜难眠;因为,我们第一次感受到艰难而迎难而上;因为,我们从中品味出了大学生活的真正含义。我们把它作为大学时代的“事业”,从中懂得了责任,学会了坚强,结识了朋友,认识了生活。它成为我们的大学生时代里浓墨重彩的一笔,是我们大学时光里最值得回味的经历。
每一所大学都有它独特的魅力所在,哈理工就如我们每个人的故事一样,用亲身行动践行着“知”与“行”的统一,它让我们用年轻把对未来的憧憬加工成现实的行动,把青春的热忱转化为奋斗的激情。这就是一个真实的哈理工,让每一个有梦的青春都拥有别样的绚烂——因为年轻,所以精彩。
哈理工是黑龙江规模最大的省属理工科大学,2012年即将迎来它62岁的生日。在这六十几年里,哈理工为我国制造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人才。老校长王大珩是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是中国光学和光学精密机械研发奠基人以及“863计划”的发起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获得者,也是工程学院的创始人。哈理工继承了王大珩校长严谨治学、精益求精的品质,在几代理工人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电气、自动化、测控、通信、材料等专业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在材料科学、电气电子、机械制造、仪表、自动化及自动控制以及化学工艺等方面都有大量科研成果得以转化。如在大型机械方面,空冷汽轮发电机电磁场、温度场和流场的研究,为我国企业研制更大容量空冷汽轮发电机奠定了理论基础,保证了国内制造的质量和各项技术性能达到国外同等产品的水品,从而替代了进口,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还有“车铣两用圆刀片”是自主发明的专利产品,通过独特的刀面设计,不但有效地加强了切削控制,还具有减震作用,从而提高加工的表面质量。刀片的零度后角及15度前角,使刀片可车铣两用,在世界领域都是独特的创造。这类科研成果在哈理工如今不断涌现,在国内同类大学中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如果说一个大学的科研与教学的成果代表了它的生命力,那么我想它的校园文化和学生活动就代表了它的精气神。2009年,哈理工校园乐队的一首《我相信》掀起了全社会以及全国大学生青春励志的热潮。它的MV网络总播放量达到2000多万次,打破中国互联网音乐类历史播放记录,“我相信”团队的成员更成为哈理工的校园偶像。2011年6月的毕业季,“我相信”组合举办了一场“我的光芒”告别演唱会,演出的最后,一千多人合唱的《我相信》感染了很多人,它作为展现哈理工的自由精神和校园温情的经典画面,在每一个理工人的心中留下永恒的记忆。
哈理工精彩的校园文化绝对少不了各项社团活动。我加入的“大学生讲坛”每年都会邀请国内外一流专家学者、知名企业家、作家、社会名流来做主题演讲和访问,中国工程院院士雷清泉、纳尔科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主席叶莺、著名作家梁晓声、黑龙江电视台节目主持人金话筒奖获得者周巍等各界知名人士都曾在大学生讲坛与哈理工学子进行交流,使理工学子不但能够近距离的感受成功人士的风采和精神,还能从他们的故事里得到启发和感悟。在我大学生活的两年多来,除了学习以外,更多的精力都用在了为“讲坛”的活动做准备上。我和一群有梦想的朋友见证了“讲坛”作为学生组织的一步步成长和壮大,永远忘不了的是我们一起为之努力奋斗的日子,那些日子将会成为我们每一个人在今后的人生中感动的回忆,因为,我们第一次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团结一心;因为,我们第一次为了完成某项任务彻夜难眠;因为,我们第一次感受到艰难而迎难而上;因为,我们从中品味出了大学生活的真正含义。我们把它作为大学时代的“事业”,从中懂得了责任,学会了坚强,结识了朋友,认识了生活。它成为我们的大学生时代里浓墨重彩的一笔,是我们大学时光里最值得回味的经历。
每一所大学都有它独特的魅力所在,哈理工就如我们每个人的故事一样,用亲身行动践行着“知”与“行”的统一,它让我们用年轻把对未来的憧憬加工成现实的行动,把青春的热忱转化为奋斗的激情。这就是一个真实的哈理工,让每一个有梦的青春都拥有别样的绚烂——因为年轻,所以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