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博物馆中有很多可以用于开展教学活动的教育资源,教师可以对其进行充分的运用,积极地开展博物馆研学活动,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开拓自己的视野,在欣赏博物馆有关的事物时培养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怀,让自己能够在日常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宣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本文围绕博物馆研学实践课程的设计与细节展开论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博物馆;研学实践;课程设计;细节
前言:
作为向民众开放的公共机构,博物馆有助于学生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感。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对于博物馆的资源进行利用,让学生能够在参观博物馆的同时能够体验研学带来的乐趣,这对于学生的成长有一定的帮助。但值得注意的是,研学课的开展不能流于形式,下面笔者从实践课的设计和细节两方面入手进行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博物馆研学实践课程的设计环节
首先,教师应当明确博物馆研学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要认真思考学生需要通过该课程学习到的知识,学习到的能力,让学生能够有较为全面的发展。其次,教师应当思考自己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层层深入地达成学习目的。
导入课程:教师应当对于导入课程进行设计,让学生能够在课程开始的时候便对课程产生兴趣,将这作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比如教师可以应用启发式的提问,通过询问博物馆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的的好奇心被调动了,他们的注意力也就集中了,这对于开展之后的教学任务有一定的帮助。值得注意的是,导入课程的时间并不需要很长,大概2-3分钟即可。
对于场景进行较为详细的讲解:研学课程的本质是学习,但是教师也不能够采用讲解词。因为在多姿多彩的博物馆展品当中,学生很容易就会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而不能够很好地听取教师的讲解。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声情并茂且略带夸张的讲授方式进行开展,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向学生进行提问,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这样,他们才能够在探索的过程中有目标,才能够在研学课程中有所收获。
例如在讲解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着历史史实开展,在消除学生历史误区的同时让学生能够较为全面地了解历史。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强对于历史的认识,能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增强自己的爱国情感。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索:教师在开展教学任务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停留在较浅的层次,应当引导学生进行较为深入的思考,让他们能够在理清自己思路的同时获得精神上的收获。毕竟博物馆展品都是属于过去的事物,学生并不能够有效地对其进行理解接受,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提问,激发学生的學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在发散思维的过程中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量。与此同时,教师也应当鼓励学生进行提问,在活跃氛围的同时增强活动的趣味性,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开展学习活动。
引导学生进行实践体会: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博物馆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增强自己的体会。例如观看博物馆中的3D电影、参与能够亲手参与的项目等。当然,学生还可以通过穿上服饰,表演相关的历史时间增强自己的参与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群体,而是把握知识的群体,他们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历史,更能够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
鼓励学生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在研学将要结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从而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加强影响,能够在聆听别人观点的时候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研学效果有一定的帮助。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教师在学生分享完自己的感受之后可以向学生提问,这时的提问应当是更有深度的,对于学生的人生有所启发的,之后让学生带着问题结合着自己之前的人生经历或者是自己以后的人生经历进行较为深入的思考,这对于拓宽学生的人生道路有一定的帮助。
引导学生进行回顾和总结:教师在活动结束的时候可以对于本次研学活动进行总结,可以是以几句话的形式或者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笔记录的形式进行总结。在总结的过程中应当注重突出重点,让学生能够有所收获。
二、博物馆研学实践课程的注意细节
博物馆研学活动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注意到活动开展的细节,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环节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对于细节的思考,以下是笔者的几点思考:
研学活动的开展要结合学生的需要:教师应当一改单一的讲述形式,让学生能够摆脱被动接受知识的处境,而是应当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或者教师也可以减少自己讲述的时间,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能够自主安排,实现自己的个性化发展。博物馆应当是他们自由发挥的场所,而不是学生沉默的场所。
教师应当明确自己和学生的角色定位:教师应当在开展研学活动前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能够以较为热情和饱满的状态饰演好“导游”的角色,同时应当注重自己的用词,让学生能够在教师激情满满的授课过程中享受研学的乐趣。与此同时,学生也需要明确自己的定位:自己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群体,而是通过实践活动加强对于知识理解的群体,因此,学生应当让自己在活动中更多地发挥自己的个性,从而提高自己学习的效果。
教师应当注重和学生的互动:教师在设计研学过程的时候应当注意同学生进行较多的互动,可以采用诗歌对联的形式或者是分组的形式,让学生能够在参与的过程中加强对于知识的列。与此同时,教师应当对于学生的表现进行鼓励,让他们能够激发自己的参与热情,从而能够有效提升教学的质量。
总结:
总而言之,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学生的体验,让学生能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学习带来的乐趣,同时能够通过亲身实践感受博物馆背后的文化底蕴。与此同时,教师要想更为充分地利用博物馆的资源,就需要对于研学的设计环节和细节进行注意,让学生能够在研学活动中收获更多的知识,能够对于他们未来的人生有所启发。
参考文献:
[1]袁航敏.开发博物馆课程让学生在研学旅行中开展深度学习[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1):143.
[2]王瑛.公共文化空间视角下博物馆研学旅行研究[J].神州,2020,(36):19-20.
[3]刘磊.试论博物馆研学旅行与馆校合作的有效结合[J].卷宗,2020,10(19):32-33.
太原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 030401
关键词:博物馆;研学实践;课程设计;细节
前言:
作为向民众开放的公共机构,博物馆有助于学生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感。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对于博物馆的资源进行利用,让学生能够在参观博物馆的同时能够体验研学带来的乐趣,这对于学生的成长有一定的帮助。但值得注意的是,研学课的开展不能流于形式,下面笔者从实践课的设计和细节两方面入手进行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博物馆研学实践课程的设计环节
首先,教师应当明确博物馆研学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要认真思考学生需要通过该课程学习到的知识,学习到的能力,让学生能够有较为全面的发展。其次,教师应当思考自己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层层深入地达成学习目的。
导入课程:教师应当对于导入课程进行设计,让学生能够在课程开始的时候便对课程产生兴趣,将这作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比如教师可以应用启发式的提问,通过询问博物馆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的的好奇心被调动了,他们的注意力也就集中了,这对于开展之后的教学任务有一定的帮助。值得注意的是,导入课程的时间并不需要很长,大概2-3分钟即可。
对于场景进行较为详细的讲解:研学课程的本质是学习,但是教师也不能够采用讲解词。因为在多姿多彩的博物馆展品当中,学生很容易就会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而不能够很好地听取教师的讲解。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声情并茂且略带夸张的讲授方式进行开展,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向学生进行提问,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这样,他们才能够在探索的过程中有目标,才能够在研学课程中有所收获。
例如在讲解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着历史史实开展,在消除学生历史误区的同时让学生能够较为全面地了解历史。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强对于历史的认识,能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增强自己的爱国情感。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索:教师在开展教学任务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停留在较浅的层次,应当引导学生进行较为深入的思考,让他们能够在理清自己思路的同时获得精神上的收获。毕竟博物馆展品都是属于过去的事物,学生并不能够有效地对其进行理解接受,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提问,激发学生的學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在发散思维的过程中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量。与此同时,教师也应当鼓励学生进行提问,在活跃氛围的同时增强活动的趣味性,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开展学习活动。
引导学生进行实践体会: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博物馆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增强自己的体会。例如观看博物馆中的3D电影、参与能够亲手参与的项目等。当然,学生还可以通过穿上服饰,表演相关的历史时间增强自己的参与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群体,而是把握知识的群体,他们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历史,更能够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
鼓励学生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在研学将要结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从而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加强影响,能够在聆听别人观点的时候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研学效果有一定的帮助。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教师在学生分享完自己的感受之后可以向学生提问,这时的提问应当是更有深度的,对于学生的人生有所启发的,之后让学生带着问题结合着自己之前的人生经历或者是自己以后的人生经历进行较为深入的思考,这对于拓宽学生的人生道路有一定的帮助。
引导学生进行回顾和总结:教师在活动结束的时候可以对于本次研学活动进行总结,可以是以几句话的形式或者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笔记录的形式进行总结。在总结的过程中应当注重突出重点,让学生能够有所收获。
二、博物馆研学实践课程的注意细节
博物馆研学活动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注意到活动开展的细节,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环节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对于细节的思考,以下是笔者的几点思考:
研学活动的开展要结合学生的需要:教师应当一改单一的讲述形式,让学生能够摆脱被动接受知识的处境,而是应当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或者教师也可以减少自己讲述的时间,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能够自主安排,实现自己的个性化发展。博物馆应当是他们自由发挥的场所,而不是学生沉默的场所。
教师应当明确自己和学生的角色定位:教师应当在开展研学活动前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能够以较为热情和饱满的状态饰演好“导游”的角色,同时应当注重自己的用词,让学生能够在教师激情满满的授课过程中享受研学的乐趣。与此同时,学生也需要明确自己的定位:自己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群体,而是通过实践活动加强对于知识理解的群体,因此,学生应当让自己在活动中更多地发挥自己的个性,从而提高自己学习的效果。
教师应当注重和学生的互动:教师在设计研学过程的时候应当注意同学生进行较多的互动,可以采用诗歌对联的形式或者是分组的形式,让学生能够在参与的过程中加强对于知识的列。与此同时,教师应当对于学生的表现进行鼓励,让他们能够激发自己的参与热情,从而能够有效提升教学的质量。
总结:
总而言之,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学生的体验,让学生能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学习带来的乐趣,同时能够通过亲身实践感受博物馆背后的文化底蕴。与此同时,教师要想更为充分地利用博物馆的资源,就需要对于研学的设计环节和细节进行注意,让学生能够在研学活动中收获更多的知识,能够对于他们未来的人生有所启发。
参考文献:
[1]袁航敏.开发博物馆课程让学生在研学旅行中开展深度学习[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1):143.
[2]王瑛.公共文化空间视角下博物馆研学旅行研究[J].神州,2020,(36):19-20.
[3]刘磊.试论博物馆研学旅行与馆校合作的有效结合[J].卷宗,2020,10(19):32-33.
太原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 03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