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介语石化现象是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英语常遇到的一个问题,也是理论界一直以来争论的一个热点。本文通过分析口语石化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进而提出相应对策,以提高高职院校英语口语教学水平。
[关键词] 中介语石化 产生原因 口语教学 启示
一、中介语石化现象的概念
中介语理论最先是由美国语言学家Selinker在1972年提出的。他认为中介语是二语习得者在学习外语过程中出现的介于母语与目标语之间的过渡语(interlanguage),即中介语。然而,当学习者的外语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就很难再提高,而处于一种停滞状态。出现停滞状态的现象就是石化现象(fossilization)。通过研究分析,Selinker在1996年进一步指出:石化现象是二语习得者中介语中的一些语言项目、语法规则趋于固定下来的状态,年龄的增长和学习量的变化对改变这种状态不起作用。这是对1972年定义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二、英语口语石化现象产生的原因
(一)受母语影响
通过教学实践发现,高职院校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或者口语水平得不到提高的主要原因是深受母语影响。而口语学习又是一种渐进的输入过程。在输入转化过程中,不断受到来自学习母语时养成的思维习惯影响。不过,这种影响有正反两方面作用,正面作用是可以促进对英语知识的学习,负面作用是会阻碍对英语知识的学习,从而影响了对口语水平的提高。如果这种阻碍得不到及时纠正,久而久之就会逐渐固定下来,形成石化。
(二)训练方法不当影响
训练方法不当是指学生在口语学习过程中受到不恰当的教师教学和自己不正确的训练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英语教师在口语教学中对某些中介语不恰当的运用,使学生对英语某些口语运用产生了不正确理解。这种先入为主的输入形式,一旦固定下来就会根深蒂固,难以根除,从而形成石化。这在边远山区、农村地区较为普遍,由于没有标准化的语音室,又缺乏良好的口语教师,学生在口语学习时,只能模仿本身口语就不标准的教师。这种模仿方式一旦固定下来,便形成了口语石化。二是口语教辅资料市场乱象丛生,各种教材五花八门、鱼龙混珠,有的选材不切合口语训练实际,过难或过易,有的语境材料选用不符合交际需要,有的本身就发音不标准或者不纯正,甚至存在语病,等等。学生由于自身的认知水平,无法辨别好坏。一旦选用质量不过关的教材来训练自己,非但提不高自己口语水平,还很容易形成石化。到了真正英语交际场合对话时,会产生很多误解,甚至闹出笑话。
(三)英语文化知识缺乏
除了前面两种影响以外,英语文化知识也会对学生学习英语产生重大影响。英语文化知识主要包括英语语法和英美国家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中西方文化差异必然引起语言差异。例如,中国人碰到熟人,一般会问“你去哪里?”“你吃饭了没有?”以表示问候、关心、友好。而在西方,问“你去哪里?”对方会误认为你是要窥探人家隐私,是不礼貌的;问“你吃饭了没有?”对方会认为你是要请人家吃饭。再比如,中国人碰到一个可爱的小宝宝,通常会抚摸宝宝头部或者捏捏脸蛋来表示友好,而在西方,会认为你是要侵犯宝宝。这些表明,受文化差异的影响,同样会造成口语石化。此外,现行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大纲未把英语文化知识单列入为教学内容,而有些教师又不太注重讲授英语文化知识,就更加剧了学生口语石化的倾向。
(四)交际策略失误
所谓交际策略,是指交际者在英语掌握有限的情况下,为达到交际目的,弥补其语法或词汇知识的不足而采用的方法。如:学习者在交际中,遇到不能用英语词汇准确表达自己意思时,通过使用同义词、近义词等间接途径让对方明白自己所指,从而使交际进行下去,而这种同义词、近义词常常与正确的表达方式相差甚远,故形成中介语。也就是说,学习者具有一定的英语口语能力后,就不再有深入学下去或像当初那样刻苦学习的动力,遇到交际困难时,会使用回避(avoidance)、简化(simplication)、变换说法等方式去达到完成交际目的。长此以往,就会淡化对英语准确表达的关切,使中介语仅仅停留在句式结构单一、语法运用不规则等水平上,口语能力很难再得到提高,从而形成石化。
(五)学习方法欠佳
学习方法也是口语水平的不到提升的一个重要原因,不恰当的学习方法同样会导致石化的产生。比如,有一些单词的拼读较为复杂,很多学生在遇到这个单词时,采取回避的态度,选择与其意义相近的简单的单词甚至汉语拼音来拼读、记忆。我们都知道,这种同义词或近似表达常常与正确表达方式相去甚远,因而形成口语石化。
三、口语石化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启示
(一)减少母语干扰
受母语影响是英语口语石化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学生已习惯汉语思维,在进行口语对话遇到困难时,就会用汉语中相应的词句和方式来替代,可汉语思维与英语思维是不同的,在理解上会产生巨大的偏差。为了避免石化的产生,在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应总结出它们的共性。语言共性的特点决定母语思维对外语学习起促进作用。根据英汉语言的特点,总结出两种语言的共性和规律,在英语口语教学中不断的把两种语言的共性和规律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口语学习中不断的发现它们的相似之处,便于他们更好的理解英语。
(二)优化口语教学
口语教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对英语的感知与兴趣,而对英语的感知与兴趣是学好英语的前提,也是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对英语进行认知整合构建的一个积极过程。好的口语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力,从而使他们在不断接受英语的过程中防止或推迟石化现象的产生。因此,在教授口语中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生多读多听,使其经常“沉浸”在英语环境中,从而不断强化、吸收,加快转化速度。当学生口语达到一定水平时,教学中就要改变之前的单一性、灌输性,而要增加相应难度和趣味性、多样性。教师在课前应根据学生的口语水平、要求和兴趣,以及教学内容,设计具有娱乐性、趣味性的互动环节,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在学习中快乐。在语音室教学时,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兴趣、水平为学生提供真实的音像材料,如录音,原版电影,光盘、有声读物等。只有大量接触真实的语音环境,学生才有可能不断积累并尝试着使用这些真实的语境,克服原有的思维模式和石化现象,使口语水平不断提高。另外,教师自身素质对学习者也有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应该重视提高自身口语水平,防止口语石化,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地道的英语示范。
(三)增加英语文化知识
根据对口语石化现象的分析可知,学生对英语文化知识的了解和喜好,对口语石化现象有很强的遏制作用。因此,教师在口语教学中应给学生灌输和讲解一些英语文化知识,英美国家的一些风土人情、节庆习俗,以消除文化隔阂,使之处于英美国家人的思维上。一般来说,口语训练必须有丰富的语境,不能仅通过练习、背诵教材,要多鼓励学生大量阅读英文原著,收听英语节目,如阅读英文版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听走遍美国等,这是了解英美文化的一面镜子,能具体生动地反映英美文化。同时,指导学生在学习训练时,要特别注意英语与汉语之间表达方式、文化背景、语法结构的差异,最大限度减少或避免口语石化的产生。
(四)强化交际策略的训练
Krashen认为,最佳语言输入必须是可理解的输入,如向学生呈现的内容是学生可以理解的但同时又稍稍高于学生现有水平。如果学生的口语水平在i这个层次上,那么呈现给他的口语难度应该在i+1上,这样才有可能学好英语。如果给他的难度是更高或更低,如i+2或i+0,那么就会适得其反,口语水平就很难再得到提高。因此,教师在口语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分寸,难度应略高于学生现有的水平。
在交际策略方面应拓展思维,鼓励学生大声读、大胆说,放松自如地与他人对话。同时,教师要提供大量的真实语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特点, 降低其采用回避、交换说法等策略的机会,从而增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延缓或避免石化现象的发生。
(五)加强学习方法的训练
在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起主导做作用,要是一个积极参与的主体。教师应引导在学生接受口语训练时,要不断去感悟英语这种语言。在开口说的时候,让学生进行自我辨别、自我纠正,使其思维始终处于活跃跃状态。一般来说,每个学生在进行听、说、读训练时,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调动自己原有的知识和认知策略。因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进行因势利导,以提高口语能力。同时,要正确引导学生对学好口语的认识,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定期对自己的口语水平进行评估,摸索出符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变被动为主动。这样,在进行英语交际时,学生就不会有心理负担,从而增强学好口语的自信。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介语石化现象是外语学习过程中发生的普遍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在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应通过英语文化知识的讲解,听、说、读语境的营造,增强教学中的趣味性、娱乐性、互动性,尽量减少石化现象的发生,以提高高职院校英语口语教学水平。■
参 考 书 目
[1]Lenneberg,E. Biological Foundations of Language.New York:Wiley and Sons,1967.
[2]Selinker,L.Interlanguage.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1972.
[3]Selinker,L.Fossilization:What We Think We Know,1996.
[4]戴炜栋,牛强.过渡语的石化现象及其教学启示[J].外语研究.
[5]周红云,语言的僵化现象[J].外语界,2003,(4).
[关键词] 中介语石化 产生原因 口语教学 启示
一、中介语石化现象的概念
中介语理论最先是由美国语言学家Selinker在1972年提出的。他认为中介语是二语习得者在学习外语过程中出现的介于母语与目标语之间的过渡语(interlanguage),即中介语。然而,当学习者的外语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就很难再提高,而处于一种停滞状态。出现停滞状态的现象就是石化现象(fossilization)。通过研究分析,Selinker在1996年进一步指出:石化现象是二语习得者中介语中的一些语言项目、语法规则趋于固定下来的状态,年龄的增长和学习量的变化对改变这种状态不起作用。这是对1972年定义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二、英语口语石化现象产生的原因
(一)受母语影响
通过教学实践发现,高职院校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或者口语水平得不到提高的主要原因是深受母语影响。而口语学习又是一种渐进的输入过程。在输入转化过程中,不断受到来自学习母语时养成的思维习惯影响。不过,这种影响有正反两方面作用,正面作用是可以促进对英语知识的学习,负面作用是会阻碍对英语知识的学习,从而影响了对口语水平的提高。如果这种阻碍得不到及时纠正,久而久之就会逐渐固定下来,形成石化。
(二)训练方法不当影响
训练方法不当是指学生在口语学习过程中受到不恰当的教师教学和自己不正确的训练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英语教师在口语教学中对某些中介语不恰当的运用,使学生对英语某些口语运用产生了不正确理解。这种先入为主的输入形式,一旦固定下来就会根深蒂固,难以根除,从而形成石化。这在边远山区、农村地区较为普遍,由于没有标准化的语音室,又缺乏良好的口语教师,学生在口语学习时,只能模仿本身口语就不标准的教师。这种模仿方式一旦固定下来,便形成了口语石化。二是口语教辅资料市场乱象丛生,各种教材五花八门、鱼龙混珠,有的选材不切合口语训练实际,过难或过易,有的语境材料选用不符合交际需要,有的本身就发音不标准或者不纯正,甚至存在语病,等等。学生由于自身的认知水平,无法辨别好坏。一旦选用质量不过关的教材来训练自己,非但提不高自己口语水平,还很容易形成石化。到了真正英语交际场合对话时,会产生很多误解,甚至闹出笑话。
(三)英语文化知识缺乏
除了前面两种影响以外,英语文化知识也会对学生学习英语产生重大影响。英语文化知识主要包括英语语法和英美国家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中西方文化差异必然引起语言差异。例如,中国人碰到熟人,一般会问“你去哪里?”“你吃饭了没有?”以表示问候、关心、友好。而在西方,问“你去哪里?”对方会误认为你是要窥探人家隐私,是不礼貌的;问“你吃饭了没有?”对方会认为你是要请人家吃饭。再比如,中国人碰到一个可爱的小宝宝,通常会抚摸宝宝头部或者捏捏脸蛋来表示友好,而在西方,会认为你是要侵犯宝宝。这些表明,受文化差异的影响,同样会造成口语石化。此外,现行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大纲未把英语文化知识单列入为教学内容,而有些教师又不太注重讲授英语文化知识,就更加剧了学生口语石化的倾向。
(四)交际策略失误
所谓交际策略,是指交际者在英语掌握有限的情况下,为达到交际目的,弥补其语法或词汇知识的不足而采用的方法。如:学习者在交际中,遇到不能用英语词汇准确表达自己意思时,通过使用同义词、近义词等间接途径让对方明白自己所指,从而使交际进行下去,而这种同义词、近义词常常与正确的表达方式相差甚远,故形成中介语。也就是说,学习者具有一定的英语口语能力后,就不再有深入学下去或像当初那样刻苦学习的动力,遇到交际困难时,会使用回避(avoidance)、简化(simplication)、变换说法等方式去达到完成交际目的。长此以往,就会淡化对英语准确表达的关切,使中介语仅仅停留在句式结构单一、语法运用不规则等水平上,口语能力很难再得到提高,从而形成石化。
(五)学习方法欠佳
学习方法也是口语水平的不到提升的一个重要原因,不恰当的学习方法同样会导致石化的产生。比如,有一些单词的拼读较为复杂,很多学生在遇到这个单词时,采取回避的态度,选择与其意义相近的简单的单词甚至汉语拼音来拼读、记忆。我们都知道,这种同义词或近似表达常常与正确表达方式相去甚远,因而形成口语石化。
三、口语石化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启示
(一)减少母语干扰
受母语影响是英语口语石化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学生已习惯汉语思维,在进行口语对话遇到困难时,就会用汉语中相应的词句和方式来替代,可汉语思维与英语思维是不同的,在理解上会产生巨大的偏差。为了避免石化的产生,在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应总结出它们的共性。语言共性的特点决定母语思维对外语学习起促进作用。根据英汉语言的特点,总结出两种语言的共性和规律,在英语口语教学中不断的把两种语言的共性和规律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口语学习中不断的发现它们的相似之处,便于他们更好的理解英语。
(二)优化口语教学
口语教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对英语的感知与兴趣,而对英语的感知与兴趣是学好英语的前提,也是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对英语进行认知整合构建的一个积极过程。好的口语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力,从而使他们在不断接受英语的过程中防止或推迟石化现象的产生。因此,在教授口语中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生多读多听,使其经常“沉浸”在英语环境中,从而不断强化、吸收,加快转化速度。当学生口语达到一定水平时,教学中就要改变之前的单一性、灌输性,而要增加相应难度和趣味性、多样性。教师在课前应根据学生的口语水平、要求和兴趣,以及教学内容,设计具有娱乐性、趣味性的互动环节,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在学习中快乐。在语音室教学时,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兴趣、水平为学生提供真实的音像材料,如录音,原版电影,光盘、有声读物等。只有大量接触真实的语音环境,学生才有可能不断积累并尝试着使用这些真实的语境,克服原有的思维模式和石化现象,使口语水平不断提高。另外,教师自身素质对学习者也有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应该重视提高自身口语水平,防止口语石化,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地道的英语示范。
(三)增加英语文化知识
根据对口语石化现象的分析可知,学生对英语文化知识的了解和喜好,对口语石化现象有很强的遏制作用。因此,教师在口语教学中应给学生灌输和讲解一些英语文化知识,英美国家的一些风土人情、节庆习俗,以消除文化隔阂,使之处于英美国家人的思维上。一般来说,口语训练必须有丰富的语境,不能仅通过练习、背诵教材,要多鼓励学生大量阅读英文原著,收听英语节目,如阅读英文版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听走遍美国等,这是了解英美文化的一面镜子,能具体生动地反映英美文化。同时,指导学生在学习训练时,要特别注意英语与汉语之间表达方式、文化背景、语法结构的差异,最大限度减少或避免口语石化的产生。
(四)强化交际策略的训练
Krashen认为,最佳语言输入必须是可理解的输入,如向学生呈现的内容是学生可以理解的但同时又稍稍高于学生现有水平。如果学生的口语水平在i这个层次上,那么呈现给他的口语难度应该在i+1上,这样才有可能学好英语。如果给他的难度是更高或更低,如i+2或i+0,那么就会适得其反,口语水平就很难再得到提高。因此,教师在口语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分寸,难度应略高于学生现有的水平。
在交际策略方面应拓展思维,鼓励学生大声读、大胆说,放松自如地与他人对话。同时,教师要提供大量的真实语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特点, 降低其采用回避、交换说法等策略的机会,从而增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延缓或避免石化现象的发生。
(五)加强学习方法的训练
在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起主导做作用,要是一个积极参与的主体。教师应引导在学生接受口语训练时,要不断去感悟英语这种语言。在开口说的时候,让学生进行自我辨别、自我纠正,使其思维始终处于活跃跃状态。一般来说,每个学生在进行听、说、读训练时,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调动自己原有的知识和认知策略。因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进行因势利导,以提高口语能力。同时,要正确引导学生对学好口语的认识,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定期对自己的口语水平进行评估,摸索出符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变被动为主动。这样,在进行英语交际时,学生就不会有心理负担,从而增强学好口语的自信。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介语石化现象是外语学习过程中发生的普遍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在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应通过英语文化知识的讲解,听、说、读语境的营造,增强教学中的趣味性、娱乐性、互动性,尽量减少石化现象的发生,以提高高职院校英语口语教学水平。■
参 考 书 目
[1]Lenneberg,E. Biological Foundations of Language.New York:Wiley and Sons,1967.
[2]Selinker,L.Interlanguage.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1972.
[3]Selinker,L.Fossilization:What We Think We Know,1996.
[4]戴炜栋,牛强.过渡语的石化现象及其教学启示[J].外语研究.
[5]周红云,语言的僵化现象[J].外语界,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