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籍奥地利探险家、植物学家约瑟夫·洛克(Joseph Charles Francis Rock)。曾于20世纪初,以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美国农业部,哈佛大学植物研究所的探险家、撰稿人、摄影家的身份到云南滇缅边境以及西藏考察。这成为“影像”科考涉及西藏的一个开端。在《国家地理》杂志的资助下,在短短几个月内洛克就收集了60000件植物标本、1600件鸟类标本和60件哺乳动物标本。《国家地理》为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每一次出行都雇佣大量向导和背夫,随行甚至还携带橡皮浴缸。最终洛克为《国家地理》杂志写的那些文章和所拍摄的照片,使他闻名遐迩。1928年,洛克在木里的贡嘎山为该杂志拍摄的彩色照片就有243张,黑白照片有503张,所以正如影像带给人们直观的力量,无论文字的多美华美,也终觉得隔阂。在洛克之后尽管还有多支外国考察队到达,无论他们怀着怎样的目的,但始终没有留下太多的记忆。
“奢侈”的考察项目
洛克的考察因为他拥有大量的资金使考察表现的十分奢侈,然而无论何时任意一次类似于他这样的考察都是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考察的成本以西藏生物影像调查历次考察的费用来看,包括考察队员的酬劳、摄影器材的租赁、考察队抵达离开的交通费用、考察期间用车油料及耗损、雇佣向导、雇佣背夫、全体人员的餐饮住宿、考察时期的易耗品、考察结束后的报告撰写、物种鉴定、照片视频后期处理等一些列费用,无疑在这“大致”列出的项目中,足以看出了一次野外生物影像考察的“奢侈”程度。所以除去单枪匹马的个人爱好行为的考察,任何团队性质的考察都是一场价值不菲的“大事记”。上一篇文章提到了考察时候、考察过程中需要的后勤准备。具体的以TBIS鲁朗考察中后勤准备来说明一下,也许为有理想成为野生动植物影像摄影师的朋友提供如果在野外吃好、喝好、拍好的生存指南。
每一次野外的考察都有一个大本营,为集中住宿之地,也是餐饮中心,通常大本营的设立有着便利交通条件,有些地点车辆可以到达运输补给,车辆到达不了的大本营由背夫将补给运送进入,这种大本营的地点大多选择距离每日考察线路折中地。鲁朗的考察大本营设立在海拔4500多米的“拜峰台”,有一条简易公路上山,给考察带来了很大便利。出发的当天,一早就开始搬运后勤物资上车,后勤物资主要涉及吃、住两个方面。吃包括速食类,比如方便面、各种肉罐头、压缩干粮、巧克力、牛肉干、苏打饼干等;烹饪食品,比如半成品酱牛肉、大白菜、土豆、少量青菜、米、面粉等。住的内容还有班用帐篷(用来做饭,主营地),个人帐篷、睡袋、发电机、净水设备等。速食食品中方便面、压缩干粮就不用说了,巧克力、牛肉干和苏打饼干都有特殊用途,巧克力、牛肉干用来在寒冷饥饿的情况下迅速补充糖分以及补充能量,恢复机能,这两样一定是必备的,严重时可以用来救命。苏打饼干的用途最主要的是中和胃酸,由于在野外工作餐饮的不固定会造成胃酸的分泌过多引起胃部的不适应,所以苏打饼干起到了重要作用。大本营的班用帐篷每日至少将准备早晚两餐,最常见的烹饪熟食就是土豆炖牛肉、白菜猪肉罐头煮方便面这两个品种,有时候还会和面做白菜土豆汤面片。野外食物最核心的内容就是热量,主要来源于各种肉类,当然以牛肉为重,维生素来源于可以久放的白菜与土豆。白菜炖猪肉罐头配方便面是最常见的考察热食,如果能吃上一顿土豆炖牛肉那简直就是人间美味。每日考察队外出个人携带的是少量的酱牛肉或牛肉干、干粮或压缩饼干、巧克力、配有葡萄糖的饮用水。除去我们准备的食物,当然也会“靠山吃山”考察之余接受自然的馈赠。雨水的季节就是丛林里蘑菇生长的季节,富饶的鲁朗,有着各种珍惜美味的菌类,每日在山林中拍摄调研,时不时地就会收获松茸、青冈菌、珊瑚菌之类的蘑菇。参加考察的协作队员,都是当地土生土长的小伙子,他们拥有识别食用蘑菇的能力,每天干完活带着一兜蘑菇回营地,晚上蘑菇汤面片,所谓山珍,就是这样的原汁美味。所以在野外,等、靠、要,不如自己动手,不要误会,我们绝不会扑杀野生动物作为食物。除去保护与生态平衡因素,现实一点来说从食品安全考虑,野生动物是“不安全”的肉食来源,因为“野生”的它们,常常是众多寄生生物的寄主,迁徙的鸟儿也可能携带高致病禽流感病毒。在野外的每一顿都吃得小心翼翼,但每一顿都是最美的美味。
喜忧参半的雨水
雨水带来了美食的原料,也带来了无尽的烦恼,7月在青藏高原以外的地方已经是盛夏季节,炙热烧烤大地,而在我们考察的鲁朗,却还有一丝寒意。当然山谷也是绿意盎然繁花盛开,但是连绵的雨水让人头疼。在鲁朗的半个多月里,下雨的天气一共有15天,就在这雨水骚扰的15天我们完成了艰苦令人难忘的考察岁月。雨后山林里朽木上的昆虫,低矮的花朵,溪水边活动的两栖动物,都是我们要调查与拍摄的对象。在阴冷的天气里走入针叶林之中真有点“寒气逼人”的感觉。潮湿的大地,草丛中的兰花,需要趴下与它亲密接触,朽木上的昆虫,观测它们的行为,有时候一等就要4-5个小时。
一日与植物专家一起从山顶走下山脚,无数次的蹲下起来,竟然让他造成了高原反应。与风光摄影师一起拍摄,出门时候还是大太阳,我们走到一个山坡上,架起机器,一朵云飘来,天空的蓝色立马被乌云笼罩,从小雨一直持续到大雨。此刻冲锋衣裤都不显灵,冰冷的雨水浇灌全身,为保护器材我们早早收工,带着浑身湿透的雨水回屋取暖。天气一直困扰野外调查及拍摄,有时候突如其来的雨水任何防雨设备都显得无力,当然摄影器材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不然机器罢工,这一天就浪费了。
之前说到营地“拜峰台”鲁朗达绷山上前往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一个山口,这个海拔4500多米的山口正对南迦巴瓦峰,其下则是“人类最后的秘境”雅鲁藏布大峡谷,山口处面对南迦巴瓦峰置放祭拜山神的香炉塔。记得我们到达这里开始安营扎寨,这个两山之间的地方一直阴晴不定,一片云飘过来就是一场雨水,长期在野外考察拍摄对这种天气见怪不怪。此时正是云雾缭绕,远眺大峡谷一片灰白,根本不见南迦巴瓦的踪影。考察的营地就在香炉塔不远处,搭帐篷、扎营、勘测周边地形这些都是例行的考察准备。
做完这一切已经到了傍晚时分,天空中的雨已经停了,乌云变淡,夕阳的金光从云层中透露出来,南迦巴瓦峰也开始渐渐显现。万道金光齐穿云霄,气色氤氲的大峡谷也逐渐露出面目,已经将摄像机架在山口上,云淡山出,阳光映射在南迦巴瓦峰千年不化的冰川上,格外夺目。日照金山的喜悦给考察队的带来了一味特别的兴奋剂。夕阳西下,雾气卷土重来,山口风呼呼作响,一个夜晚到来,对于考察队而言这又是一个普通的野外考察夜晚。无尽的雨水,阴冷潮湿的气候,不停地守候与等待,每天的发生的故事,考察中不断的惊喜,这一切在苦中寻找的乐子,让考察难忘而又美好!
我的考察也有意外的收获,因为无限亲近自然,所以自然的馈赠就显的十分大方,除了前面提到的野生蘑菇,还有更加珍惜的菌类“冬虫夏草”。考察的季节正是挖虫草的季节,而我们所在的海拔高度刚好是虫草生长的高度,每天游走在这些地方,遇见冬虫夏草见怪不怪,当然在众多的草之中我们是无法辨认,来自本地的协作队员可以一眼辨认,拍摄完成,协作队员将虫草挖走,还会将土回填,保留菌种,也许明年这里还会生长出这一神奇的生物。
考察的过程有趣、严谨,也有不知所措的无奈,总是有新的发现,总是有新的问题,当年你面临这些,一切迎刃而解内心将是一个极大的满足。
下一期,我们将讨论在野外拍摄的器材,会遇到那些问题,以及野生动植物拍摄观测的各种方法。
“奢侈”的考察项目
洛克的考察因为他拥有大量的资金使考察表现的十分奢侈,然而无论何时任意一次类似于他这样的考察都是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考察的成本以西藏生物影像调查历次考察的费用来看,包括考察队员的酬劳、摄影器材的租赁、考察队抵达离开的交通费用、考察期间用车油料及耗损、雇佣向导、雇佣背夫、全体人员的餐饮住宿、考察时期的易耗品、考察结束后的报告撰写、物种鉴定、照片视频后期处理等一些列费用,无疑在这“大致”列出的项目中,足以看出了一次野外生物影像考察的“奢侈”程度。所以除去单枪匹马的个人爱好行为的考察,任何团队性质的考察都是一场价值不菲的“大事记”。上一篇文章提到了考察时候、考察过程中需要的后勤准备。具体的以TBIS鲁朗考察中后勤准备来说明一下,也许为有理想成为野生动植物影像摄影师的朋友提供如果在野外吃好、喝好、拍好的生存指南。
每一次野外的考察都有一个大本营,为集中住宿之地,也是餐饮中心,通常大本营的设立有着便利交通条件,有些地点车辆可以到达运输补给,车辆到达不了的大本营由背夫将补给运送进入,这种大本营的地点大多选择距离每日考察线路折中地。鲁朗的考察大本营设立在海拔4500多米的“拜峰台”,有一条简易公路上山,给考察带来了很大便利。出发的当天,一早就开始搬运后勤物资上车,后勤物资主要涉及吃、住两个方面。吃包括速食类,比如方便面、各种肉罐头、压缩干粮、巧克力、牛肉干、苏打饼干等;烹饪食品,比如半成品酱牛肉、大白菜、土豆、少量青菜、米、面粉等。住的内容还有班用帐篷(用来做饭,主营地),个人帐篷、睡袋、发电机、净水设备等。速食食品中方便面、压缩干粮就不用说了,巧克力、牛肉干和苏打饼干都有特殊用途,巧克力、牛肉干用来在寒冷饥饿的情况下迅速补充糖分以及补充能量,恢复机能,这两样一定是必备的,严重时可以用来救命。苏打饼干的用途最主要的是中和胃酸,由于在野外工作餐饮的不固定会造成胃酸的分泌过多引起胃部的不适应,所以苏打饼干起到了重要作用。大本营的班用帐篷每日至少将准备早晚两餐,最常见的烹饪熟食就是土豆炖牛肉、白菜猪肉罐头煮方便面这两个品种,有时候还会和面做白菜土豆汤面片。野外食物最核心的内容就是热量,主要来源于各种肉类,当然以牛肉为重,维生素来源于可以久放的白菜与土豆。白菜炖猪肉罐头配方便面是最常见的考察热食,如果能吃上一顿土豆炖牛肉那简直就是人间美味。每日考察队外出个人携带的是少量的酱牛肉或牛肉干、干粮或压缩饼干、巧克力、配有葡萄糖的饮用水。除去我们准备的食物,当然也会“靠山吃山”考察之余接受自然的馈赠。雨水的季节就是丛林里蘑菇生长的季节,富饶的鲁朗,有着各种珍惜美味的菌类,每日在山林中拍摄调研,时不时地就会收获松茸、青冈菌、珊瑚菌之类的蘑菇。参加考察的协作队员,都是当地土生土长的小伙子,他们拥有识别食用蘑菇的能力,每天干完活带着一兜蘑菇回营地,晚上蘑菇汤面片,所谓山珍,就是这样的原汁美味。所以在野外,等、靠、要,不如自己动手,不要误会,我们绝不会扑杀野生动物作为食物。除去保护与生态平衡因素,现实一点来说从食品安全考虑,野生动物是“不安全”的肉食来源,因为“野生”的它们,常常是众多寄生生物的寄主,迁徙的鸟儿也可能携带高致病禽流感病毒。在野外的每一顿都吃得小心翼翼,但每一顿都是最美的美味。
喜忧参半的雨水
雨水带来了美食的原料,也带来了无尽的烦恼,7月在青藏高原以外的地方已经是盛夏季节,炙热烧烤大地,而在我们考察的鲁朗,却还有一丝寒意。当然山谷也是绿意盎然繁花盛开,但是连绵的雨水让人头疼。在鲁朗的半个多月里,下雨的天气一共有15天,就在这雨水骚扰的15天我们完成了艰苦令人难忘的考察岁月。雨后山林里朽木上的昆虫,低矮的花朵,溪水边活动的两栖动物,都是我们要调查与拍摄的对象。在阴冷的天气里走入针叶林之中真有点“寒气逼人”的感觉。潮湿的大地,草丛中的兰花,需要趴下与它亲密接触,朽木上的昆虫,观测它们的行为,有时候一等就要4-5个小时。
一日与植物专家一起从山顶走下山脚,无数次的蹲下起来,竟然让他造成了高原反应。与风光摄影师一起拍摄,出门时候还是大太阳,我们走到一个山坡上,架起机器,一朵云飘来,天空的蓝色立马被乌云笼罩,从小雨一直持续到大雨。此刻冲锋衣裤都不显灵,冰冷的雨水浇灌全身,为保护器材我们早早收工,带着浑身湿透的雨水回屋取暖。天气一直困扰野外调查及拍摄,有时候突如其来的雨水任何防雨设备都显得无力,当然摄影器材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不然机器罢工,这一天就浪费了。
之前说到营地“拜峰台”鲁朗达绷山上前往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一个山口,这个海拔4500多米的山口正对南迦巴瓦峰,其下则是“人类最后的秘境”雅鲁藏布大峡谷,山口处面对南迦巴瓦峰置放祭拜山神的香炉塔。记得我们到达这里开始安营扎寨,这个两山之间的地方一直阴晴不定,一片云飘过来就是一场雨水,长期在野外考察拍摄对这种天气见怪不怪。此时正是云雾缭绕,远眺大峡谷一片灰白,根本不见南迦巴瓦的踪影。考察的营地就在香炉塔不远处,搭帐篷、扎营、勘测周边地形这些都是例行的考察准备。
做完这一切已经到了傍晚时分,天空中的雨已经停了,乌云变淡,夕阳的金光从云层中透露出来,南迦巴瓦峰也开始渐渐显现。万道金光齐穿云霄,气色氤氲的大峡谷也逐渐露出面目,已经将摄像机架在山口上,云淡山出,阳光映射在南迦巴瓦峰千年不化的冰川上,格外夺目。日照金山的喜悦给考察队的带来了一味特别的兴奋剂。夕阳西下,雾气卷土重来,山口风呼呼作响,一个夜晚到来,对于考察队而言这又是一个普通的野外考察夜晚。无尽的雨水,阴冷潮湿的气候,不停地守候与等待,每天的发生的故事,考察中不断的惊喜,这一切在苦中寻找的乐子,让考察难忘而又美好!
我的考察也有意外的收获,因为无限亲近自然,所以自然的馈赠就显的十分大方,除了前面提到的野生蘑菇,还有更加珍惜的菌类“冬虫夏草”。考察的季节正是挖虫草的季节,而我们所在的海拔高度刚好是虫草生长的高度,每天游走在这些地方,遇见冬虫夏草见怪不怪,当然在众多的草之中我们是无法辨认,来自本地的协作队员可以一眼辨认,拍摄完成,协作队员将虫草挖走,还会将土回填,保留菌种,也许明年这里还会生长出这一神奇的生物。
考察的过程有趣、严谨,也有不知所措的无奈,总是有新的发现,总是有新的问题,当年你面临这些,一切迎刃而解内心将是一个极大的满足。
下一期,我们将讨论在野外拍摄的器材,会遇到那些问题,以及野生动植物拍摄观测的各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