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语感这个概念,已有人将其译为speech feeling 或the sense of speech.语感被认为是一种类似直觉、自然的感觉,是掌握语言习惯的一个较高级的阶段。①但是语感究竟是一种什么心理现象,是怎样一种心理过程,有关此类问题的探讨在心理学、语言学和外语教学法的专著和论文中尚不多见。本文将对外语教学中语感培养的重要性及语感形成的心理学语言学机制、过程和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为了解决浅谈外语的习得与语感的形成(一)中的难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摆脱对中国学生外语习得持怀疑态度的理论误区并探讨出他们外语习得和语感形成的规律。
(1)中学生习得学习外语,形成外语语言能力可以从两个途径着手。一是对外语的下意识的自然吸收,在不自觉的过程中掌握语言规则,从而产生语感。第二个途径是有意识地学习和识记外语的各种习惯规则。
(2)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将第二语言的学习进程看作类似于第一语言(母语)习得的过程。克拉申认为语言习得的成功在于学习者所接收的语言的性质。这种输入应当包括学生已经“知道”的语言以及学生还未见过的语言。他还假设只要提供给学生大量的可理解输入,学生就能自然而然地获得语言能力,习得目标语言。值得注意的是青少年乃至成人掌握语言项目的顺序与儿童大致相同。更有启发意义的是:在把英语作为母语和作为外语这样两种不同的学习过程中人们对语言项目掌握的顺序是大致相同的,如掌握进行时先于掌握过去时,掌握名词复数先于掌握名词所有格等等。这些都说明外语和母语有着某些共同的习得规律。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 语感是在吸收外部语言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一种逐渐完善的心理机制。它是对馈入语言信息的正确译解、储存和反馈,亦即在吸收相干信号过滤非相干信号的言语输入(与听辨和阅读理解等接收性能力有关)和在直觉中遵循语言规则,准确无误的言语输出(与说与写这两种能产性技能有关)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高度敏感而又十分稳定的心理素质。
2. 在外语教学的许多方面是可以遵循语言习得规律的。关键在于如何使课堂尽量符合真实的语言环境,使听说读写各种教学活动都更符合语境化和交际规律的要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按照语言习得的规律循序渐进地建立起他们自己的内部语言,形成敏锐稳定的外语语感。这样一种教学活动始终遵循着语言实践(对语言的自然吸收和自然应用-)——归纳语言规则(使内部语言系统化) ——再实践(运用已掌握的语言规则,检验并强化学习效果)这样一个过程来进行。
3.要重视语言的可理解输入,即“语言输入的真实性”(authenticity)。诚如哈默所说“用语言教学的术语来讲,所谓真实性的课文是为讲母语的学生设计的,而非真实性的课文,则是专门为学外语为目的的学生设计的”。然而,哈钦森和沃特斯则认为,采用“真实、自然的交际语言或近似自然的语言”,“并不排斥在后阶段改写或重写原文的可能性,如果我们感到这样做能使课文更符合教学的需要。⑧在实际教学中非真实性的材料在阅读教学中可起课文的导入作用,而半真实性的材料或真实性的材料可用来作提高阶段的阅读和听力训练。
在我们学校的外语教学中,我们遵照教育部颁发的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从实际出发,提出“遵循外语习得规律,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教学要求,探索符合我们自己教学实际的“优化教学”的路子。在初中阶段,我们课堂教学中努力使教学情景化、交际化。利用录音、录象和多媒体课件开展电化教学,进行多通道、多感官的语言交际活动。我们把初中外语教学分为“入门——上路——发展”三个互相联系的阶段。
1.入门阶段(初一第一学期)的主要任务是:
抓好起始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入门,按照语言习得规律科学上路,主要做法是:
(1)进行口语交际基本功训练,从日常口语会话入手,循序渐进,反复强化,养成用简单英语口语进行交际的良好习惯。
(2)进行心理素质训练,明确学习目的,消除心理障碍,增强学好外语的自信心。
2.入门、上路阶段(初一全学年),主要任务是:
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主要做法是;
(1)抓好拼读训练,练好发音、拼词基本功。
(2)抓好听力训练,练好听力基本功。
(3)抓好会话训练,练好开口说话的基本功。
(4)抓好听写训练练好听音写词的基本功。
(5)指导学生掌握学习英语词汇的基本方法,过好词汇关。
3. 上路发展阶段(初二至初三)。这一阶段的主要做法是:
(1)优化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参与训练的积极动机,进入角色主动练。
(2)优化教学模式,听说讲练用多头并举。基本程序如下:①课前预习,充分准备。②听说训练整体感知。③精讲多练,讲练结合。④综合训练,突出运用。
(3)课内外相结合,增加语言实践量和信息输入量。采取的办法有:①坚持听力同步训练。。②坚持课外阅读同步训练。③坚持按指定话题练对话练写作。
在高中阶段,为了培养读写视听说等交际能力我们增开了英语阅读、写作和视听三门选修课,实施输入与输出同步,读写视听说并举的教学措施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在阅读课上,我们要求学生按照prereading tasks 的要求先进行读前准备活动,然后再让学生带着问题和预测有目的地进行快速阅读;第二遍阅读我们要求学生做reading tasks中的练习,按照句子—段落—全篇和全篇—段落—句子两种顺序反复阅读并思考,通过深入分析、判断和归纳做到既把握整体又吃透字里行间的微言大义。
在每次阅读课结束前,还有follow-up activity 活动,
【参考文献】
[1]曹日昌主编:《普通心理学》(上、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
[2]陈原:《社会语言学》,学林出版社,1983年。
[3]范存忠、解楚兰:《语言的习惯与语言的感觉》(上、下),《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杂志,1982年第1、2期。
为了解决浅谈外语的习得与语感的形成(一)中的难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摆脱对中国学生外语习得持怀疑态度的理论误区并探讨出他们外语习得和语感形成的规律。
(1)中学生习得学习外语,形成外语语言能力可以从两个途径着手。一是对外语的下意识的自然吸收,在不自觉的过程中掌握语言规则,从而产生语感。第二个途径是有意识地学习和识记外语的各种习惯规则。
(2)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将第二语言的学习进程看作类似于第一语言(母语)习得的过程。克拉申认为语言习得的成功在于学习者所接收的语言的性质。这种输入应当包括学生已经“知道”的语言以及学生还未见过的语言。他还假设只要提供给学生大量的可理解输入,学生就能自然而然地获得语言能力,习得目标语言。值得注意的是青少年乃至成人掌握语言项目的顺序与儿童大致相同。更有启发意义的是:在把英语作为母语和作为外语这样两种不同的学习过程中人们对语言项目掌握的顺序是大致相同的,如掌握进行时先于掌握过去时,掌握名词复数先于掌握名词所有格等等。这些都说明外语和母语有着某些共同的习得规律。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 语感是在吸收外部语言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一种逐渐完善的心理机制。它是对馈入语言信息的正确译解、储存和反馈,亦即在吸收相干信号过滤非相干信号的言语输入(与听辨和阅读理解等接收性能力有关)和在直觉中遵循语言规则,准确无误的言语输出(与说与写这两种能产性技能有关)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高度敏感而又十分稳定的心理素质。
2. 在外语教学的许多方面是可以遵循语言习得规律的。关键在于如何使课堂尽量符合真实的语言环境,使听说读写各种教学活动都更符合语境化和交际规律的要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按照语言习得的规律循序渐进地建立起他们自己的内部语言,形成敏锐稳定的外语语感。这样一种教学活动始终遵循着语言实践(对语言的自然吸收和自然应用-)——归纳语言规则(使内部语言系统化) ——再实践(运用已掌握的语言规则,检验并强化学习效果)这样一个过程来进行。
3.要重视语言的可理解输入,即“语言输入的真实性”(authenticity)。诚如哈默所说“用语言教学的术语来讲,所谓真实性的课文是为讲母语的学生设计的,而非真实性的课文,则是专门为学外语为目的的学生设计的”。然而,哈钦森和沃特斯则认为,采用“真实、自然的交际语言或近似自然的语言”,“并不排斥在后阶段改写或重写原文的可能性,如果我们感到这样做能使课文更符合教学的需要。⑧在实际教学中非真实性的材料在阅读教学中可起课文的导入作用,而半真实性的材料或真实性的材料可用来作提高阶段的阅读和听力训练。
在我们学校的外语教学中,我们遵照教育部颁发的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从实际出发,提出“遵循外语习得规律,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教学要求,探索符合我们自己教学实际的“优化教学”的路子。在初中阶段,我们课堂教学中努力使教学情景化、交际化。利用录音、录象和多媒体课件开展电化教学,进行多通道、多感官的语言交际活动。我们把初中外语教学分为“入门——上路——发展”三个互相联系的阶段。
1.入门阶段(初一第一学期)的主要任务是:
抓好起始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入门,按照语言习得规律科学上路,主要做法是:
(1)进行口语交际基本功训练,从日常口语会话入手,循序渐进,反复强化,养成用简单英语口语进行交际的良好习惯。
(2)进行心理素质训练,明确学习目的,消除心理障碍,增强学好外语的自信心。
2.入门、上路阶段(初一全学年),主要任务是:
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主要做法是;
(1)抓好拼读训练,练好发音、拼词基本功。
(2)抓好听力训练,练好听力基本功。
(3)抓好会话训练,练好开口说话的基本功。
(4)抓好听写训练练好听音写词的基本功。
(5)指导学生掌握学习英语词汇的基本方法,过好词汇关。
3. 上路发展阶段(初二至初三)。这一阶段的主要做法是:
(1)优化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参与训练的积极动机,进入角色主动练。
(2)优化教学模式,听说讲练用多头并举。基本程序如下:①课前预习,充分准备。②听说训练整体感知。③精讲多练,讲练结合。④综合训练,突出运用。
(3)课内外相结合,增加语言实践量和信息输入量。采取的办法有:①坚持听力同步训练。。②坚持课外阅读同步训练。③坚持按指定话题练对话练写作。
在高中阶段,为了培养读写视听说等交际能力我们增开了英语阅读、写作和视听三门选修课,实施输入与输出同步,读写视听说并举的教学措施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在阅读课上,我们要求学生按照prereading tasks 的要求先进行读前准备活动,然后再让学生带着问题和预测有目的地进行快速阅读;第二遍阅读我们要求学生做reading tasks中的练习,按照句子—段落—全篇和全篇—段落—句子两种顺序反复阅读并思考,通过深入分析、判断和归纳做到既把握整体又吃透字里行间的微言大义。
在每次阅读课结束前,还有follow-up activity 活动,
【参考文献】
[1]曹日昌主编:《普通心理学》(上、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
[2]陈原:《社会语言学》,学林出版社,1983年。
[3]范存忠、解楚兰:《语言的习惯与语言的感觉》(上、下),《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杂志,198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