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点评嘉宾】
唐任伍 北京师范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导
戴立兴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建党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让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广大人民现实生活中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目前,随着扶贫工作的深入发展,民营企业的参与方式更加多样、领域更加宽广,重要作用也愈加凸显。那么,作为扶贫重要社会力量之一的优秀民营企业——碧桂园集团,是如何推动精准扶贫与产业经营的深度融合,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应有贡献的?人民论坛特邀专家对碧桂园集团的扶贫经验进行总结。
唐任伍:作为参与扶贫开发的重要社会力量之一,碧桂园集团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毅然决然地投入到精准扶贫的队伍中。
精心布局,倾力投入。扶贫先扶智,扶贫必扶志,智志双扶是关键。碧桂园集团设立“仲明助学金”,成立国良职业培训学校、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等教育机构,为贫困家庭的学生提供教育机会,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点。碧桂园集团投入大量资金,改善帮扶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大力发展绿色苗木产业,探索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开启“造血式”的产业扶贫之路。改进扶贫方式,提升扶贫效率,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现。碧桂园集团积极向高科技综合型企业转型,并将精准扶贫列为主业之一,结对帮扶9省14县,成为民营企业扶贫投入最大、范围最广、实施方案最完整的标杆。
精心筹划,注重实施。首先,制定“两会”“两报”制度,通过制度化建设,实现扶贫工作的精准化、标准化。碧桂园集团定期召开周例会和月例会,总结部署相关工作;设立扶贫周报、扶贫月报,总结工作成效和不足;制定考核激励制度,以正面激励为主,做好优秀扶贫干部的表彰和宣传。其次,设置自上而下的多层级组织架构,从体制机制上保障扶贫工作的可持续性。碧桂园集团成立“精准扶贫乡村振兴领导小组”,下设“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办公室”;组建数百人的专职扶贫队伍,长期驻扎在基层,具体从事一线扶贫工作;发动子公司、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伙伴以及其他爱心企业,建立“公益联盟共同体”。再次,探索推进“4+X”扶贫模式。“4”即党建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是集团统一部署的规定动作;“X”即结合帮扶地区实际情况拓展的自选动作,力求做到精准扶贫。碧桂园集团充分结合农村需要与市场需求,依托自身产业优势,进行“菜单式”的就业培训,维持就业扶贫效果的可持续性。最后,创新体制机制,保障精准扶贫取得实效。碧桂园集团坚持在组织上、体制上、模式上实施创新,将行动一致性和创新性结合起来,探索出一条既和党中央提出的精准扶贫战略一致,又契合碧桂园集团发展特色的道路。
精心总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相关经验。一是形成“党建扶贫模式”。碧桂园集团一方面加强党组织建设,形成党组织的“有形覆盖”和“有效覆盖”;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先锋模范和战斗堡垒作用,创新党建扶贫“四大抓手”。二是形成“产业扶贫模式”。碧桂园集团以市场为导向,依托特色资源,打造多样化的产业项目;努力推动“一村一品”“一县一业”,通过品牌化优势整合贫困县的优质农产品,提高贫困地区产品的竞争力,让贫困户分享产业链延伸的增值收益。三是形成“精准扶贫长效机制”。碧桂园集团努力激发政府、企业、社会组织、贫困户等各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贫困户的收益分享,提升区域性扶贫的整体效果。四是形成“人才扶贫模式”。碧桂园集团一方面加强对贫困人口的能力培训,使其形成勤劳致富的意识;另一方面开展“3个3”工作,即实施3个寻找计划(一批返乡扎根创业青年、老村长、深度贫困户),聚焦3类人群(村支书、返乡扎根创业青年、乡贤),实现3个1万目标(帮助1万名贫困大中专学生找工作、扶持1万名返乡青年扎根农村创业、资助1万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为贫困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戴立兴:面临脱贫攻坚决胜期和乡村振兴启动期的交汇阶段,碧桂园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立足实际、聚焦实业、创新经营,把企业做强做优的同时,切实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探索出了一条民营企业与党和政府、国有企业、其他社会力量紧密联动、优势互补,推动精准扶贫政策有效落地,以企业高质量转型推动和引领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路径。
如何实现党建引领,夯实脱贫致富的组织力量,解决“谁来扶”的问题,是碧桂园集团一直思考的命题。碧桂园主动适应社会新需要,扎实做好集团党建,发挥碧桂园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第一,强化帮扶领导体制建设,搭建扶贫组织管理体系。成立集团精准扶贫乡村振兴领导小组,相应的在区域公司成立精准扶贫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各帮扶县成立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项目部,确保了扶贫工作的集团主业地位。
第二,通过基层党组织与当地政府、被帮扶地区群众建立联系,建立脱贫的组织与制度保障。实施党建扶贫“五个一”行动。建立一个一线扶贫项目党支部,开展一次党建共建组织生活会、举办一次特色型党课,评选一批火线入党党员和优秀扶贫党员代表,解决一批思想致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签署一份“军令状”。
第三,通过“四大”抓手落到实处。开启“思源计划”,旅游和文化资源联动打造“五色”旅游线路;利用社企党建的平台,开展农创产品展销会;短期体验式交流活动,将扶贫干部召集起来,集中安排到集团参观学习和体验交流;寻找党性高、群众基础好的“老村长”,协助碧桂园扶贫党支部开展思想扶贫工作。
碧桂园集团高度重视党建在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在大力推进扶贫事业的同时,既锻炼了基层党组织队伍,培养了优秀党员干部;又凝聚了党建区域资源,提升了贫困地区基层党组织的活力。
一是实现党组织有形覆盖和有效覆盖的有机结合。坚持党组织的有形覆盖和有效覆盖,坚持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互通共融,促进贫困地区党支部建设、能力提升、人才培养。
二是党建扶贫建立了一支有情怀的优秀党员干部队伍。通过“把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把党员骨干培养成集团高管”的保障机制锻造出一支战斗能力强硬的扶贫队伍。
三是党建扶贫开创了区域党建的开放新模式。以党建引领,把党建贯穿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始终,突破传统的党组织建设封闭模式,凝聚多方资源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
四是党建扶贫激活了共建贫困村的基层党组织活力,改变贫困村党支部书记等干部的思想、能力和行动,不断提升共建支部党员干部对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认知和理论水平。
回首碧桂园集团精准扶贫的历史,成绩令人赞叹。但是,今后的路更加光辉、更加艰辛。为此,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党组织自身要加强。强化一线扶贫项目党支部与当地县委、县政府的联系,办好“碧乡·乡村振兴学习实践中心”,建立带不走的扶贫队伍。其次,坚持扶贫“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相结合。坚持“像建好房子一样做好企业党建工作”,坚持立足贫困地区资源禀赋,重视教育扶贫扶智在促进扶贫、防止返贫方面的根本性作用,以农村需要、市场需求及实现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健康扶贫、美丽乡村建设等自选动作。再次,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引导群众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顶层设计、推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创新实践、夯实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根本保障等举措,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最后,继续探索可造血、可复制、可持续的精准扶贫长效机制。创新可造血的扶贫方式,探索可复制的扶贫模式,构建可持续的扶贫机制,努力实现贫困户、政府、社会和企业的多方共赢。
责编/孙渴 潘丽莉 美编/陈媛媛
唐任伍 北京师范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导
戴立兴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建党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让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广大人民现实生活中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目前,随着扶贫工作的深入发展,民营企业的参与方式更加多样、领域更加宽广,重要作用也愈加凸显。那么,作为扶贫重要社会力量之一的优秀民营企业——碧桂园集团,是如何推动精准扶贫与产业经营的深度融合,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应有贡献的?人民论坛特邀专家对碧桂园集团的扶贫经验进行总结。
人民论坛:碧桂园集团是民营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典范,那么,其对于创新扶贫模式有哪些心得?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形成了哪些有益经验?
唐任伍:作为参与扶贫开发的重要社会力量之一,碧桂园集团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毅然决然地投入到精准扶贫的队伍中。
精心布局,倾力投入。扶贫先扶智,扶贫必扶志,智志双扶是关键。碧桂园集团设立“仲明助学金”,成立国良职业培训学校、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等教育机构,为贫困家庭的学生提供教育机会,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点。碧桂园集团投入大量资金,改善帮扶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大力发展绿色苗木产业,探索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开启“造血式”的产业扶贫之路。改进扶贫方式,提升扶贫效率,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现。碧桂园集团积极向高科技综合型企业转型,并将精准扶贫列为主业之一,结对帮扶9省14县,成为民营企业扶贫投入最大、范围最广、实施方案最完整的标杆。
精心筹划,注重实施。首先,制定“两会”“两报”制度,通过制度化建设,实现扶贫工作的精准化、标准化。碧桂园集团定期召开周例会和月例会,总结部署相关工作;设立扶贫周报、扶贫月报,总结工作成效和不足;制定考核激励制度,以正面激励为主,做好优秀扶贫干部的表彰和宣传。其次,设置自上而下的多层级组织架构,从体制机制上保障扶贫工作的可持续性。碧桂园集团成立“精准扶贫乡村振兴领导小组”,下设“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办公室”;组建数百人的专职扶贫队伍,长期驻扎在基层,具体从事一线扶贫工作;发动子公司、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伙伴以及其他爱心企业,建立“公益联盟共同体”。再次,探索推进“4+X”扶贫模式。“4”即党建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是集团统一部署的规定动作;“X”即结合帮扶地区实际情况拓展的自选动作,力求做到精准扶贫。碧桂园集团充分结合农村需要与市场需求,依托自身产业优势,进行“菜单式”的就业培训,维持就业扶贫效果的可持续性。最后,创新体制机制,保障精准扶贫取得实效。碧桂园集团坚持在组织上、体制上、模式上实施创新,将行动一致性和创新性结合起来,探索出一条既和党中央提出的精准扶贫战略一致,又契合碧桂园集团发展特色的道路。
精心总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相关经验。一是形成“党建扶贫模式”。碧桂园集团一方面加强党组织建设,形成党组织的“有形覆盖”和“有效覆盖”;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先锋模范和战斗堡垒作用,创新党建扶贫“四大抓手”。二是形成“产业扶贫模式”。碧桂园集团以市场为导向,依托特色资源,打造多样化的产业项目;努力推动“一村一品”“一县一业”,通过品牌化优势整合贫困县的优质农产品,提高贫困地区产品的竞争力,让贫困户分享产业链延伸的增值收益。三是形成“精准扶贫长效机制”。碧桂园集团努力激发政府、企业、社会组织、贫困户等各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贫困户的收益分享,提升区域性扶贫的整体效果。四是形成“人才扶贫模式”。碧桂园集团一方面加强对贫困人口的能力培训,使其形成勤劳致富的意识;另一方面开展“3个3”工作,即实施3个寻找计划(一批返乡扎根创业青年、老村长、深度贫困户),聚焦3类人群(村支书、返乡扎根创业青年、乡贤),实现3个1万目标(帮助1万名贫困大中专学生找工作、扶持1万名返乡青年扎根农村创业、资助1万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为贫困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人民论坛:碧桂园在扶贫过程中,如何有效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取得了怎样的实效?未来还需要在哪些方面继续发力?
戴立兴:面临脱贫攻坚决胜期和乡村振兴启动期的交汇阶段,碧桂园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立足实际、聚焦实业、创新经营,把企业做强做优的同时,切实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探索出了一条民营企业与党和政府、国有企业、其他社会力量紧密联动、优势互补,推动精准扶贫政策有效落地,以企业高质量转型推动和引领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路径。
如何实现党建引领,夯实脱贫致富的组织力量,解决“谁来扶”的问题,是碧桂园集团一直思考的命题。碧桂园主动适应社会新需要,扎实做好集团党建,发挥碧桂园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第一,强化帮扶领导体制建设,搭建扶贫组织管理体系。成立集团精准扶贫乡村振兴领导小组,相应的在区域公司成立精准扶贫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各帮扶县成立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项目部,确保了扶贫工作的集团主业地位。
第二,通过基层党组织与当地政府、被帮扶地区群众建立联系,建立脱贫的组织与制度保障。实施党建扶贫“五个一”行动。建立一个一线扶贫项目党支部,开展一次党建共建组织生活会、举办一次特色型党课,评选一批火线入党党员和优秀扶贫党员代表,解决一批思想致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签署一份“军令状”。
第三,通过“四大”抓手落到实处。开启“思源计划”,旅游和文化资源联动打造“五色”旅游线路;利用社企党建的平台,开展农创产品展销会;短期体验式交流活动,将扶贫干部召集起来,集中安排到集团参观学习和体验交流;寻找党性高、群众基础好的“老村长”,协助碧桂园扶贫党支部开展思想扶贫工作。
碧桂园集团高度重视党建在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在大力推进扶贫事业的同时,既锻炼了基层党组织队伍,培养了优秀党员干部;又凝聚了党建区域资源,提升了贫困地区基层党组织的活力。
一是实现党组织有形覆盖和有效覆盖的有机结合。坚持党组织的有形覆盖和有效覆盖,坚持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互通共融,促进贫困地区党支部建设、能力提升、人才培养。
二是党建扶贫建立了一支有情怀的优秀党员干部队伍。通过“把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把党员骨干培养成集团高管”的保障机制锻造出一支战斗能力强硬的扶贫队伍。
三是党建扶贫开创了区域党建的开放新模式。以党建引领,把党建贯穿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始终,突破传统的党组织建设封闭模式,凝聚多方资源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
四是党建扶贫激活了共建贫困村的基层党组织活力,改变贫困村党支部书记等干部的思想、能力和行动,不断提升共建支部党员干部对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认知和理论水平。
回首碧桂园集团精准扶贫的历史,成绩令人赞叹。但是,今后的路更加光辉、更加艰辛。为此,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党组织自身要加强。强化一线扶贫项目党支部与当地县委、县政府的联系,办好“碧乡·乡村振兴学习实践中心”,建立带不走的扶贫队伍。其次,坚持扶贫“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相结合。坚持“像建好房子一样做好企业党建工作”,坚持立足贫困地区资源禀赋,重视教育扶贫扶智在促进扶贫、防止返贫方面的根本性作用,以农村需要、市场需求及实现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健康扶贫、美丽乡村建设等自选动作。再次,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引导群众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顶层设计、推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创新实践、夯实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根本保障等举措,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最后,继续探索可造血、可复制、可持续的精准扶贫长效机制。创新可造血的扶贫方式,探索可复制的扶贫模式,构建可持续的扶贫机制,努力实现贫困户、政府、社会和企业的多方共赢。
责编/孙渴 潘丽莉 美编/陈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