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塔利班崛起的历史逻辑

来源 :现代国际关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y4486815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富汗战争后,塔利班迅速实现重组,建立了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人员构成更加多元,意识形态趋向务实、温和.塔利班迎合了阿富汗广大农村和部落社会的政治文化和诉求,为之提供必要的公共产品,满足当地人的生存和安全需求,并实现社会动员.相较而言,阿富汗政府的集权化努力和农村建设实践则以失败而告终,国家制度建构陷入不同族裔的博弈之中,效能颇低.塔利班最终填补了农村的权力真空,逐渐侵蚀和瓦解地方政权,并在美国撤军后全面夺取政权.塔利班上台后,仍然面临一系列困难和问题,涉及如何整合松散的组织结构,如何建构兼具伊斯兰传统与现代精神的政治和社会制度,如何实现权力分享和政治包容、发展经济与融入国际体系等等.阿富汗国家的秩序恢复、和平建设任重而道远.
其他文献
童年曾是“无忧无虑”“游戏玩耍”的代名词,也是过去几代人的集体记忆.那时的儿童,在参加学校学习的同时,有大量自主的时间参与同伴游戏、与人交往互动,并由此习得进入社会需要的态度、知识和技能.
期刊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推进基层党建不仅是引导群众自觉听党话、跟党走的关键,也是筑牢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以落实国家政策的必要选择.党组织的制度化建设与社会化发展是两种可行的路径,但两者之间蕴含着内在的张力.本文将"制度—生活"视角引入农村党建发展中,分析了具有流动性、脱嵌性和需求性特点的复杂乡村生活实践对基层党建提出的挑战,并提出要在党组织的制度化建设中强化与民情的适应性变动.研究认为,通过在社会化生活中锻造先锋性、在组织开放性中强化整合性、在推进服务性中实现自我发展等方式有助于实现制度化
目前,育儿焦虑正在一点点压垮中国父母.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大城市,教育竞争越来越呈现“低龄化”趋势.在北京,据说“海淀妈妈”“顺义妈妈”如果没给孩子报班,都不好意思和别人打招呼.从学区房、辅导班到作业题,无不充斥着“再不努力孩子就被落下了”“别人家孩子有的我家孩子也要有”的育儿焦虑.rn引起育儿焦虑的原因很多,家长不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发展特点,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笔者想强调的观点是,家长只有读懂孩子、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才能使孩子全面健康快乐成长,同时也才可能有效缓解育儿焦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