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油气储运设备在油气储运行业中的作用显著,而且油气储运设备的购买费用与维修费用都较高,只有加强油气储运设备的管理与维护,才能改善油气储运的工作条件,真正保障油气储运的高效率、高质量,提高石油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对油气储运设备的管理与维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油气 储运设备 管理 维护 措施
中图分类号:P4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7-0027-01
在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下,对油气产品有了更大的需求,做好油气储运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工作至关重要,其不仅直接决定了油气储运的正常有序运行,而且还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油气储运企业而言,应全面监管维护工作者,不断强化储运设备的检查力度,从而推动油气储运系统安全稳定运转,防止事故问题的发生,提高油气储运企业的市场竞争实力。
一、油气储运设备中存在的问题
1、管道腐蚀
实际中,如果管道处于湿硫化氢的环境下,由于应力而引起的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氢致开裂等情况而造成管道开裂。而致使管道出现腐蚀开裂问题的主要因素是:环境因素,管道埋设的区域环境会腐蚀管道;管道运行中不仅要承受自身产生的压力,同时还要承受相应的油气运输中产生的压力,如果这些压力已经超出了材料所能承受的极限,那么管道将不可避免的在应力诱导下而出现氢致开裂破坏现象。尤其当管道焊缝附近存在大量硫化物时,硫化物应力会进一步加剧管道腐蚀开裂。
2、缺乏健全的设计理念
油气管道运输业在我国成立时间不长,相较于西方国家,我国的油气管道工艺技术还不够成熟。由我国自行研发的降凝剂与减阻剂在油气运输业中运用,能在不加热管道的情况下开展油气运输工作。但是,我国的油气田具有广泛的分布领域,且存在诸多的原油类型,油气运输中能源消耗量与管道输送损耗量大,最后的效率并不明显,加之我国在管道运输设计方面缺乏充足的资金投入,严重阻碍了相关技术的发展。现行的油气管道设计理念缺乏一定的完善性,这对于油气管道运输业竞争实力的提升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3、储运设备的安全隐患
烃类碳氢化合物是油气输送中的主要成分,该物质最显著的特征是易燃易爆、有毒,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油气儲运的安全性。由于油气管道输送工作需通过加热加压方可开展,常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因此,针对此情况,应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油气储运安全隐患的措施,认真细致的分析各类不安全因素,力争将安全隐患抵制在萌芽之中,从而促进油气储运的安全有效运转。
二、加强油气储运设备管理与维护的措施
1、完善设计理念,符合实际要求
对于整个油气储运设备的设计,其重要性已经在上面的话语中讲的很清楚了,因而我们就必须适时的更新和改善设计理念,根据中国特有的地质特点,综合考虑影响这些设备寿命的各种因素,比如有些设备要求能抗高压,抗高温,抗化学腐蚀等等,还要做到这些设备的设计要符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着重考虑安全要素,从而设计出更加适应实际要求,更加完善,更加安全的设备。
2、 要定期给设备进行体检
为了延长设备“寿命”,在设备管理上,我们应该实行每月定期“体检”,增强设备的“免疫力”。以新疆油田油气储运公司为例,长期以来重视加强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每个月对所有运行设备的振动情况都要进行一次检测,检测任务由克拉玛依科比公司承担,对不符合振动检测标准的运行设备单独核实,及时反馈给油气储运公司,油气储运公司根据检测结果,对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有力的保障了设备设施的安全平稳运行。
3、加强压缩机各主要部件的定期保养和维护
(1)养护检修压缩设备各个配件的时候一定要按照下列条件进行:压缩设备内的压力已经全部释放出,已经断开压力电源,设备运转的电源已经切断,同时已经标注好不能够连接电源的标志。
(2) 压缩设备中使用的冷却润滑油是否需要更换要根据设备运转的现场环境、空气湿度、灰尘、空气中是不是含有酸碱性物质。新购买的压缩设备首保是在工作了五百个小时后更换新冷却润滑油,之后每次更换冷却润滑油是按照每运转四千小时后进行,如果十二个月内没有运转四千个小时,就按照一年一换。
(3) 油过滤设备首次养护应该在设备运转了三百到五百小时内进行更换,之后每一次更换都是使用两千小时后进行。
(4) 在养护和更替空气滤芯或者更换进气设备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避免杂质落进压缩设备的主要工作范围内。操纵时要把设备的入口关闭,操纵结束后,用手测试主机转动是不是正常,没有问题后再开机。
(5)设备每工作两千个小时后要检测皮带是否完好,如果皮带有松的现象,需要进行调节,直到正常。为了确保工作中皮带的正常使用,在全部的运转过程中避免皮带受油污而损坏。
4、油气储运设备管理要实行“三定”制度,维修要及时
实行“三定”制度,主要设备实行定机、定人、定岗位制。每台设备的专门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和考试,获得“操作合格证”之后才能操作相关的设备;在采用多班制作业,多人操作设备时,要执行交接班制度;对于新购或经过大修的设备,必须经过磨合期的试运转过程,以延长使用寿命,防止机件过早磨损;此外还要严格实行安全交底制度,使操作人员对施工要求、场地环境、气候等安全生产要素有详细的了解,确保设备使用的安全。
5、加强油泵的维护与保养
油气储运中最不可或缺的就是油泵,其属于理想的油气循环设备,对油泵设备进行维护过程中,应先掌握了解油泵的运行实况,安装时,应充分考虑该设备的散热性,防止出现蓄热与积热等不良情况,推动油泵的安全顺利运行,抵制安全事故。此外,不得使用输入管上的闸阀调节油泵的油量,不然将会带来气蚀现象。油泵的理想运行状态是在设计流量百分之三十以下,所以运行时,应保证其时刻处于理想的运行状态,同时还要在出口旁安装通关,将流量控制在最小值。检查油泵过程中,要详细认真的查看设备是否存在杂音,若运行中有着明显的杂音,那么应及时的找出导致该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处理。
6、管理日常化,维护保养经常化
在对油气储运设备管理时,应紧密联系维护保养要求,提高维护保养水平,经常性的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严格遵循设备维护保养方面的规范要求,制定完善的执行交接制度以保障设备的有效管理,切实做好以下几点:递交生产与作业资料、递交设备运行与使用资料、递交安全隐患因素、递交预防措施与事故处理资料、递交跑冒滴漏资料。
7、增强操作员工的操作水平
(1)大力的宣传这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员工的意识, 树立员工良好的观念, 组织符合员工本身的训练方案,增加员工的团体能力以此更好的使用和利用设备。
(2)有规律的组织设备管理和维护的交谈会从而促使员工积极向上, 互相探讨,特别是在总结工作经验的时候, 共享自己的经验和领悟,从而提高公司工作效率
(3)有规律的对员工进行知识的考察,还有工作量较大的时候, 实施轮班的制度, 保证工作的效率和成果。
(4)公司需要严格按照有关安全规定对人员进行管理, 专业的工作员工应该切实具体了解设备的任何方面, 以此来维护设备,提高设备寿命。
总之,油气储存运输设施管制以及养护是一项集中全面的运用学科,不管是在思想还是实际使用过程中全部都是推陈出新的,我们必须要在利润得到保证的前提下,加强管制,加强改革力度,才可以持续提升油气储存运输设施管制以及养护的水准,才可以获得更好的利润。
参考文献
[1] 陈刚.浅析油气储运设备的管理与维护[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2(10).
[2] 魏自科,李剑.油气储运设备完整性管理[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2(01).
[3] 石磊.油气储运过程中的管道防腐问题研究与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 2011(12).
[关键词]油气 储运设备 管理 维护 措施
中图分类号:P4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7-0027-01
在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下,对油气产品有了更大的需求,做好油气储运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工作至关重要,其不仅直接决定了油气储运的正常有序运行,而且还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油气储运企业而言,应全面监管维护工作者,不断强化储运设备的检查力度,从而推动油气储运系统安全稳定运转,防止事故问题的发生,提高油气储运企业的市场竞争实力。
一、油气储运设备中存在的问题
1、管道腐蚀
实际中,如果管道处于湿硫化氢的环境下,由于应力而引起的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氢致开裂等情况而造成管道开裂。而致使管道出现腐蚀开裂问题的主要因素是:环境因素,管道埋设的区域环境会腐蚀管道;管道运行中不仅要承受自身产生的压力,同时还要承受相应的油气运输中产生的压力,如果这些压力已经超出了材料所能承受的极限,那么管道将不可避免的在应力诱导下而出现氢致开裂破坏现象。尤其当管道焊缝附近存在大量硫化物时,硫化物应力会进一步加剧管道腐蚀开裂。
2、缺乏健全的设计理念
油气管道运输业在我国成立时间不长,相较于西方国家,我国的油气管道工艺技术还不够成熟。由我国自行研发的降凝剂与减阻剂在油气运输业中运用,能在不加热管道的情况下开展油气运输工作。但是,我国的油气田具有广泛的分布领域,且存在诸多的原油类型,油气运输中能源消耗量与管道输送损耗量大,最后的效率并不明显,加之我国在管道运输设计方面缺乏充足的资金投入,严重阻碍了相关技术的发展。现行的油气管道设计理念缺乏一定的完善性,这对于油气管道运输业竞争实力的提升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3、储运设备的安全隐患
烃类碳氢化合物是油气输送中的主要成分,该物质最显著的特征是易燃易爆、有毒,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油气儲运的安全性。由于油气管道输送工作需通过加热加压方可开展,常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因此,针对此情况,应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油气储运安全隐患的措施,认真细致的分析各类不安全因素,力争将安全隐患抵制在萌芽之中,从而促进油气储运的安全有效运转。
二、加强油气储运设备管理与维护的措施
1、完善设计理念,符合实际要求
对于整个油气储运设备的设计,其重要性已经在上面的话语中讲的很清楚了,因而我们就必须适时的更新和改善设计理念,根据中国特有的地质特点,综合考虑影响这些设备寿命的各种因素,比如有些设备要求能抗高压,抗高温,抗化学腐蚀等等,还要做到这些设备的设计要符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着重考虑安全要素,从而设计出更加适应实际要求,更加完善,更加安全的设备。
2、 要定期给设备进行体检
为了延长设备“寿命”,在设备管理上,我们应该实行每月定期“体检”,增强设备的“免疫力”。以新疆油田油气储运公司为例,长期以来重视加强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每个月对所有运行设备的振动情况都要进行一次检测,检测任务由克拉玛依科比公司承担,对不符合振动检测标准的运行设备单独核实,及时反馈给油气储运公司,油气储运公司根据检测结果,对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有力的保障了设备设施的安全平稳运行。
3、加强压缩机各主要部件的定期保养和维护
(1)养护检修压缩设备各个配件的时候一定要按照下列条件进行:压缩设备内的压力已经全部释放出,已经断开压力电源,设备运转的电源已经切断,同时已经标注好不能够连接电源的标志。
(2) 压缩设备中使用的冷却润滑油是否需要更换要根据设备运转的现场环境、空气湿度、灰尘、空气中是不是含有酸碱性物质。新购买的压缩设备首保是在工作了五百个小时后更换新冷却润滑油,之后每次更换冷却润滑油是按照每运转四千小时后进行,如果十二个月内没有运转四千个小时,就按照一年一换。
(3) 油过滤设备首次养护应该在设备运转了三百到五百小时内进行更换,之后每一次更换都是使用两千小时后进行。
(4) 在养护和更替空气滤芯或者更换进气设备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避免杂质落进压缩设备的主要工作范围内。操纵时要把设备的入口关闭,操纵结束后,用手测试主机转动是不是正常,没有问题后再开机。
(5)设备每工作两千个小时后要检测皮带是否完好,如果皮带有松的现象,需要进行调节,直到正常。为了确保工作中皮带的正常使用,在全部的运转过程中避免皮带受油污而损坏。
4、油气储运设备管理要实行“三定”制度,维修要及时
实行“三定”制度,主要设备实行定机、定人、定岗位制。每台设备的专门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和考试,获得“操作合格证”之后才能操作相关的设备;在采用多班制作业,多人操作设备时,要执行交接班制度;对于新购或经过大修的设备,必须经过磨合期的试运转过程,以延长使用寿命,防止机件过早磨损;此外还要严格实行安全交底制度,使操作人员对施工要求、场地环境、气候等安全生产要素有详细的了解,确保设备使用的安全。
5、加强油泵的维护与保养
油气储运中最不可或缺的就是油泵,其属于理想的油气循环设备,对油泵设备进行维护过程中,应先掌握了解油泵的运行实况,安装时,应充分考虑该设备的散热性,防止出现蓄热与积热等不良情况,推动油泵的安全顺利运行,抵制安全事故。此外,不得使用输入管上的闸阀调节油泵的油量,不然将会带来气蚀现象。油泵的理想运行状态是在设计流量百分之三十以下,所以运行时,应保证其时刻处于理想的运行状态,同时还要在出口旁安装通关,将流量控制在最小值。检查油泵过程中,要详细认真的查看设备是否存在杂音,若运行中有着明显的杂音,那么应及时的找出导致该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处理。
6、管理日常化,维护保养经常化
在对油气储运设备管理时,应紧密联系维护保养要求,提高维护保养水平,经常性的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严格遵循设备维护保养方面的规范要求,制定完善的执行交接制度以保障设备的有效管理,切实做好以下几点:递交生产与作业资料、递交设备运行与使用资料、递交安全隐患因素、递交预防措施与事故处理资料、递交跑冒滴漏资料。
7、增强操作员工的操作水平
(1)大力的宣传这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员工的意识, 树立员工良好的观念, 组织符合员工本身的训练方案,增加员工的团体能力以此更好的使用和利用设备。
(2)有规律的组织设备管理和维护的交谈会从而促使员工积极向上, 互相探讨,特别是在总结工作经验的时候, 共享自己的经验和领悟,从而提高公司工作效率
(3)有规律的对员工进行知识的考察,还有工作量较大的时候, 实施轮班的制度, 保证工作的效率和成果。
(4)公司需要严格按照有关安全规定对人员进行管理, 专业的工作员工应该切实具体了解设备的任何方面, 以此来维护设备,提高设备寿命。
总之,油气储存运输设施管制以及养护是一项集中全面的运用学科,不管是在思想还是实际使用过程中全部都是推陈出新的,我们必须要在利润得到保证的前提下,加强管制,加强改革力度,才可以持续提升油气储存运输设施管制以及养护的水准,才可以获得更好的利润。
参考文献
[1] 陈刚.浅析油气储运设备的管理与维护[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2(10).
[2] 魏自科,李剑.油气储运设备完整性管理[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2(01).
[3] 石磊.油气储运过程中的管道防腐问题研究与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 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