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新课程理念下,历史教师应更新教育理念,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加强研究性学习,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关键词 新课程历史教学策略
历史新课程改革突出素质教育理念,高扬时代和人文大旗,倡导教学方法改革。所有这些,都以课程标准的形式清晰的呈现在我们面前,向我们展示出了教育由知识为本到以人为本的发展轨迹,这是全面实施新课程的灵魂所在。
一、更新教育理念
1、认真学习领会有关新课改的文件精神,掌握课改的主动权。为适应新形势下的新要求,我们要积极参加新教材培训,并认真学习历史课程改革各项文件,在教学过程中仔细研究新教材。课改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任务,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在这种形势下,我们不能徘徊、犹豫,也不能消极地等待、观望。我们只能积极的面对课改,研究课改,适应课改。所有教师都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在课改面前我们没有退路。不能积极应对,就必然要落伍,甚至被淘汰。须知,无论如何,都只能是我们适应课改,而不是课改适应我们。
2、认真学习研究新课标,掌握课改的制高点。課改没有现成的经验,更没有捷径。课程标准就成为我们进行课改新遵循的最主要依据。吃透课程标准,就等于掌握了课改的制高点。面对不同的教材版本,课标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摒弃传统教学中落后的做法。课改新形势下,我们更多关注的不是如何教教材,而是如何用教材教。
3、请进来,走出去,多与兄弟学校交流。通过聘请有关专家就关于新课标的指导思想和实施意见给予我们具体的相应的指导。对新的课程标准,不同的学校可能有不同的认识和经验,通过互相交流,可以提高自己的认识,更好的吃透课标,吃透教材,可以增加教学经验。再者,利用网络搜索下载一些相关的研究资料,以进一步提高我们的认识水平。
二、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创新思维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所谓“心理安全”是指不需要有戒备心,不会受到苛求和责备。所谓“心理自由”是旨在思考问题时,不必有过多的条条框框的束缚,能够比较自由地思维表达。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创造这样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心理舒畅的情景下愉快地学习,从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创造思维和想象。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只有师生关系和谐,才能使他们的心理距离接近,心情舒畅,才有可能使学生的创新精神获得最大限度地表现和发展。营造历史学科创新教育的氛围。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才能,要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中的创新力,应营造浓厚的适宜创新教育的氛围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以“升学率”为教育目标的应试教育,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处于高度紧张的机械的知识传授中,很难形成创新意识,这些严重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应转变过去提倡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并重的模式,实现由“教”向“学”过渡,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创造的学习环境。教学环境应当为每个学生提供自由思想的空间,让学生大胆的想象甚至可以异想天开。学生能否具有一定的对学习内容自主选择的自由,也是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创新教育的关键。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人际环境,教师应该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
三、加强研究性学习
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历史课题或以历史为主导涉及其它相关学科的研究课题进行研究,以及在活动课中利用一定的时间对历史系列知识综合运用、历史学科能力综合培养的学科内综合性专题的研究。根据新《标准》和本人的实践体会看,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常用模式有:
1、讨论式:这是历史研究性学习在课堂中常用的方法,往往适用于课文的重点、难点或新课结束时,以通过学生自己的讨论得出结论,发展创新性思维。如我们在学习“古代埃及文化”这一内容时,对金字塔奇特的建筑这一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又如对“岳飞”这一目内容,可以展开“你从岳飞身上可以学到哪些优秀品质?”的讨论;对红军的长征过程,开展“你体会最深的是什么?”“这些研究活动你有什么收获?等的讨论。
2、辩论式:采用这种方式首先要确立一个辩论的主题,然后确定正反两方,各自提出自己的观点,这与辩论赛的规则相差无几。如我们在学习“秦朝”这一目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出“统一前的秦国因法而强大;统一后的秦国因法而灭亡”的辩题,让学生展开辩论,在这过程中既让学生明白了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又锻炼了口才,活跃了思维,开阔了眼界。
3、研讨式:这种方式就是由教师精选课本某些重要的章节,指导学生学习课内知识、阅读补充材料,在掌握一定史实的基础上,自己提出问题,以小组方式进行研究讨论,得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学生自选书籍自学,完善观点,写成论文的一种新教学方式。如中国近代史中对“洋务运动的作用”这一内容就可以采用这一方式。
4、撰写小论文式:这是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形式,其撰写的范围非常广泛,可涉及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问题等。根据初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可以撰写一些比较简短的小论文。如对日本的“明治维新”,可以撰写诸如“日本教育、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日本经济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借鉴作用”等文章,这样做,既让学生运用了所学的基础知识,又使学生建立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学以致用,拓展了发散思维,培养了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
关键词 新课程历史教学策略
历史新课程改革突出素质教育理念,高扬时代和人文大旗,倡导教学方法改革。所有这些,都以课程标准的形式清晰的呈现在我们面前,向我们展示出了教育由知识为本到以人为本的发展轨迹,这是全面实施新课程的灵魂所在。
一、更新教育理念
1、认真学习领会有关新课改的文件精神,掌握课改的主动权。为适应新形势下的新要求,我们要积极参加新教材培训,并认真学习历史课程改革各项文件,在教学过程中仔细研究新教材。课改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任务,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在这种形势下,我们不能徘徊、犹豫,也不能消极地等待、观望。我们只能积极的面对课改,研究课改,适应课改。所有教师都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在课改面前我们没有退路。不能积极应对,就必然要落伍,甚至被淘汰。须知,无论如何,都只能是我们适应课改,而不是课改适应我们。
2、认真学习研究新课标,掌握课改的制高点。課改没有现成的经验,更没有捷径。课程标准就成为我们进行课改新遵循的最主要依据。吃透课程标准,就等于掌握了课改的制高点。面对不同的教材版本,课标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摒弃传统教学中落后的做法。课改新形势下,我们更多关注的不是如何教教材,而是如何用教材教。
3、请进来,走出去,多与兄弟学校交流。通过聘请有关专家就关于新课标的指导思想和实施意见给予我们具体的相应的指导。对新的课程标准,不同的学校可能有不同的认识和经验,通过互相交流,可以提高自己的认识,更好的吃透课标,吃透教材,可以增加教学经验。再者,利用网络搜索下载一些相关的研究资料,以进一步提高我们的认识水平。
二、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创新思维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所谓“心理安全”是指不需要有戒备心,不会受到苛求和责备。所谓“心理自由”是旨在思考问题时,不必有过多的条条框框的束缚,能够比较自由地思维表达。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创造这样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心理舒畅的情景下愉快地学习,从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创造思维和想象。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只有师生关系和谐,才能使他们的心理距离接近,心情舒畅,才有可能使学生的创新精神获得最大限度地表现和发展。营造历史学科创新教育的氛围。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才能,要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中的创新力,应营造浓厚的适宜创新教育的氛围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以“升学率”为教育目标的应试教育,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处于高度紧张的机械的知识传授中,很难形成创新意识,这些严重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应转变过去提倡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并重的模式,实现由“教”向“学”过渡,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创造的学习环境。教学环境应当为每个学生提供自由思想的空间,让学生大胆的想象甚至可以异想天开。学生能否具有一定的对学习内容自主选择的自由,也是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创新教育的关键。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人际环境,教师应该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
三、加强研究性学习
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历史课题或以历史为主导涉及其它相关学科的研究课题进行研究,以及在活动课中利用一定的时间对历史系列知识综合运用、历史学科能力综合培养的学科内综合性专题的研究。根据新《标准》和本人的实践体会看,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常用模式有:
1、讨论式:这是历史研究性学习在课堂中常用的方法,往往适用于课文的重点、难点或新课结束时,以通过学生自己的讨论得出结论,发展创新性思维。如我们在学习“古代埃及文化”这一内容时,对金字塔奇特的建筑这一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又如对“岳飞”这一目内容,可以展开“你从岳飞身上可以学到哪些优秀品质?”的讨论;对红军的长征过程,开展“你体会最深的是什么?”“这些研究活动你有什么收获?等的讨论。
2、辩论式:采用这种方式首先要确立一个辩论的主题,然后确定正反两方,各自提出自己的观点,这与辩论赛的规则相差无几。如我们在学习“秦朝”这一目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出“统一前的秦国因法而强大;统一后的秦国因法而灭亡”的辩题,让学生展开辩论,在这过程中既让学生明白了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又锻炼了口才,活跃了思维,开阔了眼界。
3、研讨式:这种方式就是由教师精选课本某些重要的章节,指导学生学习课内知识、阅读补充材料,在掌握一定史实的基础上,自己提出问题,以小组方式进行研究讨论,得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学生自选书籍自学,完善观点,写成论文的一种新教学方式。如中国近代史中对“洋务运动的作用”这一内容就可以采用这一方式。
4、撰写小论文式:这是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形式,其撰写的范围非常广泛,可涉及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问题等。根据初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可以撰写一些比较简短的小论文。如对日本的“明治维新”,可以撰写诸如“日本教育、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日本经济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借鉴作用”等文章,这样做,既让学生运用了所学的基础知识,又使学生建立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学以致用,拓展了发散思维,培养了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