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中乐感的培养与鉴赏课教学策略探究

来源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g1395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乐感的培养。但就现阶段的实际教学情况看,大部分学生基本掌握了音乐理论知识、演唱技巧,但还有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学习。本文就此对初中音乐教学中乐感的培养与鉴赏课教学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初中音乐;乐感培养;鉴赏能力;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36-0140-02
  在初中生音乐乐感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确学生不能在短时间内形成乐感,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和努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在明确学生学习需求的基础上,应用合理、有效的策略,完善音乐鉴赏课堂教学,强化学生乐感培养。
  一、结合学生兴趣适当引入流行歌曲
  对于现阶段初中生而言,其感兴趣的多是流行音乐。与传统音乐相比,流行音乐有明快的节奏,与初中生的心理特征相适应,借助流行音乐的曲和词,可以感受到作者的丰富情感。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以正确的心态看待流行音乐,把握流行音乐中有益于学生学习的部分,并将其应用于音乐教学之中,有效培养学生的乐感,从而提升音乐教学效率。流行音乐兼具浅显和易懂的特点,学生更容易从中感受和发现音乐的美。在流行音乐的带动下,学生也能保持高昂、热情的学习状态,活跃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良好的学习效果[1]。
  如在赏析人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歌唱祖国》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气息歌唱,并帮助学生把握歌曲的情绪,通过歌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先播放关于歌颂祖国的流行歌曲,如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的同名主题曲。该首歌曲改变了传统红歌的唱法,教师可以将原版和改版歌曲都展现在学生面前,随后引导学生思考,哪一种唱法更好,并说出理由,从而引导学生感受同一首歌曲不同唱法所表达出的不同情感。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入教材中的《歌唱祖国》,引导学生对不同歌曲进行比较,使学生明白虽然两首歌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但实质上都是在表达爱国的情感。借助上述方式,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歌曲中的爱国情感,促进自身乐感的
  培养。
  二、重视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的创新
  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如果人的多个感官共同配合,则可深化对相关信息的理解和记忆。现阶段,伴随信息技术越来越快速的发展,学生接收信息的途径更多样化,获取的信息的复杂性也呈增强趋势。在此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注重运用多媒体平台,制定多样化、层次化的教学计划,有效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同时,传统音乐教学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即教学模式单一,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领唱、学生跟唱是最常见的方式之一,且学习的歌曲往往局限于教材,导致学生不感兴趣,参与音乐课堂的主动性不强。同时,也正是因为上述单一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互动,学生不能充分感受到音乐中的丰富情感。针对上述情况,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爱好和兴趣,适当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根据这两方面的原因,在开展音乐教学时,可以应用多媒体创新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模式的多元化[2]。初中音乐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音乐感知能力以及音乐鉴赏能力。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需要强化学生感知音乐作品的能力,提升学生的乐感。在实际教学中,应用多元化的教学内容,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应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时,教师需要明白多媒体只是起辅助教学的作用,不能对多媒体教学过分依赖。同时教师也要不断提升自身信息技术素养,有意识地将信息技术应用到音乐教学中,从而提升音乐教学的趣味性,提升音乐教学内容的丰富性。
  如学习人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红旗颂》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节奏、旋律、节拍等因素对音乐形象塑造的作用,感受作品的音乐情绪,并借助音乐术语描述歌曲表达的情感内容。在正式教学前,教师可以先借助多媒体播放刘媛媛演唱的《五星红旗》,创设相应的课堂教学情境,导入新课程内容。随后在正式授课时,将油画《开国大典》的图片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思考画面所传达的氛围、情感等。之后播放开国大典的视频,引导学生再次感受氛围。在此基础上,接着引导学生听赏吕其明的《红旗颂》,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使学生的思考、教师的讲解以及《红旗颂》听赏共同进行,从而推动课堂教学。在课后,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相关作业,强化学生的记忆和印象。借助上述方式,有利于提升课堂的趣味性,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感受歌曲的感情。
  三、加强音乐理论与生活的联系
  课堂时间是有限的,为了培养学生的乐感,教师可以将课内教学、课外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鉴赏更多优秀作品,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和音乐能力培养。在课外学习时,学生更加自由,能够以更加灵活的思维体会音乐的快乐和价值,更好地领略音乐的魅力。自然现象的高度凝练即是生活,自然中的方方面面,植物或是动物,动态或是静态,无不包含着艺术素材。将不同素材应用到学生音乐学习、创作之中,使學生借助不同的生活体验感悟艺术,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陶冶学生情操,也能够引导学生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和理解自然现象。因此对于初中音乐教学而言,同样需要突破课堂限制,将音乐知识融入到生活、自然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观察、感悟生活,培养和强化学生乐感[3]。
  如对于人教版初中音乐九年级的《保卫黄河》,在欣赏歌曲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不同演唱形式下感受不同的音乐形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歌曲的感情,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了解黄河,观看黄河的录像,用词语形容看到的黄河,讲解一些关于黄河的知识、诗句等。教师还可以讲解一些歌曲背景知识或是相关故事,为学生后续感知情感奠定良好基础。同时,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详细讲解音乐旋律,引导学生更充分地了解音乐构造和演唱方式,更好地体验歌曲情感。增强学生对情感的体会,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乐感。所以在开展音乐教学时,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内在情感体验的重视,有效培养学生乐感。   四、强化学生听觉训练、视唱练习
  在培养学生乐感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强化学生的听觉训练以及视唱练习。在听觉训练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音乐情感,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赏析音乐的能力,引导学生聆听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感受音乐作品的魅力,引导学生探索不同音乐中音调变化的规律,从而逐渐形成乐感。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凝精聚神,用心聆听不同的音乐作品,感受作者创作音乐作品时的心境,强化学生对音乐作品更深层次的理解。音乐的旋律、节奏能够很好地展现出音乐的美妙,同时能够展现作者的情绪。因此在学习音乐歌曲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心感知音乐作品,从不同角度感受作者情感,并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为了更好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乐感,在引导学生鉴赏音乐之前,教师可先介绍作品创作的背景、作者的资料,帮助学生更好理解。
  如赏析人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黄河船夫曲》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陕北人民与陕北民歌之间的关系,感受陕北民歌的特点,有效激发学生热爱民歌艺术的情怀。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播放关于陕北的歌曲、电视剧片段,课上询问学生的感受,导入新课。教师先介绍地域环境,并与陕北歌唱声调特点相结合,加深学生的理解。陕北的黄河、黄土高原,使得陕北人具有淳朴敦厚、开朗豪放的性格,大大小小的山坡、羊肠小道,见面困难,因此便形成了对歌、喊话。随后可以播放全曲,引导学生关注歌词内容,思考谁在黄河上歌唱,在干什么。之后再次播放旋律,引导学生关注音乐的音程跳动,边听旋律边画旋律线,引导学生思考旋律的特点,并与其他民歌做对比。最后教师示范,让学生跟唱,关注旋律的重复,并观察歌曲的旋律特点。通过上述方式,教师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感受歌曲的规律,把握音乐作品的情感,促进学生乐感的培养,提升鉴赏课的质量。
  音乐是初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师要重视在音乐鉴赏课中培养学生的乐感。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水平、认知水平都有待提升,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采取有效、合理的措施,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參考文献】
  [1]曹馨月.初中音乐教学中乐感的培养与鉴赏课教学初探[J].神州,2019(15).
  [2]郑喷莲.初中音乐教学中乐感的培养与鉴赏课教学分析[J].考试周刊,2019(38).
  [3]潘玥.初中音乐教学中乐感的培养与鉴赏课教学[J].魅力中国,2020(26).
其他文献
【摘 要】美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要求,是丰富学生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历史学科可以结合学科特点渗透美育。恰当地运用音乐导入新课,能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泼;恰当地运用音乐再现历史事件,能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关键词】初中历史;音乐;作用探析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
期刊
【摘 要】道德与法治是培养学生正确三观的一门学科,对学生成长有积极的影响。新时期教育环境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具备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教学思想,对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理念有足够多的了解,能主动观察、思考学生的身心特点,探析出可以让学生爱上该学科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养成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良好习惯。本文将阐述说明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
期刊
【摘 要】为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初中历史教师应增强课堂教学方式的趣味性,提高课堂的活跃度。历史教师应以教学目标和学生现阶段的学习特点为参照,寓教于乐,使历史课堂既生动又活泼,这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历史;趣味性;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36-0098-
期刊
【摘 要】课前预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但在教学实践中往往被教师忽视,学生课前预习效率低下。有效的课前预习,应整体设计,分布推进,目标引领,首先通过“读”疏通文意,整体感知;其次通过“画”勾画圈点,自主探究;接着通过“查”答疑解惑,拓展延伸;最后通过“记”梳理总结。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前预习;预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科核心素养与新的课程标准不断有机融合,并在教学中不断得到渗透,以新课程标准为导向的部编教材也在一线教学中得到推广运用。为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导演”,要结合“剧情”变化,对课堂的“教”与“学”作出相应的调整与优化,让学生在课堂中学有所得,提高学习效率,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新教材;情境教学;智慧课堂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素质教育、核心素养等教育理念不断涌现,课程教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舞蹈教学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并将艺术核心素养的理念及要求深刻融入其中。在这种形势下,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艺术核心素养的培养意义及舞蹈教学的现状,积极通过多元化教学策略的实施,有效培养学生艺术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关键词】舞蹈教学;艺术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初中历史教材的二次开发为主要内容,对其进行探讨,以当下二次开发新观念为主要依据,从借助故事讲解,提升教学趣味;借助网络资源,为课堂添加色彩;深度挖掘教材深意,培养学生爱国精神;注重知识联系,重组知识讲解四个方面进行深度探究和分析,目的在于提高历史教材二次开发在核心素养下的价值,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阶段历史教材;二次开发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本文围绕通过阅读教学丰富学生习作素材的储备、以多种习作活动提升学生习作技能、开阔思维实现个性化教学三个方面展开讨论,对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策略进行全面分析,同时提出一些笔者自己的见解,希望为今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36-0153-02 
期刊
【摘 要】小学低年段的学生,由于刚刚走入校园,且体育课在室外,很容易出现散漫、无组织无纪律的问题,导致课堂比较难管理,教师上课的难度较大,教学效果较低。在小学低年段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提升学生的体育学习效果。本文着重围绕如何营造体育课堂氛围来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达到有效教学。  【关键词】小学低年段;体育教学;课堂氛围  
期刊
【摘 要】在我国教育改革深化的大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模式的转变具有迫切性。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增强学生的课堂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互动教学模式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将学生真正带入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互动参与中获取知识。基于此,本文探讨初中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互动教学模式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互动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