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的桥

来源 :金沙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xiong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桥,这座桥承载了历史和未来。我心目中的桥就是被嘉人敬称为撒落在哀牢山中的“彩虹”,那一座座横跨大大小小江河之上的桥梁,承载了多少人的梦,它执着地坚守呵护着无数往来行人的生命。
  双柏山高箐深,境内沟壑纵横,特别是嘉的山川河流,高山峡谷那可是嘉的地标记忆。嘉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这里有山必有箐,有箐必有水。《乾隆嘉志》记载“嘉属在山隅,非高坡即邃箐,箐必有河,非桥莫渡,桥久遇坏,坏则需修。”书中详细记录了境内石桥和房桥(廓桥),石瓮桥三座:清冈桥、黎龙桥(即利弄)、班角桥。房桥七座:大江桥、虹竜桥、凤翅桥、麻嘎桥、南岭桥、界牌桥、小江桥。除此之外,在嘉的许多地方还有钢索桥、铁索桥、木桥、竹桥、藤桥、石拱桥和条石搭建的桥。无数的河流上有着形式多样、大大小小的桥,就算是小溪上都会有条石桥或是用一棵木头搭就的独木桥,千百年来在哀牢山的广大地区构成一幅幅美丽的风景,青山隐隐流水潺潺,把那些古老的飞虹收入炊烟袅袅的风景画里,这幅画我们就叫它“嘉桥博馆”。
  一千多年前人们在嘉这片土地上穿山过水,打通了前往东南亚的古丝绸之路。绵延万里的南方古丝绸之路深僻幽阻,舟车不至,于是多少代勤劳智慧的嘉人披荆斩棘筑桥辅路,这才有了横跨数条江河的桥梁,嘉不经意间成就了桥梁之乡。在进出嘉连通楚雄、普洱、玉溪三州四县的东西南北古道上最有名的桥梁就有弘济桥、大江桥、三麻架桥、清冈桥、凤翅桥、麻戛桥、利弄桥、南关桥、小江桥、虹龙桥等,还有建在礼社江上的毛铺子钢索桥、石羊江上的安澜铁索桥。
  修桥渡难,读书传家,这是祖祖辈辈嘉人的根本。一座座桥梁昔日目送嘉书生赶考远去,今天迎接新时代文脉归来,离与归的时空跨越千年,桥的那一端写满沧桑,桥的这一端生长希望。据双柏地志载明朝嘉书生中就出过举人李华、谢昱,清朝出过双柏史上唯一的一位进士——黄金煜。
  时光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公路网的建成和改善,许多古代的传统的桥梁渐渐失去了它的功能和地位,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消磨在人们的记忆深处,而驻留在人们眼前的都是现代化的桥梁了!
  桥,续写了双柏的历史人文,连接了远古,成就了未来。其間唯一的改变在于桥的材料、结构、形制,在于它承载的不仅是马帮、商贾、路人,还有日行千里重达百吨的各型汽车,像跨越礼社江、绿汁江的数座公路大桥,在于它们可以跨越数十米宽的大江,能够抵御百年不遇的洪水。
  打小生活在嘉的我,对嘉的桥有着深深的记忆。八十年代初在嘉公社参加工作,经常下乡,无论是往北到达与楚雄交界的布管河,还是往南到与玉溪新平交界的者竜乡界牌村,往东到石羊江,往西到普洱景东,都要步行跨过无数的房桥、石拱桥,木桥、竹桥、藤桥、条石桥,而且每次过房桥都要在桥上乘凉歇息,观赏周围的自然风光。很多时候经不住清澈蔚蓝溪水的诱惑,与同行的伙伴卷起裤脚冲进河里,抄起水让它从头淋下,再喝上一口清凉甘甜的山泉水。在闷热的夏季约上好友,跑到麻戛河或是虹龙河找一个蓝色的水塘潜入清凉的水中,放飞的惬意间夹杂着同伴的欢声笑语。
  在嘉几条主要驿道的江河上建的大多是房桥(廊桥)、石拱桥,它们星罗棋布连接山脉,是造福百姓,普度众生的象征;它们承载的是祖祖辈辈嘉人一直延续的和衷共济的生活态度和恩泽一方的道德精神;它们是千年历史长河中的智慧和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
  在建与毁,毁与建的循环反复中,是千百年来嘉人与自然的博弈。所以在那山水沟壑之间,有了一座座桥的崩塌和消失,又有一座座桥的兴建和夯实,才能汲取和谐与共生,这是生活的挑战,更是文化的历练,真正经历过失去与获得相濡以沫的生存智慧,战胜时间的不仅是古桥,更有人们的良善与坚韧。这份品格,铭刻在现存唯一的一座廊桥(天生桥又名风雨桥)和仅存的两座石拱桥(南关桥和利弄桥)上,也镌刻在历久弥新的山河画卷中。
  责任编辑:李 夏 王 莹
其他文献
每个日落都是我给未来的信  留着一半  金黄色镶嵌锄头上的青草  生根发芽,瓜熟蒂落  每个落日都是我写给未来的信  在水边搭一个客栈  摇椅无风自荡,村庄飞出白色的鸟  过夜的人问我一间房几吊钱  我笑着伸手  握住穿过屋顶的夕阳  住一晚上,只收一道光  七弦琴  月亮只照进一半  从九连环里抬起头,芭蕉树打湿脸  凌晨,零下  七弦琴声准时响起,绕住月光  长安刚过了秋天,寒剑蒙上一层雾  
期刊
不记得最后一次和母亲收割庄稼,是收了谷子还是花生?不记得我家最后一次杀年猪是哪一年的哪一天?不知道无法进城的老水牛最后被转卖到哪里?我只知道我在浮生里所做的事,无不与家有关,我喜欢那个山旮旯,做梦也只回到那个家,我在城市钢筋混凝土之上买的家,竟然一次也没有梦到过。  如果你最近回过故乡,你会发现祖母的裹脚布,祖父的烟锅,爷爷的犁头,父亲的录音机,奶奶的木衣柜,妈妈的针线篮,儿时用过的葫芦瓢,放牛装
期刊
一  “母亲在哪儿,家就在哪儿。”在众多关于对母亲的尊重与赞美的描写、表述中,我向来非常认同不知出自哪里的这句老话。  我1996年中专毕业被分配到某单位工作后不久,从一件很小很小的事情当中,我内心就深切感受到:自我呱呱坠地那一天起,母亲,一直用无微不至的关怀,温暖着我的整个世界。  那是一个寒风凛冽冬天的上午,我到县上一单位办事回到家,想认真洗洗手,顺便也洗把脸,去去灰尘。遂进了家里的卫生间,打
期刊
1  那时彩云长成大象。天空与梦  并无瓜葛,多边形的旧丈村  被闪电的妄念抚慰了心智  有人推窗,用脑骨的文火煮茶  企图以诗为鞭子驱赶肉体的风暴  2  乌鸦漫唱,黑云的肉体实沉  野樱花挥拳打掉甜蜜。长空落下来  次第退还豪猪簪、猫眼,领头羊的角  抵达海平线之前,安装鳞片  借鱼鳃复制深水的呼吸  3  从海深处移民,村庄带来龙宫  长生店和养心阁,册封灰烬  以及落魄诗人谱好的钟声  第
期刊
1  爷爷明显老了,两颊上的肌肉原本是紧靠鼻子的,现在,松了,摊开了,仿佛是领导肌肉的神经在岁月里走了那么漫长的路,疲劳了,不再管理那些肌肉和皮肤,随它们四处漫游。一想到他一天天衰老下去,我心里就难受。不过,他灼灼的目光,十足的精力,又安慰了我。  老柿子树的叶子直立着,阳光在上面闪烁,像一群星星在舞蹈。院子里静悄悄的,偶尔,一两声脆嫩的鸟鸣滴落到院子里,更显出寂静来。爷爷坐在屋檐下的轮椅上,微闭
期刊
破碎书  没有什么会无故折断,一切发生  都是缓慢坚定的  年幼时,模拟飞翔  假设自己雪白且有翅  是鹭鸶,鹳鹤,或者是  更轻盈一些的,芦苇,蒲公英  然后用一整个青春期降落  降落。在人群里  天空还是很蓝,很蓝  一片云的落地  需要很多场大雨的决绝  在南方  无尽的集合,包括  热带雨林,亚热带阔叶林  树丛边缘低伏的灌木  午后的骤雨  与连续停水的废旧工厂  在两点钟交汇  红黑色
期刊
我们会把手里从事并赖以生计的事叫作“活路”。早先,在村子里常听到这样的对话——你要去哪点?我要去地里头做点活路。那时,我并未认真体会过“活路”一词的深意。当我亲自体会时,方知“活路”之难。  新年的第一天(1月25日),我推开门时迎接我的是一片雪白。我欢快地叫着:“妈!快起来!下大雪了!”多年在外上学没有体验过下雪的我,踏着厚厚的雪奔到村外,看着白茫茫的大地,是那么美好!我刚想掏出手机拍照,却听到
期刊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家中姐弟三人,两个姐姐和我,我是家中的独儿子。  我味蕾对月饼的记忆,要从儿时说起。每年的中秋节前,奶奶和妈妈都要带上家里种植的小麦磨的面粉,还有种植的菜籽榨的油,土鸡蛋,芝麻和白糖,到离家四五公里之外的县食品厂打月饼。  家中孩子多,唯恐打少了不够吃,每年都要用七八公斤面粉去打月饼。打好的月饼背回家后,用三扇簸箕才能盛放。晚上我闻着月饼的香味睡觉,总睡不踏实,经常在夜里起来偷吃
期刊
光与影  落日余晖洒落下来  穿过枝丫  形成斑驳的光影  投射到地上  像是黄昏贩卖的最后一点温柔  太阳渐渐被远山吞噬  世界的最后一丝余亮也被吝啬地  收起  我站在窗前  看窗外破败的路灯漫不经心地闪  着光  电流的声音吱吱作响  而后便暗了光  屋里的灯光探出脚去  企图重新冲走黑暗  月亮在一旁观望  悄悄将星子打翻在夜空  霎时间银光四溅  衬得夜空明亮  于是地面有了万物的影  
期刊
(一)  成为河流  成为风,成为雨  成为一些温柔事物  低垂,倒伏,哀哀地  不说话。开口也是轻声细语  脉搏细密温热,血液缓慢流动  三百六十五天一个循环  缜密地保护自己脆弱的骨架  不知晦朔,不知春秋  每个佚名都是一声叹息  (二)  月亮是一个问句  上面住着拙劣诗人  和一台洇墨打字机  一些残篇断句  在夜晚悄悄漂流  或许去往北方  偶尔也想掏出爱来  和世人肝胆相照一会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