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地区的古山寨

来源 :源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jiangdq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客家人南迁的历史长河中,人们饱受战乱和匪祸之苦。时至今天,客家地区一些险峻的山上,仍然保留着一座座古老的山寨和山寨遗址。这些古老山寨,在冷兵器时期的屯兵作战和百姓躲避“兵祸”、“匪祸”中,都起过重要作用。
  众多的古山寨中,有历代战争时期官兵或义军建造的屯兵寨,如兴建于南宋祥兴二年(1279)的丰顺县埔寨镇桐子坑古山寨,明末清初抗清志士谢志良在平远县差干镇筑建的五子(指)石兵寨,还有清咸丰九年(1859)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的义子石镇吉在兴宁县建造的马鞭岭营寨等。但大多数的山寨却是客家人为避难而合力筹资筑建的,如建于明清时五华县安流镇半径村的清龙寨,建于清咸丰、同治年间平远县仁居镇的鹅石寨、宝珠寨、花苑寨,上举镇的红岩寨等。
  古山寨都选建在山高林密、石壁陡峭又有水源的山顶或山腰上,以坚硬的花岗岩石块砌筑寨墙,寨墙一般高2-3米,墙基宽2米以上,寨墙设有许多瞭望孔,俯视寨外,一目了然。一寨至少设置两个寨门,寨门外必有一段弯曲陡峭的石级,想要攻进寨门,险上加难。寨门上方还建有寨楼,供哨兵住守,全天候监视寨外动向。用厚实的硬木板制作坚固的寨门,关闭寨门后,还用硬木柱横闩在石门框上加固。寨墙像铁桶一样,把整座山寨围将起来,乡勇团丁们手持大刀、长矛、木棒等兵器守在古寨高墙,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具“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山寨内建有若干幢砖瓦房或木板房,设有议事厅、住房、厨房,还有储藏室,储备足够的粮食、干菜、油盐和柴草,以供避难或兵防时住用。较大的山寨内还开垦有菜地、旱地,供种植蔬菜、番薯、茶叶、水果。有些山寨还利用山寨里的优美环境办起私塾、书院,以免学子荒废学业,如平远县仁居鹅石寨上就办有“凤山书院”。也有些山寨内建有小寺庙,供人们烧香拜佛,祈祷平安。为抵御土匪和外敌的攻击抢掠,各山寨均集资打造了长矛、大刀、火炮,准备了檑木石块等器械。开辟练兵场、习武室,把青壮年组织起来,雇请武林高手,教习武术,日夜轮流巡逻放哨,随时准备打击来犯之敌,保护大家的生命财产安全。战乱平息或匪患过后,除少数人留守山寨管理,其余人全部离寨回村。一旦得悉兵祸、匪患消息,大家又带上粮食、日用品云集山寨躲避。
  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进步,特别是冷兵器时代的结束,古山寨逐步失却原有的功能。而且由于建筑年代久远,长年风雨剥蚀,无人修管,大多只剩断垣残壁,荒草凄凄,成为客家历史发展的一段记忆和见证。
  由于山寨一般都建在峻峭的山岭、风景秀美的地方,一些保留较好的山寨经人们修葺开发成旅游区,如平远的五子(指)石兵寨和石龙寨、鹅石寨等,供人们观光旅游,凭吊昔日刀光剑影的古战场,让人们追思客家人南迁的艰辛历史。
其他文献
我国现有苦聪人(今属拉祜族)近3万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哀劳山和无量山一带的高山地区。“苦聪”本是k?~1tsho~1一词的译音,文字记载中或称“锅错”、“郭搓”、“古宗”、
甲B进行到最后三轮,冲A与保级已泾谓分明。群狼们暗地里纷纷掐算着如何最终地向咬到嘴里。但,无论怎么算,今年的甲B不管是冲A还是保级,积分都如此为接近。天堂与地狱仅仅一低之隔。
5月的大连樱花盛开,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正是淡水垂钓的黄金季节。今年“五一”放假7天,给钓鱼爱好者提供了充裕的休闲时间。据钓友介绍,位于大连西侧约20公里的大东沟水库,面积两三平方
回忆儿时在农村的集市庙会上,每逢年节,总会见到一些卖年画的摊子,用绳子绷几道线,层层叠叠地挂着好些年画。周围买画的男女老幼争相品评和挑选自己中意的画张。群众对戏文
列宁不仅创建了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而且对电影事业也十分关心。早在1907年列宁就预见到电影在各种艺术中具有最伟大的力量,是教育群众最有力的工具。后来,列宁又多次谈
三十年代后半期的一系列苏联历史片是以大型的两集影片《彼得大帝》为开端的。其中第一集在1937年上映,第二集在1939年上映,这部艺术质量很高的片子,是切实符合于历史科学发
2000赛季对于转会到深圳平安队的李毅来说可以说是舒心的一年,这一年,他转会到了他一年前就想去的深圳平安队,和从小一起长大的最要好的朋友李玮锋终于又到了一起,并且在良师朱广沪的
§0 语言学及其语法学在当代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当代语言学如果要作为一门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她首先应该表现为一种生产力,一种能够直接或间接推动社会生产发展的力量。事实上,
6月4日正好是辽宁小将曲乐恒因车祸受伤住院的第40天,也正巧距曲乐恒在超霸杯上三箭创江山整整三个月。我们最新听到的最令人高兴的消息是,6月2日晚上,曲乐恒突然发现自己右
《汪洋中的一条船》是根据台湾残障作家郑丰喜的自传体同名小说改编的一部电影,由著名导演李行执导。该片曾在台湾第十九届“金马奖”中,获最佳影片、编剧、导演、摄影、男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