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外踝截骨螺钉固定的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老年晚期踝关节炎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ruir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老年晚期踝关节炎的特点和评价经外踝截骨螺钉固定的踝关节融合术手术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骨科足踝外科治疗并获完整随访的33例老年晚期踝关节炎患者。合并1种或多种慢性内科基础疾病25例(75.8%)。有踝关节创伤病史26例(78.8%)。根据Takakura-Tanaka踝关节炎分期标准分期。手术方法为经外踝截骨螺钉固定的踝关节融合术。统计患者的术后主观满意度。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及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足踝部功能。

结果

33例患者获得12~49个月随访。31例(93.9%)主观满意。AOFAS和VAS评分分别由术前(50.9±12.0)、(6.1±1.7)分改善为末次随访(78.8±9.6)、(1.7±1.1)分(P<0.05)。7例患者术后发生切口并发症。27(81.8%)例患者经CT证实完全骨性融合,4例患者部分骨性融合但达到负重要求,另外2例不融合。

结论

老年晚期踝关节炎患者大多有陈旧性踝关节外伤病史且合并慢性内科基础疾病,经外踝截骨螺钉固定的踝关节融合术疗效较好,但需注意切口和骨愈合相关并发症。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3至8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ICU)的70例行持续肠内营养的神经重症患者,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取床旁超声监测胃残余量,每天监测1次,指导肠内营养实施;对照组采用注射器回抽法每8小时监测胃残余量进而调整肠内营养方案。结果两组患者在胃内容物反流、误吸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6;P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透明质酸钠抑制外周组织粘连对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选用24只5月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组、B组(每组12只)。切取右侧颈外静脉3 cm,游离左侧颈总动脉,中间切除长约1 cm,建立动脉缺损模型,将切取静脉倒置后移植于动脉缺损,吻合结束后A组用透明质酸钠凝胶0.2 ml涂布于移植静脉外膜及两个吻合口,B组应用生理盐水做对照。分别于术后1、2、4周行移植静脉切取前肉眼观察
期刊
目的比较经房间隔途径和经主动脉逆行射频消融左侧旁路是否存在优劣势。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5年8月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及泰州市人民医院行导管消融治疗的184例左侧旁路患者,其中103例经主动脉逆行标测消融为经动脉组,81例经静脉穿房间隔至左房行标测消融为经间隔组。比较两组消融手术时间、总及不同部位旁路(间隔部、后壁、侧壁)即时手术成功率和复发率、安全性(严重并发症),并统计术中、术后相关其他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辐照对人胰腺癌移植瘤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方法建立裸小鼠人胰腺癌YY-1细胞移植瘤模型并进行HIFU辐照,同时设置对照组,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率,Agilent人类基因表达谱芯片分析凋亡相关的差异性基因变化,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对筛选出的部分基因进行验证。结果治疗后第7、14天,
目的探讨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胶原诱导关节炎大鼠血清及关节滑膜白细胞介素-22(IL-22)、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表达的影响。方法2次注射Ⅱ型胶原建立胶原诱导关节炎(CIA)大鼠模型,4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CIA对照组及CIA实验组;骨髓培养法结合贴壁法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并鉴定,其余按1×107/kg注入实验组大鼠体内;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目的探讨超声的双重造影对直肠癌术前T分期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福建省肿瘤医院已确诊直肠癌患者72例,比较术前超声双重造影(腔内灌注造影及静脉造影)T分期与术后的病理T分期的一致性。结果超声双重造影术前T分期的总符合率为73.6%(53/72)。其中Tis 100.0%(3/3),T1 100.0%(5/5),T2 68.4%(13/19),T3 71.4%(25/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神经﹑不同F波参数以及正常或疾病状态下F波参数所需刺激次数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对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的55例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患者和52名健康受试者进行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和腓神经F波检测,使用的刺激次数为100次。分析的F波参数包括最短﹑最长和平均F波潜伏期,F波出现率,F波时间离散度,平均和最大F波波幅。从100次刺激获得的F波参
目的探讨依据术前增强CT对食管胃交界部腺癌进行临床分型并指导手术入路选择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6年6月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连续517例食管胃交界部癌按照术前增强CT表现进行三层四分法分型并统计各型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本组51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Ⅰ型152例(131例完全经腹手术,21例经腹切开膈肌进胸手术),Ⅱ型239例(177例完全经腹手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