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新时期新闻人的职业精神

来源 :企业文化·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bin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普利策曾说过若国家是航行在大海上的船,那么新闻人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海面上眼观六路,审视海面上的不测及时发出警告。长久以来,新闻人站在世界的前端通过媒体将发生的事情报道出来,那么新闻人本身的职业精神就会直接导致民众对新闻的主观印象。而在新媒体地位逐渐提高的现在,新闻人的工作方式多样化,同时也存在着部分新闻人职业精神缺失的现象,基于此,本文从三个方面浅析新时期新闻人职业精神的情况。
  关键词:新闻人;职业精神;新时期
  相比于新闻职业道德、新闻专业主义,新闻职业精神有着更为深刻的含义,是人类意识形态表现的一种形式,也是一种社会责任感,它要求新闻人不仅要珍惜自己的岗位、遵守职业道德,更要求新闻人对民众、对生活有着很深的热爱,并将这种热忱化为自己内心的信念,同时也要将行业规范转化为主观的自我控制与约束力。
  一、具有的社会功能
  (一)牵引力
  新闻职业精神要从现实的精神水平出发,不断提高新闻人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水平,并将新闻人的行为引导至一个更高的层次,使社会文明得到提升[1]。而且新闻职业精神也有助于新闻人在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寻找到与职业相适应的价值观,将群体意愿与利益、感情相连,引导群体意识上升到一个更加文明的层面。
  (二)约束力
  新闻职业精神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意识的体现,贯穿于整个新闻职业活动,成为新闻行为的内驱力。当代新闻的传播离不开新闻人内在的职业精神,那些没有内心信念、缺乏道德精神和职业精神、否认社会责任感的人无法肩负起成功引导社会文明的责任。它约束着每个新闻人的行动,并对这种行动起着判断和选择的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
  (一)价值观异化
  作为新闻人,在职业活动中因复杂的社会背景、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职业精神并不总是积极的,虽然被称为新闻却没有精神内涵。部分新闻人的世界观及价值观被异化,出现以单一经济价值为引导的认知,从而忽视了社会效益,引发价值取向的偏离[2]。例如2013年5月,中国县域经济报社组织记者对甘肃平凉市部分县进行调查采访,违规以专题的形式刊登了多个整版的形象宣传,并收取26万元费用,这类事情的发生就是价值观异化的表现。
  (二)错误的新闻报道
  随着新时代的进步,近几年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致使很多新闻不加深究就被报道出来,而一些新闻人为了提高关注度将一些真伪难辨的新闻报道出来,甚至报道错误的新闻将社会舆论引导至相反的方向。例如2014年底流传甚广的“医生手术室自拍”事件,就是因新闻人及媒体失察造成的。这件事不仅引发了广泛的社会争论,甚至一度抹黑医生形象,使本就紧张的医患关系冲突加剧,也对事件当事人造成了较为严重的伤害。
  (三)职业认同感弱化
  新闻职业精神与职业认同感的联系是直接的、密切的,它离不开职业认同感的支撑,同时职业精神也是职业认同感上升到一定阶段时思想的凝聚。职业认同感是新闻人做事的根本,也是使行业延续下去的根本,表现在对工作的认可、忠诚之上。但是受到个体差异的主观影响,现在一些新闻人对职业的定位并不明确,对参与职业活动的规范意识有所弱化[3]。在新时期的新闻队伍中,往往缺乏向心力,缺少主观塑造行业信誉、传媒公信力、维护新闻行业利益的自觉。
  三、解决对策
  (一)严格自律
  新闻人的工作性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工作过程中很多时候都需要独自面对复杂的信息资源,需要进行判断、取舍以及资源整合,在面对这些新闻对象的时候新闻人需要坚定立场,要做到面对各种诱惑时能不违背事实真相,不背离道德良知。因此新闻人在拥有优秀的职业水平之外,更应该时刻约束自己,严于律己,拥有健康积极的个体人格。
  (二)加强职业道德的教育
  新闻相关的在校生在校期间是培养他们良好思想意识的好时机,因此应该在学校开设与新闻职业道德、新闻职业精神有关的课程,使学生了解到身为一个面对公众的新闻人应该具备哪些职业精神,遵守哪些职业规范,了解当前新闻界存在的不良现象,并教育学生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如何解决。对于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的新闻人要进行在岗培训,保证新闻工作的前提下塑造职业精神。
  (三)完善监督机制
  新闻人的自律能力固然十分重要,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很好的自控能力,因此这些新闻机构以及新闻人在监督社会的同时也要受到监督,否则很容易导致滥用职权危害公众。至于监督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个人认为比较合理的就是设立独立的新闻委员会,用来受理新闻受众对新闻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意见及不满。经由委员会调查后确认情况是否属实,并将结果公布于众,使其透明化,然后督促该新闻媒体改正或由相关部门处理。还可以设立读者意见调查员,调查员不仅要代表新闻受众向媒体反映建议,还要监督新闻人的行为规范。
  同时国家还要完善法律法规,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做到有奖有惩公平公开,鼓励并推动符合道德标准规的个人或集体行为,使新闻人或新闻媒体心中有所忌惮。
  四、结论
  目前就新闻人职业精神的研究并没有成型的理论体系,因此各种分析成果杂乱无序,本文也只是在立足现实的前提下,进行理论分析,简要剖析了新时期新闻人有关职业精神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以期为新闻职业精神现状的改善提供一些理论基础。新闻职业精神的内涵是十分丰富且复杂的,要使新闻人行为规范化,并不能一蹴而就,还要根据实例就事论事,才能有助于职业精神的塑造。
  参考文献:
  [1]张晓锋.新闻职业精神论[D].复旦大学,2008.
  [2]郑瑜,高玉洁.谈谈新时期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精神[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4,04:111-113.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国际经济市场日益自由的当今,金融、贸易与股市三者间有着错综复杂的相互联系与制约的关系,因此本文通过对相关案例以及大数据的分析表明,中国的金融市场的到较高的自由度与中美股市的互动并没有明显的关系,其实是贸易强度是主要促进中国股市联动的主要推手,相比前几年,中国贸易的由原先较高自由度到与美国股市相互制约的过程,可能正是由于中国市场自由化的制约,因此使得现阶段中美股市的联动效果还没有达到预期的
期刊
2014年被称为“媒体融合发展元年”.从政府政策引导到学术界研究热潮,从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到南方报业“融媒体军团”,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之路越走越顺畅,媒体融合
2007年6月23日,自治区党委在宁夏社会科学院召开了“全区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自治区党委常委、秘书长刘晓滨,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杨春光,自治
摘 要:党十八大的召开以来,坚持走群众路线,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文化管理主要是管理者为了促进群众文化事业机构、设施、工作以及群众文化活动能够科学、高效地运行所进行的控制活动。在群众文化管理体系中,工作的实施和管理是群众文化管理的基础,是服务于群众文化活动具体设立的,它主要以群众为主体具体开展。群众文化主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体现政党实现自己的纲领和根本任务而进行的活动,扩大人民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随着中国的崛起与发达,每一位中华儿女都应该肩负起继承与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尤其是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发展的中流砥柱,更应该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公路行业的日益进步,如何在保障公共效益的基础上提高经济效益,进行创新性的公路事业单位改革,已经成为提升公路服务功能和行业竞争力需要解决
同志们:为了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我区时的重要讲话和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以及中央、自治区党委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总结近年来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