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和声理论在音乐作品分析、钢琴即兴伴奏和音乐听辨中的应用,结合和声教学论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期探索和声课程教学改革。
关键词:音乐分析 横向合作 音乐听辨
和声课教学是高校音乐专业和作曲理论教学中的重要课程,它与多声部音乐课程中的曲式、复调、配器以及钢琴配弹有着重要的联系,是多声部课程教学的基础,多声部音乐教学中的一切理论指导依据均建立在和声理论教学的基础之上。传统的和声课程的教学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但往往与和声的实践应用相脱节,特别是现在高校音乐非作曲理論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和声理论后,对于后续的多声部音乐实践课程往往无所适从。本文就和声教学中的实际应用问题,论述如何在高校和声理论教学中结合和声的实践应用。
一、和声理论教学在音乐作品分析中的应用
音乐作品分析是20世纪从曲式学分析等作曲理论中逐渐分离出来的一门学科,其发展达到的高度超越了以往任何时期所取得的成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音乐作品分析的范围更大、更全面,它包含了和声、复调、配器、旋律、节奏等各种单项的分析,只要是能叫做音乐的材料,都是分析的对象,分析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音乐分析是一门综合性的理论学科,有一定的主观性,更注重客观音乐材料的规律性和程序性。要了解各种音乐要素的表现和内涵、和声的运用、调性的布局、曲式结构的构建及其相互关系,这一切需要对音乐作品进行细致的剖析和专业性的解析。而和声理论的建立正是音乐分析的基础,特别是西方传统音乐作品中,无论是复杂节奏还是微妙的旋律几乎都是建立在和声基础之上的。因此,了解作品的调式调性、和声语汇、和声终止、和声逻辑以及和声背景都是对音乐作品最为理性的认识。音乐作品的构建是宏观的,而和声是最为细致和微观的,音乐作品中的深刻内涵也往往通过细致的、微观的和声布局来体现。所以在和声理论教学中,应该注重对音乐作品分析的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在传统和声理论课程的教学中采用理论教学与音乐作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利用所学的和声理论相关知识对作品进行综合的分析,通过实际音乐作品反映和声理论的运用。将和声理论教学和音乐作品分析相结合,可以让学生有效把控音乐情绪的表达,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二、和声理论教学在钢琴即兴伴奏中的应用
钢琴即兴伴奏在高校音乐专业教学中算是一门新兴的课程,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音乐教学的深入,钢琴即兴伴奏已经基本成为高校音乐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是一门具有一定的理论性、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音乐实践操作课程。但是这些这并不代表钢琴即兴伴奏成为独立的课程而与其他课程无关。恰恰相反,钢琴即兴伴奏更需要其他课程的辅助,特别是以和声课程为基础并与和声课程相互配合,才能实现理论和实际运用相结合。
所谓即兴伴奏就是把钢琴的演奏能力与和声运用能力相结合的临场即兴弹奏,但要做到这一点,不是靠临场发挥而随意演奏出来的,这需要在前期的练习中结合和声理论。钢琴即兴伴奏中要能把钢琴演奏技巧和和声功能、伴奏音型等综合能力融为一体,构成多线索的相互交织、相互促进、相互运用的有机体。比如说首先要了解音乐的调性特征,其次是和弦的排列法、连接方式、和弦外音、省略音、和声功能、和声的音型化处理、和弦的序进逻辑、和声终止式等等,最后根据和声风格特点来确定是否符合音乐内容相统一,从而达到艺术上的完美结合。即兴伴奏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它不是单纯的技术上的练习,它需要建立在和声理论体系为基础的程度之上,钢琴即兴伴奏是一门综合的课程,所以在和声教学中贯穿实践钢琴即兴伴奏,即兴伴奏中又要以和声理论为主导,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三、和声理论教学在音乐听辨中的应用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很多学生在聆听音乐的时候往往只对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有着最直观和感性的认识,但如果只是在这个层面上感受音乐是远远不够的。要做到全方位地感受音乐,不仅要注重旋律和节奏的听辨,更重要的是要对音乐作品的音响效果有着宏观的认识。所以音乐赏析应结合和声教学中的理论知识,对音乐中的调性色彩、各种和弦排列的音响、低音进行、和声织体方式、和声终止式等要具有理性的听辨意识,并通过结合谱面认识,这样才能对和声在旋律中的运用,对音乐的曲式结构和作品风格特征分析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才能在实践中更好地诠释音乐作品。
和声理论课程教学是现在高校音乐专业的重中之重,和声课程的教学不能仅限于理论上的讲述,更要结合实践应用,只有理论结合实践才能体现和声教学的实用性和重要性,才能符合音乐教学工作,才能顺应时代发展。
参考文献:
[1][匈]凯斯特莱尔·略林茨.键盘和声学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2]彭志敏.音乐分析基础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3]赵芳.和声教学应加强应用能力的培养[J].辽宁师专学报,2005(02).
(作者简介:蒋笑一,男,硕士,湖南文理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小提琴演奏与和声学)(责任编辑 王玲)
关键词:音乐分析 横向合作 音乐听辨
和声课教学是高校音乐专业和作曲理论教学中的重要课程,它与多声部音乐课程中的曲式、复调、配器以及钢琴配弹有着重要的联系,是多声部课程教学的基础,多声部音乐教学中的一切理论指导依据均建立在和声理论教学的基础之上。传统的和声课程的教学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但往往与和声的实践应用相脱节,特别是现在高校音乐非作曲理論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和声理论后,对于后续的多声部音乐实践课程往往无所适从。本文就和声教学中的实际应用问题,论述如何在高校和声理论教学中结合和声的实践应用。
一、和声理论教学在音乐作品分析中的应用
音乐作品分析是20世纪从曲式学分析等作曲理论中逐渐分离出来的一门学科,其发展达到的高度超越了以往任何时期所取得的成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音乐作品分析的范围更大、更全面,它包含了和声、复调、配器、旋律、节奏等各种单项的分析,只要是能叫做音乐的材料,都是分析的对象,分析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音乐分析是一门综合性的理论学科,有一定的主观性,更注重客观音乐材料的规律性和程序性。要了解各种音乐要素的表现和内涵、和声的运用、调性的布局、曲式结构的构建及其相互关系,这一切需要对音乐作品进行细致的剖析和专业性的解析。而和声理论的建立正是音乐分析的基础,特别是西方传统音乐作品中,无论是复杂节奏还是微妙的旋律几乎都是建立在和声基础之上的。因此,了解作品的调式调性、和声语汇、和声终止、和声逻辑以及和声背景都是对音乐作品最为理性的认识。音乐作品的构建是宏观的,而和声是最为细致和微观的,音乐作品中的深刻内涵也往往通过细致的、微观的和声布局来体现。所以在和声理论教学中,应该注重对音乐作品分析的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在传统和声理论课程的教学中采用理论教学与音乐作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利用所学的和声理论相关知识对作品进行综合的分析,通过实际音乐作品反映和声理论的运用。将和声理论教学和音乐作品分析相结合,可以让学生有效把控音乐情绪的表达,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二、和声理论教学在钢琴即兴伴奏中的应用
钢琴即兴伴奏在高校音乐专业教学中算是一门新兴的课程,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音乐教学的深入,钢琴即兴伴奏已经基本成为高校音乐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是一门具有一定的理论性、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音乐实践操作课程。但是这些这并不代表钢琴即兴伴奏成为独立的课程而与其他课程无关。恰恰相反,钢琴即兴伴奏更需要其他课程的辅助,特别是以和声课程为基础并与和声课程相互配合,才能实现理论和实际运用相结合。
所谓即兴伴奏就是把钢琴的演奏能力与和声运用能力相结合的临场即兴弹奏,但要做到这一点,不是靠临场发挥而随意演奏出来的,这需要在前期的练习中结合和声理论。钢琴即兴伴奏中要能把钢琴演奏技巧和和声功能、伴奏音型等综合能力融为一体,构成多线索的相互交织、相互促进、相互运用的有机体。比如说首先要了解音乐的调性特征,其次是和弦的排列法、连接方式、和弦外音、省略音、和声功能、和声的音型化处理、和弦的序进逻辑、和声终止式等等,最后根据和声风格特点来确定是否符合音乐内容相统一,从而达到艺术上的完美结合。即兴伴奏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它不是单纯的技术上的练习,它需要建立在和声理论体系为基础的程度之上,钢琴即兴伴奏是一门综合的课程,所以在和声教学中贯穿实践钢琴即兴伴奏,即兴伴奏中又要以和声理论为主导,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三、和声理论教学在音乐听辨中的应用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很多学生在聆听音乐的时候往往只对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有着最直观和感性的认识,但如果只是在这个层面上感受音乐是远远不够的。要做到全方位地感受音乐,不仅要注重旋律和节奏的听辨,更重要的是要对音乐作品的音响效果有着宏观的认识。所以音乐赏析应结合和声教学中的理论知识,对音乐中的调性色彩、各种和弦排列的音响、低音进行、和声织体方式、和声终止式等要具有理性的听辨意识,并通过结合谱面认识,这样才能对和声在旋律中的运用,对音乐的曲式结构和作品风格特征分析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才能在实践中更好地诠释音乐作品。
和声理论课程教学是现在高校音乐专业的重中之重,和声课程的教学不能仅限于理论上的讲述,更要结合实践应用,只有理论结合实践才能体现和声教学的实用性和重要性,才能符合音乐教学工作,才能顺应时代发展。
参考文献:
[1][匈]凯斯特莱尔·略林茨.键盘和声学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2]彭志敏.音乐分析基础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3]赵芳.和声教学应加强应用能力的培养[J].辽宁师专学报,2005(02).
(作者简介:蒋笑一,男,硕士,湖南文理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小提琴演奏与和声学)(责任编辑 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