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业生态学是一门农林专业开设的实践性很强的主干课程,对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探寻农业生态学与KOLB学习圈理论之间的契合点,将其应用到实际教学中,构建出一个基于KOLB学习圈理论体验式教学模型。通过具体体验、反思观察、抽象概念、主动应用4个步骤,从一个全新的立场和视角去激发同学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对抽象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该理论也能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特点进行深入的解读。
关键词:农业生态学;KOLB学习圈理论;体验学习;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8-0178-02
一、引言
作为生态学在农业上的分支,农业生态学通过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及系统论的方法,将农业生物与其自然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中的相互作用、协同演变,以及社会经济环境对其调节控制规律,促进农业全面持续发展的科学[1]。其对现代农业生产、农业环境保护乃至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综合作用、带动作用、关键作用和渗透作用[2]。至今,农业生态学的发展在我国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了[3],我校也于上世纪80年代初同期开设了农业生态学课程。该课程现已为国家多数高等农林类院校大农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或重要选修课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战略谋划,着力创新发展理念,大力建设生态文明,提出了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总结:“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4]。这使得生态学的发展进入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同时,随着全球各国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逐渐加强,社会发展对于学生夯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能力的迫切需求,提高农业生态学的教学质量,培养专业型、创新型人才,积极协调农业发展与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势在必行。
目前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课堂的理论教学,而农业生态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应创造一个有利于集成应用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实践的学习场所,促进理论更好地指导实践。这也是我国提倡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大背景下,我校卓越人才试点专业顺利实施的迫切需求。已有研究认为,环境教育应从小开始,此时个人开始形成意识并可以对其所在的自然环境做出决定。在此阶段,农业和环境教育应该注重鼓励行为改变、认知发展、提高主观能动性、强调解决问题能力等的教学策略,努力在环境和农业教育过程中,塑造终身学习者。在创建有利于学习的环境时,丰富多彩、个性化、动手学习并充满现实生活经验的环境是非常有利的。课程教师可以通过体验式教学策略,结合教材中的课程知识信息,创造更加有意义的学习机会,促进学生生态意识和行为的改变。
二、KOLB体验式学习模型
KOLB学习圈理论是由美国David Kolb于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种体验式学习模型,他将体验学习过程分为具体体验、观察和反思、抽象概括、行动应用(归纳的形成、在新环境中测试)四个连续循环的过程[5]。首先,学习者需要通过亲身的实践参与产生初步的体验;其次,基于前期的一系列亲身体验感受,进行相应的分析与思考;然后结合观察和反思到的结果,学习者通过进一步的抽象化,获得一般性的结论;最后学习者在新的情境中对所形成结论的正确性进行检验。在获取体验的过程中,学习者通常可采用两种不同的方式:一种是具体体验——感知,另一种是抽象概括——领悟。体验转换涉及到外延转换、内涵转换两种不同的加工方式,前者是应用迁移实现扩大外延的过程,后者是通过反思观察进行缩小内涵的过程[6]。由于体验学习圈模式具有可揭示体验与学习发生的过程机制、启发体验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等特点,目前已经成为教育界最受欢迎的一种理论。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为了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更好、更全面地向学生解读农业生态学的内涵,结合农业生态学可实践性的特点,授课教师可利用KOLB学习圈理论,充分发掘本课程与KLOB学习圈理论之间的适切性,为农业生态学教学构建一个基于教育心理学的新方法、新模式和新策略。
三、基于KOLB体验式学习模型的教学模式构建与探讨
基于KOLB理论体验循环过程的设置和要求,通过大量查阅文献资料,咨询相关专家建议,我们计划构建以下动态的教学模式:
1.具体体验。在课堂向学生讲授农业生态学相关理论知识,多数概念和原理较为抽象,难理解,因此希望同学通过亲身体验和参与,获取经验和感知。带学生去认知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例如:湿地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等,实地观察并记录不同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区别、特点等,让同学们身临其境地到生态系统中去真实地体验和感悟。在此阶段中,通过授课教师的有效引导,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于经验情境中,只有学生对新的经验开放自己,方能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有效地发挥学生高级认知能力发展所必须的体验感知效应。
2.观察反思。观察和反思这一过程,对学生构建新知极其重要。根据自身已经具备的经验、知识和理念,学生可将前一阶段所获取的体验感知进行深入观察、反思,并通过缩小内涵、比较分析所获得信息之间的相关性,建立联系。在农业生态学教学中,学生的反思具体体现在教师所设计的问题上,如:在经过了对垦区现代化大农业的调研后,进行相应的日记总结,学生和教师回到课堂进行反馈、分享和谈论经历,彼此之间进行积极交流、深入探讨,教师可以提问的方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引领学生反思,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对相关知识有更新更深层次的认识。
3.抽象概念。在此过程中,学生将系统地归纳和总结相应的思考方法与知识经验,形成新的知识。在这一阶段,通过体验后反思继而获取经验,学生实现了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例如:通过调研,学生利用一个或多个目前常用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型,评价不同农业经营模式下农业生态系统结构模式、功能合理性、能流物流价值流的输出输入关系,探求农业生产实践相关问题的根源、影响因素和可持续性,并系统分析和最终确定有利于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因子等。在深入农业生态系统进行调研的过程中,学生亲身体验到农业生产发展的真实现状,亲眼目睹了农业生态系统与其他类型生态系统的异同,将所经历的表象特征通过反复、认真的观察反思,上升为本质的认知,即实现了感性到理性的转变。 4.主动应用。在主动应用这一过程中,在新的实际情境中,学生通过迁移,扩大外延,获得经验,进一步验证前一阶段抽象的概念和理论是否正确合理。同时,这一过程又可成为一个新的具体经验,成为进一步反思的起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架构知识体系,生成情感,产生意义,真正发展能力,在编制教学内容时,教师应尽可能依据学生之前通过体验感知——抽象概念归纳总结的具体情况,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精心策划;在呈现教学内容的过程中,要努力创造实际的或模拟的情境。这样学生不仅可以看到实际或模拟情境中存在的问题,也可以去观察、思考和探讨现实中改善的途径。
四、农业生态学教学中采用体验式学习的优势
现阶段,我国的农业生态学课大多以传统的说教式、填鸭式教学方式为主,也由于教学方法不当,教学效果差强人意。作为教师,应与学生相互促进,为此在农业生态学教学中,应致力于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在丰富的体验和实践中不断观察和反思,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自助性等优势。基于KOLB理论的体验式学习模式,通过融合各种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并充分调动和利用所有教学力量与设施,改变了以往农业生态学课堂上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由于该教学模式既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先进的教学理念,又需要教师有较强的课堂掌控能力,建立师生平等和谐的交流氛围,因此在实施基于KOLB理论的体验式教学模式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应共同努力,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真正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有效提高农业生态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骆世明.农业生态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7-9.
[2]黄国勤.论农业生态学及其发展趋势[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4(5):656-660.
[3]骆世明.农业生态学的国外发展及其启示[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3,21(1):14-22.
[4]陈二厚,董峻,王宇,刘羊旸.为了中华民族永续发展[N].人民日报,2015,03(10).
[5]Kolb,D.A .
关键词:农业生态学;KOLB学习圈理论;体验学习;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8-0178-02
一、引言
作为生态学在农业上的分支,农业生态学通过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及系统论的方法,将农业生物与其自然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中的相互作用、协同演变,以及社会经济环境对其调节控制规律,促进农业全面持续发展的科学[1]。其对现代农业生产、农业环境保护乃至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综合作用、带动作用、关键作用和渗透作用[2]。至今,农业生态学的发展在我国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了[3],我校也于上世纪80年代初同期开设了农业生态学课程。该课程现已为国家多数高等农林类院校大农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或重要选修课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战略谋划,着力创新发展理念,大力建设生态文明,提出了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总结:“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4]。这使得生态学的发展进入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同时,随着全球各国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逐渐加强,社会发展对于学生夯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能力的迫切需求,提高农业生态学的教学质量,培养专业型、创新型人才,积极协调农业发展与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势在必行。
目前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课堂的理论教学,而农业生态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应创造一个有利于集成应用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实践的学习场所,促进理论更好地指导实践。这也是我国提倡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大背景下,我校卓越人才试点专业顺利实施的迫切需求。已有研究认为,环境教育应从小开始,此时个人开始形成意识并可以对其所在的自然环境做出决定。在此阶段,农业和环境教育应该注重鼓励行为改变、认知发展、提高主观能动性、强调解决问题能力等的教学策略,努力在环境和农业教育过程中,塑造终身学习者。在创建有利于学习的环境时,丰富多彩、个性化、动手学习并充满现实生活经验的环境是非常有利的。课程教师可以通过体验式教学策略,结合教材中的课程知识信息,创造更加有意义的学习机会,促进学生生态意识和行为的改变。
二、KOLB体验式学习模型
KOLB学习圈理论是由美国David Kolb于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种体验式学习模型,他将体验学习过程分为具体体验、观察和反思、抽象概括、行动应用(归纳的形成、在新环境中测试)四个连续循环的过程[5]。首先,学习者需要通过亲身的实践参与产生初步的体验;其次,基于前期的一系列亲身体验感受,进行相应的分析与思考;然后结合观察和反思到的结果,学习者通过进一步的抽象化,获得一般性的结论;最后学习者在新的情境中对所形成结论的正确性进行检验。在获取体验的过程中,学习者通常可采用两种不同的方式:一种是具体体验——感知,另一种是抽象概括——领悟。体验转换涉及到外延转换、内涵转换两种不同的加工方式,前者是应用迁移实现扩大外延的过程,后者是通过反思观察进行缩小内涵的过程[6]。由于体验学习圈模式具有可揭示体验与学习发生的过程机制、启发体验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等特点,目前已经成为教育界最受欢迎的一种理论。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为了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更好、更全面地向学生解读农业生态学的内涵,结合农业生态学可实践性的特点,授课教师可利用KOLB学习圈理论,充分发掘本课程与KLOB学习圈理论之间的适切性,为农业生态学教学构建一个基于教育心理学的新方法、新模式和新策略。
三、基于KOLB体验式学习模型的教学模式构建与探讨
基于KOLB理论体验循环过程的设置和要求,通过大量查阅文献资料,咨询相关专家建议,我们计划构建以下动态的教学模式:
1.具体体验。在课堂向学生讲授农业生态学相关理论知识,多数概念和原理较为抽象,难理解,因此希望同学通过亲身体验和参与,获取经验和感知。带学生去认知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例如:湿地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等,实地观察并记录不同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区别、特点等,让同学们身临其境地到生态系统中去真实地体验和感悟。在此阶段中,通过授课教师的有效引导,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于经验情境中,只有学生对新的经验开放自己,方能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有效地发挥学生高级认知能力发展所必须的体验感知效应。
2.观察反思。观察和反思这一过程,对学生构建新知极其重要。根据自身已经具备的经验、知识和理念,学生可将前一阶段所获取的体验感知进行深入观察、反思,并通过缩小内涵、比较分析所获得信息之间的相关性,建立联系。在农业生态学教学中,学生的反思具体体现在教师所设计的问题上,如:在经过了对垦区现代化大农业的调研后,进行相应的日记总结,学生和教师回到课堂进行反馈、分享和谈论经历,彼此之间进行积极交流、深入探讨,教师可以提问的方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引领学生反思,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对相关知识有更新更深层次的认识。
3.抽象概念。在此过程中,学生将系统地归纳和总结相应的思考方法与知识经验,形成新的知识。在这一阶段,通过体验后反思继而获取经验,学生实现了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例如:通过调研,学生利用一个或多个目前常用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型,评价不同农业经营模式下农业生态系统结构模式、功能合理性、能流物流价值流的输出输入关系,探求农业生产实践相关问题的根源、影响因素和可持续性,并系统分析和最终确定有利于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因子等。在深入农业生态系统进行调研的过程中,学生亲身体验到农业生产发展的真实现状,亲眼目睹了农业生态系统与其他类型生态系统的异同,将所经历的表象特征通过反复、认真的观察反思,上升为本质的认知,即实现了感性到理性的转变。 4.主动应用。在主动应用这一过程中,在新的实际情境中,学生通过迁移,扩大外延,获得经验,进一步验证前一阶段抽象的概念和理论是否正确合理。同时,这一过程又可成为一个新的具体经验,成为进一步反思的起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架构知识体系,生成情感,产生意义,真正发展能力,在编制教学内容时,教师应尽可能依据学生之前通过体验感知——抽象概念归纳总结的具体情况,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精心策划;在呈现教学内容的过程中,要努力创造实际的或模拟的情境。这样学生不仅可以看到实际或模拟情境中存在的问题,也可以去观察、思考和探讨现实中改善的途径。
四、农业生态学教学中采用体验式学习的优势
现阶段,我国的农业生态学课大多以传统的说教式、填鸭式教学方式为主,也由于教学方法不当,教学效果差强人意。作为教师,应与学生相互促进,为此在农业生态学教学中,应致力于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在丰富的体验和实践中不断观察和反思,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自助性等优势。基于KOLB理论的体验式学习模式,通过融合各种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并充分调动和利用所有教学力量与设施,改变了以往农业生态学课堂上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由于该教学模式既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先进的教学理念,又需要教师有较强的课堂掌控能力,建立师生平等和谐的交流氛围,因此在实施基于KOLB理论的体验式教学模式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应共同努力,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真正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有效提高农业生态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骆世明.农业生态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7-9.
[2]黄国勤.论农业生态学及其发展趋势[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4(5):656-660.
[3]骆世明.农业生态学的国外发展及其启示[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3,21(1):14-22.
[4]陈二厚,董峻,王宇,刘羊旸.为了中华民族永续发展[N].人民日报,2015,03(10).
[5]Kolb,D.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