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运用最新的因果关系分析工具DAG,利用1999年1月到2008年7月的CPI的数据,通过分析欧盟及部分非欧盟国家通货膨胀之间的传递,得出了重要的结论:通货膨胀在欧盟的传递效应较高。欧元的产生对欧盟的小国和非欧元区国家影响巨大。在长期,荷兰、爱尔兰和比利时是最外生的,法国、英国则是最内生的。奥地利对其他国家的影响力被极大地削弱,瑞典和英国的影响力也是下降得非常大,特别是英国,从最具影响力的国家变得对其他国家影响非常小了,相反比利时和荷兰则成为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了。
【关键词】通货膨胀传递 DAG 欧盟
一、引言
世界经济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的增长远远大于经济增长的速度,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休戚与共,和世界主要国家之间的贸易、投资活动十分活跃,香港、纽约等股市的波动对中国股市的影响也正在不断扩大,随着中国经济的日趋国际化,国际传导已成为通货膨胀的新的主导因素。理解通货膨胀传递的关系对于理解中国通货膨胀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通货膨胀的持续上升,通货膨胀问题重新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中国人民银行也密切关注着通货膨胀的发展,并把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最重要的目标之一。
关于通货膨胀传递的研究较晚得到关注,部分因为早期经济学家认为经济体间通货膨胀的差别会被汇率变化所吸收(Friedman,1953)。Perry(1975)、Parkin(1977)较早对世界通货膨胀的传递进行分析;McKinnon(1982)也在货币替代的架构下从理论上和实证上探讨了国际通货膨胀传递的现象。之后通货膨胀逐渐得到了关注,众多学者对不同汇率制下的通货膨胀的传递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从通货膨胀均值水平的传递,已经扩展到对通货膨胀波动(volatility)传递的分析1,研究方法也从简单的Granger因果检验发展到基于DAG的VAR和结构突破分析上来。当前世界各国都面临着较严重的通货膨胀压力,探讨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和传递的方式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对关于通货膨胀传递的研究的产生和发展进行综述,文章内容将这样展开:首先对通货膨胀的关联性和传导机制进行分析;其次对通货膨胀传递的大量实证分析;最后进行总结性评述。
二、通货膨胀的关联性分析
通货膨胀的传递受到贸易自由化程度、资本市场开放程度、资本账户的控制、汇率制度、中央银行的干预等制度和政策性因素的影响。不少学者对此作了探讨,Darby和Lothian(1983)认为各国的宏观经济的国际联系主要通过以下四个渠道:商品替代、债券替代、货币替代和吸收效应。邓卫广(2005)则得出通货膨胀可以通过贸易、资本资产市场、就业转移等得到传递。总的来说,各个学者得出通货膨胀可以通过商品贸易得到传递;一国通货膨胀的变化在资本流动的条件下,还会通过资本资产市场,比如货币替代、债券替代等得到传递;通货膨胀的变化还会导致各个国家的相对成本的变化,引起工资收入或工资成本的变化,进而导致就业的变化和产业的转移;通货膨胀还通过吸收通道和旅游等服务贸易得到传递。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通货膨胀与其他经济体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探讨Granville和Mallick(2004)宣称中国和美国、日本、欧盟的相互依赖更加紧密,中国通货膨胀与美国通货膨胀呈现同方向运动,且中国通货膨胀的冲击对美国有较大的影响(通过出口商品到美国),但对欧盟和日本的影响不大。Feyzio lu和Willard(2006)没有发现中国通货膨胀影响美国和日本的价格波动的证据;相反,由于中国大量的美元外汇储备和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他们发现美国的通货膨胀则会影响到中国;且整体上说,中国的价格波动对美国和日本的影响非常小并且很短暂。
尽管对通货膨胀传递的研究起步比较晚,但是随着国际经济的发展,通货膨胀国际传递得到了关注,关于通货膨胀传递的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在汇率制度对通货膨胀传递的影响上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也不断丰富充实。然而,为了更全面系统深入地理解通货膨胀传递,我们仍需要在许多方面进一步开展深入的研究。
首先,当前文献对通货膨胀传递机制的研究还不系统,缺乏动态的理论模型,对于通货膨胀传递的渠道的实证研究还很匮乏。因此加强对贸易、资本资产市场、资本账户的控制、中央银行的干预等因素如何影响通货膨胀传递进行理论建模和实证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其次,虽然关于汇率制度对通货膨胀的传递的实证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开展,但却没有一个系统的理论模型。因而关于开放经济条件下,汇率制度如何影响通货膨胀传递的理论研究将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最后,目前主要是对工业化国家间通货膨胀传递的研究,而对于发展中国家通货膨胀如何受到发达国家的影响极少涉及,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缺乏指导其制定通货膨胀政策的理论和实证依据,使得这些国家极易受到外部冲击的影响,引发金融危机,甚至导致国家破产。鉴于发展中国家日益广泛参与到国际经济中来,贸易自由化、资本流动性的加剧,加强对发展中国家通货膨胀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三、实证分析
(一)样本数据采样
为了使实证结果可信度更高,我们采集欧盟十五个数据样本,采集期间是1999~2008的月度数据,CPI代表通货膨胀,所有的数据都来自IFS(IMF统计机构)。
表1
在样本期,爱尔兰、希腊、西班牙的通貨膨胀比较高,德国、瑞典比较低;在波动性上,意大利、希腊、法国很小,而爱尔兰、芬兰则波动比较大,总体上通货膨胀高的国家波动性也比较强,通货膨胀率低的国家则波动性小。
(二)DAG实证分析
1.DAG简介。在实证研究中,我们常常不能确定模型中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再加上我们所收集得的数据不是在我们可以控制下产生的,因而可能导致我们的分析结果存在较大的偏误。而DAG技术,代表着最近的先进的因果分析方法,越来越多学者把它应用到实证分析中来。下面我们给出简短的关于怎么利用方差协方差矩阵来构建DAG分析的介绍。 DAG本质上说就是一种关于一些变量之间同期因果关系传递的结构安排,这种安排是建立在相关和偏相关关系的基础上的。每一对变量之间的连线代表着他们之间的因果关系。这里存在四种可能的关系:
(1)没有连线(X Y)。这说明两个变量,X和Y没有因果关系,他们是相互独立的。
(2)没有箭头的连线(X-Y)。这显示出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联系,但是方差协方差矩阵没有给出明确的因果方向。
(3)单方向的连线(X→Y)或者(X←Y)。这表示两个变量之间有着明确的并且是直接的因果关系,因果关系的传递没有经过其他变量。(X→Y)表示X的变化直接引起了Y的变化,(X←Y)则相反,表示Y的变化直接引起了X的变化。
(4)双箭头连线(X?圮Y)。这表明两个变量之间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并且这种因果关系是双向的,就是说X的变动不仅直接引起了Y的变化,同时Y的变化也直接引起了X的变化。
我们介绍一个用于界定因果关系传递的方向的概念Sepset。Sepset是一对变量,他们的连线在其他变量为条件的基础上因为偏相关系数没有显著不等于零而被去除。如果是在无条件下被去除的,则Sepset是一个空集。如果r(X,Y)和r(Y,Z)都不等于零,但是r(X,Z)=0,就是说,X-Y-Z,X和Y、Y和Z是相连的,但是X和Z是不相连的。如果Y不在X和Z的Sepset内,则我們有这样的因果关系图:X→Y←Z。另一方面,如果变量Y和Z的无条件相关系数r(Y,Z)不等于零,但是存在条件相关系数等于零,r(Y,Z|X)=0,则是他们的共同原因掩盖了他们之间联系,则我们有这样的因果关系图:Y←X→Z。
2.样本期的同期因果检验。
1999.1~2008.7相关系数矩阵
利用相关系数矩阵,我们得到同期因果关系如下:
因而各国通货膨胀在同期的外生程度从大到小基本上如下排列:NL、BE、IE、FR、AT、FI、GR、PT、DE、LU、DK、ES、SE、IT、GB。
地缘的影响极大地淡化了,比利时、荷兰的影响力得到了极大的增强,而法国、德国的影响力也相对得到了提高;四个没有加入欧元区的欧盟国家的影响力除了丹麦外都受到了很大的削弱,其中英国被欧洲边缘化了,而对欧洲的影响减少了。
比利时由于是欧盟的总部所在地,因而比利时的情况会极大地影响到欧盟的政策;而法国在长期则是整个欧洲的主导,而且法国是欧盟中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因而对其他国家影响很大;德国的欧盟央行的所在地,肩负着维持欧盟经济稳定和保持低通货膨胀的责任,因而其受到很多国家的影响,是最外生的变量之一。欧元之后,英国、瑞典、希腊的影响都减小了,只有丹麦的影响力还得到了维持。意大利成为最外生的变量,这与意大利的资金对外的依赖性较强有关,而且从同期看,对其影响大的,正是三个较大的资本输出国。
3.预测误差方差分解。方差分解评估区内与区外通货膨胀扰动对通货膨胀波动的解释力度。因而为了得到各个经济体影响的显著性水平和通货膨胀传递的动态模式,我们进一步进行方差分解分析。
由于各国通货膨胀存在协整关系,我们用误差修正模型VEC进行估计。
ΔY■=μ+■Γ■ΔY■+αβ'Z■+e■ (1)
我们把等式(1)写成无限移动平均的形式:
ΔY■=■A■ε■,t=1,2,…,T. (2)
ε■是创新向量,满足:E(ε■)=0,E(ε■ε■■)=Σ=(σij)。
于是变量i的n-step-ahead预测误差方差由第j个变量的创新引起的比例就等于:
θ■■(n)=■,i,j=1,2…9 (3)
其中P是残差的方差协方差矩阵Σ的Cholesky factor,ei是一个选择向量,它的第i个元素等于一,其他的元素都等于零。因而θ■■(n)衡量的是ΔYit的n-step-ahead的预测方差中由第j个正交化的创新解析的份额。我们的分解是建立在DAG的结果之上的,我们同时构造了1-month(同期)、和6-month(短期),以及12-month(长期)的分解。
4.样本期2方差分解。
1999.1~2008.7方差分解
在样本期,欧元的产生对欧盟的小国和非欧元区国家影响巨大。在同期,比利时、荷兰成为最外生的变量了;而瑞典则从最外生的变量变成是最内生的变量之一;而丹麦仍然是最内生的变量;而在长期,荷兰、爱尔兰和比利时是最外生的,法国、英国则是最内生的。奥地利对其他国家的影响力被极大地削弱,瑞典和英国的影响力也是下降得非常大,特别是英国,从最具影响力的国家变得对其他国家影响非常小了,相反比利时和荷兰则成为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了。
5.冲击反应分析。为了得到价格水平如何对彼此的创新进行反应的结论,我对其进行冲击反应分析。为了避免因为cholesky顺序造成的偏误,我们采用一般化了的冲击反应进行分析。
根据等式(3),依据Pesaran和Shin(1998)的方法,我可以得到一般化了的冲击反应的等式,在时期t,对于第j个变量一单位的创新,Yt-n的一般化了的冲击反应是:
■ n=0,1,2 ... , (4)
这里,Bn=Φ1Bn-1+Φ2Bn-2+…+ΦpBn-p,n=1,2,…,B0=I;并且对于n<0,Bn=0。而Φi是VAR表达式:Yt=C+■ΦiYt-i+εt中的信息矩阵。
在样本期,奥地利受到比利时的冲击更大了,但是方向变为是正的了,其他国家对其冲击都不大。比利时受到奥地利的冲击很小了,而对来自自身的冲击反应十分强烈,荷兰、瑞典和葡萄牙对比利时的冲击也很大,荷兰通货膨胀上升1%可以引起比利时上升0.2%,而葡萄牙则会引起比利时下降近0.2%。德国受到外界的冲击很小,只有比利时和奥地利对其冲击较大。这反映了德国央行一直以来对反通货膨胀的坚决态度。只有比利时和荷兰对丹麦有较大的冲击,这两国通货膨胀上升1%可以引起丹麦上长0.1%。西班牙在短期对来自葡萄牙的冲击反应比较大,葡萄牙通货膨胀上升1%可以导致其上升0.2%,但这种反应只是在短期;而对于来自比利时、卢森堡的冲击也会导致其分别上升0.3%、0.2%,并且持久存在。芬兰主要受到来自比利时、瑞典和爱尔兰的冲击的影响,其中比利时的通货膨胀上升1%可以引起其在中长期上升超过0.2%。法国对来自外界的影响反应不大,主要受到比利时的冲击,其中比利时的通货膨胀上升1%可以引起其在中长期上升接近0.2%,其他国家只有意大利、瑞典和卢森堡对其有温和的冲击;法国对来自自身的冲击只在短期有反应。英国对外界的反应较大,特别是来自比利时的通货膨胀上升1%可以引起其在中长期上升超过0.2%;德国和希腊上升1%则会引起其下降近0.2%;同时英国还对来自爱尔兰的冲击有比较大的反应。希腊主要受到来自比利时和爱尔兰的冲击的影响,来自比利时的通货膨胀上升1%可以引起其上升超过0.2%,而后者则会引起其上升近0.2%。爱尔兰通货膨胀波动比较大,受到外界的冲击比较大;来自比利时的通货膨胀上升1%可以引起其上升超过0.3%,希腊、法国则会引起其分别下降0.3%、0.2%。意大利的波动减小了,只是比利时、法国、英国、卢森堡对其冲击较大,来自比利时的通货膨胀上升1%可以引起其上升超过0.1%,而法国和卢森堡的则是没有超过0.1%,英国则会引起其下降不超过0.1%,但这些国家对其冲击都较为持久。只有比利时对卢森堡有较大的冲击,来自比利时的通货膨胀上升1%可以引起其上升超过0.2%。荷兰通货膨胀的波动主要来自其自身的冲击,而外界对其冲击影响很小,只有卢森堡的通货膨胀上升1%可以引起其上长达到0.1%,而德国的冲击在短期也会有一些影响。葡萄牙受到了荷兰、比利时很大的冲击,荷兰、比利时的通货膨胀上升1%可以导致其上升0.2%,而德国、希腊、爱尔兰也对其的温和的影响。瑞典的通货膨胀波动还是比较大,受到外界的冲击反应强烈,来自荷兰、葡萄牙的通货膨胀上升1%会引起其上升近0.2%,而比利时、德国则会导致其上升0.1%。 四、结论性评述
本文研究了通货膨胀在欧盟十五个成员国之间的传递,结果显示,德国作为欧盟货币政策中心,加之自身较强烈的反通胀决心,德国受到外界的冲击较小,所以德国为最外生变量之一。在短期内西班牙受到邻国葡萄牙的影响比较大,但长期影响不显著,显示两国产业相似度较高带来的冲击比较明显。而英国由于长期游离于欧盟之外,地缘和经济体的融合度影响到了通胀的互相传递。而法国由于在欧盟区成为一个区域枢纽,且农业发达,对其他国家关联度较高,所以对欧盟其他国家的影响非常明显,除了德国和法国,其他国家的产业很相似,他们之间在贸易和投资等众多领域上主要是一个替代关系而不是互补关系,这使得他们在出口价格上形成较为强烈的竞争关系,为了改善和提高欧盟的整合程度,欧盟成员国及英国之间要加强产业发展的政策协调。
参考文献
[1]Cassese,Anthony and Lothian,R.J.,“The Timing of Monetary and Price Changes and the International Transmission of Inflation”,NBER Working Paper,1980,No.549.
[2]Chen,Baizhu.“Long-Run Money Demand and Inflation in China.”Journal of Macroeconomics,1997, Vol.19,No.3,pp.609-617
[3]Cheung,Y.and Yuen,J.,“Effects of U.S.Inflation on Hong Kong and Singapore”,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2002,30,603-609.
[4]Ciccarelli,M.and Mojon,B.,“Global Inflation”,2005,European Central Bank Working Paper,No.537.
[5]Clarida,R.,Gali,J.and Gertler,M.,“A Simple Framework for International Monetary Policy Analysis”, NBER Working Paper,2002,8870.
[6]Demiralp,S.,Hoover,K.D.,“Searching for the causal structure of a vector autoregression.”Oxford Bulletin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2003,65,745-767.
[7]Devereux,M.and Engel,C.,“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Exchange Rate Volatility,and Exchange Rate Disconnect.”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2002,49,913-940.
[8]Eun,C.S.and Jeong,Jin-Gil.,“International Price Level Linkages Evidence from the Post-Breton Woods Era”,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1999,7,1999 331-349.
[9]Feyzio■lu, Tarhan and Willard,Luke,“Does Inflation in China Affect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IMF Working Paper,2006,06/36.
[10]Flood,Robert P.,and Marion,Nancy P.,“The Transmission of Disturbances under Alternative Exchange-Rate Regimes with Optimal Indexing”,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82,43-66.
作者簡介:轩永辉(1980-),单位:浙江绍兴恒信农村合作银行;邓卫广(1979-),单位:香港中文大学。
【关键词】通货膨胀传递 DAG 欧盟
一、引言
世界经济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的增长远远大于经济增长的速度,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休戚与共,和世界主要国家之间的贸易、投资活动十分活跃,香港、纽约等股市的波动对中国股市的影响也正在不断扩大,随着中国经济的日趋国际化,国际传导已成为通货膨胀的新的主导因素。理解通货膨胀传递的关系对于理解中国通货膨胀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通货膨胀的持续上升,通货膨胀问题重新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中国人民银行也密切关注着通货膨胀的发展,并把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最重要的目标之一。
关于通货膨胀传递的研究较晚得到关注,部分因为早期经济学家认为经济体间通货膨胀的差别会被汇率变化所吸收(Friedman,1953)。Perry(1975)、Parkin(1977)较早对世界通货膨胀的传递进行分析;McKinnon(1982)也在货币替代的架构下从理论上和实证上探讨了国际通货膨胀传递的现象。之后通货膨胀逐渐得到了关注,众多学者对不同汇率制下的通货膨胀的传递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从通货膨胀均值水平的传递,已经扩展到对通货膨胀波动(volatility)传递的分析1,研究方法也从简单的Granger因果检验发展到基于DAG的VAR和结构突破分析上来。当前世界各国都面临着较严重的通货膨胀压力,探讨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和传递的方式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对关于通货膨胀传递的研究的产生和发展进行综述,文章内容将这样展开:首先对通货膨胀的关联性和传导机制进行分析;其次对通货膨胀传递的大量实证分析;最后进行总结性评述。
二、通货膨胀的关联性分析
通货膨胀的传递受到贸易自由化程度、资本市场开放程度、资本账户的控制、汇率制度、中央银行的干预等制度和政策性因素的影响。不少学者对此作了探讨,Darby和Lothian(1983)认为各国的宏观经济的国际联系主要通过以下四个渠道:商品替代、债券替代、货币替代和吸收效应。邓卫广(2005)则得出通货膨胀可以通过贸易、资本资产市场、就业转移等得到传递。总的来说,各个学者得出通货膨胀可以通过商品贸易得到传递;一国通货膨胀的变化在资本流动的条件下,还会通过资本资产市场,比如货币替代、债券替代等得到传递;通货膨胀的变化还会导致各个国家的相对成本的变化,引起工资收入或工资成本的变化,进而导致就业的变化和产业的转移;通货膨胀还通过吸收通道和旅游等服务贸易得到传递。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通货膨胀与其他经济体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探讨Granville和Mallick(2004)宣称中国和美国、日本、欧盟的相互依赖更加紧密,中国通货膨胀与美国通货膨胀呈现同方向运动,且中国通货膨胀的冲击对美国有较大的影响(通过出口商品到美国),但对欧盟和日本的影响不大。Feyzio lu和Willard(2006)没有发现中国通货膨胀影响美国和日本的价格波动的证据;相反,由于中国大量的美元外汇储备和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他们发现美国的通货膨胀则会影响到中国;且整体上说,中国的价格波动对美国和日本的影响非常小并且很短暂。
尽管对通货膨胀传递的研究起步比较晚,但是随着国际经济的发展,通货膨胀国际传递得到了关注,关于通货膨胀传递的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在汇率制度对通货膨胀传递的影响上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也不断丰富充实。然而,为了更全面系统深入地理解通货膨胀传递,我们仍需要在许多方面进一步开展深入的研究。
首先,当前文献对通货膨胀传递机制的研究还不系统,缺乏动态的理论模型,对于通货膨胀传递的渠道的实证研究还很匮乏。因此加强对贸易、资本资产市场、资本账户的控制、中央银行的干预等因素如何影响通货膨胀传递进行理论建模和实证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其次,虽然关于汇率制度对通货膨胀的传递的实证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开展,但却没有一个系统的理论模型。因而关于开放经济条件下,汇率制度如何影响通货膨胀传递的理论研究将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最后,目前主要是对工业化国家间通货膨胀传递的研究,而对于发展中国家通货膨胀如何受到发达国家的影响极少涉及,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缺乏指导其制定通货膨胀政策的理论和实证依据,使得这些国家极易受到外部冲击的影响,引发金融危机,甚至导致国家破产。鉴于发展中国家日益广泛参与到国际经济中来,贸易自由化、资本流动性的加剧,加强对发展中国家通货膨胀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三、实证分析
(一)样本数据采样
为了使实证结果可信度更高,我们采集欧盟十五个数据样本,采集期间是1999~2008的月度数据,CPI代表通货膨胀,所有的数据都来自IFS(IMF统计机构)。
表1
在样本期,爱尔兰、希腊、西班牙的通貨膨胀比较高,德国、瑞典比较低;在波动性上,意大利、希腊、法国很小,而爱尔兰、芬兰则波动比较大,总体上通货膨胀高的国家波动性也比较强,通货膨胀率低的国家则波动性小。
(二)DAG实证分析
1.DAG简介。在实证研究中,我们常常不能确定模型中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再加上我们所收集得的数据不是在我们可以控制下产生的,因而可能导致我们的分析结果存在较大的偏误。而DAG技术,代表着最近的先进的因果分析方法,越来越多学者把它应用到实证分析中来。下面我们给出简短的关于怎么利用方差协方差矩阵来构建DAG分析的介绍。 DAG本质上说就是一种关于一些变量之间同期因果关系传递的结构安排,这种安排是建立在相关和偏相关关系的基础上的。每一对变量之间的连线代表着他们之间的因果关系。这里存在四种可能的关系:
(1)没有连线(X Y)。这说明两个变量,X和Y没有因果关系,他们是相互独立的。
(2)没有箭头的连线(X-Y)。这显示出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联系,但是方差协方差矩阵没有给出明确的因果方向。
(3)单方向的连线(X→Y)或者(X←Y)。这表示两个变量之间有着明确的并且是直接的因果关系,因果关系的传递没有经过其他变量。(X→Y)表示X的变化直接引起了Y的变化,(X←Y)则相反,表示Y的变化直接引起了X的变化。
(4)双箭头连线(X?圮Y)。这表明两个变量之间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并且这种因果关系是双向的,就是说X的变动不仅直接引起了Y的变化,同时Y的变化也直接引起了X的变化。
我们介绍一个用于界定因果关系传递的方向的概念Sepset。Sepset是一对变量,他们的连线在其他变量为条件的基础上因为偏相关系数没有显著不等于零而被去除。如果是在无条件下被去除的,则Sepset是一个空集。如果r(X,Y)和r(Y,Z)都不等于零,但是r(X,Z)=0,就是说,X-Y-Z,X和Y、Y和Z是相连的,但是X和Z是不相连的。如果Y不在X和Z的Sepset内,则我們有这样的因果关系图:X→Y←Z。另一方面,如果变量Y和Z的无条件相关系数r(Y,Z)不等于零,但是存在条件相关系数等于零,r(Y,Z|X)=0,则是他们的共同原因掩盖了他们之间联系,则我们有这样的因果关系图:Y←X→Z。
2.样本期的同期因果检验。
1999.1~2008.7相关系数矩阵
利用相关系数矩阵,我们得到同期因果关系如下:
因而各国通货膨胀在同期的外生程度从大到小基本上如下排列:NL、BE、IE、FR、AT、FI、GR、PT、DE、LU、DK、ES、SE、IT、GB。
地缘的影响极大地淡化了,比利时、荷兰的影响力得到了极大的增强,而法国、德国的影响力也相对得到了提高;四个没有加入欧元区的欧盟国家的影响力除了丹麦外都受到了很大的削弱,其中英国被欧洲边缘化了,而对欧洲的影响减少了。
比利时由于是欧盟的总部所在地,因而比利时的情况会极大地影响到欧盟的政策;而法国在长期则是整个欧洲的主导,而且法国是欧盟中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因而对其他国家影响很大;德国的欧盟央行的所在地,肩负着维持欧盟经济稳定和保持低通货膨胀的责任,因而其受到很多国家的影响,是最外生的变量之一。欧元之后,英国、瑞典、希腊的影响都减小了,只有丹麦的影响力还得到了维持。意大利成为最外生的变量,这与意大利的资金对外的依赖性较强有关,而且从同期看,对其影响大的,正是三个较大的资本输出国。
3.预测误差方差分解。方差分解评估区内与区外通货膨胀扰动对通货膨胀波动的解释力度。因而为了得到各个经济体影响的显著性水平和通货膨胀传递的动态模式,我们进一步进行方差分解分析。
由于各国通货膨胀存在协整关系,我们用误差修正模型VEC进行估计。
ΔY■=μ+■Γ■ΔY■+αβ'Z■+e■ (1)
我们把等式(1)写成无限移动平均的形式:
ΔY■=■A■ε■,t=1,2,…,T. (2)
ε■是创新向量,满足:E(ε■)=0,E(ε■ε■■)=Σ=(σij)。
于是变量i的n-step-ahead预测误差方差由第j个变量的创新引起的比例就等于:
θ■■(n)=■,i,j=1,2…9 (3)
其中P是残差的方差协方差矩阵Σ的Cholesky factor,ei是一个选择向量,它的第i个元素等于一,其他的元素都等于零。因而θ■■(n)衡量的是ΔYit的n-step-ahead的预测方差中由第j个正交化的创新解析的份额。我们的分解是建立在DAG的结果之上的,我们同时构造了1-month(同期)、和6-month(短期),以及12-month(长期)的分解。
4.样本期2方差分解。
1999.1~2008.7方差分解
在样本期,欧元的产生对欧盟的小国和非欧元区国家影响巨大。在同期,比利时、荷兰成为最外生的变量了;而瑞典则从最外生的变量变成是最内生的变量之一;而丹麦仍然是最内生的变量;而在长期,荷兰、爱尔兰和比利时是最外生的,法国、英国则是最内生的。奥地利对其他国家的影响力被极大地削弱,瑞典和英国的影响力也是下降得非常大,特别是英国,从最具影响力的国家变得对其他国家影响非常小了,相反比利时和荷兰则成为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了。
5.冲击反应分析。为了得到价格水平如何对彼此的创新进行反应的结论,我对其进行冲击反应分析。为了避免因为cholesky顺序造成的偏误,我们采用一般化了的冲击反应进行分析。
根据等式(3),依据Pesaran和Shin(1998)的方法,我可以得到一般化了的冲击反应的等式,在时期t,对于第j个变量一单位的创新,Yt-n的一般化了的冲击反应是:
■ n=0,1,2 ... , (4)
这里,Bn=Φ1Bn-1+Φ2Bn-2+…+ΦpBn-p,n=1,2,…,B0=I;并且对于n<0,Bn=0。而Φi是VAR表达式:Yt=C+■ΦiYt-i+εt中的信息矩阵。
在样本期,奥地利受到比利时的冲击更大了,但是方向变为是正的了,其他国家对其冲击都不大。比利时受到奥地利的冲击很小了,而对来自自身的冲击反应十分强烈,荷兰、瑞典和葡萄牙对比利时的冲击也很大,荷兰通货膨胀上升1%可以引起比利时上升0.2%,而葡萄牙则会引起比利时下降近0.2%。德国受到外界的冲击很小,只有比利时和奥地利对其冲击较大。这反映了德国央行一直以来对反通货膨胀的坚决态度。只有比利时和荷兰对丹麦有较大的冲击,这两国通货膨胀上升1%可以引起丹麦上长0.1%。西班牙在短期对来自葡萄牙的冲击反应比较大,葡萄牙通货膨胀上升1%可以导致其上升0.2%,但这种反应只是在短期;而对于来自比利时、卢森堡的冲击也会导致其分别上升0.3%、0.2%,并且持久存在。芬兰主要受到来自比利时、瑞典和爱尔兰的冲击的影响,其中比利时的通货膨胀上升1%可以引起其在中长期上升超过0.2%。法国对来自外界的影响反应不大,主要受到比利时的冲击,其中比利时的通货膨胀上升1%可以引起其在中长期上升接近0.2%,其他国家只有意大利、瑞典和卢森堡对其有温和的冲击;法国对来自自身的冲击只在短期有反应。英国对外界的反应较大,特别是来自比利时的通货膨胀上升1%可以引起其在中长期上升超过0.2%;德国和希腊上升1%则会引起其下降近0.2%;同时英国还对来自爱尔兰的冲击有比较大的反应。希腊主要受到来自比利时和爱尔兰的冲击的影响,来自比利时的通货膨胀上升1%可以引起其上升超过0.2%,而后者则会引起其上升近0.2%。爱尔兰通货膨胀波动比较大,受到外界的冲击比较大;来自比利时的通货膨胀上升1%可以引起其上升超过0.3%,希腊、法国则会引起其分别下降0.3%、0.2%。意大利的波动减小了,只是比利时、法国、英国、卢森堡对其冲击较大,来自比利时的通货膨胀上升1%可以引起其上升超过0.1%,而法国和卢森堡的则是没有超过0.1%,英国则会引起其下降不超过0.1%,但这些国家对其冲击都较为持久。只有比利时对卢森堡有较大的冲击,来自比利时的通货膨胀上升1%可以引起其上升超过0.2%。荷兰通货膨胀的波动主要来自其自身的冲击,而外界对其冲击影响很小,只有卢森堡的通货膨胀上升1%可以引起其上长达到0.1%,而德国的冲击在短期也会有一些影响。葡萄牙受到了荷兰、比利时很大的冲击,荷兰、比利时的通货膨胀上升1%可以导致其上升0.2%,而德国、希腊、爱尔兰也对其的温和的影响。瑞典的通货膨胀波动还是比较大,受到外界的冲击反应强烈,来自荷兰、葡萄牙的通货膨胀上升1%会引起其上升近0.2%,而比利时、德国则会导致其上升0.1%。 四、结论性评述
本文研究了通货膨胀在欧盟十五个成员国之间的传递,结果显示,德国作为欧盟货币政策中心,加之自身较强烈的反通胀决心,德国受到外界的冲击较小,所以德国为最外生变量之一。在短期内西班牙受到邻国葡萄牙的影响比较大,但长期影响不显著,显示两国产业相似度较高带来的冲击比较明显。而英国由于长期游离于欧盟之外,地缘和经济体的融合度影响到了通胀的互相传递。而法国由于在欧盟区成为一个区域枢纽,且农业发达,对其他国家关联度较高,所以对欧盟其他国家的影响非常明显,除了德国和法国,其他国家的产业很相似,他们之间在贸易和投资等众多领域上主要是一个替代关系而不是互补关系,这使得他们在出口价格上形成较为强烈的竞争关系,为了改善和提高欧盟的整合程度,欧盟成员国及英国之间要加强产业发展的政策协调。
参考文献
[1]Cassese,Anthony and Lothian,R.J.,“The Timing of Monetary and Price Changes and the International Transmission of Inflation”,NBER Working Paper,1980,No.549.
[2]Chen,Baizhu.“Long-Run Money Demand and Inflation in China.”Journal of Macroeconomics,1997, Vol.19,No.3,pp.609-617
[3]Cheung,Y.and Yuen,J.,“Effects of U.S.Inflation on Hong Kong and Singapore”,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2002,30,603-609.
[4]Ciccarelli,M.and Mojon,B.,“Global Inflation”,2005,European Central Bank Working Paper,No.537.
[5]Clarida,R.,Gali,J.and Gertler,M.,“A Simple Framework for International Monetary Policy Analysis”, NBER Working Paper,2002,8870.
[6]Demiralp,S.,Hoover,K.D.,“Searching for the causal structure of a vector autoregression.”Oxford Bulletin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2003,65,745-767.
[7]Devereux,M.and Engel,C.,“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Exchange Rate Volatility,and Exchange Rate Disconnect.”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2002,49,913-940.
[8]Eun,C.S.and Jeong,Jin-Gil.,“International Price Level Linkages Evidence from the Post-Breton Woods Era”,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1999,7,1999 331-349.
[9]Feyzio■lu, Tarhan and Willard,Luke,“Does Inflation in China Affect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IMF Working Paper,2006,06/36.
[10]Flood,Robert P.,and Marion,Nancy P.,“The Transmission of Disturbances under Alternative Exchange-Rate Regimes with Optimal Indexing”,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82,43-66.
作者簡介:轩永辉(1980-),单位:浙江绍兴恒信农村合作银行;邓卫广(1979-),单位:香港中文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