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来源 :教育界·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lin5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高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充分挖掘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潜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有效的教学活动中,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技能与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新课改 数学教学 问题情境 创设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特点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它要求学生由原来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探究式学习”总是围绕具体的问题展开的,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是帮助实现这一目标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本文针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进行探讨。
  一、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
  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常常使学生误以为数学是脱离实际的;其严谨的逻辑性使学生缩手缩脚;其应用的广泛性更使学生觉得高深莫测,望而生畏。教师从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入手,将数学与学生生活的结合点相互融通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学习的现实意义与作用,认识到数学知识的价值,这样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如在讲随机事件的概率时,之前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一元硬币,在课堂上让每个学生抛掷硬币若干次,观察硬币正面朝上的次数,进而理解随机事件的概率。
  二、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
  教师设计问题时要新颖别致,使学生学习有趣味感、新鲜感。
  案例1 在高中“函数”的教学中,可以创设如下情境:在世界著名水城威尼斯,有一个马尔克广场,广场的一端有一座宽82米的雄伟教堂,教堂的前面是一方开阔地,这片开阔地经常吸引着四方游人到这里来做一种奇特的游戏,先把眼睛蒙上,然后从广场的一端走向另一端去,看谁能到教堂的正前面,你猜怎么着?尽管这段距离只有175米,竟没有一名游客能幸运地做到这一点,他们都走了弧线或左右偏斜到了另一边。1896年,挪威生物学家揭开了这个谜团。
  上述生动和趣味性的学习材料是学习的最佳刺激,在这种问题情境下,复习初中的函数定义,引导学生分析以上关系也是一个映射,将函数定义由变量说引向集合、映射说。学生在这种情境下,乐于学习,有利于信息的贮存和理解。
  三、创设“阶梯式”问题情境
  教师设计问题时应合理配置几个级别的问题。对知识的重点、难点,应像攀登“阶梯”一样,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案例2 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教学中,可以创设如下情境:泰姬陵坐落于印度古都阿格,是17世纪莫卧儿帝国皇帝沙杰罕为纪念其爱妃所建,成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传说陵寝中有一个三角形图案,以相同大小的圆宝石镶饰而成,共有100层(图略),奢靡之程度,可见一斑。
  问题1:你知道这个图案一共花了多少颗宝石吗?即计算1 2 3 … 100。问题2:图案中,第1层到第99层一共有多少颗宝石?即计算1 2 3 … 99。问题3:图案中,第1层到第n层一共有多少颗宝石?即计算1 2 3 … n。问题4:如数列{an}是等差数列,如何求a1 a2 … an?
  因此,通过四个“阶梯式”的问题情境,层层设问,步步加难,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引向求知的高度。
  四、创设“实验式”问题情境
  数学“实验”使教师真正改变“传授式”的讲课方式,学生克服“机械式”的死记硬背,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中学生对数学“实验”有着浓厚的兴趣,基于这一特点,教师创设“实验式”问题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思维进入最佳状态,他们对学习数学的态度由被动转化为主动,从而产生强烈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教学实践表明,通过学生亲自进行的数学“实验”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其教学效果要比单纯的教师讲授要有效得多。
  案例3在“平面基本性质”的教学中,可以创设如下:教师先让学生取出一支笔和一个三角板(纸板也行)。问题1:谁能用一支笔把三角板水平支撑住,且能绕教室转一周?此时,所有同学的兴趣都调动了起来,并开始尝试,但都失败了。问题2:谁能用两支笔可以把三角板水平支撑住吗?学生尝试,结果还不行。问题3:那么用三支笔可以吗?通过实验发现,现在可以了。那么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呢?通过三个点的平面唯一确定。问题4:任意三个点都可以吗?教师把三支笔排成一排,发现无法支撑住。问题5:那么我们添加什么条件就可以确保能撑住呢?绝大部分同学都认为要添加不共线的条件。
  这样的教学,完全是学生的发现而不是教师的强给,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强烈地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主动的、自觉地加入到问题的发现、探索之中,符合学生的自我建构的认知规律。
  五、创设“矛盾式”问题情境
  新、旧知识的矛盾,直觉、常识与客观事实的矛盾等,都可以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学习愿望,形成积极的认知氛围和情感氛围,因而都是用于设置教学情境的好素材。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原因,积极地进行思维、探究、讨论,不但可以使他们达到新的认知水平,而且可以促进他们在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发展。例如在“复数概念”的教学中,通过创设“矛盾式”问题情境,使学生的探索发现意识在“冲突—平衡—再冲突—再平衡”的循环和矛盾中不断强化,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还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自我反思”和“观念冲突”,形成批判性思维习惯和良好的数学观。
  综上所述,数学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适当的数学问题情境,有利于学生整节课都处于问题情境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进入问题探究者的“角色”,通过探究活动完成知识的有意义建构和不断的自我发展。我们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数学教学成为学生乐于接受的“宝贵礼物”,让我们的数学课变得生动而又充满活力。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分析了高中生物教材中有关实验和一些基本概念的三个必要条件,帮助学生对相关条件、概念的理解,以期能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关键词】生物 规律 条件  笔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一些生物学概念、实验材料的选择等方面往往有三个限定条件,忽视其中的任一个都会引起理解的不全面,给相关判断造成困难。现把这些规律总结如下,供各位同仁参考。  一、绿叶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的“鲜、嫩、绿”  在绿叶中
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标志着中国三网融合工作的真正开始,也为网络电视的发展扫除了障碍,国内彩电厂商纷纷推
1 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的现状  1.1 教学模式僵化  教师教学以讲授法为主,教师占用了课堂教学的所有时间或绝大多数时间,教学成了一言堂,忽视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教师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造成课堂效率较低,学生在新情境下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和解题能力也不能得到应有的提高。  1.2 复习策略欠佳  有的教师采取第一轮抓基础、第二轮抓能力、第三轮抓解题速度的复习模式,人
目的:个体化设计及制作3D打印下肢假体,探讨其重建下肢恶性骨肿瘤切除后大段骨缺损的可行性并评估短期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6例于我院就诊并治疗的下肢恶
新股发行抑价在所有的资本市场中普遍存在。针对这一现象,国外学者提出了多种解释,信息不对称的理论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视角。基于该理论,由于股权结构和公司价值密切相关,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让课堂优质高效,是每位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那么怎样将常态课上成优质课呢?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研究,笔者初步总结出高中数学优质化教学的几点策略,实践效果较好。  一、课前做好精心准备  课前准备是实施优质化教学的重要前提,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精心研究教材  优质的课题教学,首先要求教师有效研究教材,深度挖掘教材,掌握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理解教材中蕴含的教学理
【摘 要】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融入STS教育,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适应能力和科技能力。这一举措的实施,既是新课程改革下物理教学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本文对通过初中物理教学对STS教育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STS教育  一、STS教育概述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实现,对初中物理教学提出了如下要求:在进行物理课堂教学
【摘 要】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如何让学生从中获取更多的思想熏陶,其中,情感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而日常教学中,语文的基础记诵类内容、师问生答式分析占据了课堂绝大部分时间。所谓的“拓展延伸”环节,不是形同虚设,就是走走过场罢了,这最后的“情感教育”契机往往也错失了。  【关键词】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 同感共鸣 人文关注  “真正的教育是施于心灵的教育”,用爱点燃学生心中的明灯,为学生煲一壶“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参与肝细胞癌(HCC)进展的核心基因(Hub gene),探讨细胞周期蛋白B2(CCNB2)在HCC发生发展及预后中的潜在作用。方法:从GEO数据库中筛选并下载四个HCC相
DM公司是一家美商注资成立的经国家外经贸部批准成立的主营进出口货物运输代理的货运代理企业,公司于1990年进驻中国货运代理市场。近年来由于我国保税政策的发展非常快,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