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区护理也可称为社区卫生护理或社区保健护理,又称为社区健康服务,即以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和弱势人群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主要问题,满足社区基本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为一体的护理服务,因此,社区护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要求有:道德素质、心理素质、业务素质、沟通技巧以及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等。
关键词:社区护理社区护士素质
中图分类号:R19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3-0185-02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的也日益增加,现以不仅满足于有病治病,更需要达到疾病预防、护理、康复、促进健康指导等方面的服务,因此开展集预防、保健、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社区护理势在必行。同时,社区护理它不同于病房护理,病房护理有护士长的监督、同事的提醒与帮助。而社区护理往往是一个人单独工作,没有人帮助、监督,完全是依靠自己的能力去解决问题,发现问题,解决居民的病痛。因此,社区护士我认为应具备以下几点:
1 道德素质是实施社区护理的先决条件
由于社区护理工作具有相对独立性和自主性,更多的是护理人员单独的护理活动,这就要求护士要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在社区护理工作中,除具备一般医务人员必备的职业道德外,对社区人群应象朋友、亲人、父母一样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并帮助他们分析问题的要点和目前的状况。对于一些特殊家庭和特殊个体如精神病、智力低下、侏儒症患者等,应视作正常人看待,应给予充分的同情和关爱,不可歧视和疏远,提供力所能及的保健服务。工作中切忌语言粗俗、口气生硬、态度模棱两可,杜绝不良医源性影响。
因社区护理的工作对象是辖区所有居民,大多数中青年居民白天上班,晚上在家,为了将社区护理服务覆盖所有居民,很多工作需要在晚上完成,这就需要社区护士要有高度的工作热情、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要热爱社区护理,忠于社区护理,树立职业自豪感。
2 心理素质是做好社区护理工作的基本条件
所谓护士的心理素质是指从事护理工作的心理能力的综合表现,包括护士的认知能力、思维反应能力、注意力、记忆力、应变力以及情态、意志、气质、性格等。社区护理工作的对象、任务和目标与医院临床护理有所不同, 它涉及的范围和领域已远远超出传统的护理概念。社区居民的病情、心理特点、社会背景、家庭环境又处于不断变化中,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有丰富的护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能敏锐地、灵活地、及时地发现社区居民生理上、心理上、社会上存在的或潜在的护理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
3 业务素质是实施社区护理的关键
扎实而丰富的业务知识是实施社区护理工作的关键。社区护士服务的对象不仅有患者,还有健康人,服务内容不仅是疾病的护理,还有社区保健等工作,这就要求护士是“全科医生”,护士除了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外,还必须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和其他专业知识。抢救患者时需要进行大量的护理操作,如静脉穿刺、心肺复苏、导尿、心电监护、吸痰等,均要熟练掌握,强化应急能力,突出一个“快“字,争取一次成功,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为患者赢得救治时机。因此,社区护士要不断学习,拓展业务知识,提高社区护理质量。
4 掌握沟通技巧是实施社区护理的桥梁
在提高全方位的社区护理服务中,离不开人际交往,要获取各种信任,达到社区人人参与卫生保健的目的,就必须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沟通是社区护士与社区居民之间的“桥梁”与“纽带”,“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护士要用热情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得体地介绍自己,有礼貌的称呼他人,针对不同病种、不同年龄、不同文化、不同环境、不同时间使用不同的语言,既要体现出关心、体贴、爱护,又要让对方听懂听明白。
5 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知识和法制观念的普及,人们的法律意识、市场经济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加强。患者合法权益一旦受到损害,不是追究法律责任,就是追究民事责任赔偿问题。社区护理人员如何在社区护理、家庭护理过程中更好地体现知法、用法,并依法行事,以保护服务对象和自身的权益,已成为社区护理人员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社区医护人员必须熟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特别是《护士条例》,从法律上明确了护理人员的权利、义务和职责,所以在实际工作中要确实做到数据准确,资料真实客观,及时完整地记录患者的病情,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制度及交接班制度,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 林菊英.社区护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20.
[2] 张秋玲,李燕晖. 社区护士应具备的素质[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17(7):4126-4127.
[3] 李祥华. 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与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比较[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医学卷,2008,5(3):70-74.
关键词:社区护理社区护士素质
中图分类号:R19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3-0185-02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的也日益增加,现以不仅满足于有病治病,更需要达到疾病预防、护理、康复、促进健康指导等方面的服务,因此开展集预防、保健、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社区护理势在必行。同时,社区护理它不同于病房护理,病房护理有护士长的监督、同事的提醒与帮助。而社区护理往往是一个人单独工作,没有人帮助、监督,完全是依靠自己的能力去解决问题,发现问题,解决居民的病痛。因此,社区护士我认为应具备以下几点:
1 道德素质是实施社区护理的先决条件
由于社区护理工作具有相对独立性和自主性,更多的是护理人员单独的护理活动,这就要求护士要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在社区护理工作中,除具备一般医务人员必备的职业道德外,对社区人群应象朋友、亲人、父母一样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并帮助他们分析问题的要点和目前的状况。对于一些特殊家庭和特殊个体如精神病、智力低下、侏儒症患者等,应视作正常人看待,应给予充分的同情和关爱,不可歧视和疏远,提供力所能及的保健服务。工作中切忌语言粗俗、口气生硬、态度模棱两可,杜绝不良医源性影响。
因社区护理的工作对象是辖区所有居民,大多数中青年居民白天上班,晚上在家,为了将社区护理服务覆盖所有居民,很多工作需要在晚上完成,这就需要社区护士要有高度的工作热情、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要热爱社区护理,忠于社区护理,树立职业自豪感。
2 心理素质是做好社区护理工作的基本条件
所谓护士的心理素质是指从事护理工作的心理能力的综合表现,包括护士的认知能力、思维反应能力、注意力、记忆力、应变力以及情态、意志、气质、性格等。社区护理工作的对象、任务和目标与医院临床护理有所不同, 它涉及的范围和领域已远远超出传统的护理概念。社区居民的病情、心理特点、社会背景、家庭环境又处于不断变化中,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有丰富的护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能敏锐地、灵活地、及时地发现社区居民生理上、心理上、社会上存在的或潜在的护理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
3 业务素质是实施社区护理的关键
扎实而丰富的业务知识是实施社区护理工作的关键。社区护士服务的对象不仅有患者,还有健康人,服务内容不仅是疾病的护理,还有社区保健等工作,这就要求护士是“全科医生”,护士除了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外,还必须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和其他专业知识。抢救患者时需要进行大量的护理操作,如静脉穿刺、心肺复苏、导尿、心电监护、吸痰等,均要熟练掌握,强化应急能力,突出一个“快“字,争取一次成功,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为患者赢得救治时机。因此,社区护士要不断学习,拓展业务知识,提高社区护理质量。
4 掌握沟通技巧是实施社区护理的桥梁
在提高全方位的社区护理服务中,离不开人际交往,要获取各种信任,达到社区人人参与卫生保健的目的,就必须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沟通是社区护士与社区居民之间的“桥梁”与“纽带”,“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护士要用热情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得体地介绍自己,有礼貌的称呼他人,针对不同病种、不同年龄、不同文化、不同环境、不同时间使用不同的语言,既要体现出关心、体贴、爱护,又要让对方听懂听明白。
5 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知识和法制观念的普及,人们的法律意识、市场经济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加强。患者合法权益一旦受到损害,不是追究法律责任,就是追究民事责任赔偿问题。社区护理人员如何在社区护理、家庭护理过程中更好地体现知法、用法,并依法行事,以保护服务对象和自身的权益,已成为社区护理人员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社区医护人员必须熟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特别是《护士条例》,从法律上明确了护理人员的权利、义务和职责,所以在实际工作中要确实做到数据准确,资料真实客观,及时完整地记录患者的病情,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制度及交接班制度,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 林菊英.社区护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20.
[2] 张秋玲,李燕晖. 社区护士应具备的素质[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17(7):4126-4127.
[3] 李祥华. 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与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比较[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医学卷,2008,5(3):7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