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0146-02
作文教学是语文的"半边天",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是其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但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不少学生谈"文"色变,视作文为畏途,毫无作文的主动性和兴趣性。近年来,我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作文教学中,特别注重引导学生阅读积累,随文练笔,让学生在被欣赏,被悦纳的幸福中,享受写作的过程,培养了学生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1 阅读积累,"厚积"必能"薄发"
1.1 课内重积累指导。
阅读积累是学生习作的源头活水。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同时培养对好词佳句的敏感,养成积累词句的习惯。在我们的课文中,有大量景美、情深的课文,对于这些课文,教师要重视创设情景,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入情入境,在陶情冶性的同时,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教材中引导积累语言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背诵,二是抄写。教材中比较多地采用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抄写自己感兴趣的语句的形式,其用意很明确,那就是引导学生主动积累,培养兴趣,使之逐步形成习惯。
1.2 课外重阅读迁移。
教学中,笔者从营造书香班级,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达"四有"着手,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1)阅读有内容。
买一本书,读几十本书。发动学生提供自己阅读过的好书充实班级书库,由书的主人介绍这些好书的优点,拟成精彩的广告语,举行"好书推荐会",推选出最受欢迎的书。此举激发了学生纷纷提供最优秀的书目,并且不断更新充实了班级书库。同时,教师引导推荐传统经典诗文,中外名著,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如引领学生阅读经典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其次,配合我市每个假期举行的"快乐假期,轻松阅读"读书征文大赛的推荐的优秀数目,推荐学生阅读并撰写读后感。读好书,荐好书,评好书,班级里书香飘溢,浓郁的是诗情在畅游浩瀚书海中萌生。
(2)阅读有要求。
师生通过民主讨论,对课外阅读任务确定"四个一"要求。即每天阅读1000字左右的内容,记录100字左右的精彩片断,积累10个好词、新词,写1段简短的阅读体会(一整本读完后写一篇读后感)。因材施教,以上要求全凭学生自愿遵守,上不封顶,下不保底。但在书香班级所营造的"阅读场"中,孩子们谁也不甘落后,都能认真完成任务。
(3)阅读有反馈。
每周安排固定时间,指名学生汇报前一周的阅读书目、主要内容,精彩片断,交流积累的好词、新词,畅谈读书感受,评点人物个性,讨论解决疑难问题。这种阅读收获的交流和展示的机会,激活了孩子们的学习动机,为他们搭建了表达真情实感的平台。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高涨,尤其讲述阅读内容时,语言表现力极强。投入的阅读态度强化了无意记忆,加上师生的激励,潜移默化的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这一环节更大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4)阅读有专题。
根据课本的专题组织单元的编排特点,如五年级上学期开展阅读的《伊索寓言》,一个个篇幅短小,形式不拘的小故事,浅显中蕴涵着深刻的寓意,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爆发出机智的火花,让孩子们在阅读中学会辩识生活中的善恶美丑。五年级下学期开展阅读《上下五千年》,一个个历史故事,开阔学生的眼界,启发他们的智慧,培养了孩子们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围绕专题,教师适时安排拓展阅读,对课堂教学有效延伸,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视野。
"厚积而薄发。"实践证明,阅读是引导学生积累人文底蕴的过程,是真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把金钥匙。
2 随文练笔,"下笔"自然"有神"
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文既久,自然纯熟。"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寻找练笔的生长点,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随文练笔。
2.1 扣好词。精彩的词语往往是作者思想的闪光点,紧扣词语意思让学生写写感悟,可以起到一举多得的作用。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就"饱经风霜"一词所开展的写话训练,曾为我们提供了经典的示范,在于老师耐心而又巧妙地引导中,孩子们对这位拉车的人入木三分的外貌描写,就是对"饱经风霜"意思的最好解释。这样的训练,加深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还丰富了学生对词语的积累与运用。
2.2 扣知识点。主要包括句式表达、段落构成、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抒情联想等。教师可以精心地选择那些课文中具有明显特征的片断,指导学生进行仿写练习。如《望月》一文中小外甥眼中的月亮充满童趣,对学生极富有吸引力。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仿照小外甥 奇特的想象,写一写自己心中的月亮像什么。当然,一篇文章或一段话,可仿之"点"很多,需要研究的问题也很多。哪些该仿,哪些不该仿,怎样模仿等,都需要教师细细指点,使学生有规可循,有法可借,有例可仿。
2.3 扣结构。就是仿照例文的结构来安排自己文章的结构。如教学课文《荷花》,我着重与孩子们分析了全文的写作思路,即提纲:(1)总起,(2)写荷花的叶,(3)写荷花的花。以此文为例,我趁热好铁进行指导学生写《菊花》的提纲:(1) 写出菊花的名称。(2)描写全貌(花朵的大小、颜色、样子)。(3)描写花瓣的形状(4)写花的姿态(5)展开想象。学生按这些内容细致地观察、描述,把菊花描写得非常生动。这样读写结合,以读带写,有仿入门,有法可鉴,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 評价激励,写作亦是享受
3.1 创造展示机会,刺激学生写作的兴趣。
写的好的作文,可以请小作者在课堂上绘声绘色地读自己的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同时还可以请欣赏这篇习作的同学加入,一起交流,一起赏析,从而形成"读者"与"作者"、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多维双向的交流局面,让学生在独特的体验、感受和理解中得到充分的尊重和爱护。
3.2 多元习作评价,抬出学生写作的自信。
课堂上,除了引导学生谈谈自己欣赏同学的哪篇作文或者作文中的哪一处,并说说理由。教师还应多创造让学生进行自我展示的时空,让学生多得到些认同,尽量减少学生的挫折感,失败感。有些学生的习作虽算不上好文章或者说毛病较多,但只要文中的某一段语言或是修辞手法的运用,甚至只是一个新鲜的句子段落,哪怕是只有一处比较突出,我们也应该给予鼓励。当学生通过自我品读、自我评价找到自己认为最为满意的作文中的"闪光点"后,让学生在小组内、在班级中进行自我展示,进一步体会成功的喜悦。
多年的实践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只有让学生确确实实"觉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展,是一种享受。"他们才会深深地喜爱写作。作文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也是一种享受
作文教学是语文的"半边天",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是其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但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不少学生谈"文"色变,视作文为畏途,毫无作文的主动性和兴趣性。近年来,我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作文教学中,特别注重引导学生阅读积累,随文练笔,让学生在被欣赏,被悦纳的幸福中,享受写作的过程,培养了学生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1 阅读积累,"厚积"必能"薄发"
1.1 课内重积累指导。
阅读积累是学生习作的源头活水。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同时培养对好词佳句的敏感,养成积累词句的习惯。在我们的课文中,有大量景美、情深的课文,对于这些课文,教师要重视创设情景,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入情入境,在陶情冶性的同时,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教材中引导积累语言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背诵,二是抄写。教材中比较多地采用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抄写自己感兴趣的语句的形式,其用意很明确,那就是引导学生主动积累,培养兴趣,使之逐步形成习惯。
1.2 课外重阅读迁移。
教学中,笔者从营造书香班级,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达"四有"着手,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1)阅读有内容。
买一本书,读几十本书。发动学生提供自己阅读过的好书充实班级书库,由书的主人介绍这些好书的优点,拟成精彩的广告语,举行"好书推荐会",推选出最受欢迎的书。此举激发了学生纷纷提供最优秀的书目,并且不断更新充实了班级书库。同时,教师引导推荐传统经典诗文,中外名著,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如引领学生阅读经典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其次,配合我市每个假期举行的"快乐假期,轻松阅读"读书征文大赛的推荐的优秀数目,推荐学生阅读并撰写读后感。读好书,荐好书,评好书,班级里书香飘溢,浓郁的是诗情在畅游浩瀚书海中萌生。
(2)阅读有要求。
师生通过民主讨论,对课外阅读任务确定"四个一"要求。即每天阅读1000字左右的内容,记录100字左右的精彩片断,积累10个好词、新词,写1段简短的阅读体会(一整本读完后写一篇读后感)。因材施教,以上要求全凭学生自愿遵守,上不封顶,下不保底。但在书香班级所营造的"阅读场"中,孩子们谁也不甘落后,都能认真完成任务。
(3)阅读有反馈。
每周安排固定时间,指名学生汇报前一周的阅读书目、主要内容,精彩片断,交流积累的好词、新词,畅谈读书感受,评点人物个性,讨论解决疑难问题。这种阅读收获的交流和展示的机会,激活了孩子们的学习动机,为他们搭建了表达真情实感的平台。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高涨,尤其讲述阅读内容时,语言表现力极强。投入的阅读态度强化了无意记忆,加上师生的激励,潜移默化的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这一环节更大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4)阅读有专题。
根据课本的专题组织单元的编排特点,如五年级上学期开展阅读的《伊索寓言》,一个个篇幅短小,形式不拘的小故事,浅显中蕴涵着深刻的寓意,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爆发出机智的火花,让孩子们在阅读中学会辩识生活中的善恶美丑。五年级下学期开展阅读《上下五千年》,一个个历史故事,开阔学生的眼界,启发他们的智慧,培养了孩子们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围绕专题,教师适时安排拓展阅读,对课堂教学有效延伸,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视野。
"厚积而薄发。"实践证明,阅读是引导学生积累人文底蕴的过程,是真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把金钥匙。
2 随文练笔,"下笔"自然"有神"
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文既久,自然纯熟。"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寻找练笔的生长点,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随文练笔。
2.1 扣好词。精彩的词语往往是作者思想的闪光点,紧扣词语意思让学生写写感悟,可以起到一举多得的作用。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就"饱经风霜"一词所开展的写话训练,曾为我们提供了经典的示范,在于老师耐心而又巧妙地引导中,孩子们对这位拉车的人入木三分的外貌描写,就是对"饱经风霜"意思的最好解释。这样的训练,加深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还丰富了学生对词语的积累与运用。
2.2 扣知识点。主要包括句式表达、段落构成、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抒情联想等。教师可以精心地选择那些课文中具有明显特征的片断,指导学生进行仿写练习。如《望月》一文中小外甥眼中的月亮充满童趣,对学生极富有吸引力。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仿照小外甥 奇特的想象,写一写自己心中的月亮像什么。当然,一篇文章或一段话,可仿之"点"很多,需要研究的问题也很多。哪些该仿,哪些不该仿,怎样模仿等,都需要教师细细指点,使学生有规可循,有法可借,有例可仿。
2.3 扣结构。就是仿照例文的结构来安排自己文章的结构。如教学课文《荷花》,我着重与孩子们分析了全文的写作思路,即提纲:(1)总起,(2)写荷花的叶,(3)写荷花的花。以此文为例,我趁热好铁进行指导学生写《菊花》的提纲:(1) 写出菊花的名称。(2)描写全貌(花朵的大小、颜色、样子)。(3)描写花瓣的形状(4)写花的姿态(5)展开想象。学生按这些内容细致地观察、描述,把菊花描写得非常生动。这样读写结合,以读带写,有仿入门,有法可鉴,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 評价激励,写作亦是享受
3.1 创造展示机会,刺激学生写作的兴趣。
写的好的作文,可以请小作者在课堂上绘声绘色地读自己的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同时还可以请欣赏这篇习作的同学加入,一起交流,一起赏析,从而形成"读者"与"作者"、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多维双向的交流局面,让学生在独特的体验、感受和理解中得到充分的尊重和爱护。
3.2 多元习作评价,抬出学生写作的自信。
课堂上,除了引导学生谈谈自己欣赏同学的哪篇作文或者作文中的哪一处,并说说理由。教师还应多创造让学生进行自我展示的时空,让学生多得到些认同,尽量减少学生的挫折感,失败感。有些学生的习作虽算不上好文章或者说毛病较多,但只要文中的某一段语言或是修辞手法的运用,甚至只是一个新鲜的句子段落,哪怕是只有一处比较突出,我们也应该给予鼓励。当学生通过自我品读、自我评价找到自己认为最为满意的作文中的"闪光点"后,让学生在小组内、在班级中进行自我展示,进一步体会成功的喜悦。
多年的实践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只有让学生确确实实"觉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展,是一种享受。"他们才会深深地喜爱写作。作文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也是一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