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基坑围护结构是基坑安全的重要保证.通过三维有限单元模拟,考虑地下水渗流的影响及结构与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某湖底明挖隧道基坑支护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变形和受力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并与现场监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围护结构的不同部位对基坑开挖的响应规律并不一致;水平向支护结构受开挖影响,向坑内倾倒,竖直向桩体随开挖应力重分布影响中段发生弯曲变形,总体稳定.模拟变形结果与监测结果较为一致,验证了基坑围护结构的有效性和模拟计算的准确性.研究结果为基坑后续施工提供了参考依据.
【机 构】
:
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 2111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坑围护结构是基坑安全的重要保证.通过三维有限单元模拟,考虑地下水渗流的影响及结构与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某湖底明挖隧道基坑支护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变形和受力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并与现场监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围护结构的不同部位对基坑开挖的响应规律并不一致;水平向支护结构受开挖影响,向坑内倾倒,竖直向桩体随开挖应力重分布影响中段发生弯曲变形,总体稳定.模拟变形结果与监测结果较为一致,验证了基坑围护结构的有效性和模拟计算的准确性.研究结果为基坑后续施工提供了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对宁武煤田轩岗矿区13个煤矿2#煤采集了98(含夹矸)个样品,运用煤地球化学以及沉积学等学科理论知识,结合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分析(ICP-MS)等技术手段对样品进行测试分析.结果显示,宁武煤田轩岗矿区2#煤中锂的载体主要为硅酸盐矿物.锂元素含量总体变化呈北高南低的趋势,北部矿区沉积物源主要是来自北部阴山古陆和吕梁半岛的花岗岩、玄武岩和沉积岩类,南部矿区沉积物源主要是沉积岩类,相对于北部较为单一.
通过分析宁夏各煤田中部分具有代表性煤矿勘查阶段钻孔煤岩煤样测试数据,研究了煤的显微煤岩组分与工业分析之间的关系.随着煤中有机组分、无机组分含量的变化,煤的灰分、挥发分、固定碳发生变化.煤中有机组分含量大于90%时,煤中灰分与黏土类含量存在正相关,挥发分与惰质组和壳质组含量均存在正相关,且惰质组含量影响更大;有机组分含量小于90%时,煤中灰分与惰质组和黏土类含量均存在正相关,且惰质组含量影响更大,挥发分与壳质组含量存在正相关.煤中固定碳含量受镜质组含量影响最大,二者存在正相关.
大同矿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的西南,主要含煤地层为侏罗系大同组和石炭二叠系山西组、太原组,是我国典型的双纪煤田.在收集大同矿区以往勘查资料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大同矿区5#煤层的煤岩煤质特征,煤质主要为中灰、高挥发分、中硫、高热稳定性煤,整体以弱黏结煤为主,煤层的黏结性变化规律受深成变质作用影响,变质程度由低至高,煤的黏结性也随之逐渐增强.5#煤层煤岩特征以半亮-半暗煤为主,镜质组含量较高,以较干燥森林沼泽相和湖沼相为主.绘制了煤质指标的等值线图,研究其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并参照焦化、气化、液化用煤指标体系对5
以研究区上古生界煤层气资源为主,通过收集已有地质勘查成果、地震剖面处理解释、测井资料再处理解释等资料,分析了煤层气成藏地质背景,恢复煤系地层的岩相古地理面貌.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煤层气形成的地质条件,研究煤层气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和煤层气的赋存规律,采用单因素分析综合地质评价方法优选出上古生界煤层气的目的层段和有利区,为河南省煤层气勘查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以子长矿区内分布的300余组钻孔数据为基础,研究了陕北三叠纪煤田煤炭资源的物理化学性质,按照《煤中焦油含量分级》(MT/T1179—2019),划分了中油产率煤(7.0%<ω(Tard)<12.0%)和高油产率煤(12.0%<ω(Tard)<15.0%)的分布范围,预测了中—特高油产率煤的资源量.研究了矿区主采煤层3号煤层和5号煤层的煤质、沉积环境、变质程度等,认为矿区内中—特高油产率煤具一低两高的特征:镜质体反射率高(0.61%~0.83%)、变质程度低、挥发分高(35.78%~45.64%),认为成煤
总结了饱水裂隙岩体中浆液的球形扩散模型和柱状扩散模型.通过对不同注浆模型中各参数,如浆液黏度、岩石孔隙率、注浆孔半径、岩体渗透系数及启动压力等对注浆扩散半径的影响分析,认为注浆孔半径和岩石孔隙率对宾汉姆流型浆液扩散影响不明显,而影响浆液扩散半径的主要因素是浆液黏度、岩体渗透系数及启动压力梯度.最后针对峰峰矿区,通过计算提出了包括注浆压力和注浆结束压力的注浆参数理论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