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教育与现实生活相脱离的德育灌输方式

来源 :中国教师与教育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9365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因此,教师必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将教材中的原有材料与学生现实生活中的材料有机结合起来,尽力缩短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距离,使活动内容贴近儿童生活,易于儿童接受,改变过去那种品德教育与现实生活相脱离的德育灌输方式。
  一、带领学生走入生活大课堂进行实效教学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知、体验和感悟,他们对生活过程体验的越充分、越细腻,感悟的就会越到位、越深刻。品德与社会课应当以社会为背景,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强调拓展课堂教学的内涵,课堂的组织教学要与课外的实践活动结合进行,教师应有意识地开展社会调查、参观、社会服务等活动,让学生走出学校这个小课堂,走进社会这个大课堂,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实践,不断体验、领悟道德准则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社会生活能力。
  最初的教育存在于生活之中,是为了生活并通过生活而进行的教育,教育与生活浑为一体。随着专门化教育的出现,教育从现实的生活中分化出来,教育不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而是在学校中进行。正如杜威所说:“离开了参与社会生活,学校就没有道德目标,也没有什么目的。”我们要带学生走进现实生活的“活”教材,让学生接触和了解社会上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社会和人生。。学生只有在他们能感受到的、观察到的、正在过的生活基础上才会受到真教育。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找准教材内容与儿童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充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在回顾生活过程中,深化道德认识。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经常安排实践活动与行为训练,引导学生自我教育,提高品德与社会课的实效性。如在教学四上第二单元《温馨一家人》第2课《谢谢你们,我的父母》时,我便分发给学生一张家庭成员劳动记录表,让学生做个有心人,每天记录下父母等人在家中的劳动情况,许多学生都记下了“妈妈每天起来就为我做早饭”;“爸爸要做晚饭、洗碗”;“妈妈每天要洗衣服”等等,他们感受到了父母的忙碌与辛苦,也试着分担一些小家务,如扫地,整理自己的书包,洗袜子等,虽然这些在大人看来是微不足道的,但也体现出了他们已经懂得了学会为父母分忧解愁,也表达了他们对父母的孝敬。又如本单元第3课《家庭收支知多少》要求学生知道维持家庭生活需要一定的经济来源,了解家庭收支情况,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我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作业:记下父母一个月的收入情况,再详细记录一星期内家中所有费用支出的具体情况。小朋友从未留意过这些生活细节,兴趣也很浓,纷纷回家做好各种记录。有的询问父母后记下了每天买菜的费用,有的记下了自己每天买早点的费用,有的跟随父母到超市购物后留下了购物清单。我补充说压岁钱要有计划地使用,学做一个会理财的小主人。他们听得格外认真,似乎长大了许多。通过这样的课堂外延,把学生从课堂推向了现实生活,让学生把课堂上明白的道理落实到行动上,实现了课堂教学回归生活这一理念,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我觉得这样的课实实在在,是从生活体验中激起了学生真正的思考。
  二、重视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提高教学效率
  重视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知、体验和感悟,因此,活动教学要从了解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识、体验和感悟开始,注意已有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的联系,充分发挥已有生活经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如教学《社区的公共设施》一课,由于我们农村并没有社区这种说法,因此学生对教材中的概念就比较陌生。教师要将教材进行内化,联系学生的生活感受和认识。教师要先将本部分的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牵线搭桥,将文中的概念生活化,让学生明白所谓社区就等同于我们这里的村。他们的头脑中就出现了老人会、卫生院、戏台、老人锻炼场等所谓的公共设施。这样一来,学生就对学习内容产生了兴趣,因为这些知识是他们日常生活中早就涉及的,而且也是相当熟悉的。教学就回归到学生火热的生活之中了。
其他文献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积极探索课堂中的学生评价教育,发现学生评价教育在数学教学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多年的教学中也深切的感受到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才能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才能打造高效率的数学课堂。通过实践,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启发性教学,激发兴趣 ,正确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志从趣生”,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贯彻
期刊
歌曲是一种语言,它是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特殊的艺术手段,也是一种教学手段。唱歌是以听觉、感知为主的形象记忆。由于歌曲悦耳、动听,歌词和旋律可激发人的情绪,它又是情绪记忆。而小学生的记忆特点恰是:形象记忆和情绪记忆要先于逻辑记忆。所以说,在教学中恰当运用歌曲教学既受小学生的欢迎,又有教学效果,英语歌曲能唱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一、激发学生兴趣,渲染课堂气氛。  好的英语歌曲有它丰富的内容,欢快的
期刊
【摘要】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有效教学的目的是要实现从“组织教学”到“动机激发”、从“讲授知识”到“主动求知”、从“巩固知识”到“自我实现”的转变,实现学生“学会学习”的目标。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设计;现状  Analysis of high school biology experiment teaching
期刊
【摘要】篮球运动是学校体育课中重要的教学内容,因其运动中充满对抗性、竞争性、趣味性而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但长期以来由于初中生年龄小教师忽视了对学生篮球队的训练,造成初中生篮球队的组建率很低,效果差。为改变目前初中生篮球训练的现状,我认为初中生篮球训练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训练。  【关键词】手功练习;脚功练习;腰功练习;速度训练;耐力素质;力量训练;灵敏素质;团队精神  现代篮球运动是一项高对抗性的
期刊
“主动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而言的,这是一种高尚品质的学习状态,最大的特点是尊重学生为前提,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如何引导小学生主动学习数学。  一.挖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兴趣是人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人学习活
期刊
语文课是一门基础性的、工具性的学科,因此,要想把语文课上好,教师素质必须是全面地、综合性的,要把生活中的一切知识以及教师个人的气质、风度、魄力等综合素质都习惯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才能把一节课上好。但是一节课要想上好,开头很重要,“如果一开始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如果开头学生气氛调动不起来,沉闷十几分钟后,再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恐怕积极性刚调动起来,一节课也就结束了
期刊
【摘要】随着高科技领域的不断扩展,一种融电、光、图像为一体的科学技术,已经以一种锐不可挡的势头进入了学校,已全面运用到各学科的教育教学中,并作为一种高效的手段得到大力的开发和应用,这就是-多媒体教学。作为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教学,应该把多媒体作为一种新的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实践中更好的开发运用。  【关键词】体育教学;多媒体  二十一世纪是个知识、信息的时代,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培养
期刊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说,情趣教学,就是通过多种途径充分调动学生浓烈的情感和广泛的兴趣,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从而达到增强学习效果的目的。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好奇心强、模仿性强、生性好动、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开展“情趣教学”,让小学生在形式多变的教学中始终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从而激发和培养
期刊
【摘要】声乐作品——歌曲,它贴近生活,表达情感十分直接;它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风格各异,品种繁多,特别适合儿童学习,正因为这样,学习唱歌的儿童越来越多,在儿童歌唱训练教学中,发声、咬字、呼吸是三位一体不可分割的。  【关键词】儿童;歌唱;教学  声乐是一门集语言、音乐、表演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同时也是再创造艺术。作为声乐作品——歌曲,它是语言与音乐有机结合的产物,也是一种带有语言的特殊音乐。因此
期刊
一、问卷目的及问卷开展情况  记叙文写作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虽然很多语文教育工作者在记叙文写作教学方面展开过深入的研究,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但这些经验并不是“万能钥匙”,只能作为记叙文写作教学中一般的规律性的经验加以借鉴。由于教学个体等方面的差异,要找准适合一个区域的教学环境记叙文写作教学的方法,必须根据本地学生实际,因材施教,这才是解决学生写作困难的有效途径。作为培训机构的语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