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显著增加死亡、卒中、心力衰竭和痴呆风险。过去二十年在房颤风险预测与筛查诊断、卒中预防、节律控制、导管消融和综合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这一时期我国房颤管理的规模、质量和经验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为制定房颤诊断和治疗指南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为进一步推动房颤规范化管理,及时、充分地将新技术新理念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组织专家,共同制定了《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该指南详尽阐述了房颤管理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显著增加死亡、卒中、心力衰竭和痴呆风险。过去二十年在房颤风险预测与筛查诊断、卒中预防、节律控制、导管消融和综合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这一时期我国房颤管理的规模、质量和经验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为制定房颤诊断和治疗指南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为进一步推动房颤规范化管理,及时、充分地将新技术新理念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组织专家,共同制定了《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该指南详尽阐述了房颤管理的各个环节,并根据亚洲房颤人群特点提出了CHA2DS2-VASc-60卒中评分,重新评价了房颤筛查的临床应用,强调了早期节律控制的意义和导管消融在节律控制中的核心地位。
其他文献
特厚煤层综放开采过程中采场活动空间较大,支架上方顶煤性质对安全稳定开采有很大影响,矿压显现更为强烈,沿空巷道围岩破坏严重。本文以超化煤矿特厚煤层22071综放工作面为工程背景,为明确特厚煤层综放开采覆岩稳定性与矿压显现规律等问题,通过现场调研、实验室实验、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工业性试验等方法开展研究,取得了以下成果:(1)详细研究了特厚煤层综放开采过程中上区段工作面采动、沿空掘巷以及本区段工作
目的探讨无线整合型MRI信号放大器(wirelessamplifiedMRIdetector,WAND)耦合常规头颈联合线圈行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joint,TMJ)高清成像,评估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disorders,TMD)患者翼外肌附着类型与颞下颌关节盘位置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2年1月经贵州省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诊断为TMD的患者85例(共160侧TMJ),其中男性16例,女性69例,年龄(32.7±14.2)岁(16~
目的探讨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colony-stimulatingfactor1receptor,CSF-1R)抑制剂培西达替尼(pexidartinib,PLX3397)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下的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onemarrow-derivedmacrophages,BMDM)衰老的调节作用。方法从10只6~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贵州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获取)的股骨和胫骨分离、培养BMDM,将BMDM分为空白对照组、LPS组(1μg/mlLPS处理24h
皮下气肿是气体经组织间隙进入皮下组织引起的局部组织肿胀。虽然皮下气肿通常是非致命性和自限性疾病,但在严重的情况下,气体可能扩散至颈部、纵隔和胸部,导致纵隔气肿等,引发严重的并发症。本文对口腔治疗相关的皮下气肿的病因、形成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可能引发皮下气肿的口腔科操作,以及皮下气肿的治疗和预后做一综述,以期为口腔医师提供参考。
计算机辅助技术逐渐成为口腔教学和临床诊疗的一部分。增强现实技术是计算机辅助医疗的一项前沿技术,其不仅能作为口腔医学教育的辅助手段,利用呈现的三维场景进行教学演示和实验技能培训;而且能将患者的虚拟影像信息叠加至真实病灶区域进行实时反馈,实现术中导航。本文就增强现实技术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应用现状及局限展开叙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糖尿病患者因牙周疾病而就诊于口腔科的人数不断上升,而且症状相对较重,常因合并一些并发症增加了牙周治疗的复杂性。本文简述了伴糖尿病牙周炎的流行病学和相关病理机制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表现等,并重点阐述和总结其治疗策略,以期为口腔医师在临床诊疗伴糖尿病的牙周炎患者提供参考。
根分叉病变(furcationinvolvement)是牙周炎的病变和破坏波及多根牙的根分叉区,在该处形成牙周袋、附着丧失及牙槽骨吸收,是牙周炎较常见的伴发病变。根分叉病变程度可直接影响牙周炎预后,而根分叉区解剖结构的特异性又大大增加了根分叉病变的治疗难度。因此,根分叉病变的早期发现及治疗对牙周炎的预防和控制至关重要。本文简述根分叉病变的发生机制,重点阐述该疾病的诊断、分类及治疗,以期提高口腔医师对根分叉病变的临床诊疗水平。
基于临床常规变量所构建的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模型不仅敏感性低,特异性也有待提高。磁共振成像除了提供心脏结构及功能信息并准确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外,还能够通过钆对比剂延迟强化等多序列扫描,映射心血管疾病病理学特征(包括临床前期病变),最终通过宏观和微观、定性与定量结合,在体无创识别心肌纤维化,实现病理影像化。进一步磁共振特征追踪技术能够反映心肌形变,是一种独立评估心脏重构的增量因素,它们在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模型构建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血压130~139/80~89mmHg(1mmHg=0.133kPa)人群的管理对于心血管病的早期预防与控制意义重大。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中血压处于该范围的人群近2.45亿,且主要为中青年。对于这一群体,在防治措施上应做到宽严相济。所有人均应推荐严格的生活方式干预,部分有合并症或高危人群宜采取药物治疗。在学术界不断探索、积累临床研究证据的同时,搁置对诊断标准的争论,强化对血压130~139/80~89mmHg人群心血管病风险的关注,积极向大众普及该血压范围的危害性,符合重大慢性疾病防治领域理念先行及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