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对明代王文禄及其《医先》进行论述,文中提出养生养德,养气必重视养胃等学术理论。对于社会发达的今天来说仍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王文禄;养生思想;儒家;医先
1 作者生平 王文禄字世廉,号沂阳生,明代浙江海盐人,嘉靖时举人。生卒年不详,性嗜书,闻人有异书,倾囊购募得必手校,明代时期著名学者,学识渊博,编写著作有《龍兴慈记》《海沂子》《廉矩》《文脉》《百陵学山》,另著有儿科医书《胎息经疏略》及《艺草》。
2 关于《医先》
2.1 成书与版本 《医先》成书于嘉靖庚戌年夏天五月,据书前序言可知。现存版本为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明代王文禄《医先》。沂阳生曰:“盖先未病而医之,不施饵剂砭针,同跻仁寿之域,览者庶以鉴于之心,不为良相便做良医。”遂成此书告诉世人想长寿,要防病于先。
2.2 内容大略 《医先》包括序言在内分为二十七小章节,文章善于拿日常生活所见来作比喻,内容简短却通俗易懂。开篇作者就大胆驳斥当时世俗观点,提出养生并非“仙家”之流,不应该被视为“异端”反而应该把它看作和儒家养德同等重要,值得所有人重视。[1]为何养德,乃因良好的品德修养,有益于健康长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了,“仁者长寿”的主张,认为“大德必得其寿”。如果忽略品德修养,只是一味求助于方术药物,绝难益寿延年。[2]
保养精、气、神乃是明代养生思想主流,明代中医是以儒医为尊,其当时文化受儒家所熏染,书中“养生养德”就足以说明,其养生文化也在当时的熏陶之下。王文禄在书中指出“集义,顺心也,气生而志固。致中和也,勿忘勿助也,疾安由作”。孟子曰:“集义”乃指天地正气,只要人浩然正气长存,病邪无从生也。《大学》说:“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3]说明道德修养是影响人长寿关键,故曰:“养生养德无二术也。”养神:历来医家都作为是养生“治未病”首要任务。书中把形与神很形象比喻成“灯缸和灯油”,“推翻灯缸则灯油泻,炙干灯油则灯缸裂”。沂阳生曰:“养神之术,去牵引而已矣。舟欲疾必牵行之急,矢欲中必引满之审。缆断则舟往矣,矢释则弓舒,欲寡则神凝矣。”[4]认为人容易受来自外界欲望所吸引,心蠢蠢欲动,“心动即火起,外邪斯入矣,是以贵忘外”。如果过度追求,就像是缆绳牵舟、搭弓欲射一样,让你放不下,时时刻刻处在紧张状态,结果是伤精耗神,身心疲惫,得不偿失;斩断缆绳舟,射下弓,全身轻巧,欲望少,心神就自然而然稳定了,养生还是随其自然为最好。
养气最重要是养脾胃之气,“卫气也,气以卫血,血以荣气”。人死了以后魂走了,但魄存于身体内,气散血尚存,是以贵养气。《景岳全书》“脾胃论”也说“故人之自生至老,凡先天之有不足,但得后天培养之力,则补天之功,亦可居其强半,此脾胃之气所关于人生者不小”。继而作者从“精”字分析,“精字、气字”从于米,是精气皆资于米”。因此男女皆以胃气为主,犹其人以谷气为主故曰:“得谷气者昌,绝谷气者亡。”饮食有度,定食定量,一日三餐不可少,也是养生之精髓矣;精者乃身之本也,所以自古以来,善养生者,都十分重视对精的摄养。沂阳生曰:“试观树木,拨皮膏脂则萎枯矣。”树木被拔下皮就不能存活了,如果人耗精过度就会像树一样慢慢衰败。王文禄也感慨道:“甚矣,精为至精之宝也。”然而精又是人最不容易守的,饮食减少、劳动过度、房事过频,都会耗精故曰:“精不妄用则气不散,气不散则神不移。”善养精、气、神者必要做到“六淫不侵,七情无扰,清虚恬静之日,不变不动而能忘之病无从生,心神安,则能寿与天齐”。
王文禄对中药的应用也有独特的见解,比如:“医家论气血二字,即儒家论知行二字”。气血皆养于心,用药必须讲究药物的寒凉属性,不能混同一起。用药之前得先用饭,诸多药的运用,得把握住病的虚实,辩证处方。举朱丹溪一例说寒凉药多伤脾胃,容易生痰湿,对丹溪用药颇多微词,则主要推崇李东垣“补土法”。是以医贵审气运、察人情,及致病之原。对于已经生病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比找良医更重要,王文禄首推南齐褚氏,褚氏医道高深,悟出五运六气,用六十甲子推演,配合五行五方,比起宋儒有之过而无不及,被称为圣医。吃饱饭能充养耳,经常闭目能养眼,手臂常屈伸,常散步有利于下肢,当时就已经有这么高深的见解了,说明古人有着先见之明。王文禄说:“成胎者,气射之也,而神从之。”一个生命乃是天地阴阳所构成的,具有灵性;若要小孩,首先男女没有疾病,到十月份阳气旺盛时,忌房事,寡欲,等来年春季在交会,出生必是男孩且长寿。此法对现代不育不孕来说无不是一种曙光。文章最后简介褚澄《尊生经》和王叔和的《脉经》两者之不同,并十分痛恨庸医和浑医的做法,认为死都不值得怜悯。
小结 何为养生,中医养生是在尊重生命规律的前提下,达到保养身体、增强体质、减少疾病乃至延年益寿的目的。[5]中医历代古籍中关于养生方面专著不计其数,尤其是到明代养生思想已经达到饱满,同类养生专著文献就达到上百多种,如万全《养生四要》、冷谦《修龄要旨》、袁黄《摄生三要》、高濂《遵生八笺》、吕坤《呻吟语》、胡文焕《类修要诀》等;书籍虽多,但让世人能够理解和轻松运用的很少,《医先》就是一部很朴实一部养生书,其养生思想容易被大众接受,与其它专著相比《医先》用人们熟悉的事物来作比喻,深入浅出的阐述养生理论,观点鲜明、说理透切;综合来看王文禄的《医先》对后世养生者来说,仍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强,唐凌,吴翠萍.王文禄《医先》养生思想探析[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4):758-759.
[2] 倪合一.养德,则养生兼得之.[J].养生月刊.2009,6.
[3] 蒋力生.论儒家养生的特点[J].新中医,2008,40(12):109-110.
[4] 周际明.养生学新编[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6:339.
[5] 蒋力生.中医养生学释义[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 19(1):35-37
【关键词】 王文禄;养生思想;儒家;医先
1 作者生平 王文禄字世廉,号沂阳生,明代浙江海盐人,嘉靖时举人。生卒年不详,性嗜书,闻人有异书,倾囊购募得必手校,明代时期著名学者,学识渊博,编写著作有《龍兴慈记》《海沂子》《廉矩》《文脉》《百陵学山》,另著有儿科医书《胎息经疏略》及《艺草》。
2 关于《医先》
2.1 成书与版本 《医先》成书于嘉靖庚戌年夏天五月,据书前序言可知。现存版本为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明代王文禄《医先》。沂阳生曰:“盖先未病而医之,不施饵剂砭针,同跻仁寿之域,览者庶以鉴于之心,不为良相便做良医。”遂成此书告诉世人想长寿,要防病于先。
2.2 内容大略 《医先》包括序言在内分为二十七小章节,文章善于拿日常生活所见来作比喻,内容简短却通俗易懂。开篇作者就大胆驳斥当时世俗观点,提出养生并非“仙家”之流,不应该被视为“异端”反而应该把它看作和儒家养德同等重要,值得所有人重视。[1]为何养德,乃因良好的品德修养,有益于健康长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了,“仁者长寿”的主张,认为“大德必得其寿”。如果忽略品德修养,只是一味求助于方术药物,绝难益寿延年。[2]
保养精、气、神乃是明代养生思想主流,明代中医是以儒医为尊,其当时文化受儒家所熏染,书中“养生养德”就足以说明,其养生文化也在当时的熏陶之下。王文禄在书中指出“集义,顺心也,气生而志固。致中和也,勿忘勿助也,疾安由作”。孟子曰:“集义”乃指天地正气,只要人浩然正气长存,病邪无从生也。《大学》说:“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3]说明道德修养是影响人长寿关键,故曰:“养生养德无二术也。”养神:历来医家都作为是养生“治未病”首要任务。书中把形与神很形象比喻成“灯缸和灯油”,“推翻灯缸则灯油泻,炙干灯油则灯缸裂”。沂阳生曰:“养神之术,去牵引而已矣。舟欲疾必牵行之急,矢欲中必引满之审。缆断则舟往矣,矢释则弓舒,欲寡则神凝矣。”[4]认为人容易受来自外界欲望所吸引,心蠢蠢欲动,“心动即火起,外邪斯入矣,是以贵忘外”。如果过度追求,就像是缆绳牵舟、搭弓欲射一样,让你放不下,时时刻刻处在紧张状态,结果是伤精耗神,身心疲惫,得不偿失;斩断缆绳舟,射下弓,全身轻巧,欲望少,心神就自然而然稳定了,养生还是随其自然为最好。
养气最重要是养脾胃之气,“卫气也,气以卫血,血以荣气”。人死了以后魂走了,但魄存于身体内,气散血尚存,是以贵养气。《景岳全书》“脾胃论”也说“故人之自生至老,凡先天之有不足,但得后天培养之力,则补天之功,亦可居其强半,此脾胃之气所关于人生者不小”。继而作者从“精”字分析,“精字、气字”从于米,是精气皆资于米”。因此男女皆以胃气为主,犹其人以谷气为主故曰:“得谷气者昌,绝谷气者亡。”饮食有度,定食定量,一日三餐不可少,也是养生之精髓矣;精者乃身之本也,所以自古以来,善养生者,都十分重视对精的摄养。沂阳生曰:“试观树木,拨皮膏脂则萎枯矣。”树木被拔下皮就不能存活了,如果人耗精过度就会像树一样慢慢衰败。王文禄也感慨道:“甚矣,精为至精之宝也。”然而精又是人最不容易守的,饮食减少、劳动过度、房事过频,都会耗精故曰:“精不妄用则气不散,气不散则神不移。”善养精、气、神者必要做到“六淫不侵,七情无扰,清虚恬静之日,不变不动而能忘之病无从生,心神安,则能寿与天齐”。
王文禄对中药的应用也有独特的见解,比如:“医家论气血二字,即儒家论知行二字”。气血皆养于心,用药必须讲究药物的寒凉属性,不能混同一起。用药之前得先用饭,诸多药的运用,得把握住病的虚实,辩证处方。举朱丹溪一例说寒凉药多伤脾胃,容易生痰湿,对丹溪用药颇多微词,则主要推崇李东垣“补土法”。是以医贵审气运、察人情,及致病之原。对于已经生病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比找良医更重要,王文禄首推南齐褚氏,褚氏医道高深,悟出五运六气,用六十甲子推演,配合五行五方,比起宋儒有之过而无不及,被称为圣医。吃饱饭能充养耳,经常闭目能养眼,手臂常屈伸,常散步有利于下肢,当时就已经有这么高深的见解了,说明古人有着先见之明。王文禄说:“成胎者,气射之也,而神从之。”一个生命乃是天地阴阳所构成的,具有灵性;若要小孩,首先男女没有疾病,到十月份阳气旺盛时,忌房事,寡欲,等来年春季在交会,出生必是男孩且长寿。此法对现代不育不孕来说无不是一种曙光。文章最后简介褚澄《尊生经》和王叔和的《脉经》两者之不同,并十分痛恨庸医和浑医的做法,认为死都不值得怜悯。
小结 何为养生,中医养生是在尊重生命规律的前提下,达到保养身体、增强体质、减少疾病乃至延年益寿的目的。[5]中医历代古籍中关于养生方面专著不计其数,尤其是到明代养生思想已经达到饱满,同类养生专著文献就达到上百多种,如万全《养生四要》、冷谦《修龄要旨》、袁黄《摄生三要》、高濂《遵生八笺》、吕坤《呻吟语》、胡文焕《类修要诀》等;书籍虽多,但让世人能够理解和轻松运用的很少,《医先》就是一部很朴实一部养生书,其养生思想容易被大众接受,与其它专著相比《医先》用人们熟悉的事物来作比喻,深入浅出的阐述养生理论,观点鲜明、说理透切;综合来看王文禄的《医先》对后世养生者来说,仍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强,唐凌,吴翠萍.王文禄《医先》养生思想探析[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4):758-759.
[2] 倪合一.养德,则养生兼得之.[J].养生月刊.2009,6.
[3] 蒋力生.论儒家养生的特点[J].新中医,2008,40(12):109-110.
[4] 周际明.养生学新编[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6:339.
[5] 蒋力生.中医养生学释义[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 19(1):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