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低收入弱势群体中,如何发挥全国科普示范社区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创新行动中,以质效为中心,稳步推进低收入人群科学素质行动,汕头市安居社区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经验,他们把不断改善低收入人群困境作为基层建设第一要务,把以残疾人为中心的低收入人群的迫切需求作为科学素质建设主攻方向,在精心营造环境氛围、构筑协同创新平台、打造亲民活动品牌、提高科普服务能力等方面亮点迭出,受到社区居民的高度认可,跨入全国科普示范社区先进行列。
[关键词]科学素质 低收入人群 质量效果 经验示范
安居社区位于汕头市西部较偏僻的廉租公房地带,面积0.72平方公里,现有2797家住户,廉租公房2125套,占76%;社区总人口8434人,常住户籍人口2808人,低保户289户867人,占31%;残疾人士339人,占12%,是汕头市低收入人群较集中的贫困社区,其居住区明显呈现以下特征:一是低收入、低文化的安居工程片区是残障人士群居的廉租公房住宅区。二是高收入、高文化的汕头大学花园片区,是汕大教职员工的宿舍,但是居民的总体素质和生活水平有较大的区别。如何凭借汕大花园区和社会的智力优势提升廉租公房住宅区的居民科学素质,共建文明、和谐的新社区,是实施《科学素质纲要》的新课题,是推进低收入人群科学素质的总聚焦。社区领导班子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中国科协“八大”精神,把不断改善低收入人群困境作为基层建设第一要务,把以残疾人为中心的低收入人群的迫切需求作为科学素质建设的主攻方向,以民为本,主动谋划,努力构筑协同创新平台,打造亲民活动品牌,提高科普服务能力,在以下四方面亮点迭出,受到社区居民的高度认可和社会广泛赞誉,先后荣获区、市、省和全国基层科普益民计划行动先进单位,跨入全国科普示范社区的先进行列。
一、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创建科普示范社区难,创建低收入人群的科普示范社区更难,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需要解决以残疾人为中心的低收入群体的健康和温饱问题。二是有针对性地探索特殊人群如何量体裁衣,提高科学素质的基本路径。居委会把社区残障特殊群体的康复服务行动作为社区科普工作的中心,努力冲破阻碍低收入人群科学素质提升的传统模式,强化科普领导小组建设,制定了一系列科普工作制度,实行全员科普网格化服务,以新姿态、新思路接受新事物,不断树立科技传播新理念,克服不作为,难作为和社区工作多、难、杂等问题,顺应社会变革的潮流,转变机制,实施基层科普益民计划。残疾人的疾苦和梦想牵动着居委会领导和工作人员的心,科普是大众的科普,要有信心和能力让低收入人群接受科技教育,分享科技成果和科普福利。新理念带来了新动能,一个围绕改善和提高残疾人群自我造血功能的康复服务行动拉开了帷幕,社区上下群策群力,使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量和质的变化。
(一)建立残疾人康园中心
2014年,社区利用社会资源,市、区投入30万元,自筹5万元,建立了占地200平方米的康园中心。中心拥有康复治疗室、训练室、庇护工场和康复器材中心。修葺一新的工疗康复中心,为残疾人提供一流的服务和环境,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学生参观后啧啧称赞:“中国社区了不起!”汕头大学志愿者协会“萤火虫”爱心行动大队独具匠心,连续9天为“新康园”引进系列大爱扶贫助残科普活动,1000多人次受益。
(二)建设百米科普宣传长廊
由科普热心人士和单位捐赠11.5万元,建设社区高档不锈钢百米科普宣传栏, “普及科技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24个大字熠熠生辉,引人注目。画廊每月更新1次,在这里举办“科普日”等大型专题科普活动和常态科普一条街活动年均超50次,参与的群众2万多人次,发放各种科技资料1万多册。居委会还投入18万元,在社区建设了3处200多平方米的科普文化体育广场,并配齐各种体育器材,是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以上两大景观与科普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科学素质教育体验馆相互辉映,形成一道靓丽的科普示范风景线。
(三)开设科学素质教育体验馆
随着科学素质教育、传播和普及的不断深入,汕头市第一家省级科学素质教育体验馆今年9月在社区开馆,体验馆里大量优秀的儿童读物和适合各年龄段孩童提高智力的玩具吸引了众多的青少年,对提高未成年人的科学素质起了重要的作用。
(四)落实科普经费,扩大志愿者队伍
社区科普经费由0.5元/人/年,大幅度上升到35元/人/年,科普志愿者的队伍人数增长了50%,达到210人,实现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新突破、新发展,科普环境、氛围的质效建设覆盖全市,为提高低收入人群的科学素质夯实了基础。
二、协同创新科普平台
如何做好社区科普示范工作,加快全国科普示范区创建步伐,为建设全国科普示范区增添光彩?社区的回答是:“用心科普,努力构筑协同创新平台”。社区科普遇到的短板是科普资源短缺,缺钱、缺物、缺人才。如何化解资源匮乏的问题,我们的对策是“抢钱、抢物、抢人才”。一是把心用在科普上,专心、真心、实心,寻找好策略、新模式。二是构筑协同创新的大平台。大联合、大协作是提升全民科学素质行之有效的新机制,是形成科普资源集群,打造科普创新驱动的亮点。两年来,在社会力量共建科普示范工作中,社区居委会主动融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动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是发挥协同创新优势,把心用在科普上,出奇招、出良方,在很短的时间内先后集聚了40多家单位、企业和10多家公益慈善机构的优质科普资源,有200多名优秀科普志愿者到社区工作,构建起了科普协同创新的大平台。如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宁养院举办的大型义诊活动吸引广大居民踊跃参与;广州白云山陈李济药厂等联手举办的“传递爱心,传播正能量——陈李济为您服务”社区科普公益活动爱心四溢;汕头市职工协会、汕头市舞韵艺术中心等开展的助残行动参者如云;农工党汕头执委会和金平区残联联合举办的系列中医中药知识咨询义医义诊和入户为重症病人治疗行动感人至深;汕头大学青年志愿者开展的“阳光社区,绿满安居”主题活动和废物利用、健康食谱、广场舞、环保知识问答等丰富多彩,别开生面;长安小学举办的“亲子运动会”激荡人心。大家深有感触地说:“原来科普有这样大的吸引力,科普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和面貌。”二是承担软科学研究课题。与市、区科协协作,首次携手承担了汕头市科技局软科学研究课题。目前,“社区低收入人群科学素质行动的瓶颈探索和突破对策”研究项目即将结题,其中最大的创新点就是在协同创新的框架上,从内涵到外延,分阶段、深层次、高效率地探究低收入人群科学传播的个性和共性,解读低收入人群科学素质建设的难度、深度和广度,为提高其科学素质提供了经验。三是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如承接了“残有所助,贫有所济”,暨安居社区福利会残障特殊群体康复服务行动转移项目,并在社会环境、医学治疗、思维教育、职业技术、器械设施、娱乐休闲等6个层面探索适合社区残障特殊群体康复服务的示范通道。 三、打造品牌科普活动
科普品牌在经常性群众科普活动中应运而生,是科普亲民的产物,也是科普益民的结晶,是社区科普示范的主要经验和推广路径。社区科普活动品牌的建树,给居民带来各种意想不到的红利,其质量、效果、效率、效益4大创新赢得居民的肯定,对全面开展科普活动精品战略,加快科学素质创新行动有导向作用。在社区深得人心的6个科普品牌活动中,有一个颇具特色的“空巢老人手机配备”科普品牌活动很受老年人欢迎。 65岁的吴女士是早年上山下乡的知青,回城后因体弱多病,很早就离职了,现为单身低保户,生活拮据。按照当时的政策,吴女士必须交3万元才能每月领到800多元的社保金,但是吴女士没有这笔钱,居委会得知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出手相助,借助社会力量为其筹足3 万多元社保金,并为其发放了“空巢”老人 “亲情通手机”。与此同时,汕头大学青年志愿者“萤火虫”爱心行动大队,每个星期天派出3~4位科普志愿者到她家中帮助做家务,并开展科普心理疏导教育,七年如一日,从不间断,吴女士逢人就说:“我一生坎坷,但万幸的是晚年到安居社区才真正得以安居,是科普改变了我的生活、命运和人生。”社区整合社会力量,在科普益民活动中再出重拳,建立了215份科技爱心扶助卡,开展一户一卡帮扶行动,形成了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新风气。社区居委会还努力打造社区科普活动的支柱品牌:一是养生健康讲座。二是亲子教育主题活动。三是开展义务支教活动。如汕头大学曙光志愿者在社区设立义务支教点,15年从不间断地对家庭困难的学生进行“助学帮困”惠民活动,受支教学生已有1440人次,其中有65名学生考上重点中学。四是练字学画提高素质。比如汕头大学美术系退休教师在社区培训室教学生练字学画,陶冶情操,成为“科普艺术相融工程活动品牌”,深受居民欢迎。五是义医义诊成惯例。汕头医学院教师和学生经常到社区为居民义医义诊,传播健康知识。他们的义举带动和集聚了近10家医疗机构,这些机构在社区摆摊设点,开展健康服务。汕头大学花园宿舍区,从有限的科普资源中打造出科普活动系列精品,为延伸科普益民做出了贡献。
四、稳步提升服务能力
安居社区是残疾人和低收入人群的居住地,如何使他们和普通大众一样公平、全面地享受科普的实惠和利益,是社区居委会在科普示范创建中的核心目标。社区围绕“效益科普,服务能力”8个字,从以下几方面开创了科普示范引领作用。
(一)科普活动入楼进户
以需求为导向,创新科普活动形式,使各种科普品牌活动进楼宇,入民宅:一是金平区开展白内障无障碍区活动,受益老人和小学生近200人。二是开展特困群体骨病求治救助活动,医务人员入户为90多人进行骨质检查。三是农工党开展义医义诊活动,获惠受益100多人。参加活动的市中医院、汕头太安医院、太安骨科医院、市视联科技有限公司、汕大国际眼科中心分别派出专家、医生50多人,把健康医疗服务送上门。
(二)康复护理益民工作成效显著
能否做好残疾人康复护理工作,是衡量社区科普能力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志,对稳定社会,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意义大,影响广。居委会积多年经验,全面开展残障特殊群体康复服务行动:一是社区康园中心工疗服务行动。传统的送钱、送米扶助残疾人不是权宜之计,治标不治本,只有以“造血”替代“输血”才能真正帮助残疾人自强自立。于是,康园中心联合5家企业为残疾人提供简易的手工活,使他们既有了收入,又掌握了劳动技能。二是技能普及培训康复行动。组织残疾人参加计算机等基础技能培训,使他们通过康园工疗训练和培训后能和正常人一样工作。近3年,共培训残疾人1300多人次,其中92人实现了再就业。三是残疾人居家康复护理行动。对不能行走或重症的残障人士实行居家重点康复护理,使 40位残疾人身体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参考文献
[1]黄丹斌,姚小明,郑帅.科普示范社区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J].学会,2012(8):53-56.
[2]黄丹斌,刘礼深.创品牌促示范 加快全国科普示范区建设[J].学会,2013(9):53-56.
[3]黄丹斌,姚小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长效运行机制研究与探讨[C].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论坛暨第十八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2011.
[关键词]科学素质 低收入人群 质量效果 经验示范
安居社区位于汕头市西部较偏僻的廉租公房地带,面积0.72平方公里,现有2797家住户,廉租公房2125套,占76%;社区总人口8434人,常住户籍人口2808人,低保户289户867人,占31%;残疾人士339人,占12%,是汕头市低收入人群较集中的贫困社区,其居住区明显呈现以下特征:一是低收入、低文化的安居工程片区是残障人士群居的廉租公房住宅区。二是高收入、高文化的汕头大学花园片区,是汕大教职员工的宿舍,但是居民的总体素质和生活水平有较大的区别。如何凭借汕大花园区和社会的智力优势提升廉租公房住宅区的居民科学素质,共建文明、和谐的新社区,是实施《科学素质纲要》的新课题,是推进低收入人群科学素质的总聚焦。社区领导班子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中国科协“八大”精神,把不断改善低收入人群困境作为基层建设第一要务,把以残疾人为中心的低收入人群的迫切需求作为科学素质建设的主攻方向,以民为本,主动谋划,努力构筑协同创新平台,打造亲民活动品牌,提高科普服务能力,在以下四方面亮点迭出,受到社区居民的高度认可和社会广泛赞誉,先后荣获区、市、省和全国基层科普益民计划行动先进单位,跨入全国科普示范社区的先进行列。
一、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创建科普示范社区难,创建低收入人群的科普示范社区更难,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需要解决以残疾人为中心的低收入群体的健康和温饱问题。二是有针对性地探索特殊人群如何量体裁衣,提高科学素质的基本路径。居委会把社区残障特殊群体的康复服务行动作为社区科普工作的中心,努力冲破阻碍低收入人群科学素质提升的传统模式,强化科普领导小组建设,制定了一系列科普工作制度,实行全员科普网格化服务,以新姿态、新思路接受新事物,不断树立科技传播新理念,克服不作为,难作为和社区工作多、难、杂等问题,顺应社会变革的潮流,转变机制,实施基层科普益民计划。残疾人的疾苦和梦想牵动着居委会领导和工作人员的心,科普是大众的科普,要有信心和能力让低收入人群接受科技教育,分享科技成果和科普福利。新理念带来了新动能,一个围绕改善和提高残疾人群自我造血功能的康复服务行动拉开了帷幕,社区上下群策群力,使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量和质的变化。
(一)建立残疾人康园中心
2014年,社区利用社会资源,市、区投入30万元,自筹5万元,建立了占地200平方米的康园中心。中心拥有康复治疗室、训练室、庇护工场和康复器材中心。修葺一新的工疗康复中心,为残疾人提供一流的服务和环境,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学生参观后啧啧称赞:“中国社区了不起!”汕头大学志愿者协会“萤火虫”爱心行动大队独具匠心,连续9天为“新康园”引进系列大爱扶贫助残科普活动,1000多人次受益。
(二)建设百米科普宣传长廊
由科普热心人士和单位捐赠11.5万元,建设社区高档不锈钢百米科普宣传栏, “普及科技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24个大字熠熠生辉,引人注目。画廊每月更新1次,在这里举办“科普日”等大型专题科普活动和常态科普一条街活动年均超50次,参与的群众2万多人次,发放各种科技资料1万多册。居委会还投入18万元,在社区建设了3处200多平方米的科普文化体育广场,并配齐各种体育器材,是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以上两大景观与科普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科学素质教育体验馆相互辉映,形成一道靓丽的科普示范风景线。
(三)开设科学素质教育体验馆
随着科学素质教育、传播和普及的不断深入,汕头市第一家省级科学素质教育体验馆今年9月在社区开馆,体验馆里大量优秀的儿童读物和适合各年龄段孩童提高智力的玩具吸引了众多的青少年,对提高未成年人的科学素质起了重要的作用。
(四)落实科普经费,扩大志愿者队伍
社区科普经费由0.5元/人/年,大幅度上升到35元/人/年,科普志愿者的队伍人数增长了50%,达到210人,实现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新突破、新发展,科普环境、氛围的质效建设覆盖全市,为提高低收入人群的科学素质夯实了基础。
二、协同创新科普平台
如何做好社区科普示范工作,加快全国科普示范区创建步伐,为建设全国科普示范区增添光彩?社区的回答是:“用心科普,努力构筑协同创新平台”。社区科普遇到的短板是科普资源短缺,缺钱、缺物、缺人才。如何化解资源匮乏的问题,我们的对策是“抢钱、抢物、抢人才”。一是把心用在科普上,专心、真心、实心,寻找好策略、新模式。二是构筑协同创新的大平台。大联合、大协作是提升全民科学素质行之有效的新机制,是形成科普资源集群,打造科普创新驱动的亮点。两年来,在社会力量共建科普示范工作中,社区居委会主动融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动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是发挥协同创新优势,把心用在科普上,出奇招、出良方,在很短的时间内先后集聚了40多家单位、企业和10多家公益慈善机构的优质科普资源,有200多名优秀科普志愿者到社区工作,构建起了科普协同创新的大平台。如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宁养院举办的大型义诊活动吸引广大居民踊跃参与;广州白云山陈李济药厂等联手举办的“传递爱心,传播正能量——陈李济为您服务”社区科普公益活动爱心四溢;汕头市职工协会、汕头市舞韵艺术中心等开展的助残行动参者如云;农工党汕头执委会和金平区残联联合举办的系列中医中药知识咨询义医义诊和入户为重症病人治疗行动感人至深;汕头大学青年志愿者开展的“阳光社区,绿满安居”主题活动和废物利用、健康食谱、广场舞、环保知识问答等丰富多彩,别开生面;长安小学举办的“亲子运动会”激荡人心。大家深有感触地说:“原来科普有这样大的吸引力,科普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和面貌。”二是承担软科学研究课题。与市、区科协协作,首次携手承担了汕头市科技局软科学研究课题。目前,“社区低收入人群科学素质行动的瓶颈探索和突破对策”研究项目即将结题,其中最大的创新点就是在协同创新的框架上,从内涵到外延,分阶段、深层次、高效率地探究低收入人群科学传播的个性和共性,解读低收入人群科学素质建设的难度、深度和广度,为提高其科学素质提供了经验。三是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如承接了“残有所助,贫有所济”,暨安居社区福利会残障特殊群体康复服务行动转移项目,并在社会环境、医学治疗、思维教育、职业技术、器械设施、娱乐休闲等6个层面探索适合社区残障特殊群体康复服务的示范通道。 三、打造品牌科普活动
科普品牌在经常性群众科普活动中应运而生,是科普亲民的产物,也是科普益民的结晶,是社区科普示范的主要经验和推广路径。社区科普活动品牌的建树,给居民带来各种意想不到的红利,其质量、效果、效率、效益4大创新赢得居民的肯定,对全面开展科普活动精品战略,加快科学素质创新行动有导向作用。在社区深得人心的6个科普品牌活动中,有一个颇具特色的“空巢老人手机配备”科普品牌活动很受老年人欢迎。 65岁的吴女士是早年上山下乡的知青,回城后因体弱多病,很早就离职了,现为单身低保户,生活拮据。按照当时的政策,吴女士必须交3万元才能每月领到800多元的社保金,但是吴女士没有这笔钱,居委会得知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出手相助,借助社会力量为其筹足3 万多元社保金,并为其发放了“空巢”老人 “亲情通手机”。与此同时,汕头大学青年志愿者“萤火虫”爱心行动大队,每个星期天派出3~4位科普志愿者到她家中帮助做家务,并开展科普心理疏导教育,七年如一日,从不间断,吴女士逢人就说:“我一生坎坷,但万幸的是晚年到安居社区才真正得以安居,是科普改变了我的生活、命运和人生。”社区整合社会力量,在科普益民活动中再出重拳,建立了215份科技爱心扶助卡,开展一户一卡帮扶行动,形成了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新风气。社区居委会还努力打造社区科普活动的支柱品牌:一是养生健康讲座。二是亲子教育主题活动。三是开展义务支教活动。如汕头大学曙光志愿者在社区设立义务支教点,15年从不间断地对家庭困难的学生进行“助学帮困”惠民活动,受支教学生已有1440人次,其中有65名学生考上重点中学。四是练字学画提高素质。比如汕头大学美术系退休教师在社区培训室教学生练字学画,陶冶情操,成为“科普艺术相融工程活动品牌”,深受居民欢迎。五是义医义诊成惯例。汕头医学院教师和学生经常到社区为居民义医义诊,传播健康知识。他们的义举带动和集聚了近10家医疗机构,这些机构在社区摆摊设点,开展健康服务。汕头大学花园宿舍区,从有限的科普资源中打造出科普活动系列精品,为延伸科普益民做出了贡献。
四、稳步提升服务能力
安居社区是残疾人和低收入人群的居住地,如何使他们和普通大众一样公平、全面地享受科普的实惠和利益,是社区居委会在科普示范创建中的核心目标。社区围绕“效益科普,服务能力”8个字,从以下几方面开创了科普示范引领作用。
(一)科普活动入楼进户
以需求为导向,创新科普活动形式,使各种科普品牌活动进楼宇,入民宅:一是金平区开展白内障无障碍区活动,受益老人和小学生近200人。二是开展特困群体骨病求治救助活动,医务人员入户为90多人进行骨质检查。三是农工党开展义医义诊活动,获惠受益100多人。参加活动的市中医院、汕头太安医院、太安骨科医院、市视联科技有限公司、汕大国际眼科中心分别派出专家、医生50多人,把健康医疗服务送上门。
(二)康复护理益民工作成效显著
能否做好残疾人康复护理工作,是衡量社区科普能力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志,对稳定社会,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意义大,影响广。居委会积多年经验,全面开展残障特殊群体康复服务行动:一是社区康园中心工疗服务行动。传统的送钱、送米扶助残疾人不是权宜之计,治标不治本,只有以“造血”替代“输血”才能真正帮助残疾人自强自立。于是,康园中心联合5家企业为残疾人提供简易的手工活,使他们既有了收入,又掌握了劳动技能。二是技能普及培训康复行动。组织残疾人参加计算机等基础技能培训,使他们通过康园工疗训练和培训后能和正常人一样工作。近3年,共培训残疾人1300多人次,其中92人实现了再就业。三是残疾人居家康复护理行动。对不能行走或重症的残障人士实行居家重点康复护理,使 40位残疾人身体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参考文献
[1]黄丹斌,姚小明,郑帅.科普示范社区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J].学会,2012(8):53-56.
[2]黄丹斌,刘礼深.创品牌促示范 加快全国科普示范区建设[J].学会,2013(9):53-56.
[3]黄丹斌,姚小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长效运行机制研究与探讨[C].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论坛暨第十八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