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化学教学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教师在中要采取有效的策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此带动学生创新意意识的萌发,抓好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的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因此中学教学,特别是理科教学,创新意识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中学化学中的创新教育并不是去开拓和创新未知的知识和知识体系,而设定一定条件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模拟探索原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通过联想、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归纳出物质呈现出如此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这就是中学化学的创新教育。本文就化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谈几点体会。
1创新情景、培养创新意识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所以说,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深入思考,那么创新潜能就得不到发挥,所以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法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学习。比如讲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可以给学生展示这样一个问题情景在意大利某个峡谷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人称“鬼谷”,因为如果有人牵着狗到那个山谷中去,狗就会死去,而人却没事,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让学生带着困惑来学习、就能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将学习过程看成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再去认知问题的过程,这里特别强调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强烈问题意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比如,问:用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装置,将浓盐酸与大理石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有任何现象?大多同学都认为石灰水要变浑浊,而正确答案是不变浑浊,学生对这一结果感到意外,进而思考就要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势,才能理解这一“反常”现象:又如,学生都知道有毒的气体能用排空气法收集,一般常用排水发收集,但对于可溶于水的气体应该怎样收集呢?这类的问题都易引起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鼓励发现问题,培养创新意识
“学而疑则思”,随着知识的积累,问题就会越来越多。我们对于敢提问题、善于提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表扬与鼓励,并要求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讨论完善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双边活动中形成学习方法与协作创新技能。事实证明,学生的提问往往正是他们认真思考的结晶,是所谓与灵感产生的火花。对普通性和有代表性的问题,我们常常将问题集中上“说题课”,让学生说问题的来龙去脉,说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说问题间的相互联系和发展。老师只是点拨、指导和纠错。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是,学生问:“问什么不用稀硫酸呢?”,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宜硬性结论,甚至可以说“这也许可行,但必须实验一下。”于是让学生动手,将稀硫酸注入盛有大理石的试管中,学生看到开始有气泡产生,过一会儿,反应停止。至于为什么不产生气泡呢?居然有不少学生专门为止感叹叹到实验室做实验。经过反复实验,终于解决了这一问题,对硫酸的性质有了深刻的认识。教师的适当点拨,能增强学生的专研兴趣,他们在苦思不得其解时,必然会寻求协作深入探索。学生思考的问题有些虽然超过了初中的学习范围,若只是告诉他们以后再学,则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会大幅度一厂降,而与学生一起探索,则会激起更高的学习热情,带来独立思考习惯和协作他们解决问题的韧性。
3精心设计实验,培养创新意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化学知识的源泉,是化学数学的重要环节,最具备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作用。做实验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学会操作,而是要求学生熟悉实验原理, 突破教材框架的限制,不受传统思维和教学模式的束缚,大胆设想,寻找完成实验的最佳途径,以达到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思维的目的。要让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主渠道上的以真正落实,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重视实验教学;通过实验引入概念,通过实验得出规律,通过实验检验猜想,通过实验发展新知。
4人文渗透,培养创新意识
首先要重视化学教学的德育渗透,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学生对科学对社会对自然的国家的热爱之情,从而使他们以提高学生的激情从事科学的创新活动。例如,可以结合我国古代先领的化学成果(炼丹术、火药、冶炼)和近代化学技术的落后的对比;我国化学工业的情况(石油工业、钢铁工业)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等都可以引入到化学的教育教学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使学生的创新成为自己自觉需要。其次还要重视化学史的教育教学。推翻“燃烧”学说,提出的“氧化说”的拉瓦锡,根据蛇相互咬尾的现象顿悟出笨的环状结构的凯库勒等都是很好的活教材,从他们身上体现出化学学科的发展史。通过这些科学发现的事实可以教育学生:科学的成果往往归属于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从而教育他们要树立起敢于创新的理想与志向。另外,还要教育学生关注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其实,这也是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关键一步。例如可以经常结合科技领域的新发现引导学生多关注一些社会的热点问题,比如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能源减少等。
5引导学生探究,培养创新意识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在完成大纲要求的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在这方面教师最好多设问题,让学生或去独立完成,或去讨论学习。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尽管有一些问题已经超出本节课的内容,但这些学生比起不提任何问题的学生更具有潜力。质疑方式有要求质疑和自觉质疑。在课堂教学中,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时空,让知识在学生大脑中回旋。使学生能够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办?可以吗? 例如讲CO2的实验室制法时,先指导学生看书预习,然后让学生通过归纳对比H2、O2的实验室制法再总结出制CO2所用的原料、原理、仪器装置。在原料的选择上,许多同学都提出了质疑,为什么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CO2,而不用稀硫酸?制H2不是用锌粒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都行吗?我说:“这个问题提的很好,让我们做个实验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当同学们把少量大理石和稀硫酸放入试管中后,仔细观察现象然后发现:只有反应刚开始才有少量气泡产生,不一会儿就停止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同学们兴趣很高。我不急于回答,只作适当点拨:硫酸钙微溶于水,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在不断的认识冲突中获得自我释疑,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总之,教师要善于改革教学思路,积极挖掘学生的潜质,真正让学生主动大胆地学习研究,就一定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素质的学生。参考文献
[1]刘海云 .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 利用开放性习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2002.11
[2]池梅蓉 .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 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03.10
1创新情景、培养创新意识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所以说,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深入思考,那么创新潜能就得不到发挥,所以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法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学习。比如讲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可以给学生展示这样一个问题情景在意大利某个峡谷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人称“鬼谷”,因为如果有人牵着狗到那个山谷中去,狗就会死去,而人却没事,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让学生带着困惑来学习、就能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将学习过程看成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再去认知问题的过程,这里特别强调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强烈问题意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比如,问:用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装置,将浓盐酸与大理石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有任何现象?大多同学都认为石灰水要变浑浊,而正确答案是不变浑浊,学生对这一结果感到意外,进而思考就要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势,才能理解这一“反常”现象:又如,学生都知道有毒的气体能用排空气法收集,一般常用排水发收集,但对于可溶于水的气体应该怎样收集呢?这类的问题都易引起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鼓励发现问题,培养创新意识
“学而疑则思”,随着知识的积累,问题就会越来越多。我们对于敢提问题、善于提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表扬与鼓励,并要求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讨论完善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双边活动中形成学习方法与协作创新技能。事实证明,学生的提问往往正是他们认真思考的结晶,是所谓与灵感产生的火花。对普通性和有代表性的问题,我们常常将问题集中上“说题课”,让学生说问题的来龙去脉,说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说问题间的相互联系和发展。老师只是点拨、指导和纠错。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是,学生问:“问什么不用稀硫酸呢?”,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宜硬性结论,甚至可以说“这也许可行,但必须实验一下。”于是让学生动手,将稀硫酸注入盛有大理石的试管中,学生看到开始有气泡产生,过一会儿,反应停止。至于为什么不产生气泡呢?居然有不少学生专门为止感叹叹到实验室做实验。经过反复实验,终于解决了这一问题,对硫酸的性质有了深刻的认识。教师的适当点拨,能增强学生的专研兴趣,他们在苦思不得其解时,必然会寻求协作深入探索。学生思考的问题有些虽然超过了初中的学习范围,若只是告诉他们以后再学,则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会大幅度一厂降,而与学生一起探索,则会激起更高的学习热情,带来独立思考习惯和协作他们解决问题的韧性。
3精心设计实验,培养创新意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化学知识的源泉,是化学数学的重要环节,最具备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作用。做实验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学会操作,而是要求学生熟悉实验原理, 突破教材框架的限制,不受传统思维和教学模式的束缚,大胆设想,寻找完成实验的最佳途径,以达到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思维的目的。要让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主渠道上的以真正落实,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重视实验教学;通过实验引入概念,通过实验得出规律,通过实验检验猜想,通过实验发展新知。
4人文渗透,培养创新意识
首先要重视化学教学的德育渗透,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学生对科学对社会对自然的国家的热爱之情,从而使他们以提高学生的激情从事科学的创新活动。例如,可以结合我国古代先领的化学成果(炼丹术、火药、冶炼)和近代化学技术的落后的对比;我国化学工业的情况(石油工业、钢铁工业)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等都可以引入到化学的教育教学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使学生的创新成为自己自觉需要。其次还要重视化学史的教育教学。推翻“燃烧”学说,提出的“氧化说”的拉瓦锡,根据蛇相互咬尾的现象顿悟出笨的环状结构的凯库勒等都是很好的活教材,从他们身上体现出化学学科的发展史。通过这些科学发现的事实可以教育学生:科学的成果往往归属于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从而教育他们要树立起敢于创新的理想与志向。另外,还要教育学生关注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其实,这也是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关键一步。例如可以经常结合科技领域的新发现引导学生多关注一些社会的热点问题,比如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能源减少等。
5引导学生探究,培养创新意识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在完成大纲要求的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在这方面教师最好多设问题,让学生或去独立完成,或去讨论学习。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尽管有一些问题已经超出本节课的内容,但这些学生比起不提任何问题的学生更具有潜力。质疑方式有要求质疑和自觉质疑。在课堂教学中,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时空,让知识在学生大脑中回旋。使学生能够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办?可以吗? 例如讲CO2的实验室制法时,先指导学生看书预习,然后让学生通过归纳对比H2、O2的实验室制法再总结出制CO2所用的原料、原理、仪器装置。在原料的选择上,许多同学都提出了质疑,为什么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CO2,而不用稀硫酸?制H2不是用锌粒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都行吗?我说:“这个问题提的很好,让我们做个实验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当同学们把少量大理石和稀硫酸放入试管中后,仔细观察现象然后发现:只有反应刚开始才有少量气泡产生,不一会儿就停止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同学们兴趣很高。我不急于回答,只作适当点拨:硫酸钙微溶于水,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在不断的认识冲突中获得自我释疑,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总之,教师要善于改革教学思路,积极挖掘学生的潜质,真正让学生主动大胆地学习研究,就一定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素质的学生。参考文献
[1]刘海云 .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 利用开放性习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2002.11
[2]池梅蓉 .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 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