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新课程改革的实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国家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人才保障。新课改的实质是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打破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构建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创新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育,本文物理教学中的创新教育,主要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最终养继承、质疑、批评、创新的思维习惯。
【关键词】 物理教学;教学模式;创新教育
【中图号】 633.7 【文献标示码】 A 【文章编号】 1005-1074(2008)12-0218-01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掌握基础知识,所以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就是要打破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构建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创新为主的教学模式。
1 创新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我在物理课堂上采用“探讨式”教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多鼓励,使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并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这样可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思考。
1.1 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增加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活动,加强知识活化训练 中学生思维灵活,表现欲望强。教师经常选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来启发引导他们思考、讨论,有助于培养他们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和探索物理新知识的能力。
1.2 课堂教学中重视挖掘教材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素材 如做牛顿管实验时可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为什么树叶比石头下落慢,让学生自己比较纸片和纸团同时同高下落时,落地先后情况。讲牛顿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电磁感应定律、原子结构理论等定律时,突出介绍当时科学家是怎样找出这些规律的。楞次定律、变压器等的教学中,可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由学生通过实验自己总结出结论。这样,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
2 教师要成为主动的课程研究者,积极创新颖计新颖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结合我校实际和学科特点,教学中努力进行教改。对“探讨式”教学也因不同课型而设计了不同模式。
2.1 概念课模式 基本环节为:启-讨-讲-练。教师启发指导下,学生积极思考,提出疑问,讨论交流,教师总结,启发答疑,最后巩固扩展。如讲“力学”的章节时,可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中开门关门的例子讨论,要清楚的表述力的实质。
2.2 规律课模式 基本环节为:研-讨-讲-练。通过学生与教师共同对物理现象研究,从中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例如“超重、失重”一节,我上课一开始,先让学生把测体重的台秤放到讲台上。让一个学生站在上面,先静止不动,再突然下蹲,后猛然站起。让全班同学轮换上台仔细观察台秤的示数变化。然后启发学生为什么在下蹲站起与静止时,会有不同数值,实际生活中这种现象有何应用。接着教师和学生共同研究和探讨超重失重规律,然后学生提出疑问进行讨论。这种课学生非常活跃,课堂效果非常好。
2.3 实验课模式 基本环节为:研-讨-结。这种模式强调“研”与“结”,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具体操作研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数据的分析处理、讨论、探讨,最后总结出研究的结论。在演示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做出猜想,预示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再进行实验观察;或者,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再观察实验现象。在这里,激发思维冲突使学生产生质疑最为重要。
2.4 习题课模式 基本环节为:读题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总结-练习检验。这种模式使学生根据具体的物理过程、物理问题理解,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有关的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独立地、创造性地进行分析、判断、思考和探索解题的方法。然后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分析讨论和归纳总结,对题中的物理思想、物理方法进行提炼、升华。它最大限度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2.5 复习课模式 单元复习模式的基本程序为:讨-结-练。引导学生对知识体系进行网络复习,通过学生思考讨论自己总结形成知识体系,最后教师总结补充,给出相应练习。专题复习模式的基本程序为:导-讨-结-练。通过教师的导和讲,让学生明确目标和解决问题的关键,通过学生讨论和探索,归纳总结出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与技巧,并通过精炼来加深理解与掌握。实践证明,不同课型灵活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学生物理成绩进步显著,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锻炼,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学中要善于创新,要善于“变则通”,创新教育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作用。
3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师生交往的心理状态达到最佳水平,以保证学生思维舒畅、思维敏捷,使各种智力和非智力的创新因子都处于最佳活动状态,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应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塑造完整健全的人格。为此,努力做到“两个结合”。
3.1 “自主”和“创新”结合 自主和创新两者不可分割,自主是创新的前提,没有自主就谈不上创新,而没有创新也就无从展现自主,创造潜能人人都有,人的创造潜能是可以开发和培养的,只有自主与创新的完整统一,才能充分展现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自立、自信、自强、自创的人格精神。
3.2 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双主”结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寻求和创设一种民主、平等、融洽、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心情舒畅地接受知识。宽松的教学环境,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思维活跃,智力呈开放性状态,这样就更容易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双主”结合的关键是师生情感的沟通和交融。
【关键词】 物理教学;教学模式;创新教育
【中图号】 633.7 【文献标示码】 A 【文章编号】 1005-1074(2008)12-0218-01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掌握基础知识,所以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就是要打破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构建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创新为主的教学模式。
1 创新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我在物理课堂上采用“探讨式”教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多鼓励,使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并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这样可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思考。
1.1 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增加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活动,加强知识活化训练 中学生思维灵活,表现欲望强。教师经常选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来启发引导他们思考、讨论,有助于培养他们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和探索物理新知识的能力。
1.2 课堂教学中重视挖掘教材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素材 如做牛顿管实验时可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为什么树叶比石头下落慢,让学生自己比较纸片和纸团同时同高下落时,落地先后情况。讲牛顿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电磁感应定律、原子结构理论等定律时,突出介绍当时科学家是怎样找出这些规律的。楞次定律、变压器等的教学中,可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由学生通过实验自己总结出结论。这样,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
2 教师要成为主动的课程研究者,积极创新颖计新颖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结合我校实际和学科特点,教学中努力进行教改。对“探讨式”教学也因不同课型而设计了不同模式。
2.1 概念课模式 基本环节为:启-讨-讲-练。教师启发指导下,学生积极思考,提出疑问,讨论交流,教师总结,启发答疑,最后巩固扩展。如讲“力学”的章节时,可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中开门关门的例子讨论,要清楚的表述力的实质。
2.2 规律课模式 基本环节为:研-讨-讲-练。通过学生与教师共同对物理现象研究,从中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例如“超重、失重”一节,我上课一开始,先让学生把测体重的台秤放到讲台上。让一个学生站在上面,先静止不动,再突然下蹲,后猛然站起。让全班同学轮换上台仔细观察台秤的示数变化。然后启发学生为什么在下蹲站起与静止时,会有不同数值,实际生活中这种现象有何应用。接着教师和学生共同研究和探讨超重失重规律,然后学生提出疑问进行讨论。这种课学生非常活跃,课堂效果非常好。
2.3 实验课模式 基本环节为:研-讨-结。这种模式强调“研”与“结”,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具体操作研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数据的分析处理、讨论、探讨,最后总结出研究的结论。在演示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做出猜想,预示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再进行实验观察;或者,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再观察实验现象。在这里,激发思维冲突使学生产生质疑最为重要。
2.4 习题课模式 基本环节为:读题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总结-练习检验。这种模式使学生根据具体的物理过程、物理问题理解,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有关的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独立地、创造性地进行分析、判断、思考和探索解题的方法。然后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分析讨论和归纳总结,对题中的物理思想、物理方法进行提炼、升华。它最大限度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2.5 复习课模式 单元复习模式的基本程序为:讨-结-练。引导学生对知识体系进行网络复习,通过学生思考讨论自己总结形成知识体系,最后教师总结补充,给出相应练习。专题复习模式的基本程序为:导-讨-结-练。通过教师的导和讲,让学生明确目标和解决问题的关键,通过学生讨论和探索,归纳总结出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与技巧,并通过精炼来加深理解与掌握。实践证明,不同课型灵活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学生物理成绩进步显著,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锻炼,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学中要善于创新,要善于“变则通”,创新教育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作用。
3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师生交往的心理状态达到最佳水平,以保证学生思维舒畅、思维敏捷,使各种智力和非智力的创新因子都处于最佳活动状态,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应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塑造完整健全的人格。为此,努力做到“两个结合”。
3.1 “自主”和“创新”结合 自主和创新两者不可分割,自主是创新的前提,没有自主就谈不上创新,而没有创新也就无从展现自主,创造潜能人人都有,人的创造潜能是可以开发和培养的,只有自主与创新的完整统一,才能充分展现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自立、自信、自强、自创的人格精神。
3.2 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双主”结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寻求和创设一种民主、平等、融洽、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心情舒畅地接受知识。宽松的教学环境,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思维活跃,智力呈开放性状态,这样就更容易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双主”结合的关键是师生情感的沟通和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