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迅速成长。2007年初我国中小企业创造了接近60%的国民生产总值,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成为扩大就业的主渠道。这些都充分说明了中小企业在解决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制约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瓶颈却是融资难题。本文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困境进行研究分析,以期找到解决融资难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众所周知,中小企业资金来源单一,融资渠道狭窄,融资难,融资能力有限,然而中小企业和银行之间的信贷市场是典型的信息不对称市场。在金融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主要是难以获得授信主体、授信客体的真实信息而引起的。
信息不对称在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更为严重:中小企业经营的不规范,导致了银行无法对中小企业投资的风险和收益做出正确的评定,出于贷款回收安全的考虑,加深了银行的信贷配给倾向。中小企业经营的不规范和风险的不确定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小企业一般来说规模较小,运营封闭,财务信息不规范,透明度低;中小企业固定资产较少,可用于抵押的资产不多,难以提供足值抵押,也很难以找到合适的担保人。中小企业逃废银行债务严重,导致中小企业整体信用的缺失。从银行的角度分析,银行处于信息劣势方,很难获得有关中小企业真实可靠的信息,出于规避贷款风险,不愿放贷或者提高贷款利率,结果将是资质好的中小企业由于不愿承担高额融资成本而退出,而银行将面对的是大量的资质差的中小企业,从而导致逆向选择,银行贷款风险增加。如果企业存在故意拖欠、逃废债务的现象,致使不良资产增加,产生了有损银行利益的道德风险。
二、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发展现状
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我国从二十世纪90年代开始推动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经历了试点过程,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目前,我国在积极构建多层次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各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共完成了20万家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评价。
虽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在我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我国绝大多数的担保机构的保费收入远不足以抵偿、代偿风险,难以维持公司正常经营,担保业务收入无法满足担保机构的正常运转,一旦发生代偿,往往单笔金额就超过了担保机构数年的保费收入,使担保机构陷入破产关门的境地,担保业务风险与收益严重不匹配的状况严重困扰着我国的担保机构,使担保机构陷入两难的困境。
三、集群助力中小企业走出担保困境
目前我国担保机构所面临的担保业务风险与收益严重不匹配的状况是阻碍我国担保机构发展的主要问题。在当前的情况下,可以先在一些中小产业集群的地方发展适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模式,然后再向集群外推广。具体的做。法是:在由担保公司、银行和中小企业三方交易的传统担保融资模式下,再导入第四方(主要是指由企业自主发起为了实现共同目的而建立的企业互助组织),第四方以某种形式承诺,以责任连带的形式约束企业的行为。即当企业现金流发生未预期的变化而导致财务危机发生,进而无法按时偿付银行贷款时,第四方将以责任连带形式,为该企业偿付银行债务,并保持该企业的持续经营。第四方的介入,实际上是为银行的中小企业担保贷款业务建立起“第二道风险控制墙”,进而实现了一个四方共赢的局面。
对银行而言,由于第四方的导入让银行变现和发掘违约企业的潜在价值的业务分离出来,并打包给第四方,从而最终降低银行风险。对于企业而言,在企业互助框架下,当企业的现金流出现了未预期的变动,从而使企业无法偿付银行贷款面临破产清算时,第四方的介入确保了企业的持续经营。对于国家而言,中小企业的发展可以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增加财政税收、推动技术创新等。
四、集群模式
(一)信用互助担保
中小企业互助担保是指由中小企业自愿组成、由会员企业出资、以会员企业为服务对象的担保机构。它具有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市场化运作和不以赢利为目的的特点,非常适合在集群条件下的中小企业。互助型担保主要由企业以会员制形式组建,通过会员缴纳风险贷款保证金,进行会员之间的互助担保,获取金融机构贷款。
集群内企业之间社会关系网络可以降低融资成本,集群社会关系网络有利于担保中介与借款者之间彼此增进合作,从而节省了协商、谈判的时间与费用,减少了内部与外部交易的成本。同时,降低借款企业的逆向选择行为。企业一旦违约,信誉的损失使其很难在原有的环境中生存下去。大多数情况下,极高的违约代价使企业在权衡利弊后放弃。集群还可以降低信用担保机构的担保风险。与此同时,只要信用担保主体收费合理,就能在集群内吸引足够多的中小企业参与进来,既能达到促进中小企业增加投资融资的目的,又取得稳定增长的担保业务收人,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联保贷款
联保贷款对于中小产业集群同样适用。联保贷款方式主要是通过借款者的自我选择和内生化的贷款团体机制的引入,使得负有连带责任的团体贷款成为了解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的最适宜的贷款类型。特别是在不存在实物担保的情况下,团体贷款可以有效地解决信贷配给问题,因为团体中的任何成员违约都将受到 “社会制裁”,这种社会制裁起到了替代担保物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龙成学.中小企业集群对创新的影响研究[J].浙江金融,2009(8).
[2]严北战.企业集群创新源升级[J].经营与管理,2009(3).
[3]陈柳钦,孙建平.中小企业信用互助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经济管理,2003(20).
(作者简介:杨思思(1987-),女,河北石家庄人,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007级金融服务与管理实验班本科生。)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众所周知,中小企业资金来源单一,融资渠道狭窄,融资难,融资能力有限,然而中小企业和银行之间的信贷市场是典型的信息不对称市场。在金融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主要是难以获得授信主体、授信客体的真实信息而引起的。
信息不对称在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更为严重:中小企业经营的不规范,导致了银行无法对中小企业投资的风险和收益做出正确的评定,出于贷款回收安全的考虑,加深了银行的信贷配给倾向。中小企业经营的不规范和风险的不确定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小企业一般来说规模较小,运营封闭,财务信息不规范,透明度低;中小企业固定资产较少,可用于抵押的资产不多,难以提供足值抵押,也很难以找到合适的担保人。中小企业逃废银行债务严重,导致中小企业整体信用的缺失。从银行的角度分析,银行处于信息劣势方,很难获得有关中小企业真实可靠的信息,出于规避贷款风险,不愿放贷或者提高贷款利率,结果将是资质好的中小企业由于不愿承担高额融资成本而退出,而银行将面对的是大量的资质差的中小企业,从而导致逆向选择,银行贷款风险增加。如果企业存在故意拖欠、逃废债务的现象,致使不良资产增加,产生了有损银行利益的道德风险。
二、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发展现状
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我国从二十世纪90年代开始推动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经历了试点过程,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目前,我国在积极构建多层次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各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共完成了20万家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评价。
虽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在我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我国绝大多数的担保机构的保费收入远不足以抵偿、代偿风险,难以维持公司正常经营,担保业务收入无法满足担保机构的正常运转,一旦发生代偿,往往单笔金额就超过了担保机构数年的保费收入,使担保机构陷入破产关门的境地,担保业务风险与收益严重不匹配的状况严重困扰着我国的担保机构,使担保机构陷入两难的困境。
三、集群助力中小企业走出担保困境
目前我国担保机构所面临的担保业务风险与收益严重不匹配的状况是阻碍我国担保机构发展的主要问题。在当前的情况下,可以先在一些中小产业集群的地方发展适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模式,然后再向集群外推广。具体的做。法是:在由担保公司、银行和中小企业三方交易的传统担保融资模式下,再导入第四方(主要是指由企业自主发起为了实现共同目的而建立的企业互助组织),第四方以某种形式承诺,以责任连带的形式约束企业的行为。即当企业现金流发生未预期的变化而导致财务危机发生,进而无法按时偿付银行贷款时,第四方将以责任连带形式,为该企业偿付银行债务,并保持该企业的持续经营。第四方的介入,实际上是为银行的中小企业担保贷款业务建立起“第二道风险控制墙”,进而实现了一个四方共赢的局面。
对银行而言,由于第四方的导入让银行变现和发掘违约企业的潜在价值的业务分离出来,并打包给第四方,从而最终降低银行风险。对于企业而言,在企业互助框架下,当企业的现金流出现了未预期的变动,从而使企业无法偿付银行贷款面临破产清算时,第四方的介入确保了企业的持续经营。对于国家而言,中小企业的发展可以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增加财政税收、推动技术创新等。
四、集群模式
(一)信用互助担保
中小企业互助担保是指由中小企业自愿组成、由会员企业出资、以会员企业为服务对象的担保机构。它具有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市场化运作和不以赢利为目的的特点,非常适合在集群条件下的中小企业。互助型担保主要由企业以会员制形式组建,通过会员缴纳风险贷款保证金,进行会员之间的互助担保,获取金融机构贷款。
集群内企业之间社会关系网络可以降低融资成本,集群社会关系网络有利于担保中介与借款者之间彼此增进合作,从而节省了协商、谈判的时间与费用,减少了内部与外部交易的成本。同时,降低借款企业的逆向选择行为。企业一旦违约,信誉的损失使其很难在原有的环境中生存下去。大多数情况下,极高的违约代价使企业在权衡利弊后放弃。集群还可以降低信用担保机构的担保风险。与此同时,只要信用担保主体收费合理,就能在集群内吸引足够多的中小企业参与进来,既能达到促进中小企业增加投资融资的目的,又取得稳定增长的担保业务收人,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联保贷款
联保贷款对于中小产业集群同样适用。联保贷款方式主要是通过借款者的自我选择和内生化的贷款团体机制的引入,使得负有连带责任的团体贷款成为了解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的最适宜的贷款类型。特别是在不存在实物担保的情况下,团体贷款可以有效地解决信贷配给问题,因为团体中的任何成员违约都将受到 “社会制裁”,这种社会制裁起到了替代担保物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龙成学.中小企业集群对创新的影响研究[J].浙江金融,2009(8).
[2]严北战.企业集群创新源升级[J].经营与管理,2009(3).
[3]陈柳钦,孙建平.中小企业信用互助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经济管理,2003(20).
(作者简介:杨思思(1987-),女,河北石家庄人,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007级金融服务与管理实验班本科生。)